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奴隸貿易、黃熱病與大西洋流散共同體的覆滅

      2023-10-21 07:30:15陳豪喬雪笛
      山東外語教學 2023年2期
      關鍵詞:黃熱病

      陳豪 喬雪笛

      [摘要]本文以浪漫主義詩人柯爾律治代表作《老水手行》中的政治隱喻為切入點,將詩歌置于18至19世紀之交英國殖民策略調整期的歷史語境中,重新梳理詩中信天翁之死和老水手贖罪情節(jié)的現(xiàn)實指涉。詩人用信天翁之死的情節(jié)隱射奴隸貿易中大西洋流散共同體犯下的殘暴行徑,揭示出該共同體已成為英國民眾心中不可擺脫的道德包袱和歷史罪責。本文同時闡述詩人如何借黃熱病的象征意象表現(xiàn)老水手贖罪行為的徒勞,暗指英帝國的政治轉型將以失敗告終。

      [關鍵詞]柯爾律治;《老水手行》;流散共同體;黃熱病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文獻編號]1002-2643(2023)02-0078-10

      SlaveTrade,YellowFeverandtheFalloftheAtlanticDiasporicCommunity:PoliticalMetaphorsin“TheRimeoftheAncientMariner”

      CHENHaoQIAOXuedi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Shanghai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Shanghai201620,China)

      Abstract:BysituatingColeridges“TheRimeoftheAncientMariner”withinthehistoricalcontextofBritainsinitiativetoadjustitscolonialiststrategyaroundtheturnofthe18thcentury,thispaperaimstoexplorethepoliticalmetaphorsandhistoricalreferencesinthepoemstreatmentofthealbatrosssdeathandthemarinersmoralredemption.Thepoettapsintothescenarioofthealbatrossbeingkilledtoalludetotheatrocitiesperpetuatedbythediasporiccommunitythatemergedinthetransatlanticslavetrade,anticipatingthefactthattheBritishpeoplehavetoenduretheconstanthauntingspecterofguilt.ThepaperalsodiscusseshowthesymbolicyellowfeverisusedtoimplythefutilityofthemarinersrepentanceandthedoomedfiascoofBritishempirespoliticaltransformation.

      Keywords:Coleridge;“TheRimeoftheAncientMariner”;diasporiccommunity;yellowfever

      1.引言

      《老水手行》是柯爾律治(S.T.Coleridge,1772-1834)所有詩作中最耐人尋味的一首,以奇幻情節(jié)、瑰麗想象和深刻立意著稱。兩百多年間,評論家們運用神學、美學、倫理學和心理分析等視角對該詩進行了各種解讀,卻似乎未對作品的現(xiàn)實關照予以足夠重視,更少探究其中暗藏的政治隱喻。該詩的創(chuàng)作時期——18世紀末是西方歷史上的變革年代: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民主思想和人權觀念的普及,所有這些都滌蕩著舊有統(tǒng)治模式。在英國,第一帝國悄然瓦解,廢奴呼聲日益高漲,大西洋上以奴隸貿易維系的流散共同體難以為繼,一場政治變革箭在弦上。作為一名對時局高度敏感的作家,柯爾律治不僅參與現(xiàn)實政治,更擅長以詩為傳聲筒表達政治主張。這首詩晦澀難懂,反倒為政治視角的解讀創(chuàng)造了更多可能。

      現(xiàn)有研究成果表明,《老水手行》的政治書寫主要聚焦奴隸貿易批判。英國學者艾巴特森(J.R.Ebbatson)的論文《柯爾律治的水手與人的權利》通過史料挖掘與互文分析為上述判斷提供了有力論證。但該研究在兩處關鍵問題上語焉不詳:第一,信天翁之死與販奴船罪行之間有著怎樣的象征關系;第二,船上水手暴亡背后是否另有隱情,他們的死與奴隸貿易是否有關。在此基礎上,李(DebbieLee)的論文《黃熱病與奴隸貿易:柯爾律治的〈老水手行〉》選擇以黃熱病大流行事件為切入點,解開了水手集體死亡之謎,發(fā)掘出黃熱病隱喻的歷史批判功能。美中不足的是,該作者盡管在文末提及黃熱病隱喻對帝國政治的指涉,卻未予展開。在筆者看來,此隱喻把老水手的罪與罰關聯(lián)起來,不僅深化了對奴隸貿易的批判,更暗示了作為其依附的流散共同體的覆滅。以此為出發(fā)點,本文試圖揭開隱蔽在詩歌非自然敘事之下的歷史呈現(xiàn)與現(xiàn)實關切,考察詩人對殖民政治的反思。

