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聞媒體如何報道非遺
      ——以系列報道《追尋“非遺”傳承人》為例

      2023-11-12 02:25:52王東
      新聞傳播 2023年18期
      關鍵詞:系列報道寧夏技藝

      王東

      (寧夏廣播電視臺衛(wèi)視中心 銀川 750000)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記錄著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過程,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是歷史饋贈給我們的瑰寶。2003 年寧夏正式啟動非遺保護項目至今,已經走過了近20 年的歲月。20 年間,寧夏的“非遺”傳承保護之路走得艱辛卻篤定,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使得非遺項目繁花盛開,未來可期。目前,自治區(qū)(?。┘壏沁z項目已達142 項,可謂碩果累累。

      統(tǒng)計數據顯示,經過深入調查發(fā)掘,寧夏境內目前存有非遺資源近3000 項。這些非遺瑰寶中,有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還繼續(xù)發(fā)揮著作用,有的則脫離現代生活,漸行漸遠有消失的危險。如果不及時搶救,有些非遺項目很可能就會永遠消失,需要我們全社會去了解、拯救、保護和傳承。

      新聞媒體有責任和義務去為非遺保護傳承盡一份力,去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去呈現“非遺”傳承人的時代風采。近年來,寧夏旅游廣播陸續(xù)推出系列報道《追尋“非遺”傳承人》。記者深入全區(qū)各地,采訪了磚雕、刺繡、剪紙、年畫、泥塑等自治區(qū)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反映“非遺”傳承人的堅守和探索,宣傳寧夏“非遺”項目發(fā)展、保護和傳承的現狀,讓更多的人認識非遺,了解非遺,激發(fā)人們的文化自信,從而保護、傳承非遺文化。

      迄今為止,寧夏旅游廣播已經陸續(xù)推出50 期《追尋“非遺”傳承人》系列報道,基本上每年推出10 期,而且都參與了寧夏新聞獎和寧夏廣播電視獎的評選,每年都能斬獲省級獎項,對推廣宣傳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發(fā)揮了積極的影響。該系列報道有以下亮點可以作為非遺相關報道參考。

      一、采訪深入扎實

      預則立,立則行,行則達。為了讓新聞作品立起來,讓非遺項目活起來,記者在采訪前做足功課,大量查閱相關資料,搞清楚非遺項目的起源、流變、現狀等等基本常識,同時事先與采訪對象進行電話溝通,了解其性格、語言表達能力及簡單的經歷,為面對面的采訪做好準備。

      寧夏非遺項目眾多,大多數非遺傳承人居住在農村、偏遠山區(qū),交通條件較差。無論非遺傳承人身居何處,記者都會克服困難,翻山越嶺完成采訪,與非遺傳承人交朋友,真誠相待,采回沾著泥土、帶著露珠、冒著熱氣的新聞素材。

      系列報道《追尋“非遺”傳承人》以一位自治區(qū)(省)級或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為單元進行專題報道,每期時長大約為10 分鐘。但是為了得到比較全面的資料,記者對每一位受訪對象的采訪素材都達到三至五個小時左右。采訪回來后,反復揀選,從眾多素材中提煉最精彩的部分,選取最有故事性的情節(jié)來進行文稿寫作及后期制作。

      二、寫作精益求精

      關于非遺項目及其傳承人的報道是最近幾年文化類新聞的熱點,如何從平淡無奇的素材中萃取精華,使之在眾多的采訪報道中閃現亮點并脫穎而出,一直是記者思索的問題。經過實踐打磨,主要從切入角度、故事化的表達、升華主題和文字優(yōu)美等四個方面不斷完善報道質量。

      (一)切入角度

      近年來,非遺相關報道紛紛呈現,亂花漸欲迷人眼。

      那么如何才能讓非遺項目傳承人的報道呈現出創(chuàng)新性的質感?角度的選取尤為重要。每一位采訪對象的個性、特點、經歷等要素都是其獨一無二的標簽。為了尋找新穎的角度,記者采訪時與非遺傳承人深入對話聊天,引導他們敞開心扉講述經歷與感悟,一般都能挖掘出新鮮的素材,從有別于既有報道的角度切入,就能不落窠臼,使作品鮮活跳脫。

