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寧 李高萍 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特殊時期”運動類APP 對蘇州市大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
1.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通過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和學校圖書館等相關途徑,對“運動類APP”、“體育行為”等關鍵詞進行全面的檢索,并對所閱讀文獻進行歸納與整理,以此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撐。
1.2.2 問卷調(diào)查法
本研究主要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咨詢專家來設計問卷,并經(jīng)過信效度檢驗確定10 項調(diào)查內(nèi)容。共發(fā)放問卷900 份,回收900 份,有效問卷812 份,有效率為90.22%。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本研究利用統(tǒng)計學方法和Excel、SPSS 軟件,對有效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與檢驗,并以圖表的形式呈現(xiàn),以此為本文提供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撐。
2.1.1 蘇州市大學生下載運動類APP 的目的
根據(jù)表1 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有366 人下載運動類APP 的目的是“記錄運動數(shù)據(jù)”,大學生可以在APP 中保存、打卡每日運動情況,并通過累計數(shù)據(jù)來提升成就感和激勵自己堅持運動。有274 人下載運動類APP 是為了監(jiān)督自己,這個功能有助于降低惰性情緒和養(yǎng)成運動習慣。剩余小部分人群會通過運動類APP 學習科學的運動方法及報名參加一些線上的趣味體育活動。
表1 大學生下載運動類APP 的目的(n=812 人)
2.1.2 蘇州市大學生了解運動類APP 的途徑
如表2 所示,有53.33%的蘇州市大學生是通過“教師或親友推薦”的途徑了解運動類APP。據(jù)調(diào)查,蘇州市大部分高校體育老師都會將運動類APP 作為信息化手段植入課堂,帶領學生一起使用來豐富上課內(nèi)容。其次有22.91%的學生是通過微信、QQ 或微博等社交平臺了解到的運動類APP,大家會在上面分享和記錄自己的運動狀態(tài)、運動過程和運動經(jīng)歷。
表2 大學生了解運動類APP 的途徑(n=812 人)
2.2.1 運動類APP 對蘇州市大學生顯性體育行為的影響
2.2.1.1 運動類APP 對鍛煉時間的影響
保證足夠的體育活動時間是人身體健康的重要保障[1]。表3 反映的是蘇州市大學生在使用運動類APP 前后,每次運動時長的變化??ǚ綑z驗結果顯示X2=88.753,P<0.001,表明蘇州市大學生使用運動類APP 前后在運動時長上存在顯著性差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使用運動類APP 之前,大部分學生的運動時長都小于0.5h,占總?cè)藬?shù)的58.50%,在使用運動類APP 之后,運動時長在0.5-1h 的人數(shù)最多,占到了總?cè)藬?shù)的一半之多;同比增長幅度最大的是運動時長在1-1.5h 之間,人數(shù)占比增長了三倍之多;卡方檢驗顯示P<0.001,表明大學生的鍛煉時間在使用運動類APP 前后存在顯著性差異。研究結果說明運動類APP 在內(nèi)容上的豐富性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不同類型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身體素質(zhì)選擇相對應的運動項目,例如:柔韌性較好的學生可以選擇瑜伽項目、協(xié)調(diào)性較好的學生可以選擇舞蹈項目、心肺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選擇有氧操等。這不僅提高了大學生的運動興趣而且還在無形中延長了大學生的每次有效鍛煉時間。
表3 大學生使用運動類APP 前后每次鍛煉時長的變化(n=812 人)
2.2.1.2 運動類APP 對鍛煉頻率的影響
每個星期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即為鍛煉頻率,每周至少達到三次以上的運動次數(shù)才能更好的促進大學生的身體健康[2]??ǚ綑z驗結果顯示X2=33.170,P<0.001,表明蘇州市大學生使用運動類APP 前后在鍛煉頻率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據(jù)表4 的數(shù)據(jù)顯示,蘇州市大學生在使用運動類APP 之前,多數(shù)學生一周的鍛煉頻率不足三次,小于一次的有278 人,1-2 次的有357 人;在使用運動類APP 之后,一周鍛煉3-4 次的占比人數(shù)從16.63%上升至了44.70%,而且大于5 次的人數(shù)也有了明顯的提升;通過卡方檢驗P<0.001,表明運動頻率在使用運動類APP 前后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了運動類APP 的便攜性為大學生在體育課后也能自主參加體育鍛煉提供了可行性。大學生可以利用學習間隙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進行鍛煉,例如:4 分鐘Tabata、12 分鐘跑和針對局部肌肉塑形等一些短時性的、場地要求較低的運動內(nèi)容。同時,這在另一方面也為大學生能夠精力充沛的進行學習研究提供保障。
