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間鯉
提問:如何用最簡短的語言來描述一個非常廣大的地域范圍?
有人說這簡單哪,只需一個成語就能完美作答:“五湖四海。”
那么第二個問題來了:“五湖四?!本烤褂卸啻??
這就有必要研究一下“五湖”到底是哪五湖、“四?!庇质悄乃暮A???炜齑蜷_地圖,讓自己長長知識吧!
先來說一說“五湖”,這個詞在《國語》《史記》中指太湖或太湖周邊的幾個湖。南宋時期的王應(yīng)麟所著的《通鑒地理通釋·十道山川考》里,把“五湖”定義為彭蠡(lǐ)、洞庭湖、鑒湖、太湖、巢湖。到了清代,鑒湖的影響力逐漸減弱,被來自江蘇的淡水大湖——洪澤湖所取代,這也成為近現(xiàn)代主流認可的關(guān)于“五湖”的解釋。
●鄱(pó) 陽湖:悄聲干大事,低調(diào)有內(nèi)涵
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陽湖是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江西省的一張重要名片。自古以來,鄱陽湖流域就是富饒之鄉(xiāng),也是眾多歷史名人常來“打卡”的勝地。
不僅如此,鄱陽湖還是一個“悄聲干大事”的湖,它在歷史上的隱藏劇情遠比普通人了解得多。
舉個例子,三國時的赤壁之戰(zhàn)是一個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案例,但很少有人知道,周瑜所帶領(lǐng)的強悍無比的東吳水軍,就是在鄱陽湖訓(xùn)練出來的。鄱陽湖的老爺廟流域水道狹長,一到秋冬季節(jié),冷空氣被鄰近的廬山阻擋,在穿過這段水域時風(fēng)速激增,從而讓水流格外湍急,所以這里也被稱為“東方百慕大三角”。
在這種困難模式下訓(xùn)練出來的水軍,水上作戰(zhàn)的能力自然格外出色。赤壁之戰(zhàn)能取得亮眼戰(zhàn)績,鄱陽湖這個“秘密訓(xùn)練基地”功不可沒!一千多年后,朱元璋和陳友諒決戰(zhàn)鄱陽湖,精明的老朱直接復(fù)刻赤壁經(jīng)驗,充分利用了鄱陽湖的水域特點,在戰(zhàn)役中大獲全勝。
鄱陽湖不僅是軍事家們斗智斗勇的競技場,也是文人墨客揮灑才華的樂園。它還有另一個富有文藝氣息的名字“彭蠡”,在詩詞文章里擁有超高的出鏡率。其中最負盛名的莫過于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寥寥幾筆就將千年鄱陽湖的美景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詩美,湖也美,顏值與內(nèi)涵并舉,無怪鄱陽湖能在五湖中取得一席之地了。
●洞庭湖:游一次湖,治好你的精神內(nèi)耗
“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湖光秋月兩相和”……這些美好的詞句,都屬于長江中游的一個美麗湖泊——洞庭湖。它是我國的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湖南和湖北的分界線。
洞庭湖的美景別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它原本是上古云夢澤的一部分,湖面云蒸霞蔚,煙波浩渺。這種壯麗磅礴的氣質(zhì)產(chǎn)生了一個神奇的效應(yīng):看到它,就會不由自主地思考人生。
白居易路過這里,想到了水患的治理,“安得禹復(fù)生,為唐水官伯”。
杜甫來到這里,產(chǎn)生的是國家烽火未息的憂思,“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范仲淹則直接把文人墨客們的境界升華到了一個頂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p>
就這樣,一代代文人志士對家國和人生的思考伴隨著洞庭湖的濤聲積累下來,形成了湖湘文化心憂天下、奮進向上的底蘊。氣象萬千的洞庭美景,再加上厚重壯闊的人文積淀,有多少精神內(nèi)耗都能一掃而空。
●太湖:“包郵區(qū)”的聚寶盆
江浙滬地區(qū)是我國著名的水鄉(xiāng),這片區(qū)域河流密布、湖泊眾多,但能夠把江南幾大經(jīng)濟強市都聚在一起的,就是位于“包郵區(qū)”中央的太湖了。蘇南的蘇州、無錫、常州,浙北的湖州、嘉興、杭州,還有上海,整個長三角地區(qū)的財富密碼就在太湖這個聚寶盆里。
太湖到底有什么神奇之處?它是如何帶動周圍的城市打造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的呢?
