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彬麗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材料一:站在海邊眺望遠處駛來的船只時,我們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的一部分,最后看到全部船體。
材料二: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fā)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毛澤東)
“看桅桿”給你怎樣的思考和啟發(fā)?請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或結合自己的成長體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導
這是一則組合型材料作文。材料由兩部分組成,材料一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了一種生活現(xiàn)象:眺望船只的時候,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最后看到全部船體。這個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問題,我們常常是先看到一個事物的部分,最后才能看到整體。材料二是毛澤東的語錄,這句話與材料一中的現(xiàn)象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是針對材料一中的生活現(xiàn)象所體現(xiàn)的哲理的具體使用指導,要看出這是要發(fā)展成大量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
除了材料一二之外,引導語也給了一定的提示和要求: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或者結合自己的成長體驗。所以,寫作時,考生除了在舉例論證的時候要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象或者成長體驗之外,還需要把思考和啟發(fā)摻雜在各個分論點或者獨立一段進行闡述。
例文
看到桅桿,就準備登船吧
□廣東省茂名市第一中學 楊文聰
站在海邊眺望遠處駛來的船只時,我們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的一部分,最后看到全部的船體。這個簡單的生活常識,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如果說那是通往成功的船只,我們看到了它的桅桿,就準備登船吧。
通往成功的船只,一開始只會展露它的桅桿,這時就得具有慧眼識珠的洞察力,從桅桿這個局部預測整體,看出潛在的巨大的船體?;疖噭偙话l(fā)明時,由于它粗糙簡陋的造型和尚未完善的設計,它的速度非常慢,與馬車相比就是龜兔賽跑??呻S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如今的火車以馬車難以望其項背的速度馳騁于世界各地。新生事物蘊含著無限的潛力,我們要磨煉自身的眼力,豐富自己的學識,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機遇,才能離成功更近。
而看到了桅桿,卻只是停留在原地無所作為,只會讓它白白溜走,想要登上成功的船只,還需要付出登船的行動。毛澤東說過:“當桅桿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fā)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蔽羧盏氖謾C巨頭諾基亞在智能手機展露頭角時,未能憑借它強大的經濟實力與人才隊伍在智能手機的研發(fā)中有所作為,在智能手機登陸市場后,一代手機巨頭也就此落幕。再觀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當人民群眾對黑暗社會的反抗還只是星星之火時,共產黨抓住了這個機遇,通過傳播馬列思想將群眾力量團結起來,并將其不斷發(fā)展壯大,帶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我們當有革命先輩一樣把握機遇的勇氣與魄力,才能走向成功。
著眼當下,時代快速發(fā)展,各種新事物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人工智能、5G技術、元宇宙……對此,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更不能盲目自大,要奮發(fā)圖強,提升自我,才有資格登上航行在時代浪潮的“先鋒號”,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
看到桅桿,就別在原地徘徊仿徨,趕緊做好準備,登船起航吧!
評點
文章緊扣材料進行分析,由材料提煉出了看到桅桿,抓住機遇,付出行動這些關鍵詞,并以之串聯(lián)起一篇文章:從善于發(fā)現(xiàn)桅桿到把握機遇付出行動。這樣一來,立意集中而準確,并且逐層遞進,深入闡述,具有條理性和邏輯性。在論證過程中,作者使用了豐富的論據(jù):火車、智能手機、人工智能、5G技術、元宇宙等等,素材貼切,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