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鞋子》(又譯天堂的孩子)是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的代表作品,也是伊朗知名度最高的兒童電影。影片以兒童視角呈現(xiàn)了伊朗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表達了伊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體現(xiàn)了兒童世界的純真、善良和美好。該片對于兒童電影的創(chuàng)作和表達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即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要堅持以表現(xiàn)兒童世界的“純真”為基本要求,要以給兒童弘揚“善良”為重要方向,更要把培養(yǎng)兒童“求美”的態(tài)度作為兒童電影的終極追求。
關鍵詞:《小鞋子》 真善美? 兒童電影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10月15日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jīng)受洗禮,讓人們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盵1]電影是一門集文學、美術、表演、音樂、攝影等方面于一身的綜合藝術,包羅了世間萬象,刻畫著蕓蕓眾生,描繪著人情冷暖。同時,電影也是反映社會現(xiàn)實、表達生活態(tài)度和傳遞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兒童電影作為電影藝術的重要分支,是電影藝術花園中最純潔、最靚麗,最讓人著迷的花朵??v觀世界電影史上的兒童電影,無外乎兩大類:一類是拍給兒童看的兒童電影,比如《小兵張嘎》《哪吒之魔童降世》《熊出沒系列電影》《哈利波特》等,這類電影更著重于呈現(xiàn)兒童世界的游戲性、幻想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征;另外一類是拍給成人看的兒童電影,比如《小鞋子》《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城南舊事》《地球上的星星》等,此類電影更多是以兒童題材表現(xiàn)成人世界,立足兒童視角反應現(xiàn)實社會和生活中的相關問題。[2]所以兒童電影有時候并不僅僅是給兒童看的,也是給長大了的成人看的,優(yōu)秀的兒童電影不僅要讓兒童從中感受純真、善良和美好,在他們的心田播撒真善美的種子,也應該能讓成人觀眾重新去體驗逝去童年的美好,找回遺忘已久的良心,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通過兒童眼光去思考問題、看待生活以及感悟人生。因此兒童電影在創(chuàng)作時要同時兼顧兒童與成人兩類受眾群體的審美需求,應該努力使其成為真正“全齡化”、最適合“合家歡”的電影類型。[3]
說到兒童電影,就不得不提伊朗,伊朗電影的審查制度非常嚴格,但兒童題材的電影卻備受激勵,導演們?yōu)榱艘?guī)避嚴苛的電影審查制度,只能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潛能,另辟蹊徑,積極探索兒童電影拍攝的視角和內(nèi)容。雖說拍攝兒童題材的電影是很多伊朗導演們迫于無奈的權宜之計,但也從客觀上刺激了伊朗兒童電影的崛起和繁榮,使得兒童電影在伊朗得以燦爛綻放。自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在世界電影舞臺上一直寂寂無聞的伊朗電影突然異軍突起、大放光彩,成為世界電影舞臺上一道靚麗的風景,而引領此次風潮的首先便是伊朗的兒童電影。1987年阿巴斯導演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開啟了伊朗兒童電影的黃金起點,此后大批導演加入兒童電影的拍攝行列,質(zhì)量上乘的兒童電影也如雨水春筍般爭相涌現(xiàn),兒童電影逐步成為當代伊朗電影的獨特標志和黃金名片,代表了伊朗電影的最高水準,也是伊朗電影走向世界影壇的敲門磚。[4]在伊朗眾多兒童電影中,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執(zhí)導的《小鞋子》(又稱天堂的孩子)可謂是其中一顆最為璀璨的明珠??梢哉f該片是伊朗電影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兒童電影,自上映以來獲獎無數(shù),也是伊朗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電影。影片并沒有華麗的鏡頭語言、復雜的人物關系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只是從兒童視角呈現(xiàn)了一個平淡、淳樸、真實卻生活化十足的故事情節(jié)。觀眾更多是被男女小主人公的純真質(zhì)樸、善良有愛以及影片中所呈現(xiàn)出的美好和希望所感動,無處不在的真善美情節(jié)不僅是這部分影片的魅力所在,也是考量所有兒童電影品質(zhì)優(yōu)劣和水平高低的基本審美標準,所有兒童電影都應該把蘊含及傳遞真善美作為創(chuàng)作和表達的共同追求。