      2.信天翁之死:不能承受的歷史之重

      《老水手行》是一首象征意味極強的詩歌,卻也有其現(xiàn)實一面。該詩完整記述了一次從英國出發(fā)、跨越兩大洋的航行,不禁讓人想起英國作為海洋帝國的發(fā)跡史。尤其對當時讀者而言,他們很難不聯(lián)系現(xiàn)實政治,而純粹將詩中描繪的航?;顒右暈槟撤N抽象事件的表征。以燕卜蓀(WilliamEmpson)為代表的觀點認為此詩映射了當時如火如荼的奴隸貿易,指出詩人的關切在于揭露帝國“海上擴張的可怕故事”(1993:167)。艾巴特森更挖掘出諸多證據(jù),有力支持了上述論斷:“這首偉大詩作講述了歐洲人的罪行和對贖罪的迫切需求”(Ebbatson,1972:206)。沿著這兩位學者開辟的路徑,我們發(fā)現(xiàn)僅把信天翁被殺視為人類原罪的表征似有文過飾非之嫌,所以有必要聯(lián)系英國大西洋殖民史,重新考察該事件所承載的罪惡往事和夢魘記憶。

      詩歌中,老水手與人分享了“一個罪與罰的故事”(Beebe,1966:213)。航海途中,他射殺一只信天翁后引發(fā)一連串天譴:先是遭遇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后是同伴離奇死亡;他獨自海上漂泊,承受著死亡威脅和精神煎熬。在柯爾律治筆下,那只信天翁極富靈性,不僅被視為基督使徒,而且也與水手們相處融洽:“冰海上空/一只信天翁/穿云破霧飛過來;/我們像見了基督的使徒,/止不住向它喝彩”(柯爾律治,2001:311)。①當鳥兒被殺的情節(jié)出現(xiàn)時,詩人在旁注里作了譴責:“老水手極為冷酷地殺死了這只虔誠的,預告吉兆的鳥兒”(Coleridge,2018:450)。從憤懣的文字看,作者將信天翁刻畫成無辜弱者形象,意在指涉現(xiàn)實。

      該詩發(fā)表一年后,柯爾律治寫下政治詩《孤獨中的憂思》(“FearsinSolitude”)。詩中,他公開批評英國政府的無道統(tǒng)治,揭開了信天翁之死的歷史影射:

      是呵!令人痛心地,我們犯下了

      極其殘暴的罪孽。從東方到西方,

      受苦的黎民在指斥我們;他們,

      不計其數(shù)的、怒火如焚的群眾,

      都是上帝的子孫,我們的兄弟!

      ……我們曾洶洶出動,

      把奴役和苦難帶給遠方的部族;

      更其兇險的,我們的污毒腐惡

      就像軟刀子慢條斯理地殺人,

      把軀體和靈魂一齊摧毀!(395)

      從引文看,柯爾律治采納華茲華斯(WilliamWordsworth)建議插入信天翁情節(jié),很可能是為暗示英國在海洋帝國崛起過程中對他族犯下的累累罪行。他創(chuàng)作《老水手行》時身處布里斯托(Bristol),完整見證了這段歷史。他在當?shù)嘏e辦專題講座,痛斥奴隸貿易之惡。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布里斯托的黑歷史之間有著緊密關聯(lián)。英國人同遠方部族的接觸始于大西洋民間航?;顒樱溟_端可追溯至15世紀后半葉“由布里斯托人領頭的貿易與探險等早期殖民活動”(姜守明,2019:113)。詩歌標題中的“ancientmariner”一語雙關,既指年長水手,也可引申為英國自中世紀以來一代代水手集體形象的化身。隨著拓殖活動深入,水手們長期孤身海外,抱團取暖,產(chǎn)生了強烈的身份和職業(yè)認同,一個與帝國殖民事業(yè)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流散共同體在遠離故土的茫茫大洋上形成。

      克利福德(JamesClifford)認為“作為邊界共同體的流散群體可通過多樣的文化形式、親緣和商業(yè)關系維系流散者的內部聯(lián)結”(曾艷鈺,2022:128-129)。顯然,大西洋流散共同體的壯大亦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起先,水手的職業(yè)屬性要求他們精誠合作,團結一致,共同抵御海上風險。后來,布里斯托民間對海洋與財富的原始興趣喚起英國官方海外拓殖的野心。奴隸販子的加入擴充了共同體的勢力范圍,賦予了它更為明確的經(jīng)濟意圖。此時,奴隸貿易也引起了英國當局的關注。特立尼達多巴哥國父、歷史學家威廉斯(EricWilliams)指出:“三角貿易對英國工業(yè)發(fā)展貢獻巨大,產(chǎn)出的利潤滋養(yǎng)整個國家的生產(chǎn)體系”(Williams,1944:105)。詩中老水手的船在啟程時受到歡呼,歡呼的人群或許在為水手們送別,更可能是在向帝國的搖錢樹——遠洋船喝彩。至此,活躍于大西洋上的這個共同體已成為帝國海外利益的保證,其興衰成了帝國成敗的晴雨表。“共同體是一種理想,也是一種懷舊?!保ㄍ跣l(wèi)新,2022:86)但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共同體原初的精神訴求必然被淡忘,共同體隨即蛻變?yōu)閭喂餐w,而信天翁之死乃是該共同體走向覆滅的象征。

