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玥涵 宮藝兵 張雨濛
(東北林業(yè)大學家居與藝術設計學院,哈爾濱 150040)
2015 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振興傳統工藝”?!吨袊鴤鹘y工藝振興計劃》提出,要“提高傳統工藝產品的設計水平、制作水平和整體品質”[1]。這就表明,傳統工藝要向高質量、可持續(xù)和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發(fā)展,以促進中國傳統工藝的創(chuàng)新與傳承。而將大漆工藝與文旅產品相融合設計出的文旅產品,能夠更好地體現出地域文化的特征,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能進一步彰顯大漆工藝文旅產品文化層面的魅力,使文旅產業(yè)及傳統工藝重煥生機。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圍內所有地域特征、風土人情及歷史積淀形成的文化總稱[2]。設計中的地域文化吸收了區(qū)域人群的生活習慣、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環(huán)境等,對它們進行發(fā)揚和傳播,并由此總結出相應的設計方法。
大漆是一種天然涂料,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和水分等有機物組成,不含有害化學物質,與一些合成涂料相比,大漆更為環(huán)保。大漆在特性方面較為突出,在漆膜干固后,幾乎不溶于任何溶劑,具有獨特的耐久性、耐磨性、耐水性、耐腐蝕性和耐高溫性。大漆工藝是以大漆作為基料,手工涂刷在產品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裝飾效果的表層。早在明朝時期,漆工黃成所著的《髹飾錄》里就詳細闡述了479 種技法,對我國數千年來的傳統漆工藝進行了系統的總結[3]。例如彩繪工藝、堆飾工藝、雕填工藝、雕漆工藝、鑲嵌工藝等,各種工藝和材料本身的包容性為后續(xù)設計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的可能性。文旅產品作為文旅產業(yè)較為常見的一部分,普遍存在于旅游景點及各大中小型商業(yè)中心,成為了文旅產業(y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
文旅產品是指以文化旅游資源為支撐,旅游者以獲取文化印象、增值為目的的旅游產品,旅游者在旅游期間進行歷史、文化或自然科學的考察與交流、學習等活動[5]。當今,大漆工藝在家具、車輛內飾、文房用具、工藝美術品等產品中被廣泛應用。例如:“人間國寶”室瀨和美先生將嚴謹精巧的日本蒔繪技藝融入表盤制作中;Seiki Chida 大師與國際知名品牌登喜路的合作,創(chuàng)造出的蒔繪漆藝翠鳥鋼筆,這些都是結合了傳統大漆工藝和現代設計理念的文旅產品[6]。
大漆工藝文旅產品雖然在造型上多種多樣,但市面上的大漆文旅產品仍存在缺乏地域特色及品類等問題,設計開發(fā)停留在地域文化旅游產品的層面上[7]。如黑龍江省以冰雪文化為特色,有冰雪大世界、雪鄉(xiāng)、亞布力滑雪場、丹頂鶴之鄉(xiāng)等,但黑龍江省文旅產品在風格上普遍為俄式元素,赫哲族魚皮畫、麥秸稈畫等,而大漆工藝文旅產品,也大多為小幅漆畫,具有地域特色的大漆工藝文旅產品比較少見。因此,應將地域特色與大漆文旅產品相融合,制作出能傳承地域文化的大漆工藝文旅產品。
近年來,大漆工藝文旅產品稍顯遜色,造型種類方面呈現固化、套用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在工藝上也少有突破。總體來講,大漆工藝文旅產品的設計開發(fā)仍停留在過去的理念中,在產品種類上一成不變缺乏創(chuàng)新性,使消費者出現了審美疲勞的狀態(tài)。
在大漆工藝文旅產品設計層面,因沒有對消費群體進行需求上的深度挖掘,所以難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從而無法充分調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這樣的發(fā)展模式很難有持續(xù)性和生命力[8]。此外,大多數地域在大漆工藝文旅產品的設計上都能挖掘地域文化元素進行開發(fā),但因為開發(fā)理念比較陳舊,沒有深入了解當地特色和文化內涵,使產品缺少設計感和人文關懷,產品設計品類大多為擺件,不方便攜帶,且與生活聯系不緊密,使消費者缺乏使用體驗感[9]。
地域文化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融合文旅產品設計要充分考慮產品的地域辨識性、創(chuàng)新性及實用性。通過對上述設計問題的分析和總結,得出以下基于地域文化的大漆工藝文旅產品設計原則。
