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黎錦暉:開創(chuàng)了中國音樂前所未有的“流行時代”

      2023-09-18 17:55:09
      今古傳奇·人物版 2023年9期
      關(guān)鍵詞:黎錦暉音樂

      毛澤東見到黎錦暉,說:“錦暉兄,你的‘桃花江是美人窩影響好大??!連紅軍都唱你的歌?!?/p>

      黎錦暉(1891-1967),音樂家。在“黎氏八駿”中排行第二。為近現(xiàn)代中國開創(chuàng)了新的音樂格局,開創(chuàng)了音樂傳播的新形式,創(chuàng)造了近現(xiàn)代中國文化事業(yè)的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2006年10月7日,《重慶時報》刊登了《全國尋〈小兔子乖乖〉的作者》一文,文章開篇寫道:“‘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快點開開,我要進來。一首《小兔子乖乖》,曾伴隨無數(shù)人孩提時代的成長。但就是這首家喻戶曉的兒歌,至今沒人知道它出自哪里及創(chuàng)作者是誰。”兩天后,該報又刊登了《〈小兔子乖乖〉作者上海找到》,報道說:“本報一篇《全國尋〈小兔子乖乖〉作者》一石激起千層浪,全國各大報紙、網(wǎng)站紛紛轉(zhuǎn)載,無數(shù)熱線電話響起,‘原創(chuàng)者終于現(xiàn)身……他就是被譽為‘中國兒童歌舞劇之父的黎錦暉。”

      “革命的才子”

      1910年黎錦暉赴長沙求學時,長沙風云變幻,響應(yīng)革命者眾多。黎錦暉向往參加革命,如饑似渴地閱讀大哥黎錦熙帶回來的革命刊物,其子黎遂回憶:

      父親最喜歡讀的,是梁啟超主編的《新民叢報》和譚嗣同主辦的《湘報》。父親還把這些刊物推薦給周圍的同學、老師。那時父親是個熱血少年,在“鐵幕”般的黑暗腐朽社會里一心追求光明與夢想,以“革命的才子”自居,在報刊上發(fā)表抨擊時政、鼓吹革命的文章。父親在學校里大名鼎鼎,校內(nèi)外很多人都知道“革命的才子”黎錦暉的大名,以至知縣老爺也表示“關(guān)切”。有些朋友提醒父親要注意些,但父親依然故我,絲毫不見收斂。

      父親骨子里向往革命,來到長沙這座革命的城市,如魚得水。那時大伯黎錦熙在長沙,一邊任教,一邊擔任《長沙日報》總編輯。不久《長沙日報》被當局查封,大伯和張平子等人緊接著又創(chuàng)辦了《湖南公報》。在長沙的日子里,兄弟倆走動頻繁,閑時就聚在一起探討革命,縱論國是,有時通宵達旦。大伯革命立場十分堅定,父親通過大伯,結(jié)識了眾多的革命志士。

      1912年民國建立。這一年,在朋友的推薦下,父親加入同盟會。

      當時長沙駐軍兵紀松弛,常常擾民,黎錦暉氣憤不過,接連發(fā)文章予以揭露批評,引起強烈反響。駐軍營長惱羞成怒,揚言要他的腦袋。黎錦暉無奈于1912年7月遠走北京,任《大中華民國日報》主筆。據(jù)黎遂介紹:

      北京是風暴之眼,是袁世凱的老巢,爪牙遍地,是其勢力最集中的地方,擔任該報主筆,處于斗爭的最前沿,風險極大,且該報新辦,影響力有限,也看不到什么名利,文化界的名人有的不屑干,有的不愿干,但該報是同盟會的輿論陣地,必須得由擁護同盟會且又有相當文化素養(yǎng)的人主持。父親雖沒有辦過報,但在報上發(fā)表過多篇文章,視野廣闊,文筆犀利,且年輕不畏風險,加上又有人推薦,于是,在長沙惹了禍的父親便北上辦報了。

      年輕的父親激情似火,不知疲倦地工作著,一篇又一篇辛辣的文章在報上發(fā)表,對專制腐敗的北洋政府嬉笑怒罵,尤其對為虎作倀、充當北洋政府打手的京師警察進行抨擊,令百姓拍手叫好,報紙很快風靡京城,但同樣也引起了北洋政府的嫉恨。短短幾個月間,《大中華民國日報》便無可奈何地關(guān)閉了。

