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
“我如何成為演員,我將用我的人生驗證他?!?/p>
隨著第三季熱門綜藝《披荊斬棘》熱播,王耀慶以一首《安可王》出現(xiàn)在大家的視線中。初舞臺,同齡的“哥哥”以“歲月”主打情懷時,王耀慶的輕松寫意讓人眼前一亮。
采訪時的王耀慶,跟在舞臺上的Uncle Wang并無二致,笑臉依舊,爽朗且幽默,讓人不自覺進入他的搖擺舞磁場。
歌里唱著“這一生太短,有幾個舞臺,每種都熱愛,有各種姿態(tài)?!薄栋部赏酢芳仁撬淖园?,亦成為王耀慶人生經(jīng)歷的“Encore”。
明心見性,不管是對事還是對人,王耀慶始終保持這個看法。
從事情上面去見“人”,看到對方的能力,對待事情處理的態(tài)度,以及如何溝通解決與呈現(xiàn)一個好的結果,王耀慶將它形容為淬煉。
參加《披荊斬棘》對王耀慶而言是“淬煉”的某種實踐。
“這個節(jié)目是國內數(shù)一數(shù)二的綜藝。它考驗每個人在節(jié)目中的心態(tài),或是擅長的內容。全方位地將‘哥哥們從前到現(xiàn)在的經(jīng)歷和能力都過一遍?!?/p>
對于“回爐重造”這個說法,王耀慶并不排斥,反而更激起他的興致。這點,從節(jié)目的細節(jié)上便能窺見一斑。
如何選題,如何去構建作品,如何去跟自己的隊員溝通,如何利用自己擅長的項目使結果更好地呈現(xiàn),有趣又充滿挑戰(zhàn)。每天,他和哥哥們“交手”、合作,直至完成一個滿意的舞臺作品。
舞臺對于王耀慶也是意義非凡,提及時他總是滿腔熱忱,連聲音都不覺揚了一個聲調?!拔覠釔畚璧福邚姸鹊挠柧氁沧屛议_始反思:喜歡(跳舞),是不是意味著可以一直做這個事情,是不是我可以比別人做得更好。”
他似乎一直都在檢驗自己的認知,不斷推翻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去反問這個結果?;卮疬@個問題的王耀慶,是一個正在尋找答案的旅人,又像是一個尋找自己心中答案的“朝圣者”。
可能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可能是想再給自己一個機會,王耀慶的心態(tài)始終年輕。他是《小爸爸》中睿智精明的舅舅泰勒。他是《我是杜拉拉》中幽默風趣的暖男王偉。他是《好先生》中的江浩坤。王耀慶的精英形象,始終活躍在各類電視劇中。
“王耀慶一出現(xiàn),就知道誰是全劇里最有錢的人了?!鄙缃幻襟w上,有網(wǎng)友曾這樣說。他的演繹似乎一直都在打破常規(guī)大眾對“霸總”這一標簽的刻板印象,也在打破觀眾對“王耀慶”的理解。
而他的演藝生涯,也一直都在前進的過程中,直到淬煉出扎實的演技和恒定的內心定力。
高考本打算報商科的王耀慶因志愿填報失誤,被大眾傳播專業(yè)錄取,從此走上了藝術之路。但緣分也總陰差陽錯,演員這個身份,讓他成為了熒屏中的商人與精英,也算小小實現(xiàn)了他的從商理想。
既然站上了這個舞臺,那就盡可能地享受舞臺,盡可能地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即便與最初的計劃稍有偏差,但每個人生舞臺留下的快樂和收獲都是獨一無二且永恒難忘的。
王耀慶在大學時念的大眾傳播專業(yè),其中有一個“守門人”的概念——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信息的傳遞者,同時信息經(jīng)過了我們自己的整理跟編輯,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做一個“守門人”。
文字總是留給人們很大的想象空間,讀者會在腦海中勾勒出想要的角色形象。但是演員要將抽象的文字具象化,人物的鮮明與立體仰仗于演員的理解與詮釋。
不管是電視劇、舞臺劇、電影或者綜藝節(jié)目,面對的是數(shù)以千萬計的受眾,所以演員對自己所傳遞出的信息要更有責任感。一個好的作品是值得推敲的,經(jīng)得住時間的考驗。