拿湖州來舉個例子,湖州的“湖”就是指的太湖。湖州人有一個“完美循環(huán)公式”:池邊種桑,桑葉養(yǎng)蠶,蠶蛹喂魚,塘泥肥桑。這個生態(tài)鏈給湖州帶來了大量的財富,而且非常環(huán)保。大名鼎鼎的湖絲、雙瀆雪藕、太湖百合,也是湖州人從太湖獲得的致富之寶。
太湖產(chǎn)出的“寶貝”還有很多,湖筆中最負盛名的羊毫,是用只飲太湖水、只吃桑樹葉的山羊的毛制作的;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產(chǎn)自太湖的東西洞庭山;姿態(tài)萬千的太湖石,更是太湖流域的特產(chǎn)。數(shù)不清的豐饒物產(chǎn),在太湖流域四通八達的航路上往來不息,也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財富。太湖的聚寶盆之名,實至名歸!
●洪澤湖:1800 年,流淌的水利史
洪澤湖有個特別隨意的曾用名,叫“破釜塘”。這個畫風(fēng)堪比王二牛、李狗蛋的名字,一直到隋朝的大業(yè)十二年(616 年) 才被改掉。
那一年隋煬帝楊廣游幸江都,一路都是大旱,船走得特別不順。經(jīng)過破釜塘的時候突然下了一場好雨,水漲船高,楊廣大喜過望,認為這是吉兆,就把破釜塘改名為洪澤浦。到了唐朝,又正式更名為洪澤湖。
洪澤湖和其他四大湖都不一樣,它的湖底比平原高出4~8 米,要登上16 米的湖堤才能觀賞到湖景。所以,洪澤湖也是中國最大的“懸湖”,它就像一個懸掛在地面之上的大水盆,它的歷史和水利防洪密不可分。
早在東漢時期,廣陵太守陳登就在洪澤湖上筑造了三十里的高家堰大堤,之后歷代都對大堤做過加固和整修。到了清朝,為了防止洪澤湖大堤決口,又加建了六座減水壩。新中國成立以后,洪澤湖被列入調(diào)蓄淮河洪水的重點工程,隨著一代代水利人的努力,洪澤湖的洪水防控體系逐漸建立起來,成為江蘇省北部幾千萬人民的一道屏障,讓人們能夠在湖畔安居樂業(yè)。
●巢湖:一場“全魚宴”引發(fā)的大事件
位于安徽省中部的巢湖是五湖里的“弟弟”,它的面積相對小,形狀還是萌萌的元寶形。雖然外形可愛,但巢湖的歲數(shù)可不小,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關(guān)于巢湖的來源,還有個跟吃魚有關(guān)的有趣傳說。
《搜神記》里曾記載:相傳巢湖所在的地方本來是一個小城。有一年江水暴漲,一條巨魚被沖上了岸,它長相奇特,重達萬斤。整座城的人都覺得這是天降大餐,紛紛跑去分食大魚。
這場全城狂歡的“全魚宴”,只有一個老太太沒有去。她覺得這魚難保不是神怪成精,吃了會招禍。后來有個老頭兒來到她家,說:“那條巨魚是我兒子,不幸遭遇這樣的禍事,只有你沒去吃肉,我會好好報答你。你記住,當(dāng)東門的石龜眼睛變紅的時候,這座城就會陷落,一定要提前避難?!?/p>
老太太不禁心中慶幸:看來吃貨也得堅守吃貨的自我修養(yǎng),關(guān)鍵時刻能救命啊!之后,她就天天跑去查看石龜眼睛紅了沒。
城里的熊孩子看著好奇,問您這是鬧哪出哇?老太太便據(jù)實相告,結(jié)果熊孩子靈機一動,想搞個惡作劇,遂用朱筆把石龜?shù)难劬ν考t了。
老太太見狀,二話沒說往城外跑,剛出城就遇見一個青衣小孩,自稱是龍的兒子,前來接應(yīng)。老太太跟隨龍子而去,隨后城池果然陷落,變成了一座大湖。
這就是著名的“陷巢州”的傳說,情節(jié)雖然是人們的想象,但原理跟實際情況大致符合。
據(jù)專家考證,巢湖經(jīng)歷過劇烈的地殼運動,因地陷而儲水成湖。我國人類始祖之一的有巢氏就是在巢湖附近繁衍生息的,并創(chuàng)造了非常燦爛的華夏文明。巢湖地區(qū)出土過很多魚龍化石和上古文物,水下極有可能掩埋著古國遺跡,正等待著人們慢慢解密。
說完“五湖”,再來說說“四?!薄,F(xiàn)代中國的“四?!笔遣澈?、黃海、東海和南海,它們是屬于中國的近海。但“五湖四?!薄八暮V畠?nèi)皆兄弟”的“四?!?,還有更豐富的內(nèi)涵。
看過《西游記》的人都知道,在咱們中國的神話體系里,海洋是由龍王家族罩著的,他們分別是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海龍王和北海龍王。相對應(yīng)的“四?!本褪菛|海、南海、西海和北海,因為古人認為九州大陸是被“四?!杯h(huán)繞的??墒牵?dāng)現(xiàn)代人打開中國地圖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西邊和北邊壓根兒沒有海,它們究竟在哪里?這就要從“四海”的歷史說起了。
