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鏡淳
上周,我家來了兩個“不速之客”———兩只小彩龜,它們是外婆在花鳥市場上買的。我可開心了,一有時間就看它們,甚至晚上刷牙時也不忘過去瞅瞅。
媽媽說:“既然你這么喜歡,就給它倆取個名字吧?!边@可難不倒我,我管大的那只叫“柳帶”,小的那只叫“金花”,命名靈感來自我最近看的一本動物小說。
我從花園里揀來一塊大石頭,放進了烏龜缸里,給它們當(dāng)“玩具”。一開始它們老是用嘴咬石頭,看來是把石頭當(dāng)成“敵人”了。后來它們發(fā)現(xiàn)這個龐然大物也沒什么可怕的,就慢慢放松下來。金花玩累了,在一旁打盹兒。柳帶仍對這座“大山”充滿興趣。它把前腿搭在石頭上,頭伸得老長,做出一副使勁攀爬的樣子??伤暮笸葏s使不上勁兒,在空中亂蹬,看起來滑稽可笑。我想幫它一把,就用指尖兒把它的厚殼往上一挑,也許是太過用力,居然把它給掀翻了。它龜仰殼翻的樣子真好笑。柳帶并不泄氣,一個“鯉魚打挺兒”成功翻過身來。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它終于爬上了那座“大山”。我想,趴在“山”頂,它應(yīng)該有種“一覽眾山小”的自豪感吧!
再看金花,此時依然一動不動。唉,一個活潑好動,一個卻靜如處子。這兩只烏龜?shù)男愿癫顒e怎么這么大呢?
養(yǎng)龜帶給我的不僅有“喜”,有時也有“驚”。
一天早上,我發(fā)現(xiàn)一向安靜的金花不見了!我一下子蒙了。這么深的龜缸,它不可能翻出來呀。我突然想起來,昨天晚上我把它“請”出來觀察后,忘了送它回“家”了。我趕緊喊爸爸加入“搜龜行動”。一開始,我們一無所獲,后來經(jīng)過理性分析得出結(jié)論:它應(yīng)該躲在不易覺察的黑暗之處。于是,我們在床、沙發(fā)、柜子底下一通翻找,最終在跑步機下發(fā)現(xiàn)了它。我們把它重新放進了龜缸,看到它自由自在地爬來爬去,我這才松了口氣。
柳帶和金花就像落入水中的兩顆小石子兒,使我平靜安閑的生活漾起層層漣漪。
養(yǎng)龜之樂,樂趣無窮。
作者說
自從外婆買來兩只小彩龜,我就天天觀察它們。媽媽看我這么癡迷,就說:“你不如寫寫觀察日記吧?!庇谑俏议_始構(gòu)思。在觀察期間發(fā)生了一段小插曲———金花“越獄”了,我認(rèn)為這是個很好的寫作素材,就把它寫進了日記里。為了讓文章更有趣,我盡量寫得口語化、生活化。描寫小烏龜時,我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小學(xué)生作文·小學(xué)中高年級適用202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