除了影視圈“霸道總裁”的盛名在外,王耀慶更是“國民舅舅”的代言詞。
例如《下一站幸福》里,對外甥女“言聽計從”的舅舅葉鹿鳴。《小爸爸》里風姿瀟灑的舅舅泰勒。
“每一個人在每一個時期,可能都會被某一首歌影響,變成自己的BGM”。王耀慶坦言,“發(fā)表《安可王》這首單曲的時候,正值自己48歲,因為跟UncleWang是諧音,既是寫給現(xiàn)在的自己,也是為自己人生下半場做個快樂開場。”
“我一直都希望快樂的氣氛能夠不斷地延續(xù),生活雖然辛苦,但大家仍然應該期待美好的事情會發(fā)生,作為一位演員,下一步需要做什么,要演什么角色,又或者說需要為接下去的角色做什么樣的準備,都是講究?!拔覀兊娜粘?,其實也是一種積累,”王耀慶說道,“在每個項目中思考,去疑惑,去論證,去享受每一個瞬間,每一種情緒?!?/p>
“積累,是演員日常的功課,確確實實能在當下感受到不一樣的情感,去激發(fā)不一樣的情境?!?/p>
王耀慶在1995年拍攝電視劇《水晶花》正式出道,這是臺灣同胞記憶中的經(jīng)典周播劇。
提及往事,王耀慶不禁感嘆:“我真的非常幸運,前輩們愿意將這么多年表演所感悟和積累的經(jīng)驗教授給我,雖然當時不全然理解,需要花幾年的時間去思考,去驗證,但終有一天,就會豁然開朗?!?/p>
“可能是3年,也可能是5年,一步步地摸索,一步步地嘗試,即使別人告知了你結果,但總歸要到最后,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某個瞬間,就認定我要把這個事情做好,他是不斷的累積?!?/p>
拍戲的時長有時候是16個小時,甚至22個小時,但是前輩們毫無怨言、全心全意投入。正是一開始就接觸到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讓王耀慶一入行就意識到踏實表演是一件值得敬畏的事。
后期轉入舞臺劇的王耀慶,進一步加強了自己在演藝事業(yè)發(fā)展的實力。5年的舞臺劇生涯,反復地排練、探索,每一場演出都在思考,怎么能更有韻味地去詮釋、去講述。
在舞臺劇的呈現(xiàn)中,演員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
“劇場的地板是非常奇妙的一種裝置,它能把你心中所想,所有的情緒,不論高低,反射給觀眾知曉,”王耀慶解釋道,“當你真正開始做這件事情,你對這件事情有了自己的認知,結合自己的能力,你才會慢慢發(fā)現(xiàn),其實事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p>
當然,劇場的地板也會產(chǎn)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帶來轉變和可能性,將演員的感官和精神承受能力拉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在他的心里,演員是一個輔助。他不是一個主動出擊的“戰(zhàn)士”,他是一個幫導演說故事的人,用自己的身體與觀眾溝通交流。
當你開始認識一個人,開始做一件事情,你才會對它有一個真正的理解。
王耀慶以前很喜歡看電影,他愛《阿甘正傳》,說自己至少看了幾百遍。他訝異于演員們精彩的表演,所以當王耀慶進入影視圈時,有一部分的因素在于他想體驗電影里角色的人生。
而當其步步深入時,腦海里又迸發(fā)了不同的想法。
“其實,演員也只是乙方。”談論到演員的身材管理以及鏡頭外的焦慮。王耀慶笑著表示:“看似是我們選擇了這個角色、這個項目,但里面往往有很多其他因素,其實我們也是被選擇,被框定住了。”
就如同王耀慶的“霸總”表情,被挑選,被選擇,好在也有可供發(fā)揮的余地??蚨ㄗ〉氖墙巧旧恚梢园l(fā)揮的是對角色的塑造,適當?shù)耐黄坪蛣?chuàng)新比刻板印象更為重要。
審美并不存在好壞,不必自證。
“所以不必過多地焦慮演員的負面因素,多多思考,發(fā)展更多的可能性。藝術的發(fā)展也是不斷創(chuàng)造的過程?!?/p>
