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楠
摘? 要:在英語教學改革中,高校對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把“課程思政”納入教學內(nèi)容,以內(nèi)容為依托的教學思想是實施高校英語課程思政的一種重要手段,文章以CBI理念中的6T框架為理論指導,將思政課程與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融合作為研究對象,以英語課堂教學為媒介,探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在此基礎上尋找教學內(nèi)容和價值導向的連接點,以期深入研究高校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成效和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為高校英語教學與思政教學的結(jié)合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CBI理念;6T框架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6-0072-04
大學英語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大學英語課程也是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教師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2020年5月教育部發(fā)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在此基礎上深化了關于大學課程思想政治工作建設的討論,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總體目標與主要內(nèi)容,強調(diào)大學課程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思想政治培養(yǎng)作為課程教學的首要目標,將思政教育的內(nèi)涵有機高效地融入高校教學中,除了要加強基本英語技能外,還應從不同角度對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觀念進行對比。因此,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達到課程思政改革目的。
課程思政的關鍵是立德樹人、協(xié)同育人、結(jié)構(gòu)多元立體、顯隱相融、思維創(chuàng)新。大學英語是高等學校的一門重要課程,它具有課時多、時間跨度長、教學對象廣泛等特點。在英語教學中,要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價值觀念滲透英語課堂,使學生對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推進中國的文化強國建設進程[1]。
一、CBI理念概述
(一)CBI理念的內(nèi)涵
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
當前,大學英語思政教學不僅缺乏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重點性,還受到英語教材的限制。以內(nèi)容為基礎的教學法理論(CBI),使得在英語課程體系中融入思政課程的可行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CBI是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其實施方法以內(nèi)容為基礎,強調(diào)教學內(nèi)容本身的實際意義,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提升。CBI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科內(nèi)容或特定話題為基礎,把語言和專業(yè)的教學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提倡運用目標語進行學科傳授知識,這符合英語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
(二)CBI理念6T框架的內(nèi)容
CBI教學思想提倡在特定的學科中以特定的話題進行教學,提倡將外語與內(nèi)容相結(jié)合,以目標語為工具,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CBI是一種教學理念,常見模式主要包括主題教學、課程教學、輔助教學和專題教學四種模式。有學者提出了6個主題模式的課程設計架構(gòu),由6個T開頭的單詞組成,包括主題(Theme)、話題(Topic)、線索(Thread)、文本(Text)、任務(Task)、過渡(Transition),即“6T”框架,如圖1所示。
主題是課文單元的中心思想,體現(xiàn)主體的中心思想及感情,必須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期望等。話題主要圍繞主題展開,既是主題的體現(xiàn),又是主題的延伸。線索是一條主線,將各個學科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有機連接在一起,形成整體。
作為語言學習的重要載體之一,文本不僅包含了教科書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nèi)容,還包含了音頻、視頻等相關的文字語料。任務則是聯(lián)系其他幾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教學任務的設定將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任務的具體實施需要在文本的基礎之上進行。過渡是指在某一主題下的幾個話題之間的自然轉(zhuǎn)換,主要分為話題型過渡和任務型過渡[3]。針對話題型過渡,教師需要保證在同一主題下學生在不同話題之間切換的連貫性;在任務型過渡中,教師則要考慮任務與任務之間的邏輯關系,幫助學生順利地過渡到下一個任務。
當前,利用6T框架對高校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的研究較少,同時CBI理念的主題模型更符合高校英語課程思政的本質(zhì),結(jié)合高校英語課程思政的特點和學科特點,擬構(gòu)建以CBI理念中6T框架為核心的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三)CBI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應用的必要性
現(xiàn)在傳統(tǒng)、單一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廣大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需要。我國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學雖然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如聽、說、讀、寫、譯等,但是往往僅停留在“以學為本”的目的,不能真正體現(xiàn)語言的實際用途,忽略了“學以致用”的基本原則。學生必須認識到自己所學的英語能夠真正地適應專業(yè)與溝通需要,才能將更多的熱情投入學習。CBI教學理念正好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以內(nèi)容為基礎的語言教學更多地關注語言真正的內(nèi)涵,使學生更容易了解和增強學習動機。所以把CBI思想引入目前的高校英語教學很有實際意義,既能促進和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化專業(yè)素養(yǎng),又能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培養(yǎng)具有世界水平的優(yōu)秀人才做出貢獻。CBI教學模式的引進,使高校英語在教學改革的實施方面有了更多的信心,也有了更加明確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將思政要素和課程內(nèi)容有機結(jié)合,使得以CBI為核心的課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英語文化專業(yè)知識的培養(yǎng)與提高,對引導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培育具有國際化素質(zhì)的社會主義建設后備人才具有重要意義[4]。
