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觀念的轉變途徑

      2023-09-23 11:15:05蔣小波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3年8期
      關鍵詞:教學觀念轉變道德與法治

      蔣小波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是德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小學生的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積極思考如何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使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可從教育目標、課程載體、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四個方面,探索教學觀念的轉變途徑,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以及法治意識。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觀念;轉變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4-0033-03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仍存在著內容枯燥、形式單一、過于重視德育理論知識講解、注重知識的灌輸等問題,導致課程教育教學的作用和意義難以充分實現(xiàn)。因此,結合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探索本課程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方向和實現(xiàn)途徑,對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轉變教育目標,均衡道德與法治教學

      近些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呈現(xiàn)出一種低齡化發(fā)展態(tài)勢,有些地方甚至在小學階段就會出現(xiàn)校園霸凌事件。從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層面來看,主要是因為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偏重于道德層面的教育,導致學生法治觀念比較淡薄,不能準確判斷違法行為和不道德行為,從而意識不到自己的違法行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主動轉變教育目標,提高對法治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效平衡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比例,采取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并重的策略,在提升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同時,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法律意識,確保學生能夠健康、安全、愉快地成長。

      以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一年級下冊《可愛的動物》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教師可以將本課的教育教學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道德層面的教育,核心的教育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喜歡小動物的正確形式以及常見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風趣的動物”短視頻,通過視頻中不同動物的搞笑行為、可愛動作,激發(fā)學生了解動物習性的興趣和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利用智慧課堂系統(tǒng),以圖文展示的形式,引入“動物園不文明投喂”“用彈弓打鳥”“追打流浪小動物”等日常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不愛護動物的行為,并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片中不道德的行為并說出正確的做法,使學生形成關愛動物的思想道德品質。第二個階段為法治層面的教育,核心的教育目標是,使學生初步了解《野生動物保護法》及常見的野生保護動物,特別是本地的野生保護動物,并自覺形成遵守和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意識。教師首先為學生播放金絲猴、穿山甲、天鵝、錦雞(若能展示當地的野生保護動物更佳)等野生動物的圖片或視頻,通過直觀畫面凸顯動物的可愛與美麗,激發(fā)學生喜愛與保護動物的情感;然后,以圖文展示的形式,引入權威統(tǒng)計數據,展現(xiàn)這些動物數量的稀少和稀缺程度,并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審判獵殺、販賣野生動物人員”的真實案例,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最后,提出“小學生如何保護野生動物”這一開放性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交流與討論,得出“阻止家人購買相關商品”“主動舉報違法行為”等結論,深化法治教育。這樣教學,使學生懂得了善待動物才是真的喜歡動物,才是真的愛我們的地球的道理,從而使學生形成了保護動物、愛護動物的意識,獲得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提升。

      上述教學案例,教師從道德和法治兩個層面,分別設置了恰當的課程教育目標,有效平衡了課堂教學中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比例。一方面,通過道德層面的教育,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能夠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約束;另一方面,通過法治層面的教育,增強了學生的法治意識,使學生逐步形成自覺遵守國家法律,主動抵制和打擊違法行為的意識。

      二、轉變課程載體,重視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

      在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觀念中,教材是教學的主要載體,教師往往將大部分精力用于指導學生理解和記憶教材中的內容,而忽視了課堂教育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這樣不但難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無法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情感共鳴,從而嚴重影響教育教學的質量。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經歷來豐富教材內容,以學生的興趣和認知特點為起點,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將課程知識與日常生活有機結合,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二年級下冊《我是一張紙》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為學生播放“偏遠山區(qū)學生節(jié)約用紙”“老人收集廢紙并送到廢品收購站”等短視頻,以“紙”為中心,以生活真實事例為素材,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視頻中的人們?yōu)槭裁匆@么做?”在生活化的情境與教學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不由自主地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得出“紙比較珍貴”“紙能夠回收再利用”等結論。結合學生的結論,教師繼續(xù)以問題的形式進行引導:“紙是由什么制成的?回收再利用的過程是怎樣的?”與此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科教短片。通過觀看短片,學生意識到紙張的珍貴并初步形成節(jié)約用紙的意識。此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拿出一張紙,并提出探究性問題:“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這張紙?”通過小組探究活動,有的學生提出“正面用完反面用”的建議,有的學生提出“規(guī)范書寫、合理布局”的建議,還有的學生提出“可以用廢紙做手工”的建議。這時,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如果你是一張紙,你希望如何被人類使用?”在突出教學主題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從而加深學生對“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用紙”核心思想的理解與感悟,進而讓學生明白: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保護環(huán)境應該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先以真實生活事例為載體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然后,由生活現(xiàn)象出發(fā),通過問題引導,將日常生活與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并通過播放視聽教學資源,直觀、生動地展示了教育教學的核心思想;最后,利用趣味化的課堂探究活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寓教于樂中加深了學生對教材核心思想的理解,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轉變教學形式,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教育。但是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念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導致教學氛圍過于嚴肅、枯燥、乏味,教學形式過于單調、古板。這不僅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降低課程的教學質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主動改變教學形式,通過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學生對課程核心思想的內化,使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與法治觀念。

