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用良種,保證用種量。選用適宜的優(yōu)質高產(chǎn)良種。每畝大田用種量雜交早稻為1.75~2.00公斤,中稻為1.50~1.75公斤,晚稻為1.8~2.0公斤;常規(guī)早稻為4.0~4.5公斤,中稻為3.0~3.5公斤,晚稻為3.5~4.0公斤。用種量根據(jù)千粒重大小相應調整。(2)適時播種。早稻,當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2℃時,抓住冷尾暖頭,搶晴播種;中稻,根據(jù)品種生育期及特性、秧齡彈性和前茬作物成熟期,選擇適宜時期播種;晚稻,根據(jù)安全抽穗期、早稻收獲期和秧齡彈性,適時播種。(3)稀播勻播。濕潤育秧按秧田∶本田=1∶10備足秧田,拋秧每畝本田用434孔秧盤,早、晚稻65~75片,中稻60~70片;晚稻機插育秧按照秧田∶大田=1∶80備足秧田,每畝用58.0厘米×23.5厘米×0.2厘米的硬秧盤35~38張。(4)秧田施肥。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施三元復合肥20~25公斤作基肥,二葉一心期每畝施尿素和氯化鉀2~3公斤作“斷奶肥”,移栽前3~4天每畝施尿素5公斤左右作“送嫁肥”。秧盤育秧配制了營養(yǎng)土的,看苗施用“送嫁肥”。(5)秧田水分管理。濕潤育秧條件下,播種后至一葉一心期保持溝里有水,水不上秧板。一葉一心后秧板才上水。第二葉到第三葉期,采取濕潤和淺灌相結合。三葉期后保持淺水層,不能淹沒心葉。拋秧和機插秧,在保證不干旱的前提下,一般保持田間無水。
(1)適時移栽。濕潤育秧或拋秧,早稻秧齡25~28天,中、晚稻秧齡20~25天。機插秧適宜移栽葉齡為3~4葉,早稻秧齡20~22天,晚稻秧齡15~18天。(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早、晚稻栽插規(guī)格20.0厘米×16.5厘米或23.3厘米×13.3厘米,或拋秧434孔65~75片,每畝栽插或拋植2.2萬~2.5萬蔸,基本苗雜交稻每穴2~3粒谷苗,常規(guī)稻每穴4~5粒谷苗;中稻栽插規(guī)格23.3厘米×16.7厘米或拋秧434孔60~70片,每畝栽插或拋植1.8萬~2.0萬蔸,雜交稻每穴2~3粒谷苗,常規(guī)稻每穴3~4粒谷苗。早稻機插規(guī)格為25厘米×13厘米,中、晚稻為25厘米×14厘米,取最大擋取秧量。
(1)確定目標產(chǎn)量和地力產(chǎn)量。區(qū)域目標產(chǎn)量根據(jù)種植地點多年的水稻產(chǎn)量水平確定,一般在前3年區(qū)域平均稻谷產(chǎn)量的基礎上,增加15%~20%。地力產(chǎn)量是在不施用氮肥條件下收割的稻谷產(chǎn)量,一般早稻或晚稻為250~350公斤/畝;單季稻為350~450公斤/畝。(2)確定總施氮量。總施氮量根據(jù)目標產(chǎn)量和無氮區(qū)地力產(chǎn)量確定,以純氮計。以地力產(chǎn)量為基礎,每增產(chǎn)100公斤稻谷需增施氮肥5公斤左右、磷肥2~3公斤、鉀肥4~5公斤,氮、磷、鉀肥施用適宜比例為N∶P2O5∶K2O=1.0∶(0.3~0.5)∶(0.8~1.0)。
(1)氮肥施用時期及比例。氮肥按照基肥占50%~60%、分蘗肥占20%左右、穗粒肥占20%~30%來施用,確定移栽稻各階段的施氮量,具體施用量可根據(jù)葉色適當調整。分蘗肥于拋栽后9~13天施用。穗肥應遵循看天、看田、看苗施用,如抽穗后遇上持續(xù)低溫陰雨天氣,穗肥宜少施或不施;對莖稈纖細、抗倒性差的品種或組合宜在全田邊行主莖5%劍葉抽出(孕穗6~7期)時施用;對抗倒性強的品種或組合宜在平均孕穗2~3期施用。(2)磷、鉀肥施用時期及比例。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鉀肥的一半作基肥,另一半作穗肥施用。
移栽后保持淺水層,促進早返青、早分蘗,當全田苗數(shù)達到目標有效穗數(shù)80%~90%時開始曬田,但不要重曬。倒二葉抽出至劍葉露尖時停止曬田,此后保持淺水層至抽穗。抽穗后保持田間干干濕濕,養(yǎng)根保葉,收割前7天左右斷水。
(1)病蟲害防控。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控”方針,根據(jù)當?shù)夭∠x情測報,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進行防治。移栽前3~4天噴施“送嫁藥”。大田期要加強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蟲害和水稻紋枯病、稻瘟病及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移栽后35~45天防治紋枯病一次。破口抽穗期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等,后期注意防治稻飛虱。(2)草害防除。機插田插秧前,在稻田腐漚期間撒施除草劑(35%芐·丁可濕性粉劑150克/畝)進行芽前封閉除草,機插后9~13天排水,結合稻薊馬、二化螟防治,加苗后用除草劑12.5%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復配劑100毫升/畝兌水15公斤一并噴霧,次日適度灌深水,達到蟲草防除、促蘗控蘗效果?;驋伈逖砗?~13天排水噴藥(稻薊馬、二化螟和苗后除草劑),次日適度灌深水,以稻田高處不現(xiàn)泥、低處不淹心葉為度,結合追施蘗肥,每畝撒施芐·乙或芐·丁(按說明書劑量使用)控制雜草復活,抑制無效分蘗萌芽,提高成穗率。
適宜基礎地力好、施肥水平較高的水稻種植區(qū),特別是用種量充足的高產(chǎn)創(chuàng)建示范區(qū)采用。不適宜保肥保水能力差的土壤、栽插密度和基本苗數(shù)達不到要求、不能機械應用的地區(qū)采用。
保證密度是“三控”技術應用的前提和基礎,應按照技術要求,保證用種量,栽足基本苗。
早稻移栽后13天左右,中、晚稻移栽后11~14天施用分蘗肥,起到保蘗作用。穗肥在穗分化2期施用。在土壤肥力足、基礎好的地區(qū),穗分化期葉色偏深、群體偏大的田塊,要推遲穗肥施用(待群體落色后施用),并減少肥料施用量。
采用“三控”施用技術,水稻前期生長較慢,分蘗偏少,葉色較淡,屬正?,F(xiàn)象。應按規(guī)定進行操作,勿著急,也不要額外追施肥料。
應用“三控”施肥技術,水稻無效分蘗減少,分蘗期保持濕潤灌溉即可,宜多次輕曬田,不宜重曬田。后期防止斷水過早,保證谷粒充實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