一、守真: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與表達的基本要求
“真”即真實的、本質(zhì)的、原始的,多指未經(jīng)開發(fā)和未染世俗的本真狀態(tài)。我們在形容兒童時多用純真、童真、天真等詞匯,也表明兒童世界應該是不摻雜一星半點世俗丑惡的純凈透明的狀態(tài)。明代思想家李贄的“童心說”指出:“夫童心者,真心也?!眱和}材的影視作品所關涉的正是人性中最為本真的心靈特質(zhì),即童真。[5]缺乏童真,兒童電影就失去了靈魂,所以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守真”,即要在影片創(chuàng)作和表現(xiàn)的過程中極力還原兒童世界的天真特質(zhì),以兒童視角呈現(xiàn)兒童世界的至真至純?!缎⌒印返膶а蓠R基德·馬基迪是伊朗最擅長拍兒童電影的導演,他自1992年涉足影壇以來,共拍攝了十幾部影片,在他拍攝的影片里幾乎都以兒童為主角,著重去展現(xiàn)兒童的生活片段,或是帶著濃濃的兒童情緒去表現(xiàn)成人世界,體現(xiàn)了導演對兒童世界的癡迷探索精神。[6]他自己也說過:“純真是兒童世界最令人折服的。”飽贊兒童世界的馬基迪,其拍攝出來的作品自然最能體現(xiàn)兒童世界的質(zhì)樸與純真。
《小鞋子》是馬基迪導演的代表作,也是他借童心表現(xiàn)童真的佳作。影片中所刻畫的兒童之真,不染任何雜質(zhì),晶瑩剔透,凸顯了導演對兒童內(nèi)心世界的深切妙悟。[7]影片用大量的鏡頭和情節(jié)來表現(xiàn)兒童世界的“真”,如男主角阿里弄丟了妹妹莎拉唯一的鞋子,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也為了不給家庭增添負擔,他承諾一定幫妹妹找回或重新獲得一雙新的鞋子。為了兌現(xiàn)這個承諾,阿里想盡了辦法,也遇到了種種困難,但始終沒有放棄努力,這種為了一個承諾而純粹努力的真誠在阿里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也只有在兒童身上我們才能看到這種真摯的堅持。又如阿里在與富人家的孩子玩耍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快樂以及臨走時看著熟睡的新伙伴的那種依依不舍,體現(xiàn)了兒童世界的簡單和真實,因為尊卑、等級、貧富等觀念只存在于成人的世界與觀念中,兒童的純真是可以跨越貧富差距和階層鴻溝的,這也印證了馬基迪導演所說的那句話:“成人世界很假,兒童天地最真”。再如阿里得知長跑比賽的季軍獎品是一雙運動鞋時,苦苦哀求老師允許他參賽并高興地跑回家告訴妹妹一定會為她贏回鞋子。這個舉動很天真,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在比賽中一定能獲得第三名,但又很合乎兒童的年齡特征,因為孩子的愿望很簡單,他們通常也認為只要努力愿望就會實現(xiàn)。阿里真摯而堅定的眼神,不禁讓屏幕前的我們也對比賽結果充滿了期待。最后戲劇性的是阿里沒有獲得季軍而是意外獲得了冠軍,獎品也由小鞋子變成了參加度假營和一套運動服,阿里成為了“不幸”的勝利者。當眾人高興地與他合影為他祝賀,阿里卻流下了委屈和失望的淚水,大家皆以為阿里哭是因為高興,但只有阿里明白,他想要的并不是冠軍,而是季軍。大部分人會覺得阿里很傻,因為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冠軍可比季軍要榮耀許多,但在阿里心中無論冠軍獎杯多么光彩奪目,也不及那雙鞋子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和意義。成年人會權衡利弊,兒童更關注自己希望的結果,這種無功利目的“真”是兒童世界所特有的。最后,影片中多次給阿里和妹妹眼睛特寫的鏡頭,他們那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是那么的干凈清澈,純真無暇,讓人心生憐愛。九歲的阿里和七歲的妹妹莎拉正是無憂無慮地躺在父母懷里撒嬌的年齡,但生活的艱苦不得不讓他們過早的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他們的生活沒有玩具、糖果,甚至連想要一雙鞋子對他們的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我們也許會從他們那雙明亮的眼眸里看到委屈、失落和憂郁甚至超出年齡的成熟與懂事,但更讓我們感動的是阿里和妹妹的眼睛里自然流露出的那種真誠與善良,給人一種“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純潔與純粹感。好像在他們靈動的眼睛里,貧窮、窘迫和寒酸都顯得并不是那么的糟糕和羞恥,可能貧窮會使人消沉,但他們的眼神依舊真摯堅定,臉龐也仍存笑意,也許貧窮可以限制想象,但絕對無法掩蓋他們身上那種純真的特質(zhì)。這也許才是導演在影片中想要真正表達的,在經(jīng)歷種種困難后,還能繼續(xù)保有一份難能可貴的純真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影片中所刻畫和表現(xiàn)出來的童真、童心不僅可以洗滌兒童觀眾的心靈,也可引發(fā)很多成人觀眾的共鳴,這也許正是影片感動世界的重要原因。