      美國學者邁庫西克(J.C.McKusick)把信天翁視為“歐洲對外征服史上所有被害的無辜生命的標志性形象”(1998:684)。在《抒情歌謠集》(LyricalBallads)創(chuàng)作之初,柯爾律治與華茲華斯(WilliamWordsworth)曾就詩的功能達成共識,即詩歌除了創(chuàng)造新穎的想象客體,還“具有一種激發(fā)讀者同情心的力量”(Coleridge,1817:145)。顯然,邁庫西克的解讀不僅呼應了詩人廢奴主義的政治立場,更彰顯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宗旨。《老水手行》中蘊含的共情結構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信天翁之死聯(lián)接著詩人同胞對奴隸貿易中受難者的憐憫;二是老水手的噩夢反映了共同體成員對這段黑歷史的焦慮,進而預示其必然崩潰的命運。就第一點來說,柯爾律治的同時代讀者或許會想起販奴船上奴隸們的命運。當時已有消息渠道披露他們在海上的悲慘境遇。據(jù)統(tǒng)計,“在從非洲到加勒比海和美洲的大部分旅途中,人員流失率約為百分之五十”(沙瑪,2020:180)。當然,英國人販子不會在意奴隸死活,如同詩中老水手受同伴指責不是因為殺害信天翁,而是厄運由他而起。但在英國國內,廢奴呼聲已經(jīng)形成,“宗號”船上的殺戮事件讓大西洋上的英國船隊聲名狼藉。

      1781年11月29日,船長柯林伍德(LukeCollingwood)以淡水儲備告急為由決定對船上黑奴實施肉體消滅,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宗號”慘案(TheZongMassacre)?!独纤中小分?,柯爾律治也關注海上的飲水短缺問題:“水呀,水呀,處處都是水,泡得船板都起皺;水呀,水呀,處處都是水,一滴也不能入口”(314)。面對困境,白人船長想到的不是同舟共濟,而是大開殺戒。屠殺持續(xù)三天,第一批黑奴被扔下船時甚至來不及掙扎。如此慘烈一幕在詩中也曾上演,只不過詩人把奴隸換為水手:“兩百個水手,一個不留,/(竟沒有一聲哼叫)/撲通撲通,一疊連聲,/木頭般一一栽倒。/魂魄飛出了他們的皮囊——/飛向天國或陰間!”(319-320)此時,老水手似乎感到自己罪孽深重,他的獨白不免讓讀者想起那些葬身大海的冤魂:“這么多一表堂堂的漢子/都死了,木然僵臥;/成千上萬條黏滑的爬蟲/卻活了下來,還有我”(320-321)。字里行間流露的除了同情還有憤怒,表明道德意識與身份認同發(fā)生了強烈沖突,共同體已經(jīng)從內部開始瓦解。

      然而,歷史上慘案的始作俑者與同謀都未受到起訴,審理此案的大法官曼斯菲爾德(LordMansfield)甚至認為柯林伍德的行為跟把馬匹扔海里并無二致(Krikler,2007:36)。誠如柯爾律治所言,“奴隸制的存在違背了基督教精神,因為它把人顛倒為畜生”(Coleridge,1853:222)。正義未得到伸張,但該事件已觸及良知底線。詩中,柯爾律治喚醒英國人良知的做法是賦予動物與人類同等的生命尊嚴與權利。借巴特勒(JudithButler)所創(chuàng)的概念表述就是,動物在詩里成了“可哀悼的生命”(grievablelife)(2009:38),而現(xiàn)實中的販奴活動則把人貶為“不可被哀悼”的商品,兩相反差揭露出帝國經(jīng)濟賴以生存的大西洋流散共同體實則是一部殺戮機器,其運作方式完全違背西方人所信奉的基督教教義和人道主義原則。

