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敬榕,劉 瑞,程 成,張鳳英,楊 雪*
1承德醫(yī)學院中藥研究所 河北省中藥研究與開發(fā)重點實驗室,承德 067000;2云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昆明 650021;3承德醫(yī)學院基礎醫(yī)學院,承德 067000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s,ALD)擁有著廣泛的臨床組織學譜系,既包括初期的單純肝細胞脂肪變性,還包括中、后期的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硬化[1]。當前對于ALD的最佳防治手段仍是戒酒,臨床用藥皮質類固醇也只能適當緩解部分癥狀,提供短期生存獲益,目前臨床仍無相對應的特效藥[2]。根據ALD的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中醫(yī)將ALD分為:濕熱內蘊的“酒痞”前期,氣滯血瘀的“酒癖”中期和正氣虧虛的“酒臌”后期[3]。處在不同時期其治法也不盡相同,前期主要是疏肝解郁、清熱除濕,中期主要是活血化瘀,后期主要是健脾、滋補肝腎[4]。
黃芩(Scutellaria Radix)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隸屬于清熱類中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可以較好地應用于ALD前、中期的治療。同時結合相關黃芩保肝研究可發(fā)現,黃芩及其有效成分可通過抑制機體氧化應激反應、抑制炎癥因子浸潤、減少肝細胞凋亡和調節(jié)脂質代謝等對肝細胞起到保護作用、降低肝臟病理損傷程度[5]。但針對黃芩防治ALD的藥效物質基礎、作用途徑及機制尚未明確。本研究采用了網絡藥理學、分子對接技術和體外細胞實驗,初步探究黃芩防治ALD的活性成分以及相應的作用途徑,以期為黃芩及其有效成分在防治ALD方面的深入研究、新藥開發(fā)和臨床應用提供參考[6]。
BRL 3A大鼠肝細胞、BRL 3A細胞專用培養(yǎng)基、胎牛血清(批號分別為:20220608、SA210518,武漢普諾賽);MEM培養(yǎng)基(批號為:8122489,Gibco有限公司);PBS緩沖液(pH7.2~7.4,0.01 mol/L)、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0.25%)、DMSO培養(yǎng)基、青鏈霉素混合液(批號分別為:20220723、20220928、710N0317、20220930,Solarbio有限公司);山姜素(CAS號:36052-37-6,純度≥98%)、藥用級無水乙醇(批號分別為:G2226023、B2225811,上海阿拉丁試劑有限公司);0.9%氯化鈉溶液(批號為:2105242004,Bebolabs有限公司);CCK-8溶液(批號為:K10182833EF5E,APExBIO有限公司);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轉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轉氨酶(cerealthirdtransaminase,ALT)、總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細胞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蛋白定量(total protein,TP)等試劑盒(批號分別為:20220917、20220930、20220930、20221018、20220825、20221101,南京建成有限公司)。
1.2.1 黃芩有效成分檢索及化合物靶點篩選
利用中藥系統藥理學數據庫與分析平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以“黃芩”為關鍵詞檢索其含有的主要化學成分。傳統中藥主要采用口服形式,加以胃腸消化吸收、血液循環(huán)代謝而發(fā)揮作用。故需要對檢索獲得的化合物進行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ADME)性質篩選。即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類藥性(drug-likeness,DL)≥0.18為標準,初步篩選出具有較高活性的化合物。再將獲得的化合物分別導入PubChem數據庫下載化合物2D Structure的SDF圖,并導入SwissADME數據庫,以胃腸道吸收度(GI absortion)為“High”、滿足類藥性五原則預測(Lipinski,Ghose,Veber,Egan,Muegge)結果中有2個及2個以上為“Yes”再次篩選,將最終的結果導出并編號。
