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可蕓 張欣怡 貝杰 吳丹蓉 俞奇琦
[ 關(guān)鍵詞] 木心;詩性;語言
木心是出生于浙江嘉興、后移居國外的作家,顛簸坎坷大半個世紀,筆耕墨耘寫就數(shù)百萬文字,一生默默無聞,終在暮年,其作品被陳丹青等人高調(diào)傳入,漸漸為眾多讀者所了解和熟知??v覽木心的文學作品,包括多種文體,其中以詩歌和散文為主,精妙絕倫的現(xiàn)代化語言與脫胎于古典之美的理趣相結(jié)合,可以說給現(xiàn)如今的文壇注入了一種不流于世俗的個性化文學氣息。隨著木心作品的廣泛流傳,木心出現(xiàn)在更多人的視野之中,對于木心文學作品的相關(guān)研究更是層出不窮。本文將視野聚焦于木心文學作品中的詩性語言,系統(tǒng)性闡釋木心詩性語言的獨特韻味,以此體悟其文學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變化及對本真的追求。
詩性語言是用含蓄、形象、跳躍、夸張、凝練、音樂性的語言表達自己主觀情感的文學范疇,而木心文學作品中那些令讀者略感陌生又新意盎然的文字正是自由本真的詩性語言。木心的詩性語言源自他“多脈傳承”的精神氣脈,其創(chuàng)作淵源更是他所具有的世界性美學思維:縱貫古今的華夏文化、古希臘的哲學起源、西方人文主義的傳統(tǒng)。陳丹青曾將木心先生的文學傳承線索大略列舉:“《詩經(jīng)》、先秦諸子、屈原、司馬遷、陶潛、嵇康、《世說新語》、唐人、宋人,當然還有曹侯同志;西方這一塊,大致有《圣經(jīng)》、但丁、莎士比亞、蒙田、巴斯卡、孟德斯鳩、蘭姆、愛默生、尼采、紀德、瓦萊里……”這個省略號里必須包括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古希臘哲學。簡言之,這是一份融合中國狂士精神和西方人文主義傳統(tǒng)的清單。木心根植于中華文化的底蘊當中,同時也使民族文化在西方河流中獲得飛散式的擴展和蔓延,中國古文化與西方人文主義交融,這種文化的繁衍、飛散在輕逸的行文當中與詩性語言渾然一體。
木心的詩性語言作為一種對木心創(chuàng)作的整體性把握,廣泛體現(xiàn)在他所創(chuàng)作的眾多文學作品之中,而到目前為,止學界對木心語言特色的理解與研究大多集中關(guān)注于散文等文體創(chuàng)作之上,認為木心的寫作呈現(xiàn)出詩意性的特征,從而引出散文等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征與詩性語言根源于詩歌作品而成的兩者之間的互通有無,從某種角度來看也具有了跨文體的含混性。木心自己曾在《最后一課》中這樣說道:“我對方塊字愛恨交織,偏偏我寫的最稱心的是詩……”顯然,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木心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都有著獨特的研究價值,對于木心的詩性語言有著根本性的研究來源,這也是研究木心其他文體而得出詩意性表達的基礎(chǔ)與前提。
木心的一生坎坷顛簸,然而那些艱難的歲月沒有磨損掉他骨子里的隨性,他始終秉持著對藝術(shù)的追求,將所讀之書、所見之人、所走之路、所遇之事盡書于筆下,仿佛對他而言這只是一場自我的修行。一切的一切我們都能在木心的詩歌之中窺探一二,這也正是詩歌這種文體在表達作者主觀情感方面的一大特質(zhì)。細細品讀木心的詩歌作品,總不禁感慨那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感染力和生命力。無論是木心詩歌意象選取之鮮明、語言表達之含蓄婉轉(zhuǎn),還是詩與哲學的相互交融,都使得木心作品中的詩性愈加濃厚,從而形成獨特不凡的詩性語言。
一、詩性語言之鮮明的意象選取
木心的詩歌在選擇意象上講求形象鮮明。一方面,鮮明的意象選擇使得詩歌自然而然被賦予一種“至純至微”的韻味,向讀者展露由木心創(chuàng)作的想象空間,從而拉近了讀者與木心文字之間的距離,延伸出了由讀者產(chǎn)生的更加廣闊的想象世界?!稄那奥肥谴蟊娏私夂褪熘哪拘牡囊粋€重要作品,其中這樣寫道:“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買豆?jié){的小店冒著熱氣……”在詩歌中,木心選取了“火車站”“長街”“買豆?jié){的小店”這幾個意象,帶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通過簡簡單單的幾句描述,就將從前那個古韻悠揚的時代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仿佛夜行人路過火車站時真真切切能夠聞到那醇厚的豆香,如此的生動形象。又如《河邊樓》中“溷綠小運河/ 岸畔瓦房櫛比/ 蘆葦叢中石階/ 檐欄盆盆紅花”一句,讓運河邊的江南媚意盡顯;“推窗風來蛙聲滿水田/ 愛,就抱著愛/ 夜夜欲壑難填”一句,讓水性風光從小河之柔波里浮現(xiàn);“田野、麥芒、小石橋、河灘”等意象則是鄉(xiāng)間風情的靈動寫意。
