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滄口學校,多彩的課后社團無疑是學校的“暖心”工程:充滿朝氣活力的游泳、籃球社團;與傳統(tǒng)文化融合,開拓人文視野的文學、剪紙社團;修養(yǎng)身性的棋類社團……而周洋所負責的創(chuàng)意編程社團,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參與人數逐年升高,取得的成績,學生和家長的稱贊也是有目共睹,可謂“榮譽口碑雙豐收”!
說起周洋,熟悉她的人都會用“熱心直率”來形容她,而這樣的性格也成了她拉近與學生距離的有力手段。談到她的能力,沒有人不對她豎起大拇指,不僅班級、社團教學成績優(yōu)異,還多次“出圈”參加市級、區(qū)級公開課,組織學生屢次斬獲國家級、省級獎項,是周圍老師學習的榜樣。
從事信息技術教學13年,讓周洋對于課堂教學可謂得心應手。她課堂的關鍵詞之一便是“項目化教學”。從模擬實際入手,讓學生通過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Python編程課中對于“if條件語句”的講解,周洋便會讓孩子們參考各類網站的智能語音客服,模擬設計滄口學校的智能語音服務系統(tǒng),輸入關鍵語句“學校的位置在哪里”“學校有多少學生”等等,便能給出準確的回答。而要想獲得預想的效果,學生就要去自主探究其中的原理。對于當前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便能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
而貫穿周洋教學的另一個關鍵詞,便是“以賽促學”。周洋說:“很多家長總是覺得人工智能、編程很高端,覺得自己的孩子學不會。這時我們就帶著這些孩子去參賽,把獎杯、獎狀捧回家來,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也能獲獎,對孩子的學習也會更支持?!敝苎笠还矌?2個班,大約400個孩子,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參加信息技術、編程相關的比賽,屢獲佳績。而參加比賽的經歷也是孩子人生經歷中的寶貴財富和學習的一大助力。在初二的學業(yè)水平考試中,周洋所帶班級的通過率也是非常高。
有時候,周洋會開玩笑地講:“就算你是來打醬油的,我也努力讓你打到茅臺!”其中表露的,便是她對每個孩子的不放棄。班里有成績好的同學,自然也會有基礎薄弱的同學,對于這部分孩子怎么帶動,周洋采取了“三人行”的模式,也就是三人為一組。其中包含一位成績扎實的同學A,成績較好的同學B,成績待優(yōu)的同學C,按照ACB的座位模式,成績最好的A承擔更多的監(jiān)督和引領責任,成績較好的B要幫助C的學習,同時促進個人的學習進步。周洋也說道,最終考核時,團隊的整體成績也將影響團隊里每個人社團的優(yōu)先選擇權,因此團隊的進步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這也是在讓學生從小培養(yǎng)起責任意識。
剛入職面試時,周洋被問到一個問題——你心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如今十余年后再被問到同樣的問題,周洋還是秉持和從前一樣的態(tài)度——無論是教學成績還是待人接物,能夠對得起孩子們愛和尊敬的老師便是好老師。十余年,她慶幸自己在教育這條路上一直朝著初心指引的方向在走,做好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