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蘇魯支語錄》中的歸化式翻譯思想探究

      2023-09-25 02:56:01徐莉涵復(fù)旦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系上海200433
      名作欣賞 2023年26期

      ⊙徐莉涵[復(fù)旦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系,上海 200433]

      《蘇魯支語錄》是德國哲學(xué)家尼采的一部重要哲學(xué)著作,1935 年由徐梵澄完成翻譯。與其他翻譯版本相比,《蘇魯支語錄》帶有特殊的時代色彩。譯者在白話文中摻雜文言文語法和用詞,讀來“半文不白”,讓人似懂非懂,與尼采原著帶給讀者的感受相近。徐梵澄在歸化式翻譯上的巧思使得《蘇魯支語錄》成了漢譯著作中的經(jīng)典,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借鑒。

      一、《蘇魯支語錄》其書

      《蘇魯支語錄》(Also Sprach Zarathustra,徐梵澄譯,后來學(xué)者多譯為《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簡稱《查》或《查說》),是德國哲學(xué)家尼采的代表作。原作刊行于1884 年,20 世紀(jì)40 年代由徐梵澄先生完成中文翻譯,是國內(nèi)第一部直接由德語翻譯而來的版本?!短K魯支語錄》全書共計四卷,提出“超人學(xué)說”“權(quán)力意志”和“永恒輪回”三大哲學(xué)概念,是尼采哲學(xué)的集大成者。

      Zarathustra 是古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的教主之名。魏晉南北朝時期,瑣羅亞斯德教從波斯傳入中國,中國史籍中將其稱作“拜火教”或“祆教”,教主瑣羅亞斯德從波斯語直接音譯為“蘇魯支”;后來瑣羅亞斯德教傳入西歐,在德語中翻譯為Zarathustra,中國依照德語又將其音譯為“查拉圖斯特拉”。絕大多數(shù)翻譯者采用德語音譯的方式,將標(biāo)題譯為“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徐譯本是《查說》傳入中國后唯一一個將Zarathustra 翻譯為蘇魯支的版本。

      除了人物名稱上的歸化式翻譯亮點,徐梵澄版《蘇魯支語錄》讀來半文不白,甚有春秋筆法之感。鄭振鐸在《蘇魯支語錄》序言中說道:“他的譯筆和尼采的作風(fēng)是那樣的相同,我們似不必再多加贊美?!雹倜耖g讀者對徐版譯本也有著高度的評價:“這個翻譯版本被認為最具酒神精神②,就是一曲酒神之歌!”90 年代,商務(wù)印書館將徐版《蘇魯支語錄》收入“漢譯世界學(xué)術(shù)名著叢書”,并再版發(fā)行,至此徐版譯本成了公認的漢譯經(jīng)典作品。Also Sprach Zarathustra本身的內(nèi)容艱深晦澀,傳達的哲學(xué)思想奇異灼見、振聾發(fā)聵,“原著文辭之磅沛,意志之豐饒,往往使譯者嘆息”③。本次論文不會過多涉及原文思想的解讀,關(guān)注徐版漢譯本《蘇魯支語錄》中體現(xiàn)的歸化式翻譯現(xiàn)象,試解析譯文中體現(xiàn)的中德文化碰撞,以及為什么徐版譯本可以成為經(jīng)久不衰的翻譯經(jīng)典。

      二、《蘇魯支語錄》承載的時代任務(wù)

      《蘇魯支語錄》作為Also Sprach Zarathustra傳入中國后的首個譯本,承載著譯本之外更加沉重的時代使命。徐梵澄在翻譯過程中受到多位思想大家的影響,同時承載了新文化運動之精神。于特殊之時代誕生,彰顯著獨特的時代特色,也是其成為現(xiàn)代漢譯名著的一大原因。

