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怡[西南交通大學,成都 611756]
19 世紀后半葉,自同治初年到甲午戰(zhàn)爭失敗,大約三十年之間,洋務運動興起后又以失敗告終,中國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個時期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革命派和保守的頑固派紛紛活躍于歷史的舞臺之上。而曾樸的《孽海花》就描述了這三十年間政治和社會的變遷,通過士大夫官僚這樣的上層階級知識分子來展現(xiàn)士人眼中的文化與社會變動,從蒙昧閉塞到睜眼看世界,進而試圖尋找濟世良方。盡管整本小說呈現(xiàn)出類似于珠花式的結(jié)構(gòu)布局,每個故事都可以再展開成一部長篇小說,不免有連綴多篇短篇故事成長篇之嫌,但書中仍有十分出彩的人物,即影射洪鈞、賽金花的金雯青和傅彩云二人。金雯青作為科舉舊學的狀元,醉心于傳統(tǒng)學術(shù),但時代的需要使他又不得不前往異國,接觸西方的政治文化。他一生宦海浮沉,小說借他反映了新學與舊學之間的沖突。書中對于金雯青攜傅彩云出使俄國、德國、荷蘭、奧地利的情節(jié)著墨較多,展現(xiàn)了主人公在歐洲的生活和與當?shù)厝酥g的交流,文本敘事空間橫跨歐亞,通過對歐洲景觀的虛擬,以想象的方式跳出了地理界限和民族身份的束縛。在這虛擬的異國空間中,傳統(tǒng)舊學與不同的文化體系和思想觀念相互對抗沖突,但又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在第三回薛淑云請金雯青等人一同前往上海一品香,席間眾人談論起西方的政治藝學時,金雯青內(nèi)心已然升起慚愧之心,“我雖中個狀元,自己以為名滿天下,哪曉得到了此地,聽著許多海外學問,真是夢想都沒有到哩……總要學些西法,識些洋務,派人總理衙門當一個差,才能夠有出息哩!”①這種與晚清、與傳統(tǒng)離心的過程,也是在社會巨變下知識分子產(chǎn)生的危機與不安感,金雯青的心理活動正是當時文人的心理寫照。在上海這個華洋文化交織的城市逐漸孕育出了啟蒙思想,知識分子置身其間,內(nèi)心已然與傳統(tǒng)有所背離。
在當時黑暗的現(xiàn)實下人們開始對先進的西方產(chǎn)生理想式的幻想,曾樸雖和很多晚清作家一樣,一生從未邁出過國門,但在小說中卻構(gòu)建了很多異國形象,很大程度上可以稱之為自我敘事,通過作家本人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他由接觸到的西方知識產(chǎn)生的對西方的認知,催生出其筆下的西方世界。曾樸有意識地在文本中融入一種歐洲意識,特意刻畫一些在當時普通中國民眾經(jīng)驗與認識之外的事物,營造了一種跨越既成經(jīng)驗的想象。先進的照相技術(shù)、火車、油畫、歐洲上流社會的貴婦們參加手工賽會等,這些事物都營造出一種與中國迥然有別的異國色彩,工業(yè)革命帶來的技術(shù)飛躍,成為晚清人心中構(gòu)建摩登城市必不可少的符號。
