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欽金
北京市教委等十部門近日印發(fā)《北京市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從加強中小學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高教師培養(yǎng)培訓質量、深化中小學教師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在《實施方案》明確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系情況納入教師考核,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中小學教師。
將教師家訪列為《實施方案》中的內容之一,并將家校聯系情況納入教師考核。這一政策措施充分體現了北京市教委對教師開展家訪工作的高度重視,通過政策優(yōu)化調整措施,能讓現已被眾多學?;蚪處熯z棄或遺忘的家校交流與溝通的方法——教師家訪再次回歸教育實踐中,促進家校合作育人的有效開展。
所謂教師家訪,顧名思義,是指教師親自到學生家中進行走訪的一種活動。教師親自造訪,對于其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增進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增強家校合作育人效果的作用和意義都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多少年來這一方法一直深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喜愛和稱道,也得到眾多家長的認同和理解。
近幾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大力普及與提高,這一早有定論并形成共識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逐一被“會訪”(家長會)、“話訪”或“微訪”所替代。筆者認為,這既有違家訪初衷和原意,也難收到應有效果。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最主要的是情感交流,情同才能意合。而教育工作又有著特殊的內涵,其特殊就在于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其工作屬性決定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相結合,這樣才能實現教育效果上的最大值,教師家訪無疑從中起到家?!罢澈蟿钡淖饔?。
教師家訪,是一種教師主觀能動性的體現。教師風塵仆仆走街串巷的行為,其本身即是主動深入基層、密切聯系群眾的突出表現。教師和家長面對面的促膝交談,能讓彼此之間的心靈距離自然拉近。教師主動登門家訪,家長往往會由于感動而主動打開心扉,并引發(fā)彼此心理上的共鳴,同時也為教師掌握學生的第一手材料奠定基礎、提供條件。教師家訪產生的巨大反作用,又能夠成為家長教育孩子,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強大動力。
教師家訪,又是一種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行為。如果只有教師單方面的主動性而無家長的主動性,實是家訪行為上的“敗筆”,應該說只有互動才能實現家訪的預期效果。教師親自上門家訪,其最大的特點是“面對面”,不僅拉近了家校距離,而且拉近了彼此的心靈距離。故此說來,教師家訪不能以“會訪”“話訪”和“微訪”等形式取而代之。
當然,筆者強調教師躬身到學生家走訪,并不意味著完全反對或排斥通過“家長會”“視頻會”等途徑了解學生情況,因工作需要也不排除使用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