增強地域的辨識性,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大漆工藝文旅產品,提取當地人文景觀特色文化元素,并融入中國傳統大漆工藝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如黑龍江省的雪人、雪花;四川省的熊貓、竹子;北京市的故宮、長城等標志性建筑;西安的大唐人物形象等與地域相符的地域文化和符號,都可以成為大漆工藝文旅產品的設計元素,為大漆工藝文旅產品設計提供豐富的設計資源。在進行基于地域文化的大漆工藝文旅產品設計時,采用地域文化元素符號為主要的設計元素,可使大漆工藝文旅產品具有獨特的地域性[10]。
在文旅產品的大趨勢下,文旅產品最終還需與傳統相結合。大漆工藝的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較為傳統,創(chuàng)新性不強,導致固守舊有的審美意識與現代設計脫節(jié)。因此,應將大漆工藝與地域文化相融合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在造型形態(tài)、工藝選擇等方面進行簡化提煉。在造型上,篩選出具有辨識性的地域文化元素,將它轉化為設計符號;在色彩上,提取符號色彩融入大漆文旅產品中;在工藝上,選取可直觀表達出地域特色的工藝:在材質上,可嘗試在不同質感的材質上髹飾。最后將提取出的相關元素進行搭配和整合,進行創(chuàng)新性設計。
設計者將地域文化與傳統工藝進行整合設計時,要深入地挖掘消費者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礎上增強產品的實用性和便攜性,避免大漆工藝文旅產品成為“灰塵收集器”。其次,更要注重旅游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把握現代生活的表現形式,將感官體驗、行為體驗和情感體驗三方面相融合,深化大漆工藝文旅產品的體驗維度[11]。最后,鎖定目標群體,進行整理分析,使設計在具備實用性的同時更具個性。
近年來,我國加大對文旅產品的設計投入,也獲得了一定的人文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目前文旅產品缺乏地域特色且品質良莠不齊。黑龍江具有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也促進了黑龍江的冰雪旅游。但是市場缺乏對冰雪文旅產品的深度開發(fā),沒有進一步挖掘冰雪文化資源,且設計出的文旅產品缺乏創(chuàng)新性。新材料、新工藝、新創(chuàng)意是一件好的工藝品誕生的前提條件,因此以具有幾千年文化的大漆工藝與冰雪文化融合開發(fā)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產品是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嘗試和探索[12]。萬物皆可漆,漆藝以它復雜精湛的工藝技法和獨特的表現效果,必然會帶來驚艷的視覺效果,在黑龍江省漆文化極具特色的背景下研究大漆工藝在文旅產品中的應用勢在必行[9]。因此,此次設計實踐以黑龍江地域為文化背景,以龍江工匠漆藝工作室為技術支撐,對兩者進行融合,設計出具有黑龍江地域文化的大漆文旅產品,做到既可促進地域文化和大漆工藝的傳承,又能使黑龍江文旅產業(yè)及傳統工藝重煥生機,使得黑龍江省文旅產品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調研內容主要從黑龍江地域文化、大漆工藝、現有產品分析、用戶分析等方面進行。調研時,采用了實地調研法、文獻調研法及訪談法:(1)實地調研法。如去冰雪大世界、雪鄉(xiāng)、博物館、丹頂鶴之鄉(xiāng)、虎園等進行實地調研,拍照記錄,為后期元素提取提供素材。(2)采用文獻調研法。通過相關書籍、網絡查找等方式進行資料搜集。(3)訪談法。通過喜愛旅游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感興趣的受眾群體進行訪談。
4.2.1 造型元素的選擇
根據前期調研和文章設計定位,提取典型的地域符號,運用到大漆工藝文旅產品設計當中,可增強產品的地域辨識性。因此,選用具有地域辨識性的文化元素,提取典型特征運用到具體的設計中,是較為直觀的設計辦法。在進行黑龍江省地域文化大漆工藝品設計時,根據以上經驗,提取具有辨識性和代表性的元素,如雪人、雪花(如圖1、圖2)。將兩個設計元素分別進行簡化或融合,然后提取出的設計符號與市場中現有的文旅產品形式相融合,如玩偶盲盒、首飾、茶具、書簽、鑰匙鏈等,設計出具有地域文化的大漆文旅產品。
圖1 雪人元素
圖2 雪花元素
4.2.2 色彩元素的選擇