筆者“只能將文機御事實,不能把事實起文情”②。小說中,金雯青作為使臣出訪各國的外交活動、歷史功過等作為出行的背景而被隱去,更多的是對金雯青的日常起居,以及傅彩云社交生活的描寫。無政府主義這個在中國近代引起熱潮的思想,小說中通過俄國虛無黨夏麗雅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得到表現(xiàn)。其間穿插著金、傅等人的活動,這也是《孽?;ā废噍^于歷史小說大段描寫歷史、政治小說長篇幅議論政治,顯得高明之處,更富有可讀性。小說第十回對虛無黨的描寫幾乎是照搬了無政府主義的宗旨:“無國家思想,無人種思想,無家族思想,無宗教思想,廢幣制,禁遺產(chǎn),沖決種種網(wǎng)羅,打破種種桎梏;皇帝是仇敵,政府是盜賊,國里有事,全國人公議公辦;國土是個大公園,貨物是個大公司;國里的利,全國人民共享共用……他的會派,也分著許多,最激烈的叫作‘虛無黨’,又叫作‘無政府黨’?!雹燮渲泻翢o疑問有著曾樸對虛無黨的幻想,將虛無黨看作是實現(xiàn)大同社會的組織,帶有浪漫色彩的“虛無黨”滿足了當時一些知識分子不切實際的幻想,革命的意愿也更為迫切??梢?,當時的一些知識分子思想上不夠成熟,對于無政府主義的理解也不夠深入,未能掌握可以真正改變舊中國的理論武器。夏麗雅為了解決組織經(jīng)費不足的問題,而嫁給了自己并不愛的表哥,并將其暗殺,將財產(chǎn)轉(zhuǎn)給組織,又潛入宮中刺殺沙皇,失敗后被處以絞刑?!疤摕o黨”體現(xiàn)了曾樸異國想象中不切實際的一面,也側(cè)面反映了晚清知識分子對異域想象的趨同性,即更重視社會制度與政治思潮方面,試圖在西方世界、異質(zhì)文明中尋找更合理的制度和方案,挽救中國的社會危機。小說中曾樸對科舉制度的鞭撻、對不自由社會的控訴,表明了他鮮明的反封建政治立場。作者更多地把封建官場的丑惡如陽光下的塵埃一般暴露在讀者的面前。對革命的歌頌也是《孽海花》相較于其他譴責類小說更為進步的一面。
《孽海花》中對于域外的描寫透露出一種與本土的聯(lián)系,由于海外經(jīng)驗的缺失以及對西方敘事技巧的不熟練,對金雯青和傅彩云二人的異國之旅的描寫仍像是傳統(tǒng)小說,書里柏林標志性的建筑締爾園、德國的皇宮、俄國的街道與自然風光,盡管寫得生動且吸引人,但這些景色描寫實際上都空洞乏味,德國與俄國之間似乎也很難區(qū)別出差異,一到描寫景物時,便又遵循起了傳統(tǒng)駢文的那一套,字里行間都是辭藻堆砌,“原來這座花園,古呢普提坊要算柏林市中第一個名勝之區(qū),周圍三四里,門前有一個新立的石柱,高三丈,周十圍,頂立飛仙,金身金翅,是法、奧、丹三國戰(zhàn)爭時獲得大炮鑄成,號為‘得勝銘’”④。用這些讀者熟悉的話語表達才能在他們的面前勾勒出想象的西方畫面,通過熟悉的文字無限拉近與他們仰望傾慕的西方的距離。書中德國皇后飛蝶麗所高歌的德文歌曲也是使用傳統(tǒng)歌行體所書寫,以及第十六回關(guān)于夏麗雅的身世則采用史傳筆法,“傳統(tǒng)”仍然深深地刻在曾樸的身上,成為其異域想象無法略去的濃重底色,也構(gòu)成了小說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的獨特色彩。
《孽海花》中有兩類十分獨特的女性,她們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是妓女傅彩云,二是女豪杰夏麗雅和鄭姑姑。這兩種形象都具有“新女性”的色彩。盡管妓女作為一種道德墮落、行為出格的負面女性形象與正面的女豪杰形象形成了對立關(guān)系,盡管通過妓女身份來達到解放仍是不完整的解放形式,但這一身份比起良家女性來說的確有更多主張自我的機會。這兩種形象都具有先鋒性與超越性。