二、CBI理念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設計原則
(一)以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應用作為教學目標
CBI理念下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學的具體目標應該包括三個層面: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應用。作為一門外語課程,英語教學應重視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考慮語言的工具性和人文因素,而且要在教學內(nèi)容上承載意識形態(tài)、主流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從而對學生的價值觀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加強大學生的語言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思辨能力的基礎上,高校英語課程的思政教育要重視對大學生的愛國情懷、民族情感、價值認同的引導,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大學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養(yǎng),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5]。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課程思政強調(diào)“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教師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并歸納對新知識的價值構(gòu)建能力和思辨能力。通過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完成教學模式改革,英語教學的多樣性和多維性使得英語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要將思政教學納入英語教學,必須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真正實現(xiàn)學思結(jié)合。思想教育以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為基礎,要讓學生摒棄消極的價值觀念,積極地實踐正面的價值觀念?;贑BI的英語教學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資源學習平臺有效促進“講授”向“引導、討論”的方向轉(zhuǎn)化,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材料,為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自主學習搭建新的橋梁[6]。
(三)實現(xiàn)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
以CBI理念為基礎、課程思政為背景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除了運用傳統(tǒng)的任務型、協(xié)作型、項目型和探究型英語教學模式外,也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教育要做到線上、線下、課內(nèi)、課外的有機統(tǒng)一,引導學生改變過去學生學習積極性低、參與度低以及學生學習成績差距較大等情況。一方面可以搭建網(wǎng)絡學習平臺,基于CBI理念根據(jù)英語聽力、閱讀、寫作等各單元的內(nèi)容因材施教,以思政教學大綱為準則制訂相應的課程內(nèi)容和單元活動。積極鼓勵并激發(fā)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共同參與設計和制作大學英語思想政治微課視頻,建立線上思想政治交流互動平臺,完成課前及課后的自主學習以及交流探討。另一方面,要在課后開展有效的線下學習,通過實踐性的教學活動以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鍛煉,使學生做到知行結(jié)合[7]。
線上線下學習模式對不同的學習活動的支持程度也不同,比如講授型的授課內(nèi)容可以錄制成微課,讓學生參考優(yōu)秀的慕課資源,自行在網(wǎng)絡平臺上學習,簡單易懂的問題也可以在學習平臺上有效地解決,有些需要老師進行的提問式教學或?qū)嵺`的活動,則更適合線下教學。
在新的課程思政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根據(jù)時代的變化、課改的要求、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地調(diào)整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思路,不斷提高育人水平,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充分運用集體智慧促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激發(fā)學生的思政課程思維,不斷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能力,增強其人文素養(yǎng),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念[8]。
三、基于CBI理念下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保持“課程思政”的觀念,在教學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把“思政”與“教學”相結(jié)合。本研究針對哈爾濱工程大學2020級非英語專業(yè)四個班的英語課程進行了為期2年(4個學期)的“思政”課程研究,課程核心內(nèi)容是夯實英語基礎技能、大學英語閱讀與寫作、大學英語聽力、大學英語話題延伸等。課程按模塊教學,采取線上與線下的混合教學方式,線上有U校園、愛寫作iWrite評閱系統(tǒng)、慕課Mooc、學習強國等互動平臺。選擇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4冊)作為主要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政要素,把“思政板塊”的內(nèi)容與選課單元設計成主題一致并知識相關聯(lián)[8]。