      黎錦暉曾短暫盤桓于官場,后全身心投身于音樂事業(yè),取得輝煌成就。

      全球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黎錦暉的歌曲在傳唱

      1910年前,黎錦暉在家鄉(xiāng)讀書時,曾廣泛接觸民間音樂,學習民族樂器,深受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熏陶。家鄉(xiāng)的花鼓戲、湘劇給了他豐富的音樂滋養(yǎng),他無師自通,學會了多種樂器。五四運動前夕,他到了北京,戲臺上的京昆雅韻,天橋的民間說唱,都為他所鐘愛。此時,蔡元培做北大校長,認為“有教無類”,允許外人旁聽。黎錦暉也成了和老鄉(xiāng)毛澤東一樣的北大旁聽生。

      1919年,黎錦暉受蔡元培邀請,參加由蔡元培任會長的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北京大學附設(shè)音樂傳習所的前身),任中樂部通樂類瀟湘樂組組長,他一邊在北大學習,一邊搜集、整理、演奏民間絲竹音樂。

      中國有自己的兒童歌舞音樂是自黎錦暉開始的。當時,中國的兒童音樂教育幾乎為零,只有在教會里才能聽到孩子們歌唱;音樂課上的兒童歌曲,也大多用外國現(xiàn)成的曲調(diào),填上中文歌詞。就連北伐時流行的革命歌曲也是借用了法國搖籃曲的曲調(diào)。

      蔡元培鼓勵黎錦暉創(chuàng)作新歌,但此事困難重重、阻力甚大,黎錦暉在1949年以后的《干部自傳》里如此說:“那時中國音樂家,均以西樂為正宗,唱中國歌就會被人笑話……可以說,弘揚民族的東西也是斗爭?!?/p>

      黎錦暉選擇斗爭。1920年中秋,黎錦暉與有志于平民音樂的年輕人創(chuàng)辦明月音樂會。自此,黎錦暉正式舉起平民音樂的旗幟,我國近現(xiàn)代第一個由文化人組建的平民音樂團體正式誕生,對中國兒童音樂、兒童歌舞劇的開創(chuàng)作出重要的貢獻。

      1922年4月6日,黎錦暉創(chuàng)辦兒童文學刊物《小朋友》,不久后創(chuàng)辦《小弟弟》《小妹妹》兩種彩色精印、看圖識字(注音)旬刊。他這樣談他創(chuàng)刊動機:“讓親愛的小朋友們,逍遙游玩于園內(nèi),鍛煉身體、增加智慧、陶冶感情、修養(yǎng)人格,一年年長成千千萬萬健全的國民,替社會服務(wù),為民族增光。”

      《小朋友》是中國現(xiàn)代歷史上最為悠久的兒童刊物。黎錦暉為其寫稿長達八年。這一時期,可以說全球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黎錦暉的歌曲在傳唱。

      1956年新中國第一屆音樂周之際,劉少奇說:“我們是否有歌劇歷史呢?有《葡萄仙子》《麻雀和小孩》都是不錯的。把這些編成歌劇搬上舞臺,是從黎錦暉起?!?/p>

      黎錦暉提倡“平民音樂”,他領(lǐng)導(dǎo)的明月歌舞劇社成為我國幾代歌星的搖籃,從這里走出了聶耳、周璇、白虹、王人美等數(shù)十位藝人。有道是“歌臺盡是黎天下”。這個時期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音樂前所未有的“流行時代”。他創(chuàng)作的《毛毛雨》是被音樂界公認的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在海內(nèi)外影響力極大。教育家陶行知曾在日記中記載,1938年他去美國舊金山募集抗戰(zhàn)經(jīng)費,在對華僑演講時引用了《毛毛雨》歌詞,結(jié)果演講效果奇佳,海外僑胞紛紛解囊。