●東海
東海自古就是存在感最高的一片海。這片海域在古人的概念里泛指東部沿海,也就是現(xiàn)在的黃海和東海,是華夏海洋文明的發(fā)祥地。
如果仔細回顧一下跟東海有關(guān)的意象,我們會發(fā)現(xiàn),東海在很多時候象征著古人對神話的想象和向往。我們祝壽的時候會說“福如東?!?,傳說里的龍王也以東海龍王為尊,著名的“海上三神山”蓬萊仙島,也在東海的海域。
秦始皇曾四次東巡海疆,史料記載“始皇夢與海神戰(zhàn)”,他還派出了術(shù)士徐福遠渡東海求仙,可見對海洋是情結(jié)深種。漢武帝也曾九次東巡海疆,到68 歲時還在孜孜不倦地游東海。帝王們對東海的追索,固然有尋仙的幻想驅(qū)動,但他們對東海的重視也大大促進了人們對東海海洋地理、海洋文明的探究。
●南海
南北朝之前,南海被稱為漲海、沸海。從唐宋開始,南海的名稱逐漸流傳起來,并且泛指南海諸島。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南海的文明更多的是與中國人的大航海之夢相融合的。
舉個例子:宋朝時,人口的激增帶來了糧食問題,宋真宗派人遠航南海,尋找產(chǎn)量更好的稻米種子,后來在占城(今屬越南) 找到了高產(chǎn)、早熟、耐旱的占城稻,并在江南地區(qū)推廣種植。兩宋飛速發(fā)展的航海技術(shù),讓玉米、番薯等許多東南亞物種能夠通過南海運送到中國,讓人們的視野得以開闊。
明朝永樂年間起,鄭和率領(lǐng)船隊七下西洋,穿越南海,造訪了幾十個國家,這是當(dāng)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海上航行。至今南海的考古人員仍能在這些地方找到鄭和船隊留下的痕跡,正如碑文中所銘刻的景象:
“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
“而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者……”
●西海
西海在人們的認知中一直是個模糊的概念。西邊有大漠,有草原,有戈壁灘,人們的心中有一個天然的憧憬,那就是它們的另一邊一定有一片海。
漢朝時,王莽曾經(jīng)提出過一個靈魂拷問,他說我們大漢有東海,有南海,也設(shè)立了北??ぃ腿币粋€西海,看著總覺得不圓滿。要不咱們從西邊找個地方設(shè)一個西??ぐ伞?/p>
那時大漢的西部是羌人的地盤,王莽誘使他們獻出了鮮水海地區(qū),把這里設(shè)為西??ぃr水海實際上就是現(xiàn)在的青海湖。
古人對湖和海的概念沒有現(xiàn)代人那么清晰,廣闊美麗的青海湖在當(dāng)時人們的眼中就像大海一樣。所以,西海就成了青海湖的古稱。后來隨著各個歷史朝代的更迭和版圖的不斷擴張,有許多個地方都充當(dāng)過“西?!?,但最符合人們對海的想象的還是青海湖。
●北海
在先秦時期,齊國北邊的渤海被稱為北海,《左傳》中楚王曾經(jīng)對齊桓公說“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漢朝的時候還設(shè)置了北海郡。但為了表示四方廣大含義的“四海”中的北海,顯然不僅僅是山東半島臨海的概念。
《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海部》有一句話寫出了古人的心態(tài):“從古皆言四海,而西海、北海遠莫可尋,傳者亦鮮確據(jù)?!币馑季褪钦f,大家直覺上覺得四方一定都有海,但由于西邊和北邊遙不可及,所以誰也沒見過那邊的海。
實際上,我們至少能從一個人身上找到北海的線索,漢朝的名臣蘇武曾經(jīng)出使匈奴,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十九年。據(jù)一些學(xué)者考證,那時候的北海就是貝加爾湖地區(qū),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看上去就像海一樣,這片“北方的海”,無論從地理方位還是引申寓意上,都與北海十分符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