另一方面,木心通過選取鮮明的意象寄寓情感表達內(nèi)心的種種感受,構(gòu)筑出詩歌的繾綣意境,呈現(xiàn)出含蓄雋永的韻味,讓讀者在想象中去感知、去玩味。如《冬至》:“松醪酒正甘/ 你以風雪棄我/ 離時決絕/ 盆景般的佇姿/ 站臺十里/ 街外也是人/ 天真冷/就掌心熱氣氤氳……”短短幾句,僅僅幾個意象,就將那一場無疾而終的愛戀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出來,我們好像看到溫柔的往事都化解在了那個風雪交加的初冬,帶著一絲淡淡的酸澀縈繞在心頭。又例如《哭》中“那年的一月/ 自二十二日起/ 全英國晴旱無雨/干燥造成噩夢樣的氣雰/ 圣朱理奧教堂附近/ 冬天尤其顯得壯闊/ 白鴿、烏鴉、灰海鷗/ 巨石屹立岸邊/海浪猛擊懸崖/ 躥躍好幾百尺,化為白沫/ 另有一類鬼怪樣的飛鳥撲來/ 這里的花都是深紫色的/ 我倒并不悲傷/ 只是想放聲大哭一場”,全詩只字未提孤獨,卻把木心那種流亡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孤獨描繪得淋漓盡致。干燥的天氣、空曠的教堂、鬼怪模樣的飛鳥,以及那象征著神秘的淡紫色花朵,無一不為畫面蒙上一層蔭翳。海浪來勢洶洶地化為白沫,而心中的狂躁卻無處宣泄,于是木心將這悲傷而憂郁的氛圍安置于霧都,交予讀者細細揣摩。
二、詩性語言之含蓄婉轉(zhuǎn)的語言表達
木心的詩歌在語言表達上講求含蓄婉轉(zhuǎn),常常用到隱喻的手法,正如中國書畫藝術(shù)中的“留白”,筆觸雖然有限,卻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例如《從前慢》中最后一節(jié)這樣寫道:“……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通過隱喻的手法表達出了人與人之間友誼世界的傳遞與交流。鎖是人們豐富多彩的心靈和情感的比喻,鑰匙隱喻人們的言行和溝通方式,閉鎖則代指人們拒絕來往。這一節(jié)寫得耐人尋味,溫婉含蓄,蘊含著強大力量并給予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又如在《愛情是棵樹》中“我是/ 鋸子/ 上行/ 你是/ 鋸子/ 下行/ 合把那樹鋸斷/ 兩邊都可/ 漸老/ 漸如/ 枯枝/ 晴空下/ 杈椏纖繁成暈/ 見年輪/ 一堆清香的屑/ 鋸斷了才知/ 愛情是棵樹/ 樹已很大了”,在詩中木心將戀愛中的男女比作鋸子,將愛情的真諦寄托于詩中,他沒有明確訴說這場愛情的全部過程,而是由年輪見歲月流逝,由一堆清香的屑見愛情中發(fā)生的細碎瑣事,叫人讀來總能產(chǎn)生一種縈繞心間而久久不散的不能言說的滋味。
這樣一種含蓄婉轉(zhuǎn)的語言表達方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更是趨向于木心自身幽邃的內(nèi)心世界。《哪有你這樣你》中有類似的含蓄語言:“十五年前/ 陰涼的晨/ 恍恍惚惚/ 清晰的訣別”,木心幾乎是從白描的手法描寫訣別,“陰涼”一詞描寫環(huán)境一下讓氣氛變得悲傷凄涼,“恍惚”和“清晰”相互對應,通過“恍惚”寫出人的哀傷,而“清晰”寫出訣別的深痛刻骨,永難忘懷。雖然極其簡潔,但充滿張力,更能體會出這次訣別在木心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記。在《曠野一棵樹》中木心則自喻,老樹的枯枝在放晴的藍天之下顯得愈加清晰,而直面死亡的木心正猶如茫茫曠野中的那棵樹,擺脫了羈絆和束縛,在孤寂的暮年煥發(fā)著不屈的色彩,這種含蓄婉轉(zhuǎn)的語言表達方式同樣能從詩歌中生發(fā)出動人心魄的力量,更加耐人尋味。而這種力量正是來自木心的內(nèi)心世界,讀者通過感受木心賦予詩歌的豐富情感表達,以此直達木心詩歌甚至木心內(nèi)心的深處,這樣的一種詩性語言也由此展露出非凡的含蓄美。
三、詩性語言之詩與哲學的相融
除此之外,木心縱貫古今、中西而“多脈傳承”的世界性美學思想使得木心的詩歌蘊藏著深厚的哲學意味,這種在抒情的詩歌創(chuàng)作形式中夾雜著哲理因素的寫作方式也成為木心獨特的詩性語言的一大特征?!稌r間囊》中處處不提時間,卻又處處體現(xiàn)著時間,“《圣經(jīng)》、《可蘭經(jīng)》、但丁《神曲》、唐老鴨、假睫毛、馬桶刷、百威啤酒”代表著不同時間的產(chǎn)物,儲藏在時間囊中見證著文明的演變。《論誘惑》中木心這樣寫道,“我能抗拒任何誘惑/ 直到它們被我所誘惑”,這里的誘惑可以是對金錢和名利的追求,也可以是對愛情的欲望,然而無論是哪一種理解,誘惑都是構(gòu)成我們本身的一部分,當我們能夠直面誘惑、將主動權(quán)把握在自己手中時,才能拋卻對世俗的迷戀,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升華。