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江
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文結合的兒童讀物,具有豐富的藝術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繪本教學是指利用繪本作為教材或輔助材料,開展以閱讀、欣賞、創(chuàng)作為主要活動內容的美術教育。繪本教學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審美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表達力等多方面素養(yǎng),提高他們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興趣和掌握程度?;诖耍疚膰@“小學美術繪本教學”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探討:首先,在闡述繪本定義和特點的基礎上,分析繪本教學的理論基礎和原則;其次,介紹繪本教學的實施步驟和策略,包括選擇合適的繪本、設計有趣的活動、引導有效的交流等;最后,評價繪本教學的效果,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于美術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也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文化傳承。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基礎美術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對于美術知識與技能,乃至對于整個世界事物之間關系與規(guī)律積極主動的探索與表達?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如何讓他們在享受藝術樂趣的過程中獲得成長?這些都是當前小學美術教育面臨并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運用“繪本”這樣一種特殊而又普遍存在于學生身邊的兒童讀物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所謂“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文結合的兒童讀物,具有豐富的藝術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它不僅能夠提供給學生美的視覺享受,還能夠充分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力。繪本教學則是指利用繪本作為教材或輔助材料,開展以閱讀、欣賞、創(chuàng)作為主要活動內容的美術教育。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觸到各種風格和形式的美術作品,從而幫助他們拓寬視野和豐富知識,培養(yǎng)他們對于美術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同時,繪本教學還能夠促進小學生對于自身情感、經驗和價值觀等內在世界的探索和表達,增強他們對于自我、社會環(huán)境等外在世界的認識和關懷。
基于已上分析,開展小學美術繪本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它可以有效豐富小學美術教育的內容與形式,提高小學美術教育的質量與效果;另一方面,它可以促進小學生全面而均衡地發(fā)展基礎美術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
繪本的定義 繪本是什么?繪本這個詞源于日語“絵本(えほん)”,最早由日本兒童文學家?guī)r井俊雄在1927年提出。他將那些以圖畫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文字為輔助說明或完全沒有文字的兒童讀物稱為“絵本”,并認為它們是一種獨立而高級的藝術形式。后來,這個詞被引入英語,成為“picture book”的同義詞。目前,關于繪本的定義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不同的學者和研究者可能會從不同角度、根據(jù)不同的觀點提出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多數(shù)的定義都強調了繪本圖文結合的特征。例如,美國兒童文學專家瑪麗·魯斯·莫頓(Mary Ruth Moore)認為,繪本是“一種將圖畫和文字結合在一起的兒童讀物,圖畫和文字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或信息”。中國兒童文學專家王全喜則認為,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文結合的兒童讀物,圖畫和文字之間有著密切而復雜的關系,共同傳達著作者想要表達的意義”。
繪本的特點 根據(jù)上述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繪本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一是繪本是一種兒童讀物,它主要面向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充分考慮他們的心理、生理、認知等特點和需求;二是繪本是一種圖文結合的讀物,它不僅包含文字,還包含圖畫,且文字和圖畫之間有著緊密而復雜的關系;三是繪本是一種藝術形式,它不僅傳遞信息或故事,還展現(xiàn)美感或情感,具有獨特而高級的審美價值。
除了上述的基本特征外,繪本還具有許多其他特點,也正是這些特點使得其成為一種獨特且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形式。根據(jù)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我們可以將繪本的特點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藝術性。繪本是一種藝術形式,它利用圖畫和文字這兩種不同的符號系統(tǒng),創(chuàng)造出獨特而豐富的美術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不僅具有自身的形式美和內容美,還相互協(xié)調、相互補充、相互呼應、相互激發(fā),形成了一種整體美;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不僅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還隱含著深層次的寓意和象征,能夠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運用各種技巧和方法,創(chuàng)造出各種效果和風格,展現(xiàn)出作者的個性和風格。二是趣味性。繪本是一種趣味讀物,它能夠充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fā)兒童的興趣,滿足兒童的好奇心。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往往具有生動、活潑、幽默、詼諧等特點,能夠給兒童帶來愉悅、快樂、驚喜等情感體驗;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還具有多樣、豐富、變化等特點,能夠給兒童帶來新奇、刺激、挑戰(zhàn)等認知體驗;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與兒童進行互動與溝通,如提問、回答、提示、引導等,使兒童成為主動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三是啟發(fā)性。繪本是一種啟發(fā)讀物,能夠有效開拓兒童的視野,豐富兒童的知識,培養(yǎng)兒童的技能。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和知識,如自然、科學、歷史、文化等,能夠引導兒童探索不同的領域和主題。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往往具有開放性、多義性、暗示性等特點,能夠讓兒童進行自主思考、判斷、推理等,發(fā)展他們的邏輯思維、批判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等;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還可以激發(fā)兒童對于自我和他人、自然和社會等方面的關注和關懷,促進他們的情感發(fā)展、價值觀形成、道德意識提升等。
基于對繪本定義與特點的深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為一種獨特的兒童文學形式,繪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獨特的魅力,它能夠帶給兒童多個方面且深層次的影響。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引入繪本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且必要的做法。
