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毅鵬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領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善于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fā)現(xiàn)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
作為國家政令發(fā)布和公共事務信息傳播的載體,新聞媒體在當今社會運轉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善于管理和運用新聞媒體,使其服務于百姓民生和國家大局,是領導干部自身能力建設的重要部分。
近現(xiàn)代變革進程中,很多歷史事件和人物事跡,都能在泛黃的新聞報刊的字里行間找到。撫今追昔,后人們在玻璃展柜前踱步參觀,還能透過過去那些珍貴的報刊資料,遙想時代變革、風氣一新的激昂過往。我們黨的百年新聞史,就是一部政治家辦報的歷史,無論是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還是熱火朝天的新中國建設時期,還是春潮涌動神州大地的改革開放時期,許多領導干部都在積極踐行政治家辦報理念,也因此取得了卓越成績。領導干部就是要善于運用新聞媒體,善于同媒體打交道,真誠地與新聞工作者交朋友,使新聞媒體成為凝心聚力、溝通內外、促進發(fā)展的助推器。
真實是新聞生命力所在,傳遞事實、澄清謬誤、引導輿論,是新聞媒體工作的職責和使命。馬克思曾說:“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xiàn)自己精神狀態(tài)的最實際的呼聲?!陛浾摫O(jiān)督和正面宣傳是統(tǒng)一的,媒體發(fā)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堅守正確價值導向,領導干部也要有接受監(jiān)督的胸懷和自信。一些領導干部不能將正當合理的輿論監(jiān)督,看作發(fā)現(xiàn)小問題、消弭小隱患的契機,認為是給地方發(fā)展“添亂”而無視放任,反而會導致問題積累、輿情升級。
正確看待新聞媒體作用,充分認識傳播規(guī)律,才能在實踐中善管善用。在面向廣大公眾的公共事務中,領導干部是政策制定者、執(zhí)行者,有些時候,同媒體打交道在所難免。當記者的采訪筆遞過來,電視鏡頭對準自己,有些領導干部可能沒做好準備,也可能對媒體懷有誤解或抵觸情緒,以至于在公共傳播平臺上表現(xiàn)不佳,言行中給人留下回避掩飾、吞吞吐吐的印象。如何改變這一狀況,把已有工作成效通過媒體告訴公眾,把現(xiàn)行政策通過屏幕準確闡明,需要這些領導干部提高媒介素養(yǎng),增強公共對話能力。
輿論環(huán)境是復雜的,但它代表著社情民意、多元利益訴求。具有較高媒體素養(yǎng),善于和媒體打交道,擅長和媒體溝通的干部,能夠適應輿論環(huán)境的變化,通過新聞媒體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推動和完善工作。及時觸摸輿論水溫,化被動為主動,讓百姓急難愁盼問題早些被“看見”,讓利民便民之事早日落地執(zhí)行,進而提升政府公信力、促進地方政府善治,利用好新聞媒體這一渠道路徑,可謂是掌握了建構社會正能量的重要抓手。
如今,在新的技術條件下,新聞媒體格局的變革日趨深刻,新舊媒體的融合與發(fā)展已成為當今媒介社會的主流和必然趨勢。在傳播媒介多元、傳播渠道多樣的背景下,如何處理與媒體的關系,發(fā)揮各類形態(tài)媒體促進社會治理的作用,需要領導干部進一步轉變思維、放寬視野,提升自己對互聯(lián)網、新媒體的認知。在和新聞工作者、自媒體平臺等的溝通聯(lián)絡中,領導干部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掌握第一手信息和動態(tài),研判風險、把握主動、紓解情緒,推動解決各類熱點難點問題,通過做好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