      徐梵澄并不是國內(nèi)第一個翻譯Also Sprach Zarathustra的人。1904 年,王國維在《叔本華與尼采》 中引用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王國維譯《察拉圖斯德拉》),將英譯本翻譯為文言文,是中國最早的《查說》翻譯。④王國維之后,郭沫若、陳獨秀、蔡元培、魯迅等學(xué)者也開始論及尼采的這部哲學(xué)之作。在眾多學(xué)者中,魯迅與尼采哲學(xué)的關(guān)系是研究最多、爭議最大的。一般認為,王國維雖然是國內(nèi)翻譯《查說》的第一人,但他將原文的結(jié)構(gòu)、含義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主要目的在于引用尼采的思想,對原作的翻譯并不嚴(yán)謹。1918 年,魯迅以文言文的形式從德文直接翻譯了《查說》序言部分的前三節(jié),題曰《察羅堵斯德羅緒言》,這一節(jié)譯被看作中國對《查說》的首次正式翻譯。⑤

      尼采在古典語言學(xué)上有著很深的造詣。他認為,希臘戲劇中體現(xiàn)的“酒神精神”與希臘哲學(xué)的理性精神是對立的,在撰寫Also Sprach Zarathustra時,他刻意模仿了希臘戲劇的敘事語言,將文章建立在希臘理性哲學(xué)的對立面上。魯迅似乎是察覺到了這一隱晦的用意,《察羅堵斯德羅緒言》在形式上與中國古代的子書相近。徐梵澄讀過魯迅的譯文后感慨:“那譯筆古奧得很,似乎是擬《莊子》或《列子》?!雹?/p>

      尼采原著仿照了西方古希臘的戲劇口吻,魯迅在翻譯時參考了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文筆,將作品中的“西式”用典與中國本土的典故聯(lián)系起來,讓中國讀者從自己的民族文化角度更好地理解原作者意圖。這種歸化式翻譯的方式,不僅是翻譯上的英明之處,還與中國當(dāng)時救國危亡、知識解放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guān)。

      除了對當(dāng)時思想解放的指導(dǎo)意義之外,尼采的個人形象和文章風(fēng)格也引發(fā)了中國學(xué)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有學(xué)者注意到,尼采孤傲的思維性格與中國古代的莊子相似,他們都反對守舊思想,力圖破除傳統(tǒng)道德觀念,強調(diào)個人精神自由的重要性。⑦故而當(dāng)時也有許多針對尼采與中國諸子百家思想的比較研究。

      《蘇魯支語錄》即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文化背景下誕生的。1992 年《蘇魯支語錄》再版時,徐梵澄在綴言中寫道:“三十年代,著眼在紹介西洋思想入中國,只求大旨明確,不必計較文字細微。今茲不同。”⑧在當(dāng)時的文學(xué)翻譯環(huán)境下,中國譯者更重視對西洋文學(xué)的歸化,而中西文化間的巨大鴻溝使得歸化式翻譯的作品面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想要讓文章順應(yīng)中國的思維模式,往往會篡改原文結(jié)構(gòu),甚至扭曲原意,導(dǎo)致“文化失真”⑨;想要保留原作的表達方式,又很可能因語言的差異導(dǎo)致翻譯的句子語義不通。年輕的徐梵澄亦采用了歸化式的翻譯方法,但《蘇魯支語錄》無論是從結(jié)構(gòu)還是意思上都做到了對尼采原作的尊重,很好地平衡了源頭語和目的語之間的關(guān)系,鄭振鐸評論其“譯筆和尼采的作風(fēng)是那樣的相同”,的確不是奉承之言。

      三、《蘇魯支語錄》中歸化式翻譯的具體體現(xiàn)

      “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zhuǎn)換成另一國文字,既能不因語文習(xí)慣的差異而露出生硬拗口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風(fēng)格,那就算得入于‘化境’?!雹忮X鍾書的這一理論在中國后來的文學(xué)翻譯中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更早的30 年代,徐梵澄的《蘇魯支語錄》就已經(jīng)接近了這一“化境”。

      (一)半文不白的語言風(fēng)格

      《蘇魯支語錄》基本采用白話文翻譯,但在多處細節(jié)上仍使用文言語法,與后來《查說》的眾多譯作相比,這一敘事風(fēng)格上的特點可謂《蘇魯支語錄》之獨有。魯迅《察羅堵斯德羅緒言》的譯筆古奧,似仿《莊子》《列子》,徐梵澄受魯迅影響頗深,繼承了這一特點。以下為一些典型的例子:

      ……那辰光,你們說:“我的公正于我何有!我不自知怎樣是火焰與燃煤。但公正者便是火焰與燃煤!”……非為你們的罪惡——耐你們的自足呼聲動天,在罪惡中的吝惜呼天!……(《蘇魯支語錄》前言)

      ……今茲與往古,在于斯世者——嗚呼!我友——皆為我的最不能忍受之苦……(《蘇魯支語錄》卷之二)

      ……善與惡,皆是浮光掠影,濕熱煩惱,飄游的云……(《蘇魯支語錄》卷之三)?