      信天翁之死引發(fā)了一系列可怕的連鎖反應,老水手的講述亦營造出心有余悸的氛圍,反映了英國民眾內心深處難以磨滅的負罪感。詩歌第三部分出沒的幽靈船既是對大西洋上販奴船的生動再現(xiàn),也是共同體成員暗恐的客觀關聯(lián)物。在詩人筆下,幽靈船與販奴船頗為神似:“直直的柵欄把太陽擋住,/(愿天國的圣母帶來恩賜?。?仿佛透過地牢的格柵,瞥見/太陽滾燙的大臉”(Coleridge,2018:453)。這段描寫選取艙內視角,老水手化身為販運途中的黑奴。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廢奴主義者里蘭(JohnRiland)同樣用“地牢”一詞來形容販奴船的內部環(huán)境(Rediker,2007:68)。據(jù)他描述,“地牢”空間局促,空氣污濁,光照不足,當清晨的陽光穿過格柵時,奴隸們會像幽靈一樣躲閃。隨著英國海外貿易越做越大,一座座流動的人間地獄在海上漂浮,展示著英國人引以為傲的造船技術,更訴說著水手與奴隸販子相勾結所制造的苦難。

      “宗號”事件后,英國朝野上下再也掩蓋不了奴隸貿易中的罪惡行徑,廢奴立法刻不容緩,大英帝國極欲與其背后的共同體進行政治切割。在獻給柯爾律治好友、著名廢奴運動領袖克拉克森(ThomasClarkson)的詩里,華茲華斯描繪了縈繞于他們那代良知未泯者內心的不安:“聽到了控訴的聲音,不斷地反復,/那是你心中的神諭在召喚,催你奮起”(1852:258)。在1796年的一場講座中,柯爾律治也有相似之語:“神的信仰者會相信上帝愛其子民就如同父母愛其子女。敬神畏神的人怎會干出壓迫上帝孩子的事情?讓千千萬萬的孩子淪為奴隸,受盡折磨,慘遭殺害!”(Coleridge,1990:136)詩人一定覺得他的同胞犯了瀆神的重罪,重到已無法得到救贖。無獨有偶,騷塞(RobertSouthey)在題為《從事奴隸貿易的水手》(“TheSailor,WhoHadServedintheSlaveTrade”)的詩里借當事人之口也表達了相似心境:“‘哦,該死!干的那些該死的事??!/可憐人答道,/‘無論白晝夜晚,置身何處/那些做的孽總是在眼前重現(xiàn)”(Southey,1837:63)。

      文學是社會心理的晴雨表。老水手喃喃自語式的痛苦懺悔并非孤例,相似的表達在不同語境中重現(xiàn),表明因奴隸貿易結成的流散共同體已成為帝國形象的負累。老水手在講述信天翁之死及其后果時難以啟齒又不吐不快,揭示出英國人面對販奴船的故事既欲遮掩又不得不面對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國家的顏面和國民身上的“文明人”標簽需要維護;另一方面,民眾出于道德本能或宗教感化產(chǎn)生了強烈的負罪感,并希望通過贖罪來緩解。這種矛盾心理作用于創(chuàng)作便產(chǎn)生了該詩中的藝術難題,作用于現(xiàn)實則讓海外殖民群體陷入孤立無援的局面。然而,柯爾律治在詩中對黃熱病疫情設法化用,為難題解決找到出路,更在無意中預見了英國殖民策略的重大調整。

      3.黃熱病之患與帝國的“悔罪書”

      詩歌中,作為殺戮者的老水手痛改前非,并在上岸后向人布道,宣傳眾生平等觀念。他的這種轉變當然有助于表現(xiàn)罪與罰的主題,但如何使轉變自然發(fā)生?這成了擺在詩人面前的一道藝術難題。

      要探究柯爾律治的解決之策,需要先考察信天翁被殺后船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實上,整個旅程中讓老水手最無法釋懷的是共同體瓦解后其成員的非正常死亡,他的悔罪和反思皆源于此,所以破解他們的死因成了關鍵。表面看,他們死于天譴,即死于幽靈船上兩個精魅的生死賭局,但超自然的情節(jié)背后是否存在現(xiàn)實指涉,就如幽靈船與販奴船之間存在著某種隱約關聯(lián)?從詩的第二章起,柯爾律治陸續(xù)為讀者留下了蛛絲馬跡,如黏稠的海面、枯萎的舌頭、血紅的太陽、滾燙猩紅的海水等。這些意象讓人聯(lián)想起某些疾病的癥狀。據(jù)李推測,整船人員可能都感染了黃熱病。該病癥狀主要有嘔吐、高熱、黃疸、頭痛、口渴(Lee,1998:677),以及“眼、口、鼻部發(fā)紅”(基普爾,2007:988)。不難發(fā)現(xiàn),部分癥狀與上述意象之間存在視覺上的對應關系。詩里反復提及老水手焦黃的膚色也似乎在暗示此病病愈后留下的黃疸后遺癥,加之敘述中出現(xiàn)的各種亦真亦幻的情節(jié)亦符合病程中時有發(fā)生的幻覺癥狀。進一步考察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黃熱病傳播與奴隸貿易關系密切。

