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溢 趙麗麗 陳超
摘?要:以貴州大學草學碩士研究生專業(yè)課教學為例,探討了構建課程團隊,開展課程Seminar教學的實施環(huán)節(jié)和存在的問題?;谡n程團隊的Seminar教學,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科研熱情的保持,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團隊合作精神、溝通表達能力等。但要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和效果,需要教師和學生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關鍵詞:課程團隊;Seminar教學法;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76
0?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學歷教育中的最高層次,其培養(yǎ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不同于本科生培養(yǎng)。研究生培養(yǎng)主要以傳授專業(yè)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及培養(yǎng)科學研究能力或專業(yè)技術能力為主要目標。研究生培養(yǎng)的質量與數量同高校發(fā)展與生存息息相關。當今世界,學科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信息爆炸為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同時,人才培養(yǎng)也面臨了更多的挑戰(zhàn)性。目前,中國研究生教育也走向了“強國教育”,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頻共振。
如今,新時代賦予農學教育更重要的使命,農學高等教育也面臨了新挑戰(zhàn)。面對第四次產業(yè)革命,面對“鄉(xiāng)村振興、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美麗幸福中國建設”等戰(zhàn)略需求,面對適應和引領未來農業(yè)發(fā)展的新型人才需要?!芭囵B(yǎng)什么人”“怎么培養(yǎng)人”是根本問題。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實踐教學能力影響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農學高校教師承擔著重要使命,要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樹立新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重構教學方法,保證教學質量,培養(yǎng)新時代需要的“新農人”。
草學研究生屬于農學研究生培養(yǎng)的范疇?!笆濉币詠?,中央連續(xù)幾年的一號文件都提出了深入推進農業(yè)結構調整,加快發(fā)展草牧業(yè),大力發(fā)展牛羊等草食畜牧業(yè)等,草學研究生在國家經濟建設中具有廣闊的前景和重要的使命。本著培養(yǎng)“新農人”的目標,提高研究生綜合能力,本團隊整合教師資源,構建課程團隊,開展課程Seminar教學模式。
1?課程Seminar教學模式
Seminar教學法起源于18世紀的德國,是將高等教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一種研討式教學方法,20世紀初開始引入我國。Seminar教學體系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學術Seminar;另一種是課程Seminar。學術Seminar,以學術交流的為主,在會議分享、論文寫作、匯報工作等應用比較廣泛。課程Seminar,以知識學習為目的,教師指定課程主題,學生課前搜集資料,課上師生進行交流討論。課程Seminar整個教學過程可以分為:確定選題、文獻查閱、課堂報告討論、點評總結、提交報告、成績評定,其中課堂報告討論是的重點和核心。
課程Seminar教學法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成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對于研究生教學,學生通過討論學習,拓展了知識面,觸碰了學科前沿,激發(fā)了科研熱情,提升了學術水平。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課程內容的豐富度,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多種教學相結合的Seminar教學模式不斷推出:多學科協(xié)作教學模式(Seminar+MDT)、問題驅動教學法(Seminar+PBL)、項目教學法(Seminar+TBL)、案例教學法(Seminar+CBL)、學科競賽+Seminar+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無論哪一種融合模式,宗旨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2?基于團隊的Seminar教學方法
課程Seminar教學要求學生根據選題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也要求教師對所選專題充分地熟悉,在研討中發(fā)現問題,引導學生探討問題,真正理解選題內容。老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既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又要有精湛的教學技能。因此,本團隊組建課程團隊,基于團隊開展課程Seminar教學。組建課程團隊,資深教師可傳授他們的教學經驗和方法,青年教師可利用自身的學術背景和信息優(yōu)勢,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師成為一個團隊,可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構建順暢的教學、溝通渠道,幫助學生對課程的各個分支有更準確的了解。
提出基于團隊的Seminar課程教學方法應用在草學研究生專業(yè)課,其意義在于以下幾點:
(1)草學是一門交叉性極強的綜合學科,研究內容包括牧草生態(tài)及草地、牧草栽培管理、牧草加工與利用、保護牧草種質資源遺傳育種等,涉及生態(tài)學、農學、畜牧學、植物學、植物病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
通過團隊教學,有助于取長補短,促進課程知識面的全面性,實現研究生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一致性,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與水平。
(2)如今,信息爆炸,知識不斷拓展和整合,科研項目涉及的領域更多,需要聯合多學科才能適應新的變化和挑戰(zhàn),獨立個體的知識狹隘性受到挑戰(zhàn)。
課程團隊的組建同時也提供了良好的互助氛圍。團隊成員目標一致、取長補短,互助協(xié)作,激發(fā)團隊教師的動力、保持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精神。
(3)課程Seminar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
教師主要是確定選題,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和提問。Semianr教學內容主要以學科相關的前沿研究為主,學生需要課前做大量的準備,搜集并閱讀文獻資料,形成自己的見解,促進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鍛煉了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開展Seminar教學時,學生分為不同的課題組,大家一起相互學習,共同討論文獻,總結交流內容。
