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澳淇
摘 要: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二語學習者習得二語的過程中,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習者二語語言能力的提升。掌握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本質不僅有助于學習者了解石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各種原因,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改進學習策略,也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改進教學策略,更好地預防和指導學生應對石化現(xiàn)象。本文就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概念界定、分類、成因及防治策略等進行述評,以期為外語教和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介語 石化現(xiàn)象 二語學習 教學
英語學習者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感受:最初學習英語時,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效果很好,成績也逐步提高,但到一定程度之后,學習開始變得困難,不僅收效甚微,甚至還會出現(xiàn)語言發(fā)展倒退的情況,這就是二語習得過程中的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
所謂中介語,通常是指二語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搭建的一種連接母語和目的語的過渡語言。石化指學習者在二語習得的進程中可被察覺到的中介語發(fā)展止步不前的狀態(tài),它通常被看作二語學習者在學習的任何階段和任何領域中出現(xiàn)的一種認知過程或認知階段,并呈現(xiàn)階段性、反復性特征,阻礙了二語學習的進程以及學習者語言水平的發(fā)展。因此,透徹了解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本質對于教師和學習者都有重大意義。本文就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概念界定、分類、成因及等進行述評,討論了石化現(xiàn)象的相關防治策略,以期為學習者二語學習和外語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一、石化現(xiàn)象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石化現(xiàn)象這一概念,由塞林克(Selinker)于1972年首次提出。[1]他指出,所謂石化,是二語學習者的中介語中的部分語言項目、語法規(guī)則和系統(tǒng)性知識穩(wěn)固下來的一種狀態(tài),很難再發(fā)生變化,也幾乎不會隨學習者們的年齡增長或學習量的變化而得到什么改善。[2]石化了的功能逐漸以新的形式顯現(xiàn),只是外表上看來已被消除,但其實仍將在學習者之后的語言輸出中反復出現(xiàn)。之后,塞林克又進一步完善了石化現(xiàn)象的定義:“過渡語的結構系統(tǒng)不再進一步發(fā)展,也是石化的表現(xiàn)。”[3]中介語其實是學習者更好地學習目的語而建構的一門過渡語言。當過渡語的語言結構系統(tǒng)都停止發(fā)展,也就意味著二語學習到達了石化狀態(tài)。即使學習者后來再怎么接觸目的語,他的語言水平也不會再有什么進展。
塞林克與漢(Han)指出石化現(xiàn)象具有如下特征:①石化是目的語發(fā)展過程中間歇性停滯的狀態(tài);②石化現(xiàn)象通常發(fā)生于中介語的各個層面,包括語音、音位、詞法、句法、語義、篇章和語用等;③石化會持續(xù)發(fā)生且十分頑固,難以消除;④石化現(xiàn)象具有普遍性,與學習者的年齡無關;⑤石化常表現(xiàn)為某些中介語的反復出現(xiàn),比如語言發(fā)展倒退、固化性錯誤、語言學習進入高原階段、典型錯誤、持續(xù)運用非目的語語言、否定性反饋也糾正不了的錯誤、習慣性錯誤和長期的語言自由變異等;⑥石化現(xiàn)象也是中介語的一項顯著特征,可以通過實證研究對其進一步探索。[4]
目前國內關于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研究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征。其中,有關二語學習者寫作石化的研究數(shù)量最多。研究表明,要想改善學習者在寫作時出現(xiàn)的石化現(xiàn)象,教師可以加強學習者的寫作輸入,調整寫作訓練以及寫作的教學模式等教學阻斷策略。不過這些策略存在局限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性,并不能阻斷全部石化現(xiàn)象。其次是基于各種視角下的學習者二語詞匯石化現(xiàn)象的研究,比如基于蘭蓋克語法理論[5]、心理語言學[6]等,研究表明,要改善二語詞匯的石化,須減輕一語詞目中介的作用,建立并完善二語詞目系統(tǒng),把詞匯的形式、語義和句法信息等聯(lián)系起來。