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荔
什么是徒然?就是白白地,不起作用,白費力氣,沒有效果。
每個人或早或晚,都會品嘗到徒然的滋味。當一個人還很年輕的時候,對世界總是抱有諸多幻想,以為許多事情將順風順水,生命的禮物將如期到來,但當未來的節(jié)點一個個到來時,目睹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理想的泡沫無聲地破裂。
上學時,滿腦子的夢想,只想著改變世界,奔赴詩和遠方,后來慢慢長大了,不再張狂,不再憧憬光彩無限。相比年少時所向往的顛覆世界的生活,后來還不是在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里盛滿普通的人生、似水的流年。想想當初寒窗苦讀,卷到極致,也不過抵達一種普通的生活,不免有種跳崖式的落差,心生徒然之感。
人生中還有很多時候,會與徒然的感覺迎面相遇。比如,人在異鄉(xiāng)或漂泊流離時,我們用記憶中故鄉(xiāng)的房屋、田野、美食、風俗來取暖慰藉。然而,對于這種思鄉(xiāng)病,真實的故鄉(xiāng)并不提供解藥。我們徒然回到熱愛的故鄉(xiāng),卻決不可能重睹回憶中它的全貌,因為故鄉(xiāng)不是位于空間中,而是位于時間里。而且,越是遠離故鄉(xiāng)的人,對故鄉(xiāng)越會生出淪陷感。事實上,重返故鄉(xiāng)的人不再是以潔白熱情與故鄉(xiāng)耳鬢廝磨的那個少年,他的心理在時光中不斷變化,即使他回到與從前完全一樣的地方,也不可能像從前那樣無拘無束地與故鄉(xiāng)親近了。
徒然的感覺,如此孤獨寂寞,是人無法與命運、時間抗衡的一種無力感。人生幾十年如此漫長,長到就算錯過了一個春天,還有許多個四季,長到似乎可以在任何時間重新開始。但人生好像也就短短幾十年,短到似乎一不小心就浪費了大把無可挽回的時光,一次失手交錯就成為終生之誤。
在這世上,無論怎么樣使勁都會有徒然之事。如果以結果為導向進行倒推,逆時間之流去回望,會發(fā)現很多努力都是白費的。誕生之后會死亡,死亡之后會被遺忘,世間熙攘往來的人,為什么還要把人的誕生、死亡都弄成一個個花團錦簇的夢?有時我旁觀這些“生”“死”的奢侈造作,即使一時說不明白,心里卻仿佛依稀有一個聲音,在感喟這些徒然枉然的鋪陳。
想起一部美國電影《降臨》,導演用科幻的形式對“知曉未來”這個命題做了一次全新的討論。電影試圖解決一個命題:當人們知道自己在未來將遭受痛苦和徒勞時,還能繼續(xù)選擇這條人生旅途嗎?語言學家露易絲在和外星生物接觸中,學會了外星語言,從而獲得了預見未來的能力。她預知到自己會離婚,女兒漢娜會在二十一歲死去,但她還是選擇和“預知”的丈夫相愛并生下女兒,選擇在等待錐心之痛降臨的那些日子里,與家人度過幸福的二十一年。影片結尾,露易絲獨自站在落地窗前,面向大海,說出了這樣一段話:“即便已然知道這段旅程和它的歸宿,我仍迎接它,迎接它的一分一秒?!?/p>
如果一個人能夠感知到未來,這個活在當下、過去及未來的人,將會經歷何等復雜的情緒?前兩天,我走在路上,透過圍欄看到在一個居民小區(qū)中,一個白發(fā)老奶奶在秋日暖陽下曬她的壽衣,表情安詳。林語堂曾寫過一句很好的話:“他睜著一只眼,閉著一只眼,看穿了周遭發(fā)生的一切和他自己的努力的徒然,可是他還是保留了充分的現實感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p>
預見了所有悲傷,但依然愿意前往。明知生命的名字叫作徒勞,但還是讓一切徒然發(fā)生。徒然啊徒然!此刻我看向窗外,一陣風徒然掠過長空,一場蕭蕭落葉的黃金雨,徒然地沖刷大街小巷。為“徒然”寫一篇文章,這也是一種徒然。我明白文字是抽刀斷水,但我還是徒然地拿起了筆。
黎 荔
北京大學文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人文學院高培中心主任、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研究中心研究員。出版專著《藝術導論新編》《視覺素養(yǎng)導論》《〈紅樓夢〉與中國現代文學》《老子新學大全集》《易經的智慧》《道德經注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