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尤
“花旗單車凱倫”,名字古怪拗口,故事卻并不復雜。當然,要講起來也不容易。
花旗單車(Citi Bike)是紐約市的共享單車,因主要由花旗銀行資助而得名。若交年費205美元(低收入者只需60美元),就可頭45分鐘免費。這點得記清楚,因為對理解本故事非常重要。
凱倫(Karen)是女性常用名,但是近年卻被用來蔑稱那些自覺種族優(yōu)越,自命身份不凡,因而習慣別人滿足自己過分要求的中產(chǎn)白人女性。在奴隸制和種族歧視盛行的年代,用這種隱晦的稱呼罵人,不失為美國黑人的一種泄憤方式。凱倫的前世就有“安小姐”和“貝琪”等。
時代前進到以政治正確著稱的當今美國,任何蔑稱,尤其是以種族、年齡、性別等為基礎的,都屬歧視性語音,是不見容于主流社會的。然而,蔑稱凱倫起源于黑人社交媒體,而近年的美國,處在一種向黑人還債的贖罪心理中,所以,對黑人打砸燒槍,蔑稱謾罵等種種過激行為,都有著相當?shù)睦斫夂蛯捜?。蔑稱凱倫也就堂皇進入了社會主流,乃至媒體敘述。
今年5月12日,一段90分鐘的視頻開始在網(wǎng)上瘋傳。在一個花旗單車停放處,一個穿著醫(yī)護服裝的中青年白人婦女,和一群黑人青年爭奪一輛單車。婦女急得一再呼救:“Please help me!Help!”(“幫幫我”,但是“救命”也是這么喊的。)青年說:“這不是你的單車?!眿D女急哭了,卻被斥道:“別裝哭了!”女人放棄單車。
視頻點擊超過千萬,譴責聲幾乎一邊倒地指向白人婦女,說她自恃種族和性別特權,企圖搶走黑人青年的單車。她還試圖“將自己的眼淚武器化”“膚色武器化”。“單車凱倫”的罵名不脛而走。一些知名左派和網(wǎng)絡大咖,更指責她那樣哭喊是有意的,因為她很清楚那樣做有多危險。
歷史上,黑人曾因為被指對白人女性吹口哨,而被私刑處死并虐尸。而近年警察亂殺黑人的事情頻頻發(fā)生。單車凱倫莫不是想給黑人青年惹來殺身之禍?
通過人肉搜索,單車凱倫的真實姓名、供職醫(yī)院和租住公寓,被全部公開。醫(yī)院讓其休假。國家廣播公司(NBC)紐約地方電視臺,專門跑到其公寓樓下。有受訪者為與單車凱倫同住一樓深感錯愕、蒙羞。單車凱倫避居他處。
然而,事情出現(xiàn)了大反轉(zhuǎn)。單車凱倫其實是34歲、懷孕6個月的醫(yī)生助理薩拉·康姆里。當天,她是在上完12.5小時的班后,才前往掃碼取車的。收據(jù)證明她在當晚7點24分租用了那輛爭議車。搶車的顯然不是她。
一些大咖紛紛下架自己的視頻,企圖規(guī)避可能的誹謗官司。為康姆里興訟的網(wǎng)上募捐,很快就超過20萬美元。
黑人青年不服,稱也有收據(jù)。原來,他當天很早就租用那輛車,每隔45分鐘還車取車,以免付費。7點19分還車后,他買零食歸來,見車被租用,便強行推車入樁,在7點25分重取。他顯然是鬧了個此地無銀。
當然,有極端媒體仍堅稱黑人青年有理,而且,其父母是西非移民,屬弱勢群體。有人發(fā)起網(wǎng)上募捐,籌到近11萬美元,卻未達目標的12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