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心中有夢想,腳下才會有力量。朱興菊就是這樣一位有夢想的老師。她和所有教育路上的追夢人一樣,曾經(jīng)迷茫過、無助過、跌倒過,但每一次挫折之后,她都勇敢地站了起來,繼續(xù)滿懷信心地奔赴下一個柳暗花明的勝地……
初識朱老師,是在2016年的深秋。那時,朱老師在射陽縣一所農村小學任教。她在縣里的選拔賽中脫穎而出,作為縣里的唯一代表參加鹽城市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展評活動。當時,她執(zhí)教的是習作課《秋天的樹葉》。上課伊始,朱老師就讓學生觀看秋游的視頻,以觀察為突破口,領著學生走進秋天。接著,她拿出冒雨采摘的各種各樣的樹葉,讓學生分組觀察,引導學生從了解樹葉的名稱到細致觀察,積累素材。這樣的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感到新鮮,學習興致盎然。在習作指導過程中,朱老師啟發(fā)學生由“眼前葉”展開想象,寫出“心中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語言經(jīng)驗。整節(jié)課設計精巧,立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一位鄉(xiāng)村教師的習作指導課,竟然如此自然、活潑、靈動,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得。這節(jié)課得到評委一致好評,獲得了一等獎。這是一位擅長教學的好教師!這是我對朱老師這個人及其課堂教學的第一印象。
深入了解朱老師,是在2022年10月舉辦的鹽城市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比賽中。全市12名通過層層選拔的青年教師齊聚賽場,展示自己的教學風采。朱老師執(zhí)教的是四年級上冊《西門豹治鄴》一課,她先以歷史人物小故事導入新課教學;然后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設計三個復述小錦囊串聯(lián)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梳理課文情節(jié);繼而搭建自主學習的框架,由扶到放,讓學生在“變、合、刪”的方法引領下,嘗試簡要復述故事,達成課時教學目標。整節(jié)課巧搭支架,層層推進,讓學生的簡要復述能力實現(xiàn)“軟著陸”。最終,朱老師的課獲得評委高度評價,一舉奪得一等獎第一名,并受邀代表鹽城市參加江蘇省第23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暨優(yōu)課評選活動。
接到賽課通知后,朱老師開始了一段艱苦的磨課歷程。她反復思索,不斷琢磨,可謂是磨課千遍也不厭倦。為了能精準地解讀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她潛心鉆研課標,細讀教材,廣泛閱讀與之相關聯(lián)的資料。為了有更好的課堂語言,她找來名師視頻,一遍遍觀摩,一句句做實錄,看名師在教學中是怎樣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的。為了把言語訓練設計得扎實有效,她將本節(jié)課所有的言語訓練點都羅列出來,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整合。為了提升課件的呈現(xiàn)效果,她一點點修改,畫面的剪接、色彩的搭配、背景的選擇,都一一斟酌……俗話說:“刀劍須磨其鈍處方顯鋒刃,金玉須磨其邊角方顯珍貴。”同樣,一節(jié)好課不是說出來的,也不是模仿出來的,而是千雕萬琢研究出來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朱老師在這次優(yōu)課評選中得到了與會領導、專家、教師的一致好評,獲得了一等獎。
“駿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朱老師的課堂教學正是以鮮明的形象勾畫出了風格的多元與豐富之美。朱老師獲得省級優(yōu)質課大獎后,我與她進行了交流,認識到這多元、靈動的課堂教學風格來源于她的執(zhí)著與好學。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是一種自我覺醒的過程。成長需要經(jīng)歷,要用漫長的時間去體驗、感悟,更多的是宛如制作湯藥的“煎熬”。這種磨礪、煎熬對于人生來說,實在是美好的修煉過程。
初登教壇的朱老師曾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在2017年12月鹽城市“匠心杯”第5屆教書育人技能競賽中,她卻敗下陣來。是踟躕不前就此作罷,還是認清自己,在反思、錘煉中磨礪自己?自律與韌勁,讓朱老師堅定地選擇了后者。
于是,她參照《江蘇省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小學語文比賽規(guī)程》中規(guī)定的內容逐項練習。省大賽后,我無意中聽朱老師提起,為了苦練粉筆字,她每天把寫好的粉筆字放在教室門口,請書法專業(yè)的老師來指點,并虛心接受指導。她還利用每天閑暇的時間讀唐詩、品宋詞,漸漸地,她的課堂語言變得豐盈起來。她堅持通讀各年級語文教材,熟悉教材的編排體系和整體結構。她利用一切機會學習,找各種方法觀摩名師課堂,僅觀摩名師教學課視頻就有千余部,實錄筆記有百余萬字。
與此同時,她還積極申報研究課題,先后主持研究省、市級課題4項,承擔各級匯報課、示范課教學,已在省級以上(含省級)刊物發(fā)表論文十余篇。憑借不懈追求與努力,朱老師先后被評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鹽城市小學語文教學能手,還擔任鹽城市小學語文鄉(xiāng)村骨干教師培育站主持人。
王崧舟老師說:“從讀書到底蘊的轉化,是積淀的過程;從底蘊到教學的轉化,是創(chuàng)生的過程?!?021年7月鹽城市小學語文青年教師第3屆讀書班開班,朱老師經(jīng)縣里推薦,成為我讀書班的第3期學員。在歷次讀書班的交流研討中,我了解到,她在讀完每學期規(guī)定的5本書及完成相關的作業(yè)外,還能堅持再讀10本左右的書。從這里,我感受到朱老師是一位酷愛讀書的好老師。
讀書班每次集中活動,我都會要求每一位學員老師做5分鐘左右的閱讀匯報,且要求脫稿。匯報時,學員們首先要明確整個匯報的框架;其次要明確各個小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這對學員們來說既是一個挑戰(zhàn),也是非常好的鍛煉機會。朱老師感覺自己在“邏輯知識”方面有欠缺,曾向我了解相關書籍。按照我推薦的書目,她認真研讀,并不斷反思?,F(xiàn)在的朱老師,無論是上課、評課,還是講座、報告,都能夠做到條理清楚、結構嚴謹。
這次為了備戰(zhàn)省級大賽課,朱老師找來大量與教材文本相關的書籍認真研讀,不僅寫了厚厚一摞筆記,她的電腦上還有幾十篇素材積累。由此可見,朱老師的獲獎,絕非偶然,而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一個人讀書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而一群人共讀則是集體智慧的碰撞,是團隊精神的體現(xiàn)。參賽前,我到朱老師所在的射陽縣港城實驗小學聽課、磨課。我聽學校領導介紹,作為學校業(yè)務骨干,朱老師不僅自己讀書,還影響與帶動其他教師讀書。在她的帶動下,學校一共成立了4個青年教師讀書會,每個月都有不同形式的讀書交流活動。學校還被縣政府評為“優(yōu)秀閱讀集體”,朱老師也獲得全縣“優(yōu)秀閱讀推廣人”稱號。
朱老師在讀書班閱讀筆記的扉頁上寫著:“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xiàn)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蔽蚁?,正是因為朱老師心中有夢,無問春秋,才會走得如此堅定,不斷綻放精彩!※
(陳小平,江蘇省特級教師、鹽城市教科院副院長、江蘇省教育學會小學語文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