藥物主要是以所含化合物與相應的靶點結合的形式來發(fā)揮藥效的,所以需要進一步整理化合物的作用靶點。將篩選得到的化合物2D Structure SDF圖導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數據庫中檢索相對應的作用靶點,收集靶點信息并進行整理,構建出藥物-化合物-靶點數據庫。
1.2.2 酒精性肝病相關疾病靶點收集
利用GeneCards、OMIM、DisGeNET、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和PharmGKB人類基因綜合數據庫,以“alcoholic liver disease”為關鍵詞檢索相關疾病基因,收集、整理、去重后即為所需要的相關ALD作用靶點。
1.2.3 黃芩藥物靶點與酒精性肝病疾病靶點映射
利用在線網站Venny 2.1.0平臺,輸入黃芩有效化合物作用靶點與ALD疾病靶點,取二者的交集,即為藥物-疾病共同作用的關鍵靶基因。繪制相應的Venn圖,導出交集結果。
1.2.4 構建靶點蛋白互作網絡
利用String數據庫,在選擇Multiple proteins后,導入黃芩和ALD共有的靶基因,物種選擇“Homo sapiens”,構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網絡(PPI),將最低互相作用閾值調為“highest confidence(0.900)”,重新獲得蛋白互作信息圖,并導出相應的TSV文件。利用Cytoscape 3.8.0軟件和TSV文件繪制優(yōu)化后的PPI網絡圖,并利用Network Analysis對網絡進行拓撲性質分析,以度值(Degree)進行排序,篩選出關鍵核心靶點,同時使結果可視化輸出。
1.2.5 靶點生物學功能分析
采用在線基因功能分析數據庫Metascape對PPI網絡中的核心靶點進行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信號通路富集分析,通過“All in One Zip File”鍵下載當前所有文件,即可得到所涉及的主要治療ALD信號通路;同時分別對生物學過程(biological process,BP)、細胞組成(cellular component,CC)和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進行基因本位(GO)生物過程富集分析,同樣通過“All in One Zip File”鍵下載當前所有文件,即可得到藥物有效成分所對應靶點治療ALD的生物過程,兩者均以P<0.01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并利用在線工具微生信將結果可視化輸出。
1.2.6 構建“有效成分-靶點-通路”互相作用網絡
選取KEGG富集獲得的前20條信號通路,利用Cytoscape 3.8.0軟件構建“有效成分-靶點-通路”相互作用網絡。網絡圖中的節(jié)點(node)分別代表有效成分、靶點和通路。邊(edge)的連接代表有效成分與靶點、靶點與通路或靶點與有效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同樣采用Cytoscape的插件Network Analysis對網絡進行拓撲性質分析,根據度值(degree)進行排序對網絡進行編排,以獲得可表征成分、靶點與通路關系的網絡圖。
根據Yang所提出的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合理選擇六項原則[7],利用RSCB PBD數據庫下載“1.2.6”度值前五所對應的受體蛋白并進行均方根偏差(root-mean-square deviation,RMSD)驗證。同時利用Chem3D 20.0軟件將“1.2.6”篩選得到的高于平均度值的有效成分進行結合能最小化處理。再通過Discovery Studio 2019軟件將受體蛋白與篩選得到的黃芩活性成分進行分子對接研究,采用Dock Ligands(Lib Dock)對接模塊進行分子對接分析,當配體分子與受體蛋白的結合自由能小于-4.25 kacl/mol則表示具有一定活性,小于-5.0 kacl/mol表示有較好結合活性,而小于-7.0 kacl/mol則可推測其具有強烈結合活性[8]。當結合自由能為正數時,表明鍵合不能自發(fā)形成[9],將最終對接結果可視化輸出。
1.4.1 BRL 3A細胞培養(yǎng)及干預
使用BRL 3A細胞專用完全培養(yǎng)基,將細胞養(yǎng)于37 ℃、5% CO2培養(yǎng)箱中,觀察細胞密度達到80%~90%左右后,進行傳代,并用于后續(xù)實驗。使用CCK-8與乳酸脫氫酶試劑盒檢測不同時間下,不同濃度的無水乙醇對BRL 3A細胞的損傷程度,再給予不同濃度的山姜素(20、40、60 μg/mL)進行干預,同時分別使用生理鹽水和多烯磷脂酰膽堿(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PPC)建立空白對照組和陽性對照組。收集干預后的細胞與上清液用于試劑盒測定。
