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紅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閱讀的數(shù)量和質量決定了寫作的深度與廣度。由此可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與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閱讀對促進初中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要有自己的心得,并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與他人共同討論、分析、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學生學習時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但是當前部分初中生缺乏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平時都是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一些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忽略了讀與寫的有機結合,導致學生在閱讀課上只能學到閱讀的知識,學不到與寫作有關的知識,并且他們在閱讀時主要關注的是教師對文章的分析,沒有意識去思考和聯(lián)系寫作。這主要與學生平時不善于觀察、思考有關。而且部分學生在寫作時也不重視寫作手法的運用,經常是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因而寫出來的文章往往平淡無味。
一、“讀寫結合”的幾種做法
(一)利用閱讀,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是積累知識的有效途徑,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不但要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還要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并將其運用于寫作中。教材中的文章內容豐富且主題多樣,文本中更是有許多好詞佳句,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可以讓他們將優(yōu)美的詞句摘抄下來,再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如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作者用寥寥數(shù)語就把自己與父親分別時的心態(tài)和情緒寫了出來,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或者詞語摘抄下來,并在以親情為主題的寫作練習中靈活運用這些詞句,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描述出來,使寫出的文章更加精彩。
(二)利用閱讀,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
初中生接觸的閱讀素材大部分來源于教材或者課后輔導書,這些書籍中的文章都是編者根據(jù)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挑選出來的名家名篇,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所閱讀的文本進行賞析,同時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寫作技巧并對其進行整理,引導學生恰當運用這些寫作技巧,進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如朱自清的《春》這篇文章中大量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可使文章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時可以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對文章中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進行分析,然后讓學生利用這些修辭手法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以鞏固所學。再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中“雪地捕鳥”這一事件時,讓學生理解“掃”“支” “撒”等九個動詞的巧妙用法,然后讓學生仿寫一段釣魚或者其他活動的片段,將讀與寫有效結合起來。
(三)利用閱讀,讓學生學會謀篇布局
好的文章具有嚴謹?shù)牟季纸Y構,學生要想寫出好的作文,就需要提高自己謀篇布局的能力。如《中國石拱橋》這篇文章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可以先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整體布局,在得出是“總——分——總”的結構后,再給學生布置寫一篇小文章的任務,讓他們選取一種自己熟悉的事物進行說明。在學生寫作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總——分——總” 的布局結構進行描述,從而使學生學會如何在寫作中謀篇布局。又如,在教學《阿長與山海經》 時,教師可以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選材的特點,懂得作文要圍繞中心,有詳有略,課后讓學生完成一篇寫人作文。
二、“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通過閱讀優(yōu)秀作品了解及掌握相關的寫作方法,在此基礎上也能夠逐漸內化為自身的寫作方法及寫作思路。學生不斷地閱讀,能夠增加閱讀量,擴大自身視野,并且可以將這些閱讀材料在寫作中更好地應用。在這些方面均得以改善的基礎上,也就能夠實現(xiàn)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寫作興趣的提高
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背景下,學生在閱讀的前提下進行寫作,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他人作品真正體會到寫作的價值及意義,這樣能夠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寫作實踐中,實現(xiàn)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提升。
(三)“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有利于寫作創(chuàng)新
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閱讀優(yōu)秀作品的基礎上,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進行創(chuàng)新,并且閱讀也能夠擴大學生的素材儲備量,進一步夯實學生的文學功底,這些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都十分有利??梢愿淖円酝鶎W生單純進行模仿寫作的情況,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秀的作品,進而保證作文教學能夠取得更加滿意的效果。
總而言之,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并且找準讀寫結合的切入點,這樣便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讓他們愛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