      纏綿病榻,仍堅持創(chuàng)作抗日歌曲

      北伐戰(zhàn)爭開始后,黎錦暉創(chuàng)作一系列歌曲贊揚革命,呼吁救國救民:“同胞哇!同胞哇!四萬萬的同胞哇!救我的國,保我的家!快起!快起!救我的中華!”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作為老同盟會員的黎錦暉悲痛萬分,連夜寫下《總理紀念歌》。歌曲寫好后,先在中華書局的職工中傳唱,黎錦暉又很快把它搬上了舞臺。明月音樂會每次演出皆唱此歌,很快就唱遍全國。廣東革命政府通令全國:小學生每周舉行一次“總理紀念周會”,唱《總理紀念歌》是其中一項,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1928年5月,黎錦暉帶領(lǐng)歌舞團遠赴南洋演出。第一站先到香港,在香港大劇場,八位青年女演員深情合唱《總理紀念歌》,一時間,劇場里觀眾肅然起立。一些身著大禮服的英國貴族,也隨之站起,全場氣氛莊嚴肅穆。一曲唱完,掌聲雷動。當晚,香港同胞舉行晚宴招待全體演員,慶賀他們在英國統(tǒng)治下的香港為國爭光。后來歌舞團出國到新加坡、吉隆坡、曼谷、雅加達等地巡演,每次演出,幕布拉開的第一首曲目也是《總理紀念歌》,當時沒有國歌,黎錦暉為了表達自己與全團演職員工以及南洋旅外僑胞的愛國心情,將其作為代國歌,按照國歌莊嚴隆重和至高無上的方式演奏,他們所到之處,當時均屬法、英、荷、葡等殖民地,他們演唱《總理紀念歌》打破了殖民政府不準在華僑中宣傳國語的限制。

      此次南洋巡演意義深遠,它是我國第一個歌舞團出國演出,開啟了華人流行音樂的新篇章?!坝腥A人的地方就有國語流行歌曲”源出于此,田漢、鄭振鐸稱之“史無前例”。它是祖國民族文化對身處異域的華僑的一次哺育,是華僑對祖國民族文化的一種身份認同,也是代表祖國母親和海外游子的一次情感交流與溝通,極大地凝聚起南洋旅外的僑胞愛國情。

      1935年5月,電影《風云兒女》在上海首映,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從此響徹中華大地,后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而黎錦暉此前就曾創(chuàng)作過另外一首《義勇軍進行曲》,在九一八事變后一個月面世。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黎錦暉和聯(lián)華歌舞班組織聯(lián)華同仁抗日救國團,參與游行、義演。他一邊義演募捐,一邊懷著滿腔怒火譜寫抗日歌曲。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的一個月內(nèi),他在上?!渡陥蟆飞习l(fā)表自作詞曲的《義勇軍進行曲》《追悼被難同胞》《向前進攻》三首抗日救亡歌曲。

      七七事變爆發(fā)時,黎錦暉纏綿病榻,仍堅持創(chuàng)作抗日歌曲,黎遂回憶:

      七七事變炮火把父親從病中驚醒,他不顧病體,奮筆疾書,《大公報》上幾乎每日都刊載他寫的抗日歌曲,后挑選其中29首集成《中華民族戰(zhàn)歌》一書,由平教會出版。

      幾十年后,母親仍然能夠唱出其中的一些歌,如《我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我有剛強如鐵的身體,我有決不怕死的精神。我要負起責任,保衛(wèi)我們的國土完整。請聽啊,請聽??!請聽我激昂悲壯的歌聲……”

      《向前進攻》這首歌當時十分流行,歌唱道:“敵人已經(jīng)來了,全國同胞快習兵操,國土要被侵占,全國武裝應(yīng)該趁早。舉起槍來向天大叫,為全世界殺強盜!瞄準前方的槍,瞄準后方的炮。一聲沖鋒號,拼命向前跑。莫讓敵人逃,只叫敵人倒……”

      黎錦暉對延安充滿向往,但一直未能如愿前往。他在抗戰(zhàn)勝利后輾轉(zhuǎn)至重慶,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黎遂回憶:

      父親如此辛苦,又兼有朋友們的無私幫助,仍入不敷出,交不起房租,一家老小只好在市外江邊搭了一個草棚棲身,雖是刮風透風,下雨漏雨,可也是自己的家,父親苦中作樂,為自家草棚寫了一副對聯(lián):上下左右一目了然冬涼夏暖;東南西北四面寬敞空氣流通。橫批:樂在其中。

      雖然貧困,父親卻傲骨依舊。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張道藩知道他來重慶后,親自前來聘請他,被他婉拒。

      毛澤東:“錦暉兄,你的‘桃花江是美人窩影響好大??!”