教師應盡量采用英英釋義的方法來教授新詞,還可以帶領學習者建立二語詞匯語義網絡、重新回顧熟詞、培養(yǎng)二語詞匯的敏感性,使得學習者二語詞匯量得到更高層級的發(fā)展。除此之外,有關語法教學[7]、口語教學[8]等過程中的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研究也很多。以上研究絕大多數(shù)都是以在校中學生以及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關于研究對象的選擇,王李霞指出,實際上這些中學生、大學生的中介語還沒有達到石化的程度,因為他們不是在二語環(huán)境里學習和生活,所以將他們作為研究對象采集分析的數(shù)據(jù)是缺乏可信度的。[9]此項研究開展的前提是能挑選出合適的研究對象,他們應當是長期處于良好的二語環(huán)境中,擁有有利的語言學習條件,并且滿足“已經石化”條件的人,如外貿業(yè)務員、留學生等在工作和學習生活中不得不使用二語作為溝通工具,同時頻繁接觸目的語的人。如果不對研究對象加以挑選地進行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研究,所做的努力將毫無意義。
二、石化現(xiàn)象的分類
(一)按石化形式分
從形式上,石化現(xiàn)象可分為個體石化和群體石化,個體石化又包括偏誤和語言能力石化兩種狀態(tài)。偏誤指二語學習者的錯誤在經歷多次被糾正后該錯誤仍在之后的語言輸出中反復出現(xiàn)。語言能力石化通常指學習者的中介語在語音、詞匯及句法結構等層面發(fā)生的石化。[10]個體石化會發(fā)展成兩種結果:一種是隨著學習者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石化現(xiàn)象消失;另一種是學習者發(fā)生永久性錯誤,仍不斷出現(xiàn)石化。群體石化是指中介語個體石化之后對其他二語學習者造成大范圍的影響,這種普遍性會導致一種新的方言的出現(xiàn),如印度英語等。
(二)按石化持續(xù)的時間長短分
根據(jù)石化現(xiàn)象持續(xù)的時間長短可將其分為暫時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11]一般來說,非外語專業(yè)的學生產生的中介語石化大多屬于前者——暫時性石化。克拉申(Krashen)認為,如果能夠給予二語學習者一定的合理化輸入,或二語學習者們能夠在一個自然良好的目的語環(huán)境下學習,學習者的目的語水平是能夠突破當前學習的局限性而產生飛躍,并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再度達到另一次高峰的。[12]反之,不加以訓練則會導致學習者目的語能力停滯不前,從而發(fā)展成永久性石化。
三、石化現(xiàn)象的研究現(xiàn)狀
本文以“二語”為主題詞,“石化”為關鍵詞,統(tǒng)計了知網上近20年發(fā)表的168篇期刊論文。數(shù)據(jù)顯示:2000年到2005年關于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研究處于初步發(fā)展期;2006年到2013年間該領域呈上升發(fā)展趨勢,2013年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達到頂峰(共25篇);從2014年開始研究數(shù)量下降,直至2020年,7年間共發(fā)表相關論文30篇(見圖1)。近幾年研究熱度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對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在二語習得與教學領域進行研究的早期階段,我國學者在理論研究領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后來部分學者轉向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實證研究。
不過,由于石化現(xiàn)象成因的復雜性以及已有學者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出現(xiàn)的偏差,針對該領域的實證研究還存在一定的發(fā)展空間。后來學者需要更加謹慎地選擇研究對象,可以進行個案研究,還可以采用縱向、多層面的研究方法進行深入觀察,同時采取多樣的數(shù)據(jù)搜集方式,比如語言水平測試、錄音采訪、話題討論等,爭取采集到有價值的數(shù)據(jù),以保證研究結果的可信度,進而構建一套適用于中國二語學習者的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防治策略。
四、石化現(xiàn)象的成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探究
(一)成因分析
塞林克探究了石化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并將其歸納為以下五個過程:語言遷移、培訓遷移、二語學習策略、二語交際策略、目的語的過度泛化。[13]