      關于此病的起源地,學界目前有兩種看法:一說是西印度群島,另一說是西非。兩處地點恰好都位于奴隸貿易三角區(qū)上。17世紀奴隸貿易升溫,極有可能“這些運送奴隸的船只運送黑奴身上的病毒的同時也運送了隱藏在水桶中的蚊子”(基普爾,2007:989),而黃熱病病毒的宿主就是埃及斑蚊(AedesAegypti)。在非洲,黃熱病具有選擇性傳染的特點。當?shù)厝藢λ坪跏敲庖叩?,而歐洲人屬于易感人群。歷史學家查克拉巴提(PratikChakrabarti)的研究表明歷史上該疫病的三次大爆發(fā)“都標志著大西洋地區(qū)帝國史的獨特階段”(2019:169)。1790年代的首次爆發(fā)與《老水手行》的歷史語境最接近。1793至1798年,“在馬提尼克等西印度群島島嶼,約五萬名英國士兵和水手死于黃熱病”(同上:170)。此次爆發(fā)對奴隸貿易擴張?zhí)岢隽司?。詩里,船板和大海之所以被形容為“腐爛發(fā)霉的”(321),是因為販奴船充當起了病毒洲際傳播的媒介。殖民者到非洲和美洲掠奪、殺戮的同時還在當?shù)卮蜷_了疾病的魔盒。從此,臭名昭著的“中間通道”(TheMiddlePassage)不僅是黑奴們的死亡通道,也成了白人水手們的夢魘旅程。

      黃熱病讓奴隸和水手都淪為帝國殖民行動的犧牲品,詩中老水手對船上尸體的種種幻想構成了他悔罪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尤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尸體“活”了過來并在沉默中用眼神控訴:“孤兒的詛咒可以把亡魂/從天堂拖下地府;/而死者眼中發(fā)出的詛咒/卻更加可驚可怖!”(321-322)在此,我們無從辨別亡靈身份。按理它們應該來自那些染病而死的水手,但無聲的詛咒更很符合屈辱中死去的黑奴形象。當然,也可能是詩人故意模糊了亡靈身份。此時,水手與黑奴有了相似的命運。對兩者而言,生死就像精魅擲出的骰子充滿“隨意性”(Miall,1984:645)。共同的恐懼淡化了主奴身份差異,讓共情有機會建立起來,也一定程度恢復了黑奴的主體性地位。老水手為水蛇祈福時的心理活動體現(xiàn)了這種觀念轉變:“美妙的生靈!它們的姿容/怎能用口舌描述!/愛的泉水涌出我心頭,/我不禁為它們祝福;/準是慈悲的天神可憐我,/我動了真情禱祝”(323)。不少學者將此段視為他救贖成功的標志,隱喻著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解”(Stokes,2011:9)。結合歷史語境還可以對上述結論稍作延申:老水手的祈禱表達了殖民者在遭受黃熱病天譴后產(chǎn)生的一種試圖與被殖民者和解的救贖心理。如果說從觀念上撕去黑奴身上“神圣人”的標簽是和解的前提,那么1804年英國立法取締奴隸貿易則成為和解的結果。

      祈禱顯靈后,信天翁的尸體從水手脖子掉下,贖罪之旅取得標志性進展。令人意外的是,隨后的返航格外順利。除神靈一路護佑,每次懺悔也都有響應,種種跡象顯示老水手身后有一股強大勢力在支援其贖罪。細數(shù)回家之旅中的護佑者,按出場先后順序分別為天使精靈團、南極神怪的同伴魔魅、水下神怪和林中隱士。這些仙靈等級分明、目標明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儼然一個有序運作的組織。至此,救贖成功與否已不只是老水手個人之事,個體背后的體制力量也迫不及待地介入其中。宏觀看,殖民者的行為維系著帝國的形象和利益,他們的焦慮與訴求折射出帝國統(tǒng)治的積重難返。無論是販奴船慘案還是黃熱病爆發(fā)都讓舊的殖民體系備受質疑,老水手的自我救贖成了帝國政治自救的一次預演。

      十八世紀后半葉,美國的獨立終結了英國第一帝國時代。第一帝國奉行重商主義原則,推動國家走向了“自給自足”的“貿易帝國”(郭家宏,2019:42)。在這個循環(huán)體系中,殖民地蘊含著豐厚的剩余價值,導致宗主國對殖民地人民實施了殘酷的剝削和壓榨。就像老水手無視信天翁的生命權,殖民者為追求經(jīng)濟利益肆意踐踏人權,兩者的尖銳矛盾是第一帝國瓦解的重要原因。18世紀末,黃熱病頻發(fā)又讓殖民者吞下自釀的苦果。此外,工業(yè)革命初見成效,帝國迫切需要重塑自身形象,以挽回美國獨立一事上丟掉的顏面,同時也為建立新的殖民體系做準備。總之,無論政治上還是經(jīng)濟上,奴隸貿易都已成為第一帝國留下的負面遺產(chǎn)。