      黎錦暉一直對于加入共產(chǎn)主義革命音樂家陣營抱著極大的渴望,并一直以拳拳赤子之心奮斗在救亡音樂文化戰(zhàn)線上。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多次尋求加入無產(chǎn)階級革命同志陣營之中,希望實現(xiàn)自己的愛國抱負。

      七七事變后,長沙興起了“北上延安”的革命熱潮。黎錦暉向中學時代的老師徐特立請求去延安學習,沒有成行,這使他感到“相當痛苦”。于是,黎錦暉下定決心,要“用一種良好的工作表現(xiàn),來取得他人對自己的諒解”。1938年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前夕,江西省政府向長沙平教會請求派員前去南昌開展抗日宣傳工作。當時,南昌已瀕臨戰(zhàn)爭前沿,敵機不斷狂轟濫炸,黎錦暉主動請纓,去南昌任平教會地方政治研究會文藝組組長,艱難地開展抗日救亡音樂活動。

      1940年黎錦暉攜全家到重慶,此時他再次產(chǎn)生投奔延安的念頭。他曾訪問重慶《新華日報》社的潘梓年(兩人曾在中華書局共事),“想請他介紹我上延安去,他為了避免特務(wù)跟蹤,沒有接見,后來由四弟轉(zhuǎn)達,暫時不便前去”。時任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與夫人于立群勸其在重慶工作,“日后再去陜北”。于是,他經(jīng)友人介紹在重慶《抗戰(zhàn)通俗畫刊》任編輯,寫了《送夫當兵》《打谷別村》等革命性歌舞劇,為傷兵演出,很受歡迎。

      1946年5月,重慶周公館派人給黎錦暉送去黎錦炯的親筆信和一筆50萬元錢款。信中大意是說黨組織對黎錦暉作曲才能充分肯定,邀其游歷陜北。據(jù)黎錦炯回憶:“信是抗戰(zhàn)勝利后在晉察冀邊區(qū)開會時陳毅同志讓他寫的,錢是組織上送的慰問金?!笨箲?zhàn)期間重慶曾家?guī)r五十號周公館曾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等領(lǐng)導(dǎo)人辦公的地方,故此信給了黎錦暉極大鼓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黎錦暉任職于上海電影制片廠。1956年8月,黎錦暉到北京參加全國第一次音樂大會。周恩來在宴會上見到黎錦暉十分高興,詳細詢問他的身體和工作情況。毛澤東見到黎錦暉,說:“錦暉兄,你的‘桃花江是美人窩影響好大?。∵B紅軍都唱你的歌。不過,我們陳老總把歌詞‘桃花千萬朵,比不上美人多,改成比不上紅軍多了。”

      給子女們留下了“千車載不盡,萬船也裝不完”的精神財富

      黎錦暉與妻子育有五男二女。其女黎明康回憶:

      父親是一個充滿慈愛、童趣智慧和溫順的“好老頭”。他疼愛每一個孩子。我弟弟出生后沒幾天,四肢抽搐,直翻白眼,恰巧父親有事回家,見狀馬上抓起電話,請醫(yī)生馬上出診。別人說:“你那么多孩子,又這么困難,不行就……”話沒說完,父親劈頭蓋臉地痛斥她一番。

      孩子有了錯,父親從不打罵,他總是和顏悅色耐心勸解,直到認錯。他從不以父親的“威嚴”來左右孩子的意愿。對于大哥十三歲去參軍,三哥去安徽屯溪師范求學,小哥去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務(wù)農(nóng),父親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也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從不強行阻撓。但選擇了道路又吃“后悔藥”,父親就絕不答應(yīng)。三年經(jīng)濟困難時期,三哥在安徽吃了很多苦想返回上海,父親勸我們節(jié)衣縮食,把省下的糧票支援給三哥,鼓勵他決不“打退堂鼓”。

      父親學識淵博,不論語言文字、地理、歷史、數(shù)學、外語、音樂、戲劇、美術(shù)還是種花、勞作、下象棋、烹調(diào)……他都懂,但是他從不滿足,仍“活到老,學到老”。自從他外出活動減少以后,家中訂閱了大量報刊。他時刻關(guān)心國內(nèi)外一切大事,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親在學了雷鋒事跡之后,正值大哥的兒子出世,父親為他取名叫“黎鋒”。父親讀了刊登在《收獲》上的《歐陽海之歌》后,用紅筆寫上“必讀”,傳給我和弟弟,又寄給遠在邊疆的小哥。