      以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三年級上冊《爸爸媽媽在我心中》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親情是學生最先體驗到的情感,也是感觸最深的情感,還是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情感。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育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先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詞,營造出溫馨的課堂氛圍;接著,利用投影儀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并用溫情的口吻講述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感人故事,通過情感遷移帶動學生的情感共鳴,為學生深入感悟父母親情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分享和交流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溫情故事,并討論日常生活中該以怎樣的行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愛;最后,要求各小組結合組員的真實生活經歷,以“我與父母”為主題,創(chuàng)編一個3分鐘左右的情景劇,依次上臺進行表演。雖然時間有限,但在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每個學習小組的情景劇演繹都非常精彩:有的小組通過講述生活中詼諧的故事來表現(xiàn)自己對父母的愛,有的小組則通過講述自己為父母做的某件事來表現(xiàn)自己對他們的愛。學生不僅在角色扮演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父母親情”的理解,而且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習和積累了更多向父母表達愛意的方式方法,提升了交流溝通的能力。在課程即將結束時,教師帶領學生學唱歌曲《讓愛住我家》,一方面通過首尾呼應的形式突出課程教學主題;另一方面,以符合學生興趣和認知特點的趣味性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情感,告訴學生:“爸爸媽媽才是我們最親、最愛、最值得信賴的人。他們用體貼入微的愛促成我們的健康愉快地成長。這份愛,如同指路的明燈,照耀著我們前行的道路;這份愛,如同海上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回家的方向?!?/p>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首先運用情感轉移法,利用歌曲、圖片、故事等,以環(huán)境氛圍和自身情緒帶動學生的情感,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感知力,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其次,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交流、短劇創(chuàng)編、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導學生將生活經歷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親身體驗、愉快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最后,運用首尾呼應的方法,以欣賞歌曲開始,以學唱歌曲結束,使課堂教學藝術化、完整化,既凸顯了教學主題,又使學生在新穎且有趣的教學形式中獲得了較好的情感體驗。

      四、拓展教學內容,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

      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而且對學生適應當今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但由于小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知識儲備有限,需要教師有效拓展課堂教學空間,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以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四年級上冊《低碳生活每一天》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一至三年級的教材中雖然也有環(huán)境保護的相關內容,但四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由中年級向高年級邁進的過渡期,對碳排放的認知較少,對其危害性的認識也不夠,沒有意識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而我國也向全世界公開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其排放不再增長且在達到峰值后會逐步降低,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我們可通過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等形式抵消我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這就是我們承諾的碳達峰和碳中和。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與我們每個個體休戚相關。為此,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資源。教材是課堂教學最直接、最有效的資源,也是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模板。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識窗”“想一想”“算一算”等板塊,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通過“算一算”板塊的內容,讓學生問自己的父母,家里一個月用多少度電,計算一下自己家有多少碳排放。那么,全班所有的家庭會有多少碳排放?通過計算,學生明白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在制造二氧化碳,因此減少碳排放與我們的生活具有直接關系。其次,教師要巧妙運用身邊的資源,讓日常生活中的情境適時地出現(xiàn)在課堂中,讓學生在觀察、體驗、實踐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教師讓每個學生都說出自己的父母是如何接送自己上學、放學的。有的學生說是步行,有的學生說是騎自行車,還有的學生說是開小汽車……教師通過這種與學生切身相關的實例,引導學生明白步行、騎自行車都是環(huán)保的出行方式,而開車則會造成一定的環(huán)境污染,進而引導學生讓家長多步行、多騎自行車,少開車來接自己。教師還可以在班級里開展每周一次不開車接送孩子的活動,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生活。

      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通過對教材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對身邊資源的有效使用,開發(fā)出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課程資源,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在互動參與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獲得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深切關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突出作用以及與日常生活的關聯(lián),通過均衡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等策略,實現(xiàn)教育目標、課程載體、教學形式的轉變和教學內容的拓展,從而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 李勇, 李朝霞. 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境界提升的策略[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20(20):17-18.

      [2] 萬婷, 薛家平. 心理游戲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 教學與管理, 2019(16):57-58.

      [3] 朱開群. 五大轉變: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新追求:以“公平正義的守護”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17):49-51.

      (責編 劉宇帆)

      猜你喜歡
      教學觀念轉變道德與法治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中小學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幾點反思
      提高高校聲樂教學形式與方法探析
      藝術評鑒(2016年15期)2016-11-29 10:48:05
      淺談新課程下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能力
      大學聲樂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及對策分析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7:37
      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的轉變及對策
      經營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42:53
      適應生態(tài)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試論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研究
      關于會計職能轉變若干問題探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金溪县| 兴隆县| 瓮安县| 清河县| 安远县| 会东县| 疏附县| 霍城县| 临漳县| 建宁县| 黔江区| 喀什市| 曲麻莱县| 阜新| 明星| 孟连| 礼泉县| 彭阳县| 腾冲县| 黔江区| 济南市| 柘城县| 泌阳县| 石城县| 特克斯县| 阜康市| 寿宁县| 固阳县| 长汀县| 繁昌县| 唐海县| 夏津县| 沈阳市| 乌恰县| 霸州市| 申扎县| 磐安县| 金昌市| 西吉县| 望都县| 梅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