又如《安息吧,仇敵們》:“世俗的功名成就/ 明顯的有限度/ 即以其限度/ 指證著成功之真實不虛/ 即如此、我拆閱了紛紛的祝賀信/ 為層疊的花籃逐一添水/ 我不像一個勝利者/ 我的仇家敵手都已死亡 、癡呆/ 他們沒有看到我蒼白而發(fā)光的臉/我無由登臺向他們作壯麗演說/ 倒像是個失敗者那樣默默低下頭來/ 安息吧,我的仇敵們?!痹姼柚心拘挠谩跋薅取庇成涔γ删偷摹罢鎸嵅惶摗?,實際上是暗含對世俗成就的一種挖苦,他是不屑于炫耀自己在世俗的成功;但同時,詩人對其又充斥著一種矛盾的心情,一句“既如此”嘆無奈。全詩最后一句“安息吧,我的仇敵們”,這是 一種告慰,又是一種紀念,他沒有實現(xiàn)自己曾經(jīng)的目標,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tài),所以這些也將永遠地變成了安息的仇敵,仇敵已經(jīng)消失,但始終未曾被自己擊敗。我們閱讀木心的詩歌作品,除了能感受到文字中蘊含的木心所展示的情感空間外,同樣能感受到一定的思想空間,帶有哲理和思辨的傾向。這樣一種以情感作為架構(gòu)支點又以理豐富詩歌內(nèi)涵的表達形式,木心做到了在藝術(shù)表達的同時又給予讀者一定的啟迪,從而使得木心的作品情感更加深沉、思想更加復雜。
四、總結(jié)
木心的詩歌擅長在尋常之處將深意娓娓道來,看似樸實無華,實則蘊藏著獨特的韻味,從他的經(jīng)歷和身份來說,這也正和他繪畫出身有著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木心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很難說不受其自身繪畫素養(yǎng)的影響,可以說,木心是一位綜合型的作家,同時畫家的身份也在某種程度上賦予了木心獨特的審美眼光,因而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傾注了有別于其他作家的文學與美學的雙重視野。木心格外注重對客觀事物的細致觀察與感知,這種注重畫面與想象空間的意象細節(jié)使得不只是詩歌作品,甚至包括散文、俳句、小說等作品中都能明顯看出繪畫性的特點。這種特點通過詩性語言共同表現(xiàn)出來,使得木心的文字總能帶給讀者無盡的思考與非凡的想象,在內(nèi)心構(gòu)筑出生動而形象的世界。
當然,詩性語言作為木心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的一種獨特語言特點,在研究木心的詩性語言時,除了在其詩歌作品之中探尋出本質(zhì)外,我們也應該將目光同時關(guān)注在散文等文體上并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對詩性語言進行一次整體上的審視與觀察。受到木心詩歌作品的影響,或者說是木心一貫的詩性語言創(chuàng)作的影響,木心散文作品的語言形式自由不拘,在行文當中情理相佐,長短自如;小說、俳句中的語言更是體現(xiàn)木心的詩性思維,幾乎每一句都經(jīng)得起咀嚼和回味。這樣一種帶有詩性思維的詩性語言可以說在木心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是普遍存在的。此外,木心的文學作品充滿了形而上的沉思,即使是描寫日常生活,他也不會停留在日常上,而往往是從一個平常、日常的細節(jié)開始,然后直抵根本性的問題。換句話說,木心的文學作品充滿了詩與哲學的意味。這也和木心傳承古希臘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聯(lián)。木心自己在書中寫道:“十足的藝術(shù)已打不動人,我用的是七分藝術(shù)三分魔術(shù)?!蹦拘牡淖髌凡⒎沁壿嬓缘?,或者直接說木心的思維方式并非邏輯性的,而是詩性的,表現(xiàn)出來也就成為木心獨特的詩性語言。
木心在展露古典之美的理趣之外,又加入了敘述的因素,將哲思與理性的成分融入文學作品中,造就了獨特的詩性語言??偠灾?,木心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突出表現(xiàn)了詩性語言的獨特魅力,坎坷多舛的人生經(jīng)歷成就了木心,也使得在他筆下所寫就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充滿著豐富情感的詩歌,還是帶有詩意性的散文等,都是木心在抒發(fā)情感下世界性美學思維的充分體現(xiàn)。古典的含蓄表達、詩與哲學意味的相融,讓我們認識到了不一樣的木心,感受到了不流于世俗的詩性語言的非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