      1957年的一個秋日,我放學回家,正逢爸爸送章錦文阿姨出去。章阿姨原是爸爸組辦明月社時的演員,解放后在一所小學里當音樂教員。爸爸回到家,很興奮地問我:“明天爸爸帶你看演出好嗎?”我當然高興地答應(yīng)了。

      第二天,我放學回家后,匆匆吃完中飯,爸爸帶我換乘了幾次車才來到光復(fù)西路第一小學。章阿姨和一群戴著紅領(lǐng)巾的學生們已迎候在學校門口,他們簇擁著我們來到一間很大的教室門口。章阿姨熱情地把爸爸介紹給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們時,我探頭往里一看,教室里被五彩的紙裝飾得熱熱鬧鬧,教室的前面布置成了一個小小的舞臺,置放著一架鋼琴,教室的中間整齊地安放著一排排的椅子,前兩排空著,后面已坐滿了衣著整齊的學生。校長和爸爸親熱地交談著一起坐到前排的座位上。待大家都坐定下了,章阿姨激動地向孩子們介紹了今天演出的歌舞劇《喜鵲與小孩》的作者——黎錦暉先生。爸爸微笑著站起來,在一陣熱烈的掌聲中,一個孩子給爸爸系上了紅領(lǐng)巾。

      父親雖然是一個有成就、有名氣的高級知識分子,但從來不擺“架子”。逢年過節(jié),連那些明月社時的鞋匠、電影廠的司機、醫(yī)療站的大姐、鄰居都會來看他,與他聊天。郵遞員也幾番上樓來要看看這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他都熱情接待。

      父親生性開朗,思維敏捷,非常健談,聊起天來,妙趣橫生,常常逗得來訪者哈哈大笑。談到興奮處,古往今來,海闊天空,常常忘乎所以,全然不顧自己的身體情況。待客人走后,他就連咳帶喘,痰中帶血,每當母親責怪他時,他都“虛心接受”,過后又我行我素。

      父親從來沒有對我們進行過什么空洞的說教,他用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影響我們的行為。他是非分明,疾惡如仇;他與人為善,極富于同情心;他熱愛生活,思想進步;他認真學習,一絲不茍;他鄙視功利,討厭嘩眾取寵;特別是他幾經(jīng)沉浮,但不沉淪……他雖然沒有給我們子女留下什么物質(zhì)財產(chǎn),但他的品格,他的人格,他對人生積極的態(tài)度,他對事業(yè)執(zhí)著的追求,給我們留下了“千車載不盡,萬船也裝不完”的寶貴精神財富。

      (責編/張超 責校/陳小婷 來源/《民國風華——我的父親黎錦暉》,黎遂著,團結(jié)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黎錦暉也曾創(chuàng)作〈義勇軍進行曲〉》,謝振聲/文,人民網(wǎng)2015年5月7日;《“三尋上延安”的黎錦暉》,吳安宇/文,《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作》2020年第3期)

      猜你喜歡
      黎錦暉音樂
      近代美育思潮影響下的時代曲
      當代音樂(2024年9期)2024-12-31 00:00:00
      皓月當空
      上海戲劇(2023年5期)2023-12-27 23:14:05
      奇妙的“自然音樂”
      黎錦暉兒童歌舞音樂創(chuàng)作綜述
      黃河之聲(2019年19期)2019-12-16 08:13:00
      淺析中國近代歌劇文學萌芽的產(chǎn)生
      世界家苑(2018年8期)2018-09-04 09:15:52
      音樂從哪里來?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黎錦暉兒童歌舞音樂的藝術(shù)特征與審美價值
      音樂
      音樂
      玉屏| 卫辉市| 盐城市| 浪卡子县| 商洛市| 南靖县| 云南省| 恭城| 紫云| 伊通| 大庆市| 舟山市| 古蔺县| 甘泉县| 城步| 曲麻莱县| 浪卡子县| 大余县| 遂平县| 永春县| 固始县| 禹城市| 通化市| 邻水| 巨野县| 双鸭山市| 彭水| 上饶市| 林甸县| 海原县| 嘉黎县| 吐鲁番市| 荥经县| 九龙县| 怀宁县| 盖州市| 绥德县| 铜梁县| 禄丰县| 屏南县| 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