二、揚善: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與表達的重要方向
“善”即善良,意為心地溫厚,沒有惡意,亦指和善而不懷惡意。關于人性的善與惡,人們一直爭論不斷,但無論是人性本善抑或本惡,都不是我們討論善惡的根本目的,幫助兒童向善、從善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優(yōu)秀的兒童電影其故事內(nèi)容一定是積極向上的,也應竭力弘揚向善的價值觀,要多向兒童傳遞善意,多給兒童呈現(xiàn)善行。很多觀眾認為《小鞋子》是一部描述伊朗底層人民貧苦生活的苦難教育片,但導演并沒有刻意地去渲染貧窮和苦難,也不是想通過電影來歌頌苦難,因為苦難并不值得贊揚,這正是馬吉德·馬吉迪的高明之處——窮而不悲、哀而不傷。[8]導演更多是想通過影片讓我們看到底層社會人民的苦澀柔情,告訴我們在面對苦難時要始終保持善良,也唯有善良才能讓苦難開出溫情之花。
《小鞋子》這部影片基本圍繞丟鞋-找鞋-換鞋-買鞋-贏鞋的故事線展開,之所以能夠享譽世界,成為經(jīng)典,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貫穿影片始終的善良。首先,我們從商店老板與阿里的對話中可以得知,賒賬是阿里購買東西的常態(tài),但老板說歸說終究還是同意了阿里的賒賬,即便阿里為了找鞋子弄翻了商品,老板雖然大發(fā)雷霆,卻也始終沒讓阿里賠償;即使自己的生活很糟糕,阿里的父母仍然會讓阿里給年邁的鄰居送湯,當然鄰居也會熱心地回贈給阿里零食;老師知道阿里的情況后,會找教導主任替無助的阿里求情,使他免受遲到的處罰。其次,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會主動安撫莎拉,幫她撿起掉在水中的鞋子;同校女孩撿到了自動鉛筆,雖然自己很喜歡但還是主動歸還給了莎拉,在物質(zhì)匱乏、條件貧苦的年代,不貪占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這種善良尤顯珍貴;有錢有勢的富人不僅給阿里父親提供了工作,還鼓勵阿里與他的孫子一起玩耍。也許正如很多觀眾想的那樣,富人也許只是為了給自己的孫子找個玩伴,但是相比于其他富人的態(tài)度,能在阿里和父親找工作屢次碰壁、無奈失望時,肯提供一份工作并給予豐厚的報酬,這份善良就足以消弭貧富之間的藩籬。而這些善意的瞬間,給本該灰暗壓抑的影片蒙上了一層溫暖安寧的色彩。最后,當妹妹發(fā)現(xiàn)丟失的鞋子穿在同校另一位女孩的腳上后,一路尾隨發(fā)現(xiàn)她的住址,并叫上哥哥氣沖沖的準備要回鞋子,可當他們發(fā)現(xiàn)女孩的父親是一個盲人時,兄妹兩相互對視,并心照不宣地放棄了要回鞋子的想法,沒有任何對白和音樂,只是留給觀眾兩個小小的背影消失在巷子里,這一幕把人性的善放大到了極致,成為全片最觸動人心的地方。兄妹兩的這種善良跟他們的父母以及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因為只有被經(jīng)常善待的人才能善待別人。阿里一家生活在貧民區(qū),經(jīng)濟窘迫是周圍人的生活常態(tài),但影片中左鄰右舍之間的相處并不是自私和冷漠,而是互幫互助,真情守望[9],正是這些時時可見、處處可感的善良與溫情,沖淡了阿里和妹妹童年生活中的艱辛苦澀,又把善良刻在了他們的骨子里?!缎⌒印芬步小短焯玫暮⒆印?,之所以叫《天堂的孩子》也許就是想告訴我們雖然他們生活在如此艱難的人間,但他們也生活在良善搭建的天堂。好的兒童電影就應該像《小鞋子》這部影片一樣,在帶給兒童感動的同時,也要能調(diào)動起兒童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起他們的愛心,更要把善良深種在他們的內(nèi)心,使他們不斷受到愛和善的陶冶并能最終成為真正善良的人。
三、求美: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與表達的終極追求
