徐帥
4月2日,由青島市市北區(qū)文化和旅游局指導,洛川家文化主辦的《歲月影痕——張秉山鏡頭中的青島》攝影展在青島市洛川家美術館啟幕。
攝影家張秉山自1951年到青島日報社工作后,一直到退休,用數萬張照片記錄了青島社會的時代變遷。在他的鏡頭中有國民經濟恢復和發(fā)展時期的生機勃勃;有文革時期的動蕩坎坷;有改革開放時期的波瀾壯闊;更有城市建設的舊貌新顏和人民生活的日新月異……堪稱半部形象的青島發(fā)展史。
此次展出的五十多幅照片主要記錄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青島市民生活的普通瞬間,透過黑白老影像,人們可以重溫那個年代青島市井的氣息和民情風貌。
國家一級美術師、青島書畫家宋文京在前言中寫道:好友張巖是一個攝影家,他們一家三代人都搞攝影。張巖的父親張秉山老人生前曾任青島日報社的攝影記者,一生曾因工作留下許多影像。
李白詩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彪m然張秉山先生鏡頭中的人物場景才過了半個世紀,但我們已經能感受到歷史的鏡像和力量。已經讓我們回味和思忖。鏡頭也是一個鏡子,照出許多意味。
喬治·奧威爾說:“誰管著過去,誰就管著未來。誰管著現在,誰就管著過去。”很拗口,有道理,鏡頭中,有話語。
張秉山先生撳下快門之時,似乎隱藏了自己的情感和觀念,如零度的敘述,不喜不悲,如同老莊講的恬澹虛靜,又似儒家的和諧中庸,他記錄著,但又不打擾,不擺布,有一種平靜的力量,質樸有愛,寧靜有義??戳藥资畯埶恼掌螅饾u覺得美好和溫情卻脈脈地默默地在他的鏡頭中流淌,滴水穿石,蝕刻出歷史的模樣。
在張秉山先生辭世一年之際,此次展覽亦是對他的一次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