1.4.2 相關試劑盒檢測山姜素對BRL 3A細胞增殖的影響
收集干預后的細胞與上清液后,根據谷草轉氨酶(AST/GOT)、谷丙轉氨酶(ALT/GPT)、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細胞丙二醛(MDA)、蛋白定量(TP)等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操作測定。
數據結果采用SPSS 23.0軟件(IBM公司,NY,USA)單因素方差分析。圖表采用WPS office(北京金山辦公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繪制,圖中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方式處理下的顯著性(P<0.05,n=3)。
2.1.1 黃芩有效成分收集、篩選及化合物作用靶點分析
利用TCMSP收集到黃芩的有效成分化合物共143個,以按照OB≥ 30%、DL≥ 0.18作為條件篩選后,得到活性較高的化合物36個。將獲得的化合物再次導入SwissADME數據庫篩選,共獲得黃芩高活性化合物27個,結果見表1。
表1 黃芩高活性的27種化合物
將黃芩有效成分2D Structure的SDF圖導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數據庫中檢索出相對應的作用靶點,將收集到的靶點信息按Probability值從大到小排序,選取前100個且同時滿足Probability>0.1。黃芩化合物作用靶點信息經過整理、去重后,結果共獲得289個有效靶點信息。其中黃芩有效成分HQ9(ent-Epicatechin)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數據庫中無法預測到相應靶點。
2.1.2 酒精性肝病相關疾病靶點收集結果
通過以“alcoholic liver disease”為關鍵詞,在五個人類基因綜合數據庫中檢索相關疾病基因靶點。并將收集到的基因靶點信息進行篩選、去重,其結果為GeneCards數據庫收集到8 020條有效信息、OMIM數據庫收集到200條有效信息、DisGeNET數據庫收集到195條有效信息、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數據庫收集到7條有效信息、PharmGKB數據庫收集到2條有效信息。將五個數據庫的結果匯總后去重,共獲得8 131條有效信息。
2.1.3 黃芩藥物靶點與酒精性肝病疾病靶點映射結果
將黃芩有效化合物作用靶點信息與ALD疾病靶點信息輸入在線Venny 2.1.0平臺取交集后,共獲得257個交集靶點(見圖1)。
圖1 黃芩有效化合物與酒精性肝病基因映射Venn圖Fig.1 Venn diagram of effective compounds of Scutellaria Radix and ALD
2.1.4 構建靶點蛋白互作網絡結果
將黃芩治療ALD的257個交集靶點重新繪制PPI網絡圖,在刪除掉八個游離蛋白節(jié)點后,其結果見圖2。由圖2可知,該網絡包含了190個節(jié)點、1370條邊。其中黃芩治療ALD的關鍵核心靶點有SRC、AKT1、PIK3R1、STAT3、PIK3CA、MAPK3等。
2.1.5 靶點生物學功能分析結果
在進行KEGG信號通路富集分析后,共獲得190條相關通路。將通路按P值從小到大排序并選取前20條作可視化輸出,其結果見圖3。由圖可知,黃芩治療ALD的主要信號通路包括癌癥的途徑(pathways in cancer)、PI3K-Akt信號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脂質與動脈粥樣硬化(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化學致癌-活性氧物種(chemical carcinogenesi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等。ALD的臨床病理變化主要是:由前期的肝損傷、肝炎逐步演化為中后期的肝硬化、肝癌[10]。而通過KEGG的富集分析可以推斷黃芩治療ALD可能主要是通過減輕肝炎癥和抑制肝癌變。
圖3 黃芩治療酒精性肝病的KEGG信號通路富集分析Fig.3 Enrichment analysis of KEGG signal pathway of Scutellaria Radix in the treatment ofALD