“美”即美好的,通常是指那些令人賞心悅目、心情舒暢、充滿希望的事物和現(xiàn)象。擁有審美能力對于兒童至關重要,因為它支持著兒童更健康、更有意義和更完整的生活。兒童處在成長發(fā)展的關鍵期,很多態(tài)度和行為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其實每個兒童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只是取決于能否被慢慢的喚醒,兒童電影是面向兒童的重要文化作品,也是兒童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兒童啟蒙教育尤其是美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0],自然要擔負起傳遞美的價值觀和激發(fā)兒童審美潛能的重任。而具有豐富的審美意味與美育價值正是《小鞋子》成為兒童片經(jīng)典不可或缺的原因。[11]北京大學戴錦華教授曾說:“從某種意義上說,《小鞋子》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伊朗電影,準確地說,是一部在國際視野中、在環(huán)球電影舞臺上具有典型特征的伊朗電影?!盵12]影片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房屋住宅、街道小巷、商鋪學校、居家裝飾、飲食服飾以及配上極具民族特色的音樂,都原汁原味的還原了伊朗的民族特色,展現(xiàn)了濃濃的異域風情,可以讓觀眾仿佛置身于遙遠神秘的伊斯蘭國度,感受到伊朗人民樸素生活里最簡單平和的美好,這對于培養(yǎng)兒童感受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藝術文化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審美體驗。當然“美”是無處不在的,每個人對美的理解都不盡相同,精致華麗是美,絢麗浪漫是美,同樣返璞歸真也是一種美。很多人會認為真實的東西是最不好看的,但看完《小鞋子》這部電影,你會發(fā)現(xiàn)真實的東西才是最美的。馬吉迪的電影創(chuàng)作深受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電影的寫實風格的影響,其拍攝的影片留給觀眾最強烈的藝術感受是詩意紀實的影像風格。[13]《小鞋子》這部影片可以說把馬基迪導演的精神氣質(zhì)和美學追求發(fā)揮到了極致,該片用質(zhì)樸的鏡頭、真實的場景以及無華的語言呈現(xiàn)了一個詩意流淌的生活世界,看似簡單質(zhì)樸但卻直擊人心,影片并沒有刻意煽情,卻帶給觀眾沁人心脾的觸動。衡量電影美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撥動人的心弦,而《小鞋子》這部影片很好地做到了這點。
從主題表現(xiàn)來看,兒童電影要盡可能避免過渡消費苦難和販賣焦慮,如果兒童電影所表現(xiàn)的主題、內(nèi)容或情節(jié)過于沉重,可能會給兒童幼小稚嫩的心靈留下難以抹滅的陰影,即使是反應生活或社會現(xiàn)實的題材,也要盡可能在沉痛黑暗的背后表現(xiàn)美好,傳遞希望,所以生產(chǎn)美、表達美、傳播美是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永恒的使命[14],讓兒童透過電影感受和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以及不斷追求生活中的美則是兒童電影創(chuàng)作的終極追求。同時我們需要理解的是真、善、美是相互統(tǒng)一的關系,真是基礎,善是方向,美是升華,真的東西必然包含善和美的品格;善的東西也必然包含真和美的因素;而美的東西,也必然具有真和善的成分。[15]如此來看《小鞋子》這部影片中無處不在的真和貫穿始終的善本身就是人性之美的重要體現(xiàn)。雖然影片表面上看帶有濃厚的苦難和悲情色彩,但如果細細品味會發(fā)現(xiàn),導演已經(jīng)自然地把各種美好和希望隱藏于細節(jié)中,比如影片中不斷出現(xiàn)的奔跑鏡頭和畫面,仿佛在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多么艱難,都不要停下努力和拼搏的腳步,展現(xiàn)了伊朗貧苦人民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也象征著飽受戰(zhàn)亂影響的伊朗人民對美好未來和幸福生活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這是一種精神之美。再如阿里和妹妹在清洗臟鞋時吹出的泡泡,在陽光下折射出彩色的光芒,這象征著只要永葆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挖掘身邊美好的事物,生活就可以變得多姿多彩;還有影片最后當阿里把因跑步磨破的雙腳放進水池,一群金魚游過來親吻他受傷的小腳,治愈著他的傷痛,撫慰著他的心靈,淡藍的池水,紅色的金魚配上舒緩音樂的畫面真的很美。導演還在這里巧妙地使用了隱喻,因為金魚在伊朗文化中有象征生機勃勃和帶來好運的寓意,在影片中則預示著黑夜之后總有黎明,風雨過后終現(xiàn)彩虹,因為阿里父親的自行車里微微露出的兩雙新鞋子就是期待和努力之事終將圓滿的有力證明,這是一種希望之美。影片的藝術基調(diào)與導演馬基迪對藝術的理解有關,他認為:“所謂真正的藝術是什么?不是說你心里面有悲痛,我再給你雪上加霜創(chuàng)造悲痛。而是把你從悲痛當中拉出來、解脫出來,這才叫藝術。”影片中這些蘊含美好的場景和細節(jié)不僅升華了主題,也在無時無刻地提醒著熒幕外的我們,何以解憂克難,唯有熱愛生活,貧窮和苦難不是改變信仰的理由,只要心懷期待,美好終會到來。
四、結語
