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武
項羽、關羽都是歷史上的失敗者。一個兵敗垓下,一個敗走麥城。
項羽被困垓下,在尚有一線生機的情況下,不愿包羞忍恥、重整旗鼓,放棄了重回江東的打算,悲壯地唱著:“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后,拔劍自刎。
關羽被困麥城,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孫權派遣謀士諸葛謹勸其歸順東吳,卻被關羽正言斥道:“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jié),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庇谑?,兵敗被擒,關羽父子均遭戮殺。
項羽的自刎和關羽的被殺均讓人扼腕嘆息。他們曾經威風八面,名震四方,他們的敗亡令人感傷,不敢想象,他們都死得壯烈、悲愴。西楚霸王勇猛果敢,忠義武圣威名赫赫,他們勇往直前、視死如歸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贏得了一席之地,二人皆達到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境界。
好在歷史不以成敗論英雄。越王勾踐就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他國破家亡,成了吳國的階下囚,當了吳王夫差的馬夫。更令人不堪忍受的是他嘗了吳王夫差的糞便(當然這是范蠡的計謀),以此騙取吳王的信任,他被釋放回國后,深居草棚,臥薪嘗膽十二年,奮發(fā)圖強,勵精圖治,最終完成“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復國壯志。
還有東漢末期的風云人物曹操,也是敗績累累,正如張松奚落他:“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zhàn)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于潼關,奪船避箭于渭水……”的確,曹操在這些戰(zhàn)役中敗得都很慘,狼狽不堪。但他從未考慮過放棄自己的雄心壯志,他破袁紹,擒呂布,滅袁術,征烏桓,平定中原,東漢十三州,獨占其九,為曹魏政權奠定了重要基業(y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北磉_了他志在千里的豪情和平定天下的雄心。勾踐和曹操都吸取自身失敗的經驗,最終成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抱負。
當年項羽隨叔父項梁起義后,身經百戰(zhàn),英勇無敵,所向披靡。巨鹿之戰(zhàn),他殲滅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坑殺秦軍二十余萬。焚驪山八十里宮殿,天下震動。秦亡后,項羽主宰天下時局,大封諸侯,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遠離中原的漢中王。以致后來二人反目,成了冤家對頭,相互廝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楚漢爭霸”。
項羽是有機會一統(tǒng)天下的。在“先入關中者王之”的前提下,劉邦沒有跟項羽會合,反而率先攻進咸陽,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在鴻門,項羽大兵壓境準備質問劉邦,劉邦束手無策,惶惶不可終日。謀士張良獻緩兵計,拉攏項羽叔父項伯從中調解,以渡難關。于是,項、劉二人鴻門相會,項羽設宴,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宴間,項羽謀臣范增安排項莊舞劍,刺殺劉邦,以絕后患?!绊椙f舞劍,意在沛公?!蔽鑴χd是假,刺殺劉邦才是目的。所幸,在項伯的鼎力相助下,劉邦順利脫險。如果項羽當機立斷,殺劉邦易如反掌,如囊中取物般容易,那么就沒有兵敗垓下,而是劉邦殞命鴻門,歷史將被重新改寫,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關羽也不比項羽遜色,在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眾多戰(zhàn)將中,他的表現堪稱神威勇武。歷史上,他“官渡之戰(zhàn)陣斬顏良,襄樊之戰(zhàn)威震華夏……”表現出勇猛果敢、不可侵犯的武圣神威。
關羽對劉備赤膽忠心,披肝瀝膽。即便要他為劉備和他的政權受傷犧牲,他也在所不惜。后人一直把關羽捧頌為流芳千古的人物,尊稱關羽為“關帝”,并建廟寺供奉,代代延續(xù),香火不斷。宋、元時的統(tǒng)治者更是尊關羽為“真君”和“武安王”。
項羽、關羽雖然都以失敗而告終,但不失為英雄豪杰,他們那英武神威的身影和不屈的英雄氣概永遠馳騁在歷史的畫卷上。秦漢的月依舊懸掛在千年后的天空,三國的水依舊滋養(yǎng)著千年后的大地,但歲月的風吹不倒屹立在中華兒女心目中的英雄,項羽和關羽名字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思而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