在進行基因本位(GO)生物過程富集分析后,BP共獲得1 884條結果、CC共獲得117條結果和MF共獲得209條結果。將各自結果按P值從小到大排序并選取前10條作可視化輸出,其結果見圖4。由圖可知,在BP中可能主要與蛋白質磷酸化(protein phosphorylation)、細胞對氮化合物的反應(cellular response to nitrogen compound)、轉移酶活性的正調節(jié)(positive regulation of transferase activity)有關;在CC中可能主要與轉移酶復合物、轉移含磷基團(transferase complex,transferring phosphorus-containing groups)、蛋白激酶復合物(protein kinase complex)、膜筏(membrane raft)有關;在MF中可能主要與磷酸轉移酶活性、乙醇組作為受體(phosphotransferase activity,alcohol group as acceptor)、蛋白激酶活性(protein kinase activity)、蛋白質絲氨酸/蘇氨酸/酪氨酸激酶活性(protein serine/threonine/tyrosine kinase activity)有關。
圖4 黃芩治療酒精性肝病的GO富集分析Fig.4 GO enrichment analysis of Scutellaria Radix in the treatment ofALD
2.1.6 “有效成分-靶點-通路”互相作用網絡分析
選取KEGG所富集獲得的前20條信號通路,利用Cytoscape 3.8.0軟件構建“有效成分-靶點-通路”相互作用網絡,其結果見圖5。由圖可知,本網絡圖中共有165個節(jié)點、1 117條邊,其中黃芩有效成分27個節(jié)點、靶點118個節(jié)點、通路20個節(jié)點。通過對度值排序后發(fā)現,黃芩有效成分的平均度值為22.81,有13個有效成分的度值高于平均度值,其中黃芩治療ALD度值前5的有效成分分別為山姜素(HQ7)、降穿心蓮黃酮(HQ2)、5,7,2,5-四羥基-8,6-二甲氧基黃酮(HQ23)、黃芩素(HQ24)、去甲漢黃芩素(HQ16);靶點的平均度值為9.47,有49個靶點的度值高于平均度值,其中靶點度值前5的有CDK1、EGFR、PIK3R1、CYP1B1、ESR2;通路的平均度值為25.05,有5個通路的度值高于平均度值,度值前5的通路即為圖3中基因占比靠前的五條。該實驗結果再次驗證了黃芩治療ALD呈現出中藥治療所特有的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的特點。
圖5 黃芩治療酒精性肝病的“有效成分-靶點-通路”互作網絡圖Fig.5 "Effective component-target-pathway" interaction network diagram of Scutellaria Radix in the treatment of ALD注:黃色圓形為通路,橙色正六邊形為有效成分,綠色菱形為靶點。Note:The yellow circle is the pathway;The orange regular hexagon is the active ingredient;The green diamond is the target.
為了更加全面探究黃芩有效成分是如何對ALD前20條通路關鍵靶點起到影響的,將篩選過后的13個高于有效成分平均度值的有效成分與度值前5的靶點進行分子對接。5個靶蛋白原始晶體結構的配體構象與對接后的配體構象出現疊合,且對接后5個復合物的最小RMSD值分別為:0.050 4、0.090 9、0.078 7、0.129 9、0.028 0 nm,說明對接方法和參數設置合理可行。本次對接中,結合自由能小于-4.25 kacl/mol有26個,小于-5.0 kacl/mol有24個,小于-7.0 kacl/mol有21個,其具體結果見圖6。
圖6 黃芩治療酒精性肝病分子對接結合自由能熱圖Fig.6 Molecular docking binding free energy thermogram of Scutellaria Radix in the treatment of ALD注:圖中水平方向代表靶點,垂直方向代表成分編號(具體成分信息見表1),兩者交匯處顏色越深代表結合能越小。Note: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n the figure represents the target point,and the vertical direction represents the composition number (specific ingredient information is shown in Table 1).The darker the color of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two,the smaller the binding energy.