      對奴隸貿易的自我檢討開啟了英帝國的形象重塑工程。1789年5月12日,廢奴運動領袖威爾伯福斯(WilliamWilberforce)在國會演說,歷數(shù)奴隸制罪狀,他言辭之懇切與老水手回國后對林中隱士做的懺悔如出一轍。演說過后,“他獲得了諸如皮特(WilliamPitt)、??怂梗–harlesJamesFox)和柏克(EdmundBurke)等政治領袖的支持”(Sonoi,2006:28)。這次演說拉開了帝國集體反思的序幕,此后歷經(jīng)18年漫長等待,政府最終頒布了帶有“悔罪書”意味的奴隸貿易禁令。在此過程中,威爾伯福斯所屬的福音派貢獻巨大。但在其后歲月里,該派宣揚的人道主義理念被帝國的意識型態(tài)機器吸收,用于彌補野蠻統(tǒng)治造成的形象受損。值得注意的是,該詩傳遞出的宗教精神亦處處留有福音派的思想印跡。例如,它的兩個核心教義“皈依主義”(conversionism)和“積極主義”(activism)都在老水手的救贖行動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魔魅的預言“‘此人雖有罪,已受了懲罰,/懲罰將延續(xù)不休?!保?29)指向了“永恒懲罰”的信條。福音派一貫認為罪與罰有其積極意義,指出“要讓有罪之人獨自承受苦難,并通過這種贖罪方式驅使他們向信仰基督的目標邁進”(Forsythe,1987:10)。照此邏輯,黃熱病意象架起了罪與罰之間聯(lián)通的橋梁。借此,老水手實現(xiàn)了從殺戮者到贖罪者的自然過渡,重歸上帝懷抱。如果說為水蛇祈禱是老水手的一次精神自救,那么廢奴運動就是帝國在宗教精神啟示下的一場政治自救。

      然而,這種自救并不徹底。詩人把流散共同體當作替罪羊,就不可能把反思深入至帝國政治的骨髓,這成了浮于表面的表演式救贖。詩中,老水手從未就殺戮事件深刻反省,以至于殺戮背后的心理動機始終是謎。他說:“對人類也愛,對鳥獸也愛,/禱告才不是徒勞”(339)。這話意味著愛不是目的,而是討好上帝的手段。當然,討好上帝也是手段,最終目的是擺脫天譴的噩夢。就這樣,老水手愈要回避恐懼,恐懼就愈形影相隨,最終陷入贖罪的死循環(huán)。行文至此,可以發(fā)現(xiàn)詩中黃熱病的意象又有了新的寓意。瘟疫爆發(fā)時,老水手眼里永遠只有作為表象的癥狀,這意味著他的所作所為都意在消除癥狀,而非根治疾病?,F(xiàn)實中,帝國的自救何嘗不是如此。不同于第一帝國粗暴的統(tǒng)治,第二帝國試圖展示親善,措施包括“向殖民地推廣在國內已普及的社會制度與宗教”(Brady,1950:585),終極目標是“通過改善(原住民)弱勢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來消除普遍的不平等”(Lester,2014:5)。但誠如英國歷史學家貝萊(C.A.Bayly)所指出,第二帝國新政的實質是向外界標榜英國人的“民族優(yōu)越性”(1989:108),其目的是為維持殖民統(tǒng)治尋找合理性根據(jù)。就像老水手強行攔下行人說教,所謂“良政”不過是在粉飾強權。若沒有對奴隸制背后殖民思維的徹底反思,種族平等就是空話,帝國的救贖和改良僅僅是一場自我感動的表演。

      第二帝國的政治困境不禁讓人想起1793年的“漢基”號(Hankey)事件。這艘載著殖民者的商船從肯特郡的格雷夫森德出發(fā),沿著三角航線駛向幾內亞比紹的博拉馬群島,開啟了一場贖罪之旅。船上殖民者對奴隸貿易深惡痛絕,他們嘗試在非洲建立一個理想的自由殖民地,走一條雇傭而非奴役、開發(fā)而非掠奪的新路。悲劇的是,贖罪之旅非但沒有成功,航船還成了傳播黃熱病病毒的移動溫床。誠然,黃熱病肆虐弱化了英國人對非洲奴隸作為商品的印象,卻讓后者開始作為“被賤斥者”出現(xiàn)在前者頭腦中,成為某種“既非客體又非主體”(Kristeva,1982:1)的存在。懷著憐憫與恐懼并存的復雜心理,殖民者表現(xiàn)出對非洲原住民的理解無能。《死亡之船》一書作者、歷史學家史密斯(BillyG.Smith)一語中的:“那些幼稚的殖民者不乏善意,卻無比傲慢,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和文化優(yōu)勢極度自信,認為完全可按自身形象來改造世界。于是,他們幾乎無視西非特有的社會環(huán)境,因為這些因素在他們看來無關緊要”(2013:155)。

