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
“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歷史的長風(fēng)吹過,竹影斑駁、光影交錯下,我似乎窺見一位白發(fā)老者,他手撫竹節(jié),呢喃輕嘆:“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王陽明印證了辜鴻銘所言:“中國人生活在一個心靈的世界?!北毁澴u為“半圣”的王陽明,“此心光明,亦復(fù)何言”,這告訴遠離了體會心靈、行隨明心的生活的我們:遵從明心,致得良知,是養(yǎng)護心靈世界、行得其所的配方。
遵從明心,在本心之中尋求天理。唯有不違背本心,才能不致后悔;追尋心靈的明澈,方可遇見無憾的自我。蝴蝶夢境中,莊子歸順了世界的“同一”,實現(xiàn)了“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坦然;文學(xué)卷軸上,汪曾祺摒棄為留名而塑造文章的宏大,選擇了“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的淡泊……明心所向之處,縱使荒草萋萋,亦如生機勃勃;明心所棄之處,縱使雕梁畫棟,無非重垣疊鎖。如此,明心培育了“良知”的種子,實現(xiàn)了自定法則。
致得良知,在反求諸己后尋得境界。把握了人內(nèi)心判斷是非的最高標(biāo)準(zhǔn),終能成就“敬天愛人,自利利他”的境界。恰似陽明先生從仕宦子弟變?yōu)樾膶W(xué)大師,他建立龍岡書院,為當(dāng)?shù)氐拿缛酥v學(xué),懷著自己的心法,用真誠打動“暴民”。他以看破生死的硬氣魄,蓄起做自己的狂氣。憑著對本真自我的復(fù)位,他大聲無愧地說:“我今信得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著些覆藏?!眱H僅“良知”二字,在陽明心學(xué)的提煉里,是本真,是不偏執(zhí),是敬畏、憐憫和博愛之心。
遵從明心,致得良知,護得住本真的心靈世界,對得了隱在竹叢之中的那雙澄澈明晰的眼眸。
愿諸君立心成命,不枉乎己。(指導(dǎo)教師:李仁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