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更是將教育和教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高度,成為國家立足新時代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
教師隊伍的建設關乎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在新時代的要求下,每一位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自然也應對自身的成長與進步作出規(guī)劃和思考。那么教師該如何發(fā)展呢?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diào):“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這一要求為新時代教師發(fā)展提供了方向,引導廣大教師在教育之路上,努力做好“四悟”,在為學、為事、為人方面積極思考,進一步把握育人要義,不斷實現(xiàn)自身成長、超越。
一、常悟為學之道
常言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苯處熓且龑W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其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專業(yè)水平必須高超。通過不斷學習,教師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素質(zhì)是成長的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為學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并不是從成為教師時就不用學了。恰恰相反,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就在于,教之長久必先自身學得長久,教師堅持學習才能源源不斷地更新觀念,補給新知識,以適應新的教學發(fā)展的需要。新課程實施中要求教師也是學習者,而不是無所不能者。所以,教師應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堅持思考如何學習、學什么,去探索和實踐做學問的方式方法,在為學方面收獲自己的體悟,才能讓自己業(yè)務精進、知識儲備豐富,具備傳道授業(yè)之能。了悟為學之道,為教人為學奠定良好基礎。
二、時悟做人之道
“身正為范”也為教師成長指引了另一發(fā)展方向,即教師要以自身的崇高品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為模范,引領學生人格的健康成長。所以要成為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優(yōu)秀教師,在精進學問、提升專業(yè)能力之時,自身也要修養(yǎng)心性,思悟做人之道。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人格的啟迪常常體現(xiàn)在感染和熏陶上,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們就會遵行;自身不端正,雖發(fā)命令也沒有人聽從。這一點在教育領域更能得到證實。好的教育常常是充滿感染力的,教師自身的情況會很大程度決定教育的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也說過:“一個老師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等方面老出問題,怎么能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p>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重磅文件《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就明確將“突出師德”作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原則,提出要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職業(yè)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yǎng)成,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人民教師時時思悟做人之道,根本上加強自身道德建設,以德立身,以德立教,領悟為人之道,既有助于自身的發(fā)展提升,又能對學生成長產(chǎn)生良好的感染作用,實現(xiàn)以德育德、以德育人的目標,推動師生共成長的良性發(fā)展。
三、勤悟行事之道
為人處世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睂W習做人,做有高品位高志趣的人,也要以實際做事來具體實踐和呈現(xiàn)。所以教師要勤悟做事之道,在具體真實的事情處理中彰顯智慧,孕育思想,用實實在在的言行影響、感化學生。
比如面對困難,是消極抱怨逃避,還是積極豁達應對?這是不同的處世態(tài)度;對待教學任務,教師是認真完成,還是敷衍了事?這是不同的工作態(tài)度。由此采取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思路必然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一個總是消極應對、滿腹牢騷、拈輕怕重的老師,如何能將學生塑造成積極向上、陽光進取、儒雅智慧的個體呢?
再比如遇到班級學生出現(xiàn)紛爭矛盾時,教師是下意識關照成績優(yōu)異、平時惹人喜歡的學生,斥責愛搗亂總淘氣的學生,還是細致地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事論事公平處理,耐心協(xié)調(diào)?不同的應對方式正體現(xiàn)著教師的做事水平,也會在問題的處理中對學生產(chǎn)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教師誠懇對事,認真工作,積極樂觀面對困難,其一言一行都將給學生帶來正面影響,真正詮釋言傳身教的內(nèi)涵。
四、恒悟育人之道
立德樹人是每一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從成為教師的那一刻就要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在教育之路上,思考如何育人、育怎樣的人,恒悟育人之道,是身為教師必須去堅守的責任。
育人,是對受教育者進行德智體美勞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全面健康發(fā)展。育人,要注重培根鑄魂,啟智潤心。青少年正處于對新事物新世界充滿好奇的時期,正是急需有人給他們的頭腦補給知識的時期。作為教師,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給予學生引導,為學生打開一扇進入學科世界的大門,就為他們將來走入更廣闊的社會天地做好了鋪墊。教師引領學生走進這一方知識天地,幫助他們得到思維、智力的訓練,引導他們用文化知識武裝自己,也就幫助他們鍛造了自身本領,為將來成人成才,走入社會又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育人,更要注重潤育心魂。正所謂“經(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好的教師不是把學生教成考高分的機器,而是重視教學生做人,在心靈和精神方面給予啟迪,去塑造靈魂、塑造生命。青少年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思想意識積極健康與否,對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曲直、知曉善惡美丑、正確看待義利得失,陽光向上成長,也能應對風雨挫折。既能獨立自主,又懂得與他人相處合作,處理好個體與集體的關系。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給予學生這些思想的引導、精神的培育,才能真正做到“育人”,切實幫助學生收獲成長中的寶貴財富,并一生受益。
總之,教師成長離不開自己勤悟勤學。從自身為學、做人到做事,教師都應常常思悟,嚴于律己,率先垂范。時時記住并踐行自己的育人使命。這樣,教師才能真正獲得自身的成長發(fā)展,在教育之路上實現(xiàn)“自育”與“育人”的雙重價值,獲得更高的職業(yè)幸福感和尊嚴感。
◇責任編輯 茍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