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知道把握當下,太多人還是把握不住當下。或許,原因是:當下只有一個,而當下里想要的卻不止一個。
我們周圍時常看到兩類人:一類沉溺在過往,不能自拔;另一類執(zhí)念于將來,匆忙趕路。他們都錯過了當下。波西格曾在橫穿美國的騎行途中寫道:“到達目的地還不如在途中?!迸c其忙忙碌碌地趕路,無暇顧及其他,不如用這一秒來把握當下——品一口茶,讀一行詩,聽一陣風,心就靜靜地住在當下?!盎钤诋斚隆币簿褪恰翱鞓穪砼R的時候就享受快樂,痛苦來臨的時候就迎向痛苦”,在黑暗與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離,以泰然自若的態(tài)度來面對人生。
人生雖然短短幾十載,但是卻有萬億兆計的當下,就像滴水穿石,把每一個當下都擊打在你想要的人生上,你前進的就是你要去的方向。
【美文一】
當下
[掃描二維碼可收聽本篇文章,音頻由山東東營勝利第十一中學 母藥月提供]
◎張曉風
“當下”這個詞,不知可不可以被視為人間最美麗的字眼?
她年輕、美麗、被愛,然而,她死了。
她不甘心,這一點,天使也看得出來。于是,天使特別恩準她遁回人世,并且可以在一生近萬個日子里任挑一天,去回味一下。
她挑了十二歲生日的那一天。
十二歲,艱難的步履還沒有開始,復雜的人生算式才初透玄機,應該是個值得重溫的黃金時段。
然而,她失望了。十二歲生日的那天清晨,母親仍然忙得像一只團團轉(zhuǎn)的母雞,沒有人有閑暇可以多看她半眼,穿越時光回奔而來的女孩,驚愕萬分地看著家人,不禁哀嘆:這些人活得如此匆忙,如此漫不經(jīng)心,仿佛他們能活一百萬年似的。他們糟蹋了每一個“當下”。
以上是美國劇作家懷爾德的作品《小鎮(zhèn)》里的一段。
是啊,如果我們可以活一千年,我們大可以像一株山巔的紅檜,掃云拭霧,臥月眠霜。
如果我們可以活一萬年,那么我們亦會像悠悠磐石,冷眼看哈雷彗星以七十六年為一周期,旋生旋滅。并且翻覽秦時明月、漢代邊關(guān),如翻閱手邊的零散手札。
如果可以活十萬年呢?那么就做冷冷的玄武巖巖岬吧,縱容潮汐的乍起乍落、浪花的忽開忽謝,巖岬只一徑兀然枯立。
果真可以活一百萬年,你盡管學大漠沙礫,任日升月沉,你只管寂然靜闃。
然而,我們只擁有百年光陰。其短促倏忽——照《圣經(jīng)》形容——只如一聲喟然嘆息。
即使百年,元曲里曾給它做過一番分析,那首曲子翻譯成白話便如下文:
“號稱人生百歲,其實能活到七十也就算古稀了,其余三十年是個虛數(shù)啦。”
更何況這期間有十歲是童年,糊里糊涂,不能算數(shù)。后十載呢?又不免年老遲鈍、忘卻往事,嚴格來說,中間五十年才是真正的實數(shù)。
而這五十年,又被黑夜占掉了一半,剩下的二十五年,有時刮風,有時下雨,種種不如意。
至于好時光,則飛逝如奔兔,如迅鳥,轉(zhuǎn)眼成空。
仔細想想,都不如抓住此刻,快快活活過日子劃得來。
元曲的話說得真是白,真是直,真是痛快淋漓。
萬古乾坤,百年身世。且不問美人如何一笑傾國,也不問將軍如何引箭穿石。帝王將相雖然各自有他們精彩的腳步、犀利的臺詞,我們卻只能站在此時此刻的舞臺上,在燈光所打出的表演區(qū)內(nèi),移動我們自己的臺步,演好我們的角色,扣緊劇情,一分不差。人生是現(xiàn)場演出的舞臺劇,容不得NG再來一次,你必須演好當下。
生有時,死有時
栽種有時,拔毀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
哀慟有時,歡躍有時
拋有時,聚有時
尋獲有時,散落有時
得有時,舍有時
愛有時,恨有時
戰(zhàn)有時,和有時
以上的詩,是號稱智慧國王所羅門的歌。那歌的結(jié)論,其實也只是在說明,人在周圍種種事件中行過,在每一記“當下”中完成其生平歷練。
“當下”,應該有理由被視為人間最美麗的字眼吧?
【文本解讀】
作者在文中提出一個有趣的假想,如果我們的生命被無限拉長會怎樣?那么,或許,在無盡的日升月落中,我們會逐漸失去對一切存在的纖細敏銳的感受力,一顆心漸漸成木成石,寂然靜闃。幸而,萬物有時,時光的匆匆讓我們學會了珍惜當下,無論是歡愉和快樂,還是悲傷與疼痛,都是對自身存在著的一種觀照,提醒著我們該如何調(diào)整自己行進的方向,該如何珍惜眼前平淡的小幸福,吃穿住行,家人圍坐,燈火可親,當下可愛。無論是聽一場音樂會,還是認真地讀一本書,都是“當下”腳踏實地的幸福,都能讓人感到,不虛度“此刻”,生命是如此地充滿了愉悅。
【文題延伸】珍惜;歷練;過程之美;生命的滋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