通過進一步對比熱圖結果可以發(fā)現,HQ7與PIK3R1對接最強,其結合自由能為-23.769 5 kacl/mol,主要依賴π-烷基作用與π-陽離子作用進行結合;HQ2與EGFR對接次之,其結合自由能為-21.287 4 kacl/mol,主要依賴氫鍵互相作用與π-π共軛作用進行結合;HQ7與EGFR對接排第三,其結合自由能為-21.233 1 kacl/mol,其主要依賴氫鍵互相作用與π-孤對作用進行結合,各對接結果見圖7。
圖7 黃芩治療酒精性肝病分子對接2D圖Fig.7 2Ddiagram of molecular docking of Scutellaria Radix in treating ALD注:A:HQ7-PIK3R1;B:HQ2-EGFR;C:HQ7-EGFR。
通過對酒精性肝損傷的大鼠肝細胞給予不同濃度的山姜素治療后,再利用CCK-8溶液與乳酸脫氫酶(LDH)試劑盒測定其存活率與乳酸脫氫酶釋放量。由圖8A、8B可知,低、中、高濃度的山姜素均可以對肝損傷細胞起到治療效果,其細胞存活率較模型組分別提高15.71%、19.72%、22.59%,同時隨著山姜素給藥濃度的提高乳酸脫氫酶釋放量出現顯著降低(P<0.05)。
圖8 山姜素治療酒精性肝病的細胞生化指標結果(ˉx ± s,n = 3)Fig.8 Results of cell biochemical indexes ofalpin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ALD(ˉx ± s,n = 3)注:Con:空白對照組;Mod:模型組;PPC:多烯磷脂酰膽堿組(陽性對照);HQ7-L:山姜素低劑量組(20 μg/mL);HQ7-M:山姜素中劑量組(40 μg/mL);HQ7-H:山姜素高劑量組(60 μg/mL)。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方式處理下的差異有顯著性(P<0.05)。Note:Con:Control group;Mod:Model group;PPC: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 group (positive control);HQ7-L:Low dose group of alpinetin (20 μg/mL);HQ7-M:Medium dose group of alpinetin (40 μg/mL);HQ7-H:high dose group of alpinetin (60 μg/mL).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ce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P<0.05).
由圖8C、8D可知,在給予山姜素后,肝損傷細胞的ALT、AST指標均呈現改善趨勢,且可以恢復到與正常細胞狀態(tài)一致(P>0.05)。山姜素所起到的治療效果受給藥劑量的影響不大,對比低、中、高劑量組其治療效果顯著性不高(P>0.05),提示低劑量的山姜素亦可以帶來較好的治療效果。
由圖8E、8F可知,山姜素可以有效提高已損傷細胞的SOD酶活力(P<0.05),從而積極改善細胞的過氧化狀態(tài),抑制肝炎癥的發(fā)生。對比MDA的結果可以發(fā)現,山姜素可以隨著給藥劑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MDA的含量(P<0.05)。總體而言,陽性藥物對細胞MAD的改善作用優(yōu)于山姜素。
在我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防治持續(xù)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上,再加之經濟蒸騰發(fā)展以及酒文化的廣泛普及,由ALD所導致的肝硬化、肝細胞癌甚至患者死亡的病例占比將持續(xù)升高[11]。祖國醫(yī)學體系中并無“酒精性肝病”的術語概念,但根據該病的臨床表現、病因病機等進行劃分,可與“酒病”“傷酒”“酒癖”“酒疸”等相對應。其治法主要囊括了:健脾益胃法、疏肝利膽法、清熱利濕祛濁法等[12]。而中藥黃芩正是隸屬于清熱燥濕類藥物,目前黃芩主要是被應用在ALD的前、中期[13],但黃芩防治ALD的藥效物質基礎、作用途徑及機制尚未明確,故存在著一定的研究價值。