曾樸將《孽?;ā返慕Y(jié)構(gòu)比喻為珠花式,傅彩云的故事對于曾樸來說也許只是這朵珠花上的一片花瓣,但是對于很多讀者來說,傅彩云卻足以構(gòu)成故事的精彩核心。小說中的地圖事件中,自詡專家的金雯青,他的學問竟然不足以使他判斷紅線的意思而掉入一個低級的騙局中,丟失了七八百里的國土,金雯青因此而染病。整個敘述中金雯青的無知都沒有被明確地指出,曾樸只能安排傅彩云來提醒金雯青,在兩人談論地圖時金雯青向傅彩云顯擺自己,傅彩云卻出口諷刺他:“倒把正經(jīng)公事擱著,三天不管,四天不理,不要說國里的寸土尺地,我看人家把你的身體抬了去,你還摸不著頭腦哩?!雹葑髡呓韪挡试浦冢S刺起金雯青的無知蠢笨。后來金雯青發(fā)現(xiàn)傅彩云的再次背叛而氣急喪命,在同一章中接著敘述國事的危機,太史聞韻高含糊地說:“大事去了,大事去了!”⑥金雯青的死亡隱喻著封建王朝不可避免地將要衰亡,而傅彩云的背叛也象征著對舊有制度的背叛。
傅彩云還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她不像傳統(tǒng)女性嫁人后便依附丈夫,相反,傅彩云完全不在乎丈夫,丈夫的存在對她來說并沒有太大影響。她對自己的欲望從不掩飾,先是勾引身邊的阿福,隨后又在歐洲和瓦德西纏綿,即便是在航船上也和船主質(zhì)克有了一夜情。在金雯青將阿福攆走后,傅彩云依然我行我素,很快又搭上了戲子孫三兒,終是把金雯青給氣死。在修改本中,金雯青死后傅彩云也不愿留在金家為他守節(jié),而是利用孫三兒離開了金家。之后她利用向菊笑掛牌開妓院以及以陳姓鄰居和他朋友的勢力為庇護又擺脫了孫三兒,她竭盡所能地利用身邊的資源為自己謀劃。在第十九回中,金雯青在客棧遇到同僚之子莊稚燕,從門外偷看到屋中的幾上堆滿了珠寶,而莊稚燕正和魚邦禮談論著向皇上進貢的事。曾樸特地安排窺視的視角來暗示所談之事的曖昧與不可告人。金雯青偷窺莊稚燕之后沒多久珠寶被盜走,莊稚燕雖然懷疑此事和金雯青有關(guān),但因此事本身無法擺到臺面上來說,他也無法尋得真相,這才有了莊父莊小燕借地圖之事來進行報復,而愚蠢的金雯青渾然不知原因所在。官場中的昏聵與混亂的恩仇,就在這偷窺和無端的揣度中被肆意擴大。而傅彩云對于偷情這種不能正大光明說出來的事,卻能將其做得理直氣壯,被金雯青撞破后,傅彩云卻振振有詞道:“我的性情,你該知道了;我的出身,你該明白了。當初討我的時候,就沒有指望我什么三從四德三貞九烈;這會兒我做出點不如你意的事情,也沒什么稀罕……江山可改,本性難移。老實說,只怕你也沒有叫我死心塌地地守著你的本事嘎!”⑦這樣一番話,對于當時的女性來說可謂驚世駭俗,可從傅彩云口中說出來卻又理所應當,這樣的潑辣雖只限于閨房之內(nèi),但傅彩云的舉動是在向封建禮制發(fā)起挑戰(zhàn)。
在第二十六回中,金雯青新喪,尚不滿百日,傅彩云便到張夫人面前吵著要離開自立門戶,張夫人只好找來金雯青的至交陸菶如和唐卿商量辦法,然而正巧被傅彩云聽見,她毫不顧忌地闖進房間,面對陸菶如的斥責,她也毫不示弱:“現(xiàn)在沒人能管我,我自個兒又管不了,若硬把我留在這里,保不定要鬧出不好聽的笑話。到那一步田地,我更要對不住老爺了……不如直截了當,讓我走路,好歹死活,不干姓金的事。至多我一個人背著個沒天良的罪名,我覺得天良上倒安穩(wěn)得多呢?!雹噙@番話無疑是傅彩云以女性的身份對當時的禮教道德進行抨擊。曾樸在對傅彩云形象的塑造上帶著明顯的象征意味,傅彩云作為近代女性,其個性在小說中有意被突出,女性的解放也在其中得到了表現(xiàn)。