一部優(yōu)秀的兒童電影作品,所傳達的真善美、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以及充滿藝術的觀感,能夠?qū)φ幱诔砷L期的兒童起到潤澤心靈、引領成長的作用。[16]《小鞋子》這部經(jīng)典的兒童電影告訴我們,優(yōu)秀成功的兒童電影要堅持以表現(xiàn)兒童世界的“純真”為基礎,要以給兒童弘揚“善良”為方向,更要把培養(yǎng)兒童“求美”的態(tài)度作為兒童電影的終極追求。兒童電影作為真善美的影像符號和傳播載體,要始終把傳播真善美的價值觀、倫理觀和道德觀作為創(chuàng)作的普遍追求。[17]兒童電影若能把真善美的種子播種在兒童心田,使其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這就達到了兒童電影的最高境界,即有效地發(fā)揮了兒童電影的啟智潤心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5日。
[2][4]黃津、黃獻文:《在天堂的后面——伊朗兒童電影新探》,《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1期。
[3][5][10]楊洪濤:《兒童題材要觸達真心》,《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年5月31日。
[6]王俠:《馬基德·馬基迪電影中的兒童世界與文化蘊涵》,《電影文學》,2020年第4期。
[7]曾藕元、夏彩菊:《論〈小鞋子〉中的童真》,《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8][13]路燦、徐輝:《馬吉德·馬吉迪電影中的詩意美——以影片<小鞋子>為例》,《電影評介》,2015年第20期。
[9]張新英、李欣蔚:《〈小鞋子〉與只想當季軍的冠軍》,《博覽群書》,2021年第6期。
[11]賀國光:《電影小鞋子的美育價值》,《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
[12]戴錦華:《電影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頁。
[14[17]彭靜宜:《兒童電影:以愛與美之名》,《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5月27日。
[15]宋圭武:《做學問要努力實現(xiàn)真善美的統(tǒng)一》,《光明日報》,2020年1月14日。
[16]李艷:《讓優(yōu)秀的兒童電影成為童年之光》,《福建日報》,2022年5月30日。
Truth, Kindness and Beauty in Children's Films: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Film Children of Heaven
Li Chunguang
Abstract:Children of Heaven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Iranian director Majid Majidi and the most famous childrens film in Ir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the film presents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eople at the bottom of Iran,expresses the yearning and pursuit of the Iranian people for a better life, and embodies the innocence, kindness and beauty of the childrensworld. Thefilm has important referencesignificance for the creation and expression of childrens films, that is, the creation of childrens films should adhere to the innocence of childrens world as the basis, carry forward the kindness for children as the direction, and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attitude of seeking beautyas the ultimate pursuit.
Keywords: Children of Heaven; truth, kindness and beauty; childrens films
責任編輯 李志強
收稿日期:2023-3-6
作者簡介:李春光,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兒童電影與兒童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