通過對網絡藥理學技術的應用,可以得知在蛋白互作網絡中關鍵核心靶點有SRC、AKT1、PIK3R1,這三種蛋白酶在幾乎所有類型的癌癥中都可能通過上游信號分子的激活或通路組件的突變而被結構性地激活[14-16]。而其中SRC作為首個被發(fā)現的具有致癌性的基因,參與著眾多信號通路下游靶蛋白的磷酸化[17]。對細胞生存、粘附、增殖、運動和血管生成均具有不同途徑的調節(jié)。此外,SRC的構成性活動也可促進和維持炎癥、細胞代謝的重新編程,從而與腫瘤微環(huán)境的發(fā)展同步,積極維持腫瘤的生長[18]。AKT1作為PI3K/ AKT信號通路的中心成員,可被PIK3R1編碼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調節(jié)亞基α(p85-ALPHA)激活[19],結合本研究中的蛋白互作PPI圖可以再次證實兩者存在著密切的上、下游關系。
在KEGG富集獲得的前20條信號通路中,多數也歸屬于“癌變通路”,提示黃芩治療ALD主要是通過預防或抑制肝細胞癌變。EGFR作為ErbB家族的一種典型的酪氨酸激酶受體,在肝臟中高度表達。在飲入酒精后,EGFR可在血管緊張素II與其受體AT1R結合的條件下激活,同時EGFR可作為Ras-Raf-1-MAP2K/MEK-MAPK/ERK細胞信號通路的樞紐,刺激PIK3R1蛋白的表達異常,進而影響PI3K/AKT信號通路[20,21]。PI3K/AKT信號通路與眾多炎癥疾病密切相關,被認為是腫瘤的關鍵信號通路之一。已有研究證實,黃芩可以通過上調IRS1、PI3K、Akt2和Glut2的mRNA表達,促進p-PI3K、p-Akt和Glut2的磷酸化,從而克服PI3K/Akt胰島素信號通路的損傷,積極改善肝炎癥[22]。對比ALD的致病因素可以發(fā)現,其與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同樣都包括:炎癥、脂肪因子、腸道菌群失調、氧化應激及心理應激等[23]。亦有研究表明ALD與CVD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系,提出了肝-心軸相關概念,再結合本研究篩選獲得的脂質與動脈粥樣硬化信號通路,提示對于ALD的治療除關注肝臟自身病變外,同時還需考慮心血管對其的影響[24]。
對比分子對接中的結合能大小可以發(fā)現,山姜素可作為黃芩治療ALD的關鍵有效成分之一。山姜素廣泛存在于姜科植物中,相關藥理學實驗證實其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修復血管內皮等作用[25-27]。人體主要是依賴微粒體CYP2E1進行酒精代謝的,在代謝過程中會大量產生如乙醛、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中間產物。一方面,乙醛可與蛋白及DNA形成加合物,直接發(fā)揮致癌毒性。另一方面,由于ROS的積聚也會引起DNA結構和功能發(fā)生改變,導致細胞周期紊亂,影響基因的轉錄、翻譯等功能,從而啟動或促進細胞癌變[28]。而研究表明山姜素可以作為信號分子,激活相關通路,在清除ROS的同時有效抑制細胞癌變[29]。結合體外細胞實驗可以發(fā)現,在給予不同濃度的山姜素后,可以有效減輕肝細胞的酒精性損傷,相關的生化學指標ALT、AST也得到顯著改善。再結合MAD、SOD的結果,提示山姜素可能可以通過提高SOD酶的酶活性來抑制肝臟的氧化應激反應而發(fā)揮作用的,但其抗氧化效果或許遠不如其抑癌效果,還需要進一步實驗研究。
綜上所述,本實驗通過網絡藥理學初步預測出黃芩的27個有效成分,表明單味中藥亦可以視作一種小型復方。同時黃芩27個有效成分可以通過257個基因靶點對ALD起到治療作用,其中關鍵核心靶點有SRC、AKT1、PIK3R1等。KEGG信號通路富集分析結果提示,黃芩可以通過影響癌癥的途徑、PI3K-Akt信號通路、脂質與動脈粥樣硬化等信號通路對ALD起到作用。通過分子對接技術,在驗證網絡藥理學結果的同時,篩選出黃芩治療ALD的最佳有效成分為山姜素。通過體外細胞實驗,可以發(fā)現山姜素的確能夠顯著改善大鼠肝細胞BRL 3A的酒精性損傷狀態(tài)。本實驗結果可以為黃芩治療ALD提供部分理論基礎,但想要進一步挖掘黃芩治療ALD的具體作用原理仍需要進行大量的藥理機制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