在《孽海花》中還塑造了另一種女性形象,以女豪杰身份出現(xiàn)的夏麗雅和鄭姑姑為代表。盡管夏麗雅的身份是俄國人,但拋開這一異國設(shè)定,實際上仍是中國女性的投射。曾樸在塑造選擇革命道路的二人時,除了勇敢和智慧,并未給予她們更多籌碼。如第三十三回在中國臺灣島上抗擊日寇的女頭領(lǐng)鄭姑姑,取勝的關(guān)鍵是依靠自己的美貌誘惑日本軍官,借二人的婚禮把這批日兵集中消滅,但她本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夏麗雅作為俄國虛無黨的一員,為了給組織籌款,同樣選擇犧牲自己的身體,嫁給并不愛的表哥加克奈夫,夏麗雅對于自己身體的利用甚至不輸傅彩云,“此時夏姑娘幾杯酒落肚,臉上紅紅兒的,更覺意興飛揚起來,脫了外衣,著身穿件粉荷色的小衣,酥胸微露,雪腕全陳,臂上幾個鐲子叮叮地廝打,把加克罵一會兒,笑一會兒,任意戲弄”⑨。
此二人是敢于犧牲自我而為國家民族奮斗的“大我”女性。但她們的革命能力又很有限,缺少與自我突破相對應的足夠能力。但這便是當時絕大多數(shù)女性的現(xiàn)狀,她們還沒有強大的力量去獲得平等、權(quán)利、地位。當時的大環(huán)境也還不足以支撐她們的追求,即使時代和機遇給了她們地位和權(quán)力,她們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保全。因此文中的女性形象,不論是具有某種狂歡色彩的傅彩云,還是帶有革命色彩的夏麗雅、鄭姑姑,盡管具有超越時代的女性解放色彩,但仍舊帶有某種現(xiàn)代性的想象成分。
作為譴責小說的《孽海花》呼應了當時小說界革命和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思潮,其創(chuàng)作目的是發(fā)揮出小說在民族覺醒與社會變革中的巨大影響力。其中寫國家需要自由的空氣、寫科舉之害等都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民族覺醒意識。在19 世紀末到20 世紀初這十來年間,中國在軍事、外交、政治上都屢屢受挫,這也促使有識之士從“睜眼看世界”“師夷長技”這類停留于器物層面的思想迅速轉(zhuǎn)變?yōu)橥鰢鴾绶N的巨大危機感。但在這些知識分子的身上仍能明顯察覺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碰撞的矛盾。他們的創(chuàng)作仍是在傳統(tǒng)文體敘事模式中融入現(xiàn)代性的內(nèi)容,這也恰好與當時的社會文化形態(tài)相呼應——晚清獨特的混雜性。這是晚清社會歷史語境、文學傳統(tǒng)和創(chuàng)作主體自身對西方先進社會向往這三者間相互妥協(xié)的結(jié)果。
當小說家用舊有的文體、敘事模式和話語系統(tǒng)來表達其社會理想時,其中隱含著的巨大矛盾,這樣的形式本身也會對作家造成思想束縛。傳統(tǒng)影響還是過于強大,對于晚清的知識分子來說,他們對西方的了解仍是十分有限的,面對西方的沖擊,他們能做出的回應也是有所保留的。但正如王德威先生在《被壓抑的現(xiàn)代性》中所說的,“沒有晚清,何來五四”,晚清作家的一系列嘗試都為之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啟蒙大潮奠定了寶貴的基礎(chǔ)。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曾樸:《孽海花》,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11頁,第146頁,第64頁,第76頁,第83頁,第176頁,第147頁,第147頁,第1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