首先,敬業(yè)。然后,才能專業(yè)。細節(jié)決定成敗,各行各業(yè)都是如此。被選擇的王耀慶,不斷發(fā)揮著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王耀慶在《創(chuàng)業(yè)時代》飾演精英人士李奔騰時,為自己準備了一只表,雖然那只表一直都被藏在衣袖下面。
“演員是利用情緒跟觀眾溝通的,它起到了橋梁的作用?!?/p>
白領的辦公工具可能是電腦,攝影師的工具是攝像機,那么演員的工具,就可能是語言,是發(fā)音,是下意識的肢體動作。
鼻子上套個紅色的球,大家會認知到這是一個小丑的標志,這是個約定俗成的觀念。透過符號和語言,你可以非常有效率地與屏幕前的觀眾做出交流與反饋。但情緒才是真正打動人的籌碼。
有時拿到一個劇本,發(fā)現(xiàn)劇本為了要在某個地方讓某些事件發(fā)生,讓角色的人設與之前有了沖突。王耀慶就會對此與各方反復做探討。邏輯很重要,滲透在方方面面。事情有沒有道理,故事能否講得通暢,都依賴于其背后的準備工作。即使有人認為這些部分并不重要,王耀慶也會自己坐下來琢磨。
人們總是喜歡給人貼標簽,來增強自己對他人的印象。
提及王耀慶,觀眾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霸總”,或是“舅舅”。王耀慶并不介意這樣的一個個標簽貼在自己的身上,能被觀眾記住都是好事,這也是一個跟自己和解的過程。
作為演員,角色會變?yōu)橛矌诺恼磧擅??!拔覐膩頉]有演過一個職業(yè)是霸總,或者說有這么一個職業(yè)嗎?”王耀慶笑著說。“我演過律師,演過醫(yī)生,演過公司高管,演過父親,丈夫,兒子,每一個角色都有他的多面性,這也算是一個人物的標簽?!?/p>
“觀眾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很多信息能夠從各個不同的渠道去反復驗證,才可能知道它最終的真實性。
對于演員天分這個事情,王耀慶的回答是:“我希望有?!?/p>
“這是一個很殘酷的事情,萬一我之前有,但是萬一我后面沒有了,該怎么辦呢?如果我真的沒有天分,那我該用怎么樣的方式去讓每個人都滿意呢?”
2016年,王耀慶和團隊開始做節(jié)目,取名為《職人訪談錄》。他采訪了配樂人、制鹽收藏家等各種職業(yè)的匠人。他保持著好奇,想要透過第三者來填充生活中的某種困惑。
“當你進入他的生活,大家愿意敞開心扉,真誠地交流,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為你的生活開了一扇窗,你透過這扇窗看到不一樣的風景?!?/p>
王耀慶坦言,做節(jié)目的出發(fā)點,是在論證自己對于表演的認識,但越到后面才發(fā)現(xiàn),當人真正熱愛眼下的事業(yè),壓根就不會在乎它成不成功,因為你總是想投入更多的時間、心血、熱情在這上面,過程就是最大的收獲。
“走出舒適圈也意味著承受更大的壓力,即便身處被動的環(huán)境下,還是希望能夠主動去探索,去選擇自己想要呈現(xiàn)的東西。追求更多的可能性?!?/p>
對于未來的發(fā)展,王耀慶用一種很平靜的口吻講述,沒有一定要大紅大紫,沒有要火爆出圈的執(zhí)念,更多的是一種追求真我的坦然。不介意勝負,更在乎作品的產(chǎn)出。不計較投入多少,更在意過程中自我的收獲。
曾夢想成為“商人”的王耀慶,對于錢的看法卻出乎人的意料。
“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跟錢都沒太大的關系”,就像是健康的身體,美好的心情,如果將豐富多彩的人生,僅僅只用金錢來衡量,那就太過于無聊了。他說人生是一場修煉,要開始更多全新的嘗試,不再做一些非常得心應手的事情。
“萬一可以做一名Dancer呢?”王耀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