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情困擾我很久了,我最好的朋友小A平時幾乎不說“廢話”,即便在我面前,也是一副有事說事的樣子。中午去食堂吃飯,別的朋友們都圍在一起“嘰嘰喳喳”聊各種笑話或八卦,場面好不熱鬧!只有我們倆坐在一起悶頭吃飯。
我也想找點有趣的話題,但小A平時比較理性嚴肅,往往沒法接住我的“?!?。小A也不會主動和我分享日常,我們聊天的話題總是圍繞學(xué)校生活、上課這些“正經(jīng)事”。
當(dāng)然了,我從不懷疑這份友誼,我們相處時很有默契,不說話也能理解對方的心意??晌遗瓮能多和我聊些漫無目的的閑話——即便這些話毫無用處。畢竟大家都說,好朋友應(yīng)該無話不談,要是在一起連“廢話”也不說,是不是缺了點什么呢?
體諒身邊的“社恐”
周澤豪:有很多人在現(xiàn)實中不愛講話,一到網(wǎng)上就“廢話”特別多。小A可能只是沒遇到適合讓TA大說特說的場合,這不代表TA和你無話可聊。
走著走著就散了
靚 仔:我不能接受不說“廢話”的朋友,如果我的朋友不肯和我分享日常,不肯和我說點“悄悄話”,我會覺得自己沒能得到對方的信任。久而久之,我會感到挫敗,不愿意維系這段關(guān)系。
話少不是我的錯
朱宜杭:我就是小A這樣的人,每次朋友和我談天說地,我都不知道怎么接話。朋友的思維太跳躍了,關(guān)注的事物也稀奇古怪,我只能沉默,或想辦法扯開話題。但是,我從來沒厭煩過我的朋友,我們的友情不受“廢話”影響。
行動比言語更重要
王子軒:我的朋友也總愛和我說些“廢話”,雖然我不感興趣,但會盡己所能聆聽。如果我真的不把對方當(dāng)朋友,我連去食堂吃飯都不會與他同行。友情的重點是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說。
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出你的想法
周 妍:我和朋友也經(jīng)?;ハ唷盁睂Ψ?,說一堆不著邊際的話。要是我懶得聽了,我就會捂住耳朵叫“別吵了”;她不想聽我講話時,也會直接喊停。我覺得這樣相處挺舒服的。
張月燕(心理老師):
如果一段關(guān)系中正經(jīng)話太多,廢話太少,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確實少了一點放松的親昵感。我們的每一句廢話里都飽含著此時此刻的感受和分享欲,所以廢話在一段關(guān)系里更像是一種微妙的自我剖白和邀請:請看看此刻毫無防御的活生生的我,我想時刻和你建立連接。啰唆這么多,重點是下面這些“廢話”:你的失落感是真實的,所以你可以持續(xù)大膽地輸出你的“廢話”,小A雖接不住,但還是會認真傾聽不是嗎?一段友情中,傾聽往往比傾訴更難得。你的朋友小A也沒做錯,很可能TA只是沒有那么敢于放松和快樂。但既然你們的友誼如此有默契,就不必執(zhí)著于把它削成所謂“死黨”的正確模樣。每一對朋友都有自己的相處模式,如果你們可以適應(yīng)沒有“廢話”的交流場景,說明已經(jīng)不需要通過“廢話”這個載體進入對方心靈了。適當(dāng)?shù)某聊彩且环N友情邀約,何必非得活成別人眼中的“死黨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