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姝羽
摘要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指導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的精神基石,是新時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教育資源。偉大建黨精神具有顯著的思想政治價值,文章簡要分析了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提出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現(xiàn)實路徑,旨在為后續(xù)高職思政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建黨精神;高職院校;思政課;現(xiàn)實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8.030
1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意義
1.1促使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
百年前山河破碎,各界有識之士都在探索救亡圖存的方式方法,中國共產黨正是在這樣一種艱苦的歷史環(huán)境中崛起,勇于斗爭并不斷壯大,最終帶領著全國各族同胞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并在帶領全國人民積極投身建設與改革,不斷踐行共產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等理論的過程中,探索出了最適合中國國情與發(fā)展方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在我黨發(fā)展的過程中所凝聚形成的精神及理論成果,成為中共黨員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黨先進性的具體體現(xiàn)[1]。將黨的百年奮斗史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不僅是對教學素材內容的一次豐富,也有效展現(xiàn)了我黨在面對困難險阻時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與非凡的領導能力,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真正地救國、興國,使其樹立正確的黨史觀。
1.2堅定高職院校學生的“四個自信”
隨著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各種各樣的思潮也充斥于青年一代的學習生活中,其中不乏落后、低級,甚至錯誤的思想,如個人主義以及“普世價值論”等對在校學生造成了不利影響。而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我黨百年奮斗征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精神及理論,通過歷史時間的縱向對比與中外空間上的橫向對比,充分展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性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促使高職院校學生不斷堅定其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3強化高職院校學生責任意識
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賦予了中國青年新的歷史責任,而青年一代需要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而堅持奮斗。新一代青年恰逢盛世,同時也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擁有充足的發(fā)展機會與空間,也承擔著艱巨而偉大的時代責任[2]。偉大建黨精神是先輩們將自己的青春年華甚至生命投入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yè)中,不斷探索與實踐所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將其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能使學生以先輩為榜樣,強化自身責任意識,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使命與擔當,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2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基本原則
2.1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
偉大建黨精神脫胎于黨的百年奮斗征程,在此過程中得到發(fā)展與豐富,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結合后形成的重要產物,產生于歷史實踐中。因此,可以將偉大建黨精神理解為一個重大的理論命題,更可以理解為一個重大的實踐命題。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原則。高職院校首先需將偉大建黨精神的核心本質、重要內涵、發(fā)展歷程、時代價值及實踐要義等內容清楚地講解給學生,使學生明白其所蘊含的思想、理論與價值。其次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鍛煉機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感悟偉大建黨精神的力量,加深對其的理解與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將真理內化于心,外化于學習、生活,使其發(fā)展更符合時代的需求。
2.2線上與線下相配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大學生成了網絡的“原住民”,互聯(lián)網因其便捷、高速以及廣泛等性能,成為諸多文化及信息交流傳遞的重要渠道,“互聯(lián)網+教育”模式也屢見不鮮。但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念及邏輯思維能力還未成熟,在甄別信息時存在不足,單一的線上教育或線下教育都無法繼續(xù)滿足其發(fā)展需求。因此在思政課教學中,需堅持線上與線下相配合的原則,既要鞏固現(xiàn)有的線下基礎,發(fā)揮高職思政課課堂以及主題實踐活動等教學形式的優(yōu)勢,也要建立線上“陣地”,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加強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宣傳與教育,以供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線上線下相配合,互為補充又相互促進,能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
2.3堅持時間與空間相聯(lián)通
做好高校的思政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廣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從時間和空間辯證統(tǒng)一關系上,探索并掌握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歷程與演變規(guī)律。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同樣如此,將偉大建黨精神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國家乃至國際的“時、事、勢”大背景中,能使學生切實感受到黨的偉大歷史功績以及自身所肩負的時代使命,使其將自身發(fā)展與民族、國家的發(fā)展相聯(lián)系,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3]。
3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現(xiàn)實路徑
3.1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思政教學質量