      除了信天翁尸體,水手亡靈也是被賤斥者的絕佳形象表征。它們本來和老水手一起承受上天懲罰,卻在接近返航終點時被后者無情拋棄,甚至連一起乘坐的船只也淪為了賤斥的對象。賤斥行為本質上可概括為轉移和掩飾,即把自身骯臟投射至與自我相關聯(lián)的他者身上并予以排斥,目的是制造自身潔凈的幻象。作為結果,老水手陷入了懺悔無能的困境。就帝國而言,上述兩種無能指向同一種統(tǒng)治危機。大西洋上的奴隸貿易和流散共同體仿佛是其體內的毒瘤,僅僅將它們切除而對其病灶置之不理,終究治標不治本。第一帝國的問題沒有因第二帝國的崛起而根除,瓦解的種子在它開創(chuàng)之初就已埋下,而這一預見已通過這部作品中的政治寓言暗示給了詩人同時代的讀者們。

      4.結語

      1840年,皇家藝術學院展出英國畫家特納(J.M.W.Turner)的油畫新作《販奴船》,引發(fā)輿論關注。其時距奴隸制廢除已逾6年,距奴隸貿易禁令頒布更過去了33年。這幅畫以“宗號”慘案為背景,捕捉了黑奴被拋下船的悲慘瞬間。特納描繪出了咆哮的怒浪和逆光中販奴船的朦朧輪廓,而構圖的關鍵——奴隸在海中掙扎的身影卻被畫面下方若隱若現(xiàn)的幾只人手代替。從柯爾律治的詩到特納的畫,受害者形象愈來愈模糊,販奴船卻在大海和紅日的映襯下平添了幾分崇高?!芭`貿易制造的恐怖已轉化為愉悅觀眾的審美客體,并在恐怖和鑒賞者之間建立起某種隱秘的共謀關系”(Frost,2010:380)。繼柯爾律治的詩作之后,特納的畫作再次暴露了帝國既欲贖罪又欲蓋彌彰的矛盾心態(tài),卻始終逃避檢視殖民主義的根本罪惡。當具體罪狀被抽象為神學意義上的普遍原罪,或被供奉為美學意義上的非實體性恐懼,對歷史的反思也就只能止步于形而上的冥想,而無法落實為現(xiàn)實中行動力量。

      注釋:

      ①引自《華茲華斯、柯爾律治詩選》,楊德豫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以下出自該著引文僅標明頁碼,不再詳注。

      參考文獻

      [1]Bayly,C.A.TheBritishEmpireandtheWorld:1780-1830[M].London:LongmanGroup,1989.

      [2]Beebe,M.&L.A.Field.RobertPennWarrensAlltheKingsMen:ACriticalHandbook[M].Belmont:WadsworthPublishingCompany,1966.

      [3]Brady,R.A.CrisisinBritain:PlansandAchievementsoftheLabourGovernment[M].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50.

      [4]Butler,J.FramesofLife:WhenIsLifeGrievable[M].London:Verso,2009.

      [5]Coleridge,S.T.TheRimeoftheAncientMariner[A].InS.Greenblatt(ed.).TheNortonAnthologyofEnglishLiterature.Vol.D,TheRomanticPeriod[C].NewYork:W.W.Norton&Company,2018.448-464.

      [6]Coleridge,S.T.BiographiaLiteraria[M].London:BellandDaldy,1817.

      [7]Coleridge,S.T.Notes,Theological,PoliticalandMiscellaneous[M].London:EdwardMoxon,1853.

      [8]Coleridge,S.T.TheCollectedWorksofSamuelTaylorColeridge:TheWatchman[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0.

      [9]Ebbatson,J.R.ColeridgesMarinerandtheRightsofMan[J].StudiesinRomanticism,1972,11(3):171-206.

      [10]Empson,W.&J.Haffenden,TheAncientMariner:AnAnswertoWarren[J].TheKenyonReview,1993,15(1):155-177.

      [11]Forsythe,W.J.TheReformofPrisoners,1830-1900[M].London:CroomHelm,1987.

      [12]Frost,M.“TheGuiltyShip”:Ruskin,Turner,andDabydeen[J].TheJournalofCommonwealthLiterature,2010,45(3):371-388.

      [13]Krikler,J.TheZongandtheLordChiefJustice[J].HistoryWorkshopJournal,2007,64:29-47.

      [14]Kristeva,J.PowersofHorror:AnEssayonAbjection[M].LeonsR.Roudiez(trans.).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82.

      [15]Lee,D.YellowFeverandtheSlaveTrade:ColeridgesTheRimeoftheAncientMariner[J].ELH,1998,65(3):675-700.