      徐版《蘇魯支語錄》在語言風(fēng)格上有這樣三個特性:

      1.善用文言語法。如“于我何有”“精神之懺悔者”,采用文言文常見的賓語前置、“之乎者也”類的助詞;“動天”這類動賓搭配使用了特殊的使動用法,擬古文的語調(diào)。

      2.對句子的文言式翻譯。以句子為單位對原文進行了意譯,是歸化式翻譯最明顯的體現(xiàn)。針對同樣的所指,徐梵澄將“世上的現(xiàn)在與從前”翻譯為“今茲與往古,在于斯世者”,在語義結(jié)構(gòu)、翻譯用詞上都順應(yīng)了文言文的寫作方式。

      3.富有韻律的排比。如“浮光掠影,濕熱煩惱,飄游的云”這樣的四字格成語的連排,讀來頗有韻感。Also Sprach Zarathustra的文辭大概是吸收了古希臘悲劇的技巧,原著中含有大量的排比和象征寓意,這樣華麗的外衣再加上艱深晦澀的思想深度,使得《查說》是一部連德語讀者也很難理解的作品,更像是一部“隱喻的散文詩”。在原作這樣的特性之下,明了直白的翻譯反而導(dǎo)致了內(nèi)涵的流失。20 世紀(jì)30年代的文學(xué)翻譯者大多選擇歸化式翻譯法,徐梵澄在譯《蘇魯支語錄》時自然受到這一潮流的影響。陰差陽錯之下,這樣的翻譯方式給《蘇魯支語錄》增添了一抹亮色,與后來的《查說》譯本相比獨具韻味,蓋能成為漢譯名著之經(jīng)典。

      (二)特殊化的用詞

      除了文本整體的語言風(fēng)格和結(jié)構(gòu)之外,個別的翻譯用詞同樣體現(xiàn)了徐梵澄翻譯的智慧。

      在中國古代,“的”和“底”的用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等同的,大約北宋之后,多數(shù)地方只用“底”字。而在《蘇魯支語錄》中,徐梵澄將“的”用于所有格的情況,“底”則用于單純的形容詞。如“美麗底”和“我的”“他的”。相似的用法還有“他”和“渠”的通用,兩組字的使用都起到仿古的效果,將尼采散文詩般的語言與中國古代的散文用語聯(lián)系了起來。

      除了以上兩個典型直接的例子之外,《蘇魯支語錄》中個別詞語的翻譯也同樣讓人眼前一亮。如前言中“如是開始了蘇魯支的墮落”?一句,將untergehen 翻譯為“墮落”,很好地保留了untergehen在德語中“下沉”和“毀滅”的雙重含義;尼采原文頗有“文字游戲”的味道,徐梵澄寫道:“但從語文學(xué)看,這部書(原文)里出現(xiàn)了一些新字……皆戛戛獨造”?,針對原文中使用的新字,徐梵澄也會采用新造的詞語或生僻字來翻譯,如用“氏胤”表示“天資”之意,更貼近原作的表達方式。這些詞語的巧譯與前文提到的語言風(fēng)格塑造在效果上是相輔相成的。

      四、《蘇魯支語錄》中歸化式翻譯思想的啟示

      雖然徐梵澄已經(jīng)盡力將德語原著與中國文化有機結(jié)合,但由于中德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巨大鴻溝,許多翻譯上的障礙依然難以攻破。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韻律的表達。漢語的用韻多為末字音同,而德語詩中有很多“壓頭韻”的現(xiàn)象,Also Sprach Zarathustra作為一部“散文詩”,自然將這一法則運用得異常生色,而這就給翻譯者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徐梵澄自己也說:“譯者的心思運到這里,如追逐敵人到了桑駝海,于此路窮?!?雖然他在翻譯中采用了不少具有韻律的排比句式,但是基于語言的差異,終不能完全還原原著。

