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第二中學(xué)高一 李瀟楠
他終是千金散盡了。
他帶著一匹馬、一壺酒和一支笛行至長安門下。驀然回首,往事如同一幀幀畫面在他眼前放映:十歲遍覽百家,作詩揮筆立就;“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曾經(jīng)躊躇滿志進京,好劍術(shù)、喜任俠;也曾“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揮灑筆墨于沉香亭下,令貴妃磨墨,力士脫靴;也喜好道教,向往隱居山林,求仙學(xué)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政治抱負(fù)……一方面想做超凡脫俗的隱世神仙,一方面又要做君主的輔弼大臣,入世與出世如同硬幣的兩面,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但積極入世,關(guān)心國事是其一生的思想主流,可他終被豪強排擠、被權(quán)貴嫉妒、被君主厭棄,憶起往日之事多有煩憂!
他大有理由舉杯澆愁,大有理由消極頹廢,大有理由及時享樂——但是他沒有,因為是那個“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他仍是那個高雅脫俗的“謫仙人”,而“愁”顯然不是他的人生主旋律,他終是拾起了自己的樂觀豁達(dá)和胸襟抱負(fù)。他曾經(jīng)高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可他的眼中卻是一片坦然,還是那個灑脫、飄逸的李白。他在困境中長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在窘迫中堅信“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他甚至大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一切的一切,只因他是那個愛乘船攬月、愛飲酒作詩的李白。
海天茫茫,風(fēng)聲陣陣,誰敢保證一生一馬平川?桑野幽幽,河水滔滔,誰敢斷言一生不會滄海桑田?髻挽巫山,兩鬢斑斑,誰又敢許諾不老的容顏?世事無常,自難料,而李白演繹了一場不朽傳奇——“俠客行”,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每當(dāng)我堅持不下去、想要放棄某件事時,看到李白的詩,看到那字里行間仿佛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時,就宛若遇到了冬日里的暖陽,剎那間心明眼亮,溫暖了心房,擁有了前行的無盡動力;與他所遭遇的大風(fēng)大浪相比,我這點兒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冰心說:“成功之花,人們只驚異于它現(xiàn)時的明艷,卻不知當(dāng)初它的芽,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李白讓我知道什么是不屈不撓、樂觀曠達(dá)、自信坦然……我要像他一樣,在逆風(fēng)中把握方向,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