語言遷移是指因母語的影響而使語言項目出現(xiàn)石化的現(xiàn)象,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前者是指母語與目的語之間存在的相似性使得二語學習過程更容易,產生的積極正面的效果;而負遷移是指母語與目的語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阻礙了二語學習的進程,使得習得效率低下,產生了負面效果。石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通常是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這種影響一般體現(xiàn)在二語學習過程中的詞匯、語音、語法等方面,比如很多二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詞匯的讀音時會借助漢語拼音來識記。
培訓遷移是指不恰當?shù)呐嘤査鶐淼呢撁嬗绊?,尤其是教師在二語教學的初期使用了水平較低或不恰當?shù)哪康恼Z。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材料都對學生中介語的形成有著本質的影響。
二語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采用不正確的學習策略導致了中介語石化,其中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社會策略等。西姆斯(Sims)提出,學習者采用不恰當或錯誤的學習策略可能會導致中介語某些特征的僵化,如語音、形態(tài)、句法、詞匯等。[14]
二語交際策略是指幫助學習者流利、清晰地與母語者進行會話采用的交際方法,比如釋義、借用、造詞、回避和簡化等。為了達到交際目的,學習者通常選擇忽略目標語規(guī)則,用最簡單的方式與母語者或他人進行交際。這樣的簡單交流對方雖然也能理解,但學習者長期使用這些交際策略,不尋求改善,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中介語的發(fā)展。
目的語的過度泛化說明學習者在錯誤的語境中采用了之前學習的規(guī)則或知識進行二語輸出。過度泛化的本質是相似類比,人類的基本認知學習方式就是類比認知。目的語的過度泛化通常表現(xiàn)為忽視語言規(guī)則的限制,如詞匯限制和語義限制。
塞林克之后也不斷有學者對石化現(xiàn)象的成因繼續(xù)進行探究,并就中介語石化的防治策略得出很多結論。牛百強結合現(xiàn)實情況總結了石化現(xiàn)象存在的三點原因:情感因素、母語干擾或母語遷移、教師與教材,并提出相應的三點教學啟示:首先,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把握好對學習者的初期教育,盡量維持學習者學習外語的興趣;其次,要減少母語干擾,可以使用大量的目的語輸入,以建立學習者的目的語認知語法系統(tǒng);最后,要關注教師與教材問題,提高教師的外語學習能力與教學能力,及時更新教材內容。[15]季雨薇認為,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包括教學策略單一、母語負遷移、學習動機不當,以及關鍵期假說的影響,并對照上述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包括豐富教學策略、減少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培養(yǎng)學習動機、抓住關鍵學習期等。[16]
上述研究展現(xiàn)了石化現(xiàn)象成因的復雜性,學習者在外語學習時發(fā)生中介語石化可能出自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探究其成因并總結對應的防治策略對于學習者學習和教師教學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防治策略
筆者根據(jù)石化現(xiàn)象的特征和以上成因分析,從教師、學習者和外部因素三個方面總結防治策略。
1. 教師
第一,教師應注重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學習能力和專業(yè)技能,注意使用規(guī)范、恰當?shù)恼Z言形式進行教學,避免使用語言水平較低或不恰當?shù)哪康恼Z。第二,教師還應關注學習者的二語學習和掌握情況,以便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第三,教師要注重課堂上學生的目的語輸出的數(shù)量和質量??梢酝ㄟ^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活動等途徑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更多語言表達的機會,增加課堂的師生、生生互動。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一些正向的反饋和評價來激勵學習者。第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也要盡量采用以目的語為主、母語為輔的語言表達來強化目的語,也可以采用全英語的課堂指令、評價用語等。
2. 學習者
第一,學習者應樹立積極向上的、不畏困難的、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不要一遇到較難的知識點就想著回避,而應該向老師同學虛心請教,攻克難題。第二,學習者應當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努力提升目的語交際水平,不能僅滿足于達到交際目的、對方聽得懂。第三,學習者在二語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區(qū)分母語與目的語的語言差異,不能固守母語特點,要了解目的語國家的語言文化、思維習慣和語言表達方式,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