表4 大學生使用運動類APP 前后每周鍛煉頻率的變化(n=812 人)
2.2.1.3 運動類APP 對鍛煉強度的影響
適當?shù)倪\動強度有助于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運動強度過低達不到理想的鍛煉效果,運動強度過高則可能對身體帶來不良反應??ǚ綑z驗結果顯示X2=46.571,P<0.001,表明蘇州市大學生使用運動類APP 前后在鍛煉強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本次研究中,依據(jù)心率變化而導致的出汗程度將將運動強度劃分為“無明顯感覺”、“微微發(fā)熱、出汗”、“中等出汗”和“大出汗”[3]?!盁o明顯感覺”和“大出汗”這兩個較為“極端”的生理反應所對應的人數(shù)在呈下降趨勢,這說明運動類APP 中科學的訓練安排和專業(yè)的視頻教學改善了大學生的鍛煉效果,使其不再做“無用功”,卡方檢驗P<0.001 也證實了鍛煉強度在使用運動類APP 前后存在顯著差異;“中等出汗”的人數(shù)也發(fā)生了一定比例的增加,從使用前的27.83%提高到了使用后的34.24%,這與運動類APP 中的獎勵機制有關,大學生需通過解鎖更高強度的運動才能獲取相對應的獎勵,且經(jīng)過較長時間有規(guī)律的訓練之后,想要達到更為理想的訓練效果,就需要增加強度和難度;另外,大學生的運動目的通常為減脂、塑形,因此“微微發(fā)熱、出汗”的生理反應依舊占據(jù)最大比重。
2.2.2 運動類APP 對蘇州市大學生隱性體育行為的影響
2.2.2.1 運動類APP 對體育需求的影響
體育需求是指人們因生理或社會原因而產(chǎn)生從事體育活動的愿望和要求[4]。運動類APP 在功能上的越發(fā)完善,對健康數(shù)據(jù)的監(jiān)控、對鍛煉目標的制定以及鍛煉時的語言激勵等,基本上都能夠滿足使用者對體育的需求。蘇州市大學生在使用運動類APP 后,對身體指標的關注度和自信心的建立上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平均分得分排在了前二,分別為3.23 和3.15。
2.2.2.2 運動類APP 對體育動機的影響
體育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活動的內(nèi)部心理動因[5]。蘇州市大學生在使用運動類APP 之后,認為運動類APP 對體育動機的影響程度排名為:影響一般占36.51%,影響較大占25.03%,影響較小占14.23%,而兩端的影響很大和無影響排在末尾,分別占12.24%和12.00%。從調(diào)查的總體結果來看,運動類APP 對蘇州市大學生在體育動機方面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在運動目標的確定(平均分3.18)和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平均分3.14)上。一方面,運動類APP 會根據(jù)使用者的喜好提供不同種類的運動模塊,使大學生的運動不再局限于跑步、行走等常規(guī)方式,而是可以有更多的、更有針對性的選擇。另一方面,運動類APP 的提醒功能和打卡分享功能以及使用的方便性,都有助于大學生養(yǎng)成堅持運動的習慣。
2.2.2.3 運動類APP 對體育態(tài)度的影響
體育態(tài)度是學生通過觀察和模仿等社會學習方法獲得體育價值觀和相應行為方式的社會化過程[6]。運動類APP 的出現(xiàn),使大學生接觸到了不同類型的體育運動,豐富了他們的體育知識,提升了他們的運動能力,其中有32.60%的大學生認為運動類APP 較大的改變了他們對體育的認知;隨著運動類APP 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斷滲入,使用者可以通過APP 進行健康管理、娛樂社交,功能的全面性在提高使用者運動興趣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對體育的認可度。被調(diào)查的蘇州市大學生中有9.65%的人認為運動類APP 較他們對體育地位的看法影響很大,有30.53%的人認為影響較大。
(1)運動類APP 在內(nèi)容上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有效地延長了蘇州市大學生的鍛煉時間,從<0.5h 變成了0.5-1h;有效地增加了鍛煉頻率,從一周一至兩次變成了三至四次;有效地加大了鍛煉強度,使運動完感受到“中等出汗”的人數(shù)有所增加。
(2)運動類APP 在功能上的全面性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鍛煉需求,蘇州市大學生的體育需求主要體現(xiàn)在對自身的各項健康指標上;使用運動類APP 后,蘇州市大學生能夠更加明確鍛煉目的且養(yǎng)成堅持鍛煉的好習慣;運動類APP 使得蘇州市大學生對體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大部分人改變了對體育的態(tài)度。
(3)運動類APP 在蘇州市大學生中的普及程度很高,對蘇州市大學生體育行為的優(yōu)化有著極大的幫助。一方面,運動類APP 的科學性與便捷性可以使大學生自主的進行體育鍛煉;另一方面,大學生在通過運動類APP 進行運動的過程中可以得到很大的自我提升。
運動類APP 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和人工智能快速發(fā)展下的產(chǎn)物,它對當代大學生運動習慣的培養(yǎng)、終生運動理念的樹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蘇州市大學生在使用運動類APP 一段時間后,運動時間、頻率和強度上都有所增加,對體育需求、動機和態(tài)度也有所改變。希望蘇州市的各類高校都能將運動類APP 引入體育課堂,在豐富學生鍛煉手段和業(yè)余生活的同時,更好地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