例如在線上教學期間,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3中Unit3 Life stories“Audrey Hepburn——A true angel in this world” 為例,基于6T框架加入課程思政目標,重新設計教學內(nèi)容。該單元主要目標是使學生理解個人在社會中的作用,示例文章講述當人們在完成自己的理想或取得一定的成績后,應該積極地利用自己的力量和社會的影響,幫助處于困境的人,并敢于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人物小傳。為了實現(xiàn)這一思政目標,該課程在教學內(nèi)容中引入了傳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領導人講話及政府工作報告指導意見。在課中播放視頻資料《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讓學生感受袁隆平院士的初心,并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通過小組報告形式布置學習任務,學生運用課中學習的人物小傳寫作方法,聯(lián)系實際列舉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人物事跡。如此,學生能更好地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9]。
在線下教學時,教師也要積極尋找當前教學內(nèi)容與課程思政的契合點。大學生畢業(yè)后首先面對的就是對自己的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不僅要樹立勞動就業(yè)觀,還要樹立正確的消費金錢觀。以消費觀為主題,采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教材中Unit5 The Money Game中的Spend or save——the students dilemma一文為例,聯(lián)系主題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本單元的主題——大學生抉擇困難與財富管理,面對日益多元化的消費渠道和較低的超前消費機遇,大學生不可避免地經(jīng)受不住誘惑,遭受“校園貸”等嚴重的負債危機。以此為切入點,引入中國“90后”“00后”獨特的消費習慣與儲蓄理念,其觀點對立卻又相互補充。通過提出“花錢還是存錢”的話題,讓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討論一下“90后”和“00后”關于“省錢”的抉擇和原因。一方面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其閱讀和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討論,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這些問題,從而引導他們的價值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基礎上,引入古代圣人著作中的“黜奢崇儉”思想,加深大學生對節(jié)儉在個人修養(yǎng)、社會生活、國家管理等方面的認識。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和良好的精神品質(zhì)。要使高校學生從“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的錯誤認識中走出來,樹立健康、積極的“金錢觀”“消費觀”和“財富觀”,把外語學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發(fā)揮到極致[10]。
四、結(jié)語
CBI理念6T框架的高校應用使得學生在掌握英語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有效地實現(xiàn)了思政教育。教師通過對教學主題和文本的篩選與分析,滲透與課程內(nèi)容有關的思想政治要素,通過設計課程與思政內(nèi)容的有機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思政教學策略。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深度思考,又能充分利用授課過程中蘊涵的思政教育要點,從而實現(xiàn)教學和課程思政共同培養(yǎng)的目的[10]。以CBI理念中的6T框架為主導構(gòu)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體系,使教學內(nèi)容與思政教育有機結(jié)合,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對學生思想層次的深度洗禮。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有機結(jié)合教學文本與思政要點,使大學英語課程成為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陣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立足世界、超越民族、跨越語言與地域差異的意識,對培養(yǎng)兼具愛國情懷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丹. 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大學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探索[J]. 海外英語,2022(06):150-151.
[2] 薛磊,王立紅. 課程思政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 現(xiàn)代英語,2020(09):43-45.
[3] 李華. 基于CBI理念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研究[J]. 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03):131-133.
[4] 張麗. CBI主題模式的6T框架在《英美文學選讀》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33(06):94-96.
[5] 胡敏. 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 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36):136-137.
[6] 雷姣. CBI理念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現(xiàn)代英語,2021(15):1-3.
[7] 李陽. 基于CBI理念中6T框架的翻譯專業(yè)綜合英語課程思政研究[J]. 科教導刊:電子版,2021(05):239-240.
[8] 王芳.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整體設計與課堂實踐[J]. 林區(qū)教學,2022(06):23-26.
[9] 馬阿婷. 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J]. 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1,40(09):139-141.
[10] 王春. 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內(nèi)涵式發(fā)展實施路徑——以《新視野大學英語3》為例[J]. 景德鎮(zhèn)學院學報,2020,35(04):22-26.
(薦稿人:王寧,哈爾濱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