3. 外部因素
首先,教材的質量對于二語的教和學發(fā)揮著潛在的影響,教師要注重教材的選擇和對教材內容的挖掘,合理利用教材來幫助二語學習者循序漸進地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體系。其次,要注重對學習者口語表達的培養(yǎng)。教師及學校應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濃厚的二語學習環(huán)境,讓學習者有機會開口說,鼓勵學生開口說,加強學習者口語訓練的同時,教師應及時做出指導并給出恰當?shù)姆答?,注意要避免一味地積極反饋讓學生驕傲自滿而產生學習惰性,也要避免過多的消極反饋使學習者因挫敗感而對二語學習失去興趣。
綜上,廣大外語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者的年齡、水平、接受能力等來制訂不同的具體的教學方案。比如,低年級的學習者因初步接觸二語,在學習新單詞時往往會借助母語來記單詞的發(fā)音,這時教師可以在給他們一些過渡的時間之后再教授音標規(guī)則,而中高學段的教師則可以采用英英釋義、結合語境等方法來教授新詞。學習者采用不恰當學習策略在二語學習的初期階段無可厚非,但若教師一直不加以干預,學習者長期地持續(xù)運用非目的語語言來學習二語就會導致石化現(xiàn)象的發(fā)生。低學段的外語教師一定要多注意觀察學習者的狀況,一方面是及時糾正他們不當?shù)膶W習方法,降低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抓住學習者習得二語的關鍵期,為后續(xù)更高階段的二語學習打好基礎。
五、結語
學習二語不僅為了多掌握一門語言,也為了可以更從容地與人溝通,為了了解另一個國家的文化、開闊視野,緊跟社會的步伐。但中介語言石化也會對目的語的掌握產生負面影響,進而限制學習者二語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對于外語教師而言,必須知悉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成因和防治策略,適時改變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指導學習者預防或應對二語習得過程中的石化現(xiàn)象。對于學習者而言,樹立正確的持之以恒的二語學習態(tài)度十分重要,要積極應對學習過程中的難題及石化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 [10] [13] Selinker, L.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J]. Interlanguage,1972(10):209-231.
[2] 許佳.大學英語CBI教學模式對于解除中介語石化的作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59-61.
[3] [11] Se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1992:26-251.
[4] Selinker L., Han Z. H. Fossilization: Moving the Concept into Empirical Longitudinal Study[C]// C. Elder,A. Brown, E.,et al. Studies in Language Testing:Experimenting with Uncertaint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5] 陳建生. 英語詞匯教學“石化”消解研究——基于蘭蓋克語法理論的分析[D]. 重慶:西南大學,2009.
[6] 鄭秋萍. 心理語言學視角下的二語詞匯石化現(xiàn)象分析與防治策略[J]. 外語研究,2014(6):59-62.
[7] 梁麗麗.基于蘭蓋克語法理論的高中英語語法“石化”消解研究[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16.
[8] 高曼. 利用“英語趣配音”APP 改善中職生英語口語石化現(xiàn)象的應用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9.
[9] 王李霞. 基辛格效應: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再思考[J]. 英語廣場,2020(5): 24-27.
[12] Krashen, S. P.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1982:57-78.
[14] Sims,W. R. Fossiliz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Minne TESOL Journal,1989(7):61-72.
[15] 牛強.過渡語的石化現(xiàn)象及其教學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5):28-31.
[16] 季雨薇.二語習得中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與啟示[J]. 英語廣場,202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