課題組中,需要進行分工,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內容,提高每個人的責任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
(5)通過本科階段的學習,研究生已具備相關的、基礎的知識結構,但草學科研工作需要接觸很多學科的知識,課程Seminar教學,一個同學或一個團隊只需要對一個專題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在課堂上講授匯報后,大家從不同角度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同學們就可以通過較少的時間了解更多的知識。
(6)中國在“說”方面的鍛煉較少,通常有怯場、不敢表達、不善交流等問題。
通過Seminar教學,匯報者在鍛煉了表達能力的同時,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作為聽眾的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學術問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科研素質。因此,課程Seminar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溝通表達與學術交流能力有良好的作用,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基于團隊的Seminar課程教學模式的實施
將基于團隊的Seminar課程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分為課前準備、課上匯報、成績評定三個部分。以貴州大學草學碩士研究生專業(yè)課遺傳學與植物生理學為例。
3.1?實施過程
貴州大學草學專業(yè)根據教師研究背景分成了不同的團隊。以遺傳學與植物生理學為例,組成了涵蓋70后、80后、90后的教師團隊,課程設置36個課時,每次課3個課時,一共12次課。分成遺傳學板塊和植物生理學板塊,每個板塊由老師主導,教授重要的理論知識2次課,剩4次課為學生主導的Seminar課堂。
(1)課前準備。
教師團隊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和專題內容,提前布置課程研討專題,告知課程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專題,成立小組,分配任務,收集資料,積極探討交流,提煉觀點,為Seminar課堂匯報做準備。比如植物生理學板塊,教師團隊發(fā)揮團員優(yōu)勢,由老師指導教學過程、年輕老師收集資料,講授光合作用、礦質元素等重要理論知識。布置根系生理、逆境脅迫、生殖生長、激素作用等相關內容為Seminar教學討論內容。學生根據興趣分為4個課題組準備匯報內容。
(2)課上匯報。
課程團隊教師進行分工,每一次Seminar教學有一個主導老師,對課堂進行引導。匯報人清晰、有條理地把團隊成員對專題的理解融入匯報中,讓課堂的參與者理解。其余同學聽取匯報的同時,應認真思考。匯報人匯報結束后,其他同學根據匯報內容或與研討專題相關的內容提問,可以持有不同看法,提出見解,供大家共同討論。討論是Seminar課程教學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思想的碰撞可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探究意識,實現能力培養(yǎng)和知識學習的目的。
(3)成績評定。
教師根據學生準備的材料、匯報的情況、研討時的表現及對研討專題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分。
3.2?面臨的問題
(1)學生方面。
課程Seminar教學法,學生課堂前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但學生往往準備不足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習慣了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和自我管理的主動性。
(2)教師方面。
課程Seminar教學法,需要教師對課題足夠了解,同時還要有引導能力。但教師除了要完成教學任務外,還需要完成科研任務,可能還有行政方面的工作。實際教學中,可能不能對學生的問題做好充足的準備,使研討內容不是很深入。
4?結語
組建課程團隊,既有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又有理論知識扎實的教師,成員間相互交流學習,強化了理論知識和教學能力。Seminar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互相討論,得到了知識的提升和綜合能力的鍛煉。但需要教師和學生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雁.“雙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國際化培養(yǎng)實踐與探索[J].高教學刊,2023,9(10):1922.
[2]王戰(zhàn)軍,趙敏.新時代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新使命、新舉措[J].現代教育管理:2023,(04).
[3]李笑笑,車釗,吳鞏,等.新農科背景下傳統(tǒng)農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策略[J].現代農業(yè)研究,2023,29(3):4144.
[4]金煜,鄧舸,冮明鳴,等.Seminar教學法在風景園林專業(yè)碩士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22,50(24):279282.
[5]雷延飛,孫韜,李寧寧,等.Seminar結合PBL教學法在高職院校中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與評價[J].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22,34(6):752755.
[6]秦美青,高東杰.高等數學“PBL+TBL+Seminar”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菏澤學院學報,2022,44(5):103107.
[7]尹彩萍,張應烙,郭振宇,等.學科競賽助推農科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提升的探索和實踐——以安徽農業(yè)大學為例[J].科技創(chuàng)新與品牌,2022,(9):7577.
[8]孟麗紅,劉友存,陳永林,等.“CBLPBLSeminar”教學模式在高?!八膶W”課程中的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2,(18):141144.
[9]許艷艷,邵禮仙,葛小琴,等.Seminar聯合MDT教學法在心臟外科??谱o士培訓教學中的應用[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20,28(17):9293.
[10]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一級學科簡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1]王嶺,王德利.草學創(chuàng)新型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改革與思考[J].草學,2020,(S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