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 莉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檢驗檢測中心,新疆庫爾勒 841000〕
隨著棉花種植和采摘方式的轉變,人工采摘已逐步被機械采摘替代,機采棉花已占據新疆棉花產量的90%以上,機械化采摘棉花由采摘方式所造成的棉花雜質較人工采摘多的情況客觀存在。通過軋花工藝排出雜質后的人工采摘成包皮棉含雜率在1.0%左右,而機械采摘成包皮棉的含雜率在2.0%~4.0%范圍內,不同采摘、軋工方式的棉花含雜率差異較為明顯。
為驗證不同采摘、軋工方式的棉花含雜率是否會對馬克隆值測試結果產生影響或是否存在相關聯性,特意選取了不同含雜率的人工采摘細絨棉和機械采摘細絨棉進行試驗,以驗證棉纖維含雜率對馬克隆值測試結果的相關影響。
根據近年來巴州棉花含雜率的檢驗情況,擬隨機收集含雜率結果約為1.0、1.5、2.0、3.0、4.0的5個樣品,每個樣品準備1 kg樣品(采用四分法抽取2個試驗樣進行雜質檢驗,以保證樣品含雜相對均勻)。
所有測試均由同一名操作員在同一個實驗室使用相同的測試儀器進行試驗,隨機抽取不同含雜率測試樣品各1份,重量為120 g/份;每份樣品需分成10個單獨的測試樣,先進行馬克隆值測試并記錄樣品的結果,再使用雜質分析機對樣品進行雜質清除,然后再使用馬克隆儀進行檢驗并記錄馬克隆值測試結果。
通過對所收集到的不同含雜率的棉花樣品分別采用均勻混合、四分抽樣等方式,最終準備出5份樣品(1 kg/份),隨機從每份樣品中抽取2 個樣品(100 g/個),分別使用雜質分析機進行含雜率檢驗,得出的樣品含雜率平均結果如表1所示。
1.臺秤:ACS-Z,量程滿足稱量試樣的重量要求,精確度0.1 g。
2.電子天平:DT-200A,量程滿足稱量試樣的重量要求,精確度0.01 g。
3.棉纖維馬克隆氣流儀:型號MC,精確度±0.01。
4.校準棉花:采用國際校準棉花或國家校準棉花標準。
在稱重和測試試樣之前,將試樣在標準大氣下的動態(tài)空氣中放置4 h(或在靜態(tài)空氣中放置12 h)即可測試,不需要預處理。
對校準棉花標準值具有自動修正功能的氣流儀(MC)可在常溫下進行馬克隆值測定,待測樣品與校準棉花在同一環(huán)境下平衡時間不少于4 h。
1.取樣。
按GB/T 6097—2012的規(guī)定,取出足夠的試驗樣品。
2.試樣測試方法。
試樣測試采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1)直接從樣品中取出試樣,不清除任何異物直接進行馬克隆值測試。(2)先使用雜質分析機從試驗樣品中分析出雜質(棉籽、砂粒、碎稈和其他雜質等),再進行馬克隆值的測試。
從5份試驗樣品中逐一選取待試驗試樣,按照4.2方法A:稱量準確后將試驗試樣均勻裝入MC的試樣筒中,用手指扯松試樣樣品纖維并確保所有纖維均裝入試樣筒;將壓縮活塞放置到位并鎖定,使氣流以適當的流量或壓力通過試驗試樣,記錄所測試的馬克隆值,精確到±0.01。
將完成測試的5份試驗樣品逐一按照方法B:通過雜質分析機進行雜質清除再進行馬克隆值測試,記錄所測試的馬克隆值,精確到±0.01。
按照上述測試步驟,在溫度21.9℃、濕度19%的實驗室環(huán)境下,根據實際情況選取0.7%、1.2%、2.0%、3.0%、4.0%含雜率的樣品分別得到了不同測試方法下同一含雜率樣品的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測試方法下同一含雜率樣品的測試結果
從測試結果中可以看出,棉花開松除雜前后測得的馬克隆值變化并不顯著,且不存在系統(tǒng)性的偏差。同時,也應當看到含雜率高的棉花開松除雜后測得的馬克隆值比未開松整理的相對要低,含雜率為3.0%的開松除雜前后差異在0.06,含雜率為4.0%的開松除雜前后差異在0.12,可見開松整理對含雜率高的棉花馬克隆值有一定影響。分析其原因,高含雜率棉花破籽、棉結、索絲等較多,纖維相互扭結不蓬松;而開松除雜后棉花較為蓬松,測試時表面積增大、通透性減小,馬克隆值的測試結果較除雜開松前小。
這也提醒我們在棉花馬克隆值檢驗工作中,應注意保持樣品的狀態(tài),要在充分扯松棉纖維使棉樣接近校準棉樣的蓬松狀態(tài)后進行測試,以獲得更加準確、可靠、公正的檢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