      [16]Lester,A.&F.Dussart.ColonizationandtheOriginsofHumanitarianGovernanceProtectingAboriginesacrosstheNineteenth-CenturyBritishEmpir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4.

      [17]McKusick,J.C.“ThatSilentSea”:Coleridge,LeeBoo,andtheExplorationoftheSouthPacific[J].TheWordsworthCircle,1993,24(2):102-106.

      [18]Miall,D.S.GuiltandDeath:ThePredicamentof“TheAncientMariner”[J].StudiesinEnglishLiterature,1500-1900,1984,24(4):633-653.

      [19]Rediker,M.TheSlaveShip:AHumanHistory[M].NewYork:Viking,2007.

      [20]Sonoi,C.ColeridgeandtheBritishSlaveTrade[J].TheColeridgeBulletin,2006,26:27-37.

      [21]Smith,B.G.ShipofDeath:AVoyageThatChangedtheAtlanticWorld[M].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2013.

      [22]Southey,R.ThePoeticalWorksofRobertSoutheyVol.II[M].London:Longman,1837.

      [23]Stokes,C.“MySoulinAgony”:IrrationalityandChristianityin“TheRimeoftheAncientMariner”[J].StudiesinRomanticism,2011,50(1):3-28.

      [24]Williams,E.CapitalismandSlavery[M].ChapelHill: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1944.

      [25]Wordsworth,W.TheCompletePoeticalWorksofWilliamWordsworth[M].Philadelphia:Troutman&Hayes,1852.

      [26]查克拉巴提.醫(yī)療與帝國:從全球史看現(xiàn)代醫(yī)學的誕生[M].李尚仁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27]郭家宏.英帝國史(第四卷)[M].錢乘旦主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

      [28]基普爾(主編).劍橋世界人類疾病史[M].張大慶主譯.上海:上??萍冀逃霭嫔纾?007.

      [29]姜守明.英帝國史(第一卷)[M].錢乘旦主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

      [30]梅申友.隱秘的自況——《老水手行》旁注者身份探析[J].國外文學.2002,(2):96-107.

      [31]沙瑪.風雨橫渡:英國、奴隸和美國革命[M].李鵬程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0.

      [32]王衛(wèi)新.蘇格蘭的神話:伊恩·麥克萊倫小說中的鄉(xiāng)村共同體[J].山東外語教學.2022,(5):78-87.

      [33]曾艷鈺.流散、共同體的演變與新世紀流散文學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書寫[J].當代外國文學.2022,(1):127-134.

      (責任編輯:翟乃海)

      收稿日期:2022-11-01;修改稿,2023-03-10;本刊修訂,2023-04-10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流散文學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項目編號:21&ZD277)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維多利亞小說疾病與醫(yī)學書寫的現(xiàn)代性反思研究”(項目編號:21YJC75200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陳豪,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電子郵箱:textbook_5@126.com。

      喬雪笛,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電子郵箱:qiaoxuedi@foxmail.com。

      引用信息:陳豪,喬雪笛.奴隸貿易、黃熱病與大西洋流散共同體的覆滅——《老水手行》的政治隱喻[J].山東外語教學,2023,(2):78-87.

      DOI:10.16482/j.sdwy37-1026.2023-02-009

      猜你喜歡
      黃熱病
      2021 年非洲區(qū)域黃熱病疫情風險評估
      廣州口岸入境外籍人員黃熱病毒核酸及抗體水平分析
      2018年赴巴西旅行者的致命黃熱病
      巴西因黃熱病死亡人數(shù)上升
      世界知識(2017年10期)2017-06-03 10:57:15
      黃熱病為何又開始流行
      大眾健康(2016年5期)2016-08-03 21:44:06
      黃熱病
      健康必讀(2016年4期)2016-06-07 09:59:50
      從疫區(qū)歸國,及時防范黃熱病。
      家庭用藥(2016年5期)2016-05-14 16:49:30
      衛(wèi)計委:來自黃熱病流行地者須有預防接種證明
      健康管理(2016年5期)2016-05-14 09:19:37
      輸入性黃熱病毒全基因測序完成
      蒲江县| 怀来县| 乌鲁木齐县| 和顺县| 桃园市| 黑水县| 济阳县| 巨鹿县| 会同县| 吉木乃县| 科技| 镇远县| 青神县| 武宁县| 烟台市| 四会市| 云和县| 甘德县| 洛宁县| 福州市| 黎城县| 怀集县| 巴中市| 常熟市| 宁德市| 莎车县| 湘阴县| 尼勒克县| 曲阳县| 花莲市| 浙江省| 于都县| 祁阳县| 桓台县| 衢州市| 江川县| 南投县| 仁怀市| 岳西县| 鲁山县|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