首先,高職院校應當不斷完善思政課的課程設計,根據不同的專業(yè)學科特點及育人目標,立足于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需求及科技前沿,深挖教育課程中蘊含的偉大建黨精神資源,并將之與專業(yè)學科知識融會貫通,最終將融會的成果應用于對學生核心能力素養(yǎng)的培訓與提升方面,在強化專業(yè)學科建設的同時推動偉大建黨精神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全覆蓋,努力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其次,思政課授課教師需對自身教學形式進行必要的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并更新課程教學內容,將偉大建黨精神充分、和諧地融入日常的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情景式、互動式或案例式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局限,采用更易于被學生們接受的形式進行教學,例如使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可由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革命先烈、老一輩革命家以及“七一勛章”獲得者等中共黨員榜樣的光輝事跡,使學生充分感受偉大建黨精神以及榜樣的力量,感受先輩們的事跡所傳達出的家國情懷。有條件的院校還可借助VR、AR及AI技術,將學生帶入如《建黨偉業(yè)》《筑夢路上》等紅色影視資料中,增強學生的歷史代入感,從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勇于擔當歷史使命的責任意識[4]。
最后,教師向學生推薦黨史經典文獻、革命詩詞以及紅色家書等紅色文化讀物,并在后期的課堂中與學生進行互動,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或進行情景表演,深化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
3.2深化紅色教育,營造紅色文化氛圍
高職院校需重視紅色文化氛圍的營造,重視偉大建黨精神的宣傳,校園環(huán)境作為營造文化氛圍的絕佳場地,更應合理、有效地利用。高職院??赏ㄟ^持續(xù)性鼓勵、引導師生根據偉大建黨精神以及校園環(huán)境創(chuàng)作紅色題材的藝術作品如雕塑、繪畫等,并在校內予以展示,打造校內紅色文化展示園地、紅色文化墻或微型黨史紀念館等,將偉大建黨精神與校園內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結合,營造紅色文化氛圍;積極創(chuàng)辦、開展黨史情景劇表演競賽、黨史演講比賽以及知識競賽等,使偉大建黨精神充盈于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中。
3.3開展實踐活動,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首先可在紅色遺址、紅色教育基地、革命歷史紀念館及烈士陵園等實踐基地,圍繞偉大建黨精神對學生開展針對性實踐教學,例如引導學生參觀五四運動紀念館或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使學生充分感受歷史上新青年的力量;引導學生參觀南湖紅船以及上海石庫門,使學生切實體會建黨道路的艱辛與曲折,同時領悟建黨的歷史必然性;引導學生重上井岡山或重走長征路,身臨其境體會革命先輩們無畏犧牲的英雄氣概。
其次可建立健全學院、團委、黨委、學生處及教務處等多部門聯(lián)動機制,在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活動的準備立項階段,增設與偉大建黨精神相關的項目主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探索并宣傳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以及創(chuàng)新方式,在此過程中學??蔀槠涮峁┍匾乃颊處熤笇f(xié)助,從而保障實踐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最后學校還可鼓勵、引導學生將偉大建黨精神與實際生活結合,對祖輩父輩進行采訪,以及收集家鄉(xiāng)流傳的紅色故事,并形成紅色故事集,同時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及志愿服務活動,在生活中有效踐行偉大建黨精神。
3.4完善考核機制,強化課程教學質量
在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教育不能流于形式,還需要注重對教師教學成果以及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有效的考核,以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強化學生的學習動能。首先學??山M織教學研討會,加強對于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外延、核心要義、歷史地位以及時代價值等重要內容的研究探討,以科研成果支撐教學體系建設,同時可組織學生參與到備課過程中,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及建議,優(yōu)化教學素材內容。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及時收集學生的教學反饋意見,掌握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相關知識的學習情況,在后續(xù)的教師績效考核評估中便可將這部內容作為考核標準之一。而對于學生而言,教師可為其布置偉大建黨精神主題課宣講以及主題微電影制作等任務,由學生合作完成,并將學生的制作、宣講以及所表達的內容作為期末成績考核的內容之一。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后的思政課教學質量納入教師及學生的考核標準中,既督促授課教師不斷完善自身教學質量,提升自身教學水平,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3.5重視網絡引領,增添思政教學活力
高職院校應開發(fā)網絡社交媒體作為新的教育陣地,科學合理地利用新媒體信息技術,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在網絡空間中構建偉大建黨精神的思政教育空間。教育中需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精心篩選能夠突出表現(xiàn)偉大建黨精神的人物素材及黨史故事,并將其編輯、整合、制作成相應的文字、圖片、音頻及視頻等形式進行發(fā)表,通過社交媒體的宣傳不斷擴大偉大建黨精神的影響面,在此過程中還需重視對內容及表現(xiàn)形式的策劃,注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從而不斷提升宣傳內容的吸引力與感染力,也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形式及內容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4結語
偉大建黨精神是我國優(yōu)秀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精神內涵豐富,對人的思想價值觀念的發(fā)展極具正向引導作用,因此應積極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大學生作為社會發(fā)展的有生力量,其肩負著時代交付的使命與擔當,學習并傳承好偉大建黨精神,不斷將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助于廣大青年在面對錯誤思潮或不良誘惑時,能夠堅定自身的理想與信念,將自身的發(fā)展與國家及社會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使其在實際的工作學習中不懈奮斗,不負時代囑托、不負青春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參考文獻
[1]孫國勝,王秀成,蔡路.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2):10-12.
[2]張傳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析[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3,42(2):73-79.
[3]郭振東.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的價值意蘊與實現(xiàn)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3):37-41.
[4]竇葳,徐光壽.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與應用路徑[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2(4):138-147.
基金項目:2021 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項目“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研究”(2021JGSZ076);山西工程職業(yè)學院2022 年度院級課題“黨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研究”(SZ-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