      再者便是對句子文言式翻譯的局限?!叭魏我环N語言都反映其賴以生存的社會、文化和風(fēng)土人情,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歸化式翻譯雖然能夠讓目的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句子含義,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不同民族的語言,即使乍看之下有著相似的所指,但由于長期文化的影響,必然不會完全等同。用本民族的一些特定用詞來強行解釋他國語言,會受到民族價值觀念的束縛,無法做到全面客觀地認知他國文化?!短K魯支語錄》雖然已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尼采的本意,但這樣歸化式的翻譯方式還是帶來了許多局限,故而在《蘇魯支語錄》剛出版時就有學(xué)者站出來將其進行嚴(yán)厲的批判,更是一度有“梵澄先生是已把尼采撲殺了”的危言聳聽。?

      誠然,徐譯版《蘇魯支語錄》有諸多爭議之處,但它能夠多次再版,直到近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被公認為《查說》譯本中的經(jīng)典。成就《蘇魯支語錄》的不只是特殊的翻譯技巧,還有特殊的時代背景給予它的特殊意義。在《蘇魯支語錄》之前,已有諸多中國學(xué)者引入尼采的哲學(xué)思想;在《蘇魯支語錄》之后,對《查說》的翻譯工作也從未停止?!短K魯支語錄》是眾多譯本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歸化式翻譯作品,它證明了在翻譯工作者愈發(fā)趨向于“異化式”翻譯法的現(xiàn)狀下?,歸化式翻譯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文化交融的作用。

      ①鄭振鐸:《蘇魯支語錄·序》,《尼采在中國》,郜元寶選編,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226頁。

      ②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學(xué)中的另一重要概念?!熬粕瘛奔聪ED神話中的狄奧尼索斯,尼采意在假借狄奧尼索斯的形象表達對人性本能的肯定。詳情可見尼采另一著作《悲劇的誕生》。

      ③徐梵澄:《〈尼采自傳〉序》,《尼采在中國》,郜元寶選編,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223頁。

      ④王國維:《叔本華與尼采》,《尼采在中國》,郜元寶選編,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14—25頁。

      ⑤陳暉:《魯迅對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譯介》,《湖南人文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16年第4期。

      ⑥⑧??徐梵澄:《蘇魯支語錄·重版綴言》,《尼采在中國》,郜元寶選編,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599頁,第598—621頁,第601頁,第602頁。

      ⑦陳鼓應(yīng):《尼采哲學(xué)與莊子哲學(xué)的比較研究》,《尼采在中國》,郜元寶選編,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676—682頁。

      ⑨?孫致禮:《中國的文學(xué)翻譯:從歸化趨向異化》,《中國翻譯》2002年第1期。

      ⑩錢鍾書:《林紆的翻譯》,《中國翻譯》1985 年第 11 期。

      ??〔德〕尼采:《蘇魯支語錄》,徐梵澄譯,商務(wù)印書館1992年版。

      ?孔慶成:《國俗語言學(xué)——語言學(xué)的新進展》,《外語教學(xué)》1993年第2期。

      ?林同濟:《尼采〈薩拉圖斯達〉的兩種譯本》,《尼采在中國》,郜元寶選編,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285頁。

      垦利县| 甘孜县| 华蓥市| 临朐县| 贞丰县| 和硕县| 嵩明县| 勃利县| 泰宁县| 抚顺县| 苏州市| 友谊县| 新津县| 鸡泽县| 开封县| 濉溪县| 陇川县| 昆明市| 淮阳县| 平武县| 江安县| 永定县| 内江市| 安溪县| 巴彦县| 六安市| 宁陵县| 贵德县| 清徐县| 繁峙县| 左权县| 察雅县| 松江区| 喀什市| 偏关县| 博罗县| 北碚区| 炉霍县| 漯河市| 闸北区|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