小學美術繪本教學是一種將繪本作為教學資源和工具,利用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來開展美術教育活動的教學模式。它主要是在一些重要的教育理論和思想的指導下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這些理論和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兒童中心主義。兒童中心主義是一種以兒童為核心,尊重兒童的個性、興趣、需求、特點等,關注兒童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兒童自主、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的教育思想。它強調以兒童為主體,而非客體;以兒童為目標,而非手段;以兒童為評價者,而非被評價者。它反對單一、刻板、強制、灌輸?shù)葌鹘y(tǒng)教育方式,倡導多元、靈活、自由、引導等現(xiàn)代教育方式。小學美術繪本教學正是符合了這種思想,它以兒童為中心,強調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合適的繪本進行閱讀和欣賞,并設計有趣而富有挑戰(zhàn)性的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讓他們在輕松愉快而又充滿啟發(fā)性的環(huán)境中進行自我表達和發(fā)展。
二是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并不斷完善的一種對人類智能的新穎而全面的解釋。他認為:人類智能不是一種單一、固定、可測量的能力,而是由多種相互獨立而又相互影響的能力組成的一個復雜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她根據(jù)不同領域和文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秀能力和才華,將人類智能分為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觀察者智能八種類型,并強調每個人都具有這八種類型的智能,但是程度和組合方式不同,形成了個體的獨特性和多樣性。他反對以單一標準或方法來評價或培養(yǎng)人類智能,倡導以多元方式來發(fā)現(xiàn)或提升人類智能。小學美術繪本教學正是符合了這種理論,它利用繪本中豐富而多樣的圖畫和文字來激發(fā)和發(fā)展兒童各種類型的智能,如語言表達、邏輯推理、空間想象、肢體協(xié)調、音樂節(jié)奏、人際交往等,并尊重兒童在不同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勢和特長。
三是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以文化為核心,認識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個體或群體的價值觀、信念、行為等,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培養(yǎng)個體或群體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包容性的教育理念。它強調以文化為紐帶,而非障礙;以文化為資源,而非負擔;以文化為多樣性,而非單一性。它反對以主流或優(yōu)勢文化為中心或標準來評判或壓制其他文化,倡導以平等或互補的態(tài)度來欣賞或學習其他文化。小學美術繪本教學正是符合了這種理念,它利用繪本中展現(xiàn)的不同國家、地區(qū)、民族、時代等的風土人情、歷史故事、藝術風格等來拓展兒童的視野和知識,并培養(yǎng)他們對于自己和他人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四是整合式教學。整合式教學是一種將不同學科或領域之間的知識、技能、方法等進行有機聯(lián)系和有效組合,形成一個完整而有意義的教學主題或項目,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探究和實踐的教學策略。它強調以主題或項目為核心,而非單個知識點或技能;以探究或實踐為過程,而非講授或演示;以多元評價為結果,而非單一考試。它反對將各個學科或領域孤立開來進行教學或忽視各個學科或領域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倡導將各個學科或領域融合起來進行教學或突出各個學科或領域之間的共性和差異。小學美術繪本教學正是符合了這種策略,它利用繪本中涉及的各種主題或項目來整合美術與語文、數(shù)學、科學、社會等其他學科或領域之間的知識和技能,并通過閱讀、討論、創(chuàng)作、展示等多種方式進行探究和實踐。
以上四個方面正是開展小學美術繪本教學所依據(jù)的理論基礎。通過對這些理論和思想的深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小學美術繪本教學是一種符合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改革趨勢的先進而有效的教學模式,它能夠給兒童帶來全面而深入的教育效果。
繪本教學是一種利用繪本作為教學媒介,引導兒童進行多元化閱讀活動的教學方式。繪本教學的實施步驟和策略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目標和內容進行靈活調整,但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讀前(Pre-reading):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建立與繪本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情感聯(lián)結,為閱讀做好準備。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通過歌曲、游戲、圖片、問題等方式,引導學生預測繪本內容,充分激發(fā)其好奇心和想象力。
第二階段:讀中(While-reading):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幫助學生理解繪本內容,培養(yǎng)閱讀技能和策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通過朗讀、對話、提問、示范等方式,引導學生關注繪本中的文字、圖片、情節(jié)等要素,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第三階段:讀后(Post-reading):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能力,促進其情感交流和價值觀形成。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通過討論、評價、創(chuàng)作、表演等方式,引導學生回顧和總結繪本內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繪本教學的效果評價和反思是指教師在實施繪本教學后,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和兒童的學習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找出優(yōu)點和不足,提出改進措施,以提高繪本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小學美術繪本教學的效果評價和反思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一是教師的自我評價。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步驟等,檢查自己在繪本教學中是否做到了有效引導、激發(fā)興趣、調動情感、拓展思維等,是否能夠靈活應對兒童的反應和問題,是否能夠及時總結和反饋。二是學生的互相評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讀后階段進行小組討論或全班分享,讓學生互相評價對繪本內容的理解、感受、創(chuàng)作等,鼓勵他們表揚優(yōu)點,提出建議。三是繪本閱讀記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閱讀完一本繪本后,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記錄日期、書名、作者、畫家等基本信息,以及自己對這本書最喜歡或最不喜歡的部分,或者想要問作者或畫家的問題等。這樣既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書寫能力,還可以促使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和總結。四是繪本閱讀測試。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和難度的繪本,設計一些簡單而有趣的測試題目,如選擇題、填空題、連線題等題型,考察兒童對繪本內容的記憶和理解程度。測試題目要注意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并且要與閱讀目標相符合。
總之,小學美術繪本教學是一種借助兒童繪本開展美術創(chuàng)作的教學方式,它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嘗試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一是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要培養(yǎng)的能力和素養(yǎng),如觀察、想象、表達、審美等。二是教學內容:選擇適合年齡段和主題的優(yōu)質繪本,分析繪本的特點和價值,提煉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三是教學過程:設計合理的教學步驟和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欣賞、討論、創(chuàng)作繪本,注重過程評價和反饋。四是教學效果:總結教學收獲和不足,展示和評價學生的作品,激勵和鼓勵學生持續(xù)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