色彩對于產品的視覺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色彩可以提高產品的辨識度、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13]。因此,此次文旅產品將從地域特色著手來進行色彩選擇,如東北虎、冰雪文化、黑土文化和地域標志性建筑等,然后從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金、銀、白、藍、黑等色彩來進行搭配,運用到此次設計之中。
4.2.3 工藝技法的選擇
通過查閱資料分析大漆工藝的特征,在繼承黑龍江地域特色的基礎上融合能表現出雪花及雪人效果的漆工藝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在工藝技法上,運用蛋殼鑲嵌、螺鈿鑲嵌、犀皮漆技藝這三種手法,來進行此次大漆文旅產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如表1)。蛋殼鑲嵌是漆畫創(chuàng)作中經常使用的技法,蛋殼一般取自雞蛋、鴨蛋,將蛋殼去膜,曬干,就可以用來加漆鑲嵌,蛋殼在用手指或者一些工具壓平之后,有自然龜裂的肌理美。蛋殼自然的白能與漆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干燥之后,全面髤漆再打磨,蛋殼花紋更加明顯。而冰雪晶瑩剔透,像剝了殼的雞蛋一樣且蛋殼可隨意分割大小,能直觀地表達出大雪紛飛的效果,所以用蛋殼的材質適合表現北方的冰雪題材[14]。其次,利用暈金方式表達出大雪覆蓋的視覺效果、利用螺鈿鑲嵌表達冰塊效果。
表1 工藝設計圖示
4.2.4 材料元素的選擇
黑龍江省木材較為普遍,所以設計主要采用木胎來制作,木胎輕重適宜,紋理清晰度高,可修飾性較強,大漆工藝在它的表面修飾上不僅可以發(fā)揮出大漆耐腐蝕、耐摩擦等特性,在木胎上也可將大漆工藝較好地展現出來,木胎與大漆相搭配在環(huán)保上可謂是首選。此外,木材由于本身具有天然性的紋理,能夠帶給人一種質樸、溫暖和自然之感,仿佛讓人置身于大自然之中,體會到大自然的美感。
完成元素提取后,將所有元素整合設計,進行頭腦風暴繪制草圖,然后將確定地域文化的大漆文旅產品利用計算機輔助建模然后渲染,呈現出大漆雪人盲盒設計(如圖3、圖4)。
圖3 地域性文旅產品
圖4 地域性文旅產品
此次以黑龍江省地域文化特色雪花和雪人為原型,將雪花元素髹飾于物體表面或作為配飾,既能傳播地域文化,又能增加它的視覺表現力。在造型上以雪花、雪人等地域特色為原型,突出地域特色。在色彩上,提取藍、白、黃、銀、黑幾種色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地域特色,且采用地域顏色的搭配,能夠給消費群體帶來地域印象更直觀的視覺感受,從而通過地域色彩以加深消費群體對黑龍江省地域文化的視覺印象,以此吸引人們購買。在工藝上,采用蛋殼鑲嵌、犀皮漆、素髹工藝等多種傳統工藝。相對于其他工藝來講,這幾種工藝制作步驟相對簡單,易上手操作,而且這幾種工藝結合起來可直觀地呈現出黑龍江省的地域特色,進一步加深消費群體的地域文化印象;在材質上,以黑龍江省普遍材料木胎來制作,木胎輕重適宜,紋理清晰度高,可裝飾性較強。在功能上,該盲盒設計集合鑰匙鏈、牙簽盒、項鏈等多種功能,使設計不僅具有裝飾效果,還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實用性。通過人與產品的和諧互動,增強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感。
綜上所述,研究以物品為載體,融合地域文化和大漆工藝的文旅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對地方特色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利用實地調研法、文獻調研法、訪談法對地域文化大漆文旅產品相關內容進行調研和分析,并總結出地域性、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三種設計原則,構建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大漆工藝文旅產品設計思路,最后設計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傳承性的地域文化大漆工藝文旅產品。但是目前研究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體現在人們對大漆工藝的了解較少、工藝煩瑣耗時較多、工藝傳承人短缺等,可以從開展講座宣傳大漆文化、鼓勵學習大漆工藝開展線下培訓增加工藝傳承人等方法來解決局限性。發(fā)展地域文化的大漆文旅產品設計,不僅有利于消費群體感知地域文化精神和大漆傳統文化的底蘊,還能進一步促進地域文化的傳播和傳統文化的傳承,為基于地域文化的大漆工藝文旅產品設計的未來發(fā)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