      徐笛生是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吳忠市金積大缸醋的第五代傳承人。那么如何去體現他的大缸醋品質好呢?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年屆七旬的徐笛生最近幾年體檢的化驗報告單常規(guī)指標全都處于良好水平,醫(yī)生說他的體征比同齡人至少年輕10 歲。究其原因,主要是徐笛生一直在食用自己釀造的大缸醋。

      于是,關于徐笛生的報道就從他的體檢報告為切入點,來體現他堅持遵循古法、純糧釀造的大缸醋良好的品質。

      (二)講好故事

      故事性是文學作品的核心要素之一。對新聞作品而言,故事性同樣重要,好的新聞作品要有骨架,要有情節(jié)、要有內在聯系的前因后果,即鳳頭、豬肚、豹尾。系列報道《追尋“非遺”傳承人》選擇最有代表性的非遺傳承人,既講述他們在傳承路上的艱難探索,又體現他們矢志不渝的傳承精神。每篇報道都有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包括非遺項目的起源,傳承中的故事,非遺傳承人與非遺項目的淵源,非遺傳承人求藝精進的經歷,非遺傳承人想方設法傳授技藝等故事。

      《秦磚漢瓦列一堂,夏鼎周盤流千古》講述魏氏磚雕第四代傳承人卜文俊入贅做上門女婿,想方設法從岳父手中傳承到磚雕技藝后帶領鄉(xiāng)親們一起致富的故事;《黃羊錢鞭舞起來群眾體育火起來》,講述中寧黃羊錢鞭傳承人劉自壽在中小學大力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夯實了傳承的根基;《莊周曉夢迷蝴蝶翩翩剪紙隨蝶舞》講述身殘志堅的陸夢蝶,一邊與病魔作斗爭,一邊創(chuàng)作大量精美的蝴蝶剪紙作品的感人故事。

      (三)升華主題

      講好故事,不止是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非遺的傳承本身就有著社會責任與意義,非遺傳承人的故事蘊藏著許多讓人感動的細節(jié),挖掘具有內在深刻意義的細節(jié)并將其提煉升華,盡可能地放大新聞價值,就是對報道主題的升華。

      中寧蒿子面在寧夏是一項知名度頗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第五代傳承人于振玲近年來在媒體的曝光率較高。大多數新聞報道聚焦于對蒿子面的介紹及傳承人于振玲精湛的技藝。記者在與于振玲聊天時,她坦言自己也曾經因為時間和精力有限非常排斥到各地宣傳推廣非遺項目。直到2012 年,于振玲以非遺傳承人的身份被派往非洲參加第八屆唐人街美食文化節(jié)。在異國他鄉(xiāng),一位老華僑帶給她很大的觸動。于振玲回憶說:當那位老華僑捧到那碗蒿子面的時候哭了。老華僑說這就是我們祖國的文化,看到了這碗面,就想起了媽媽,想起了媽媽的味道。當時這句話感染了在場的所有的人。從這一刻起,于振玲真正知道肩上的責任有多重大,身為傳承人,使命是什么。就因為這一句話,于振玲決心一定要把最有地方特色的蒿子面帶到祖國的每一個角落,讓離開家鄉(xiāng)的游子們感受家的味道,感受媽媽的味道。

      記者當即就對這段故事細節(jié)進行了認真的提煉,精心組織在采訪報道里,完成了《一碗蒿子面,半生傳承情》的報道,既在標題里體現出了主題,又讓報道的中心主旨更有深刻積極的社會意義。

      (四)文字優(yōu)美

      如果新聞寫作中偶用修辭技巧,就如戈壁灘上忽見鮮花,較之文學反而會更見其效。好的作品,標題必然也是點睛之筆,能夠為整個報道提亮添彩。50 集的系列報道的標題,講究在點題的同時,體現文字美,追求對仗工整。諸如《復活古建筑 留住“根”與“魂”》《錦上育芳華 傳承暖人間》《大缸釀傳奇 香醋蘊百味》《“京劇”非遺傳承人:擎起院團復興大旗》和《絲線繪丹青“繡”出幸福路》等等,力求讓標題映襯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tǒng)之美、技藝之美、匠心之美和生活之美。

      系列報道《追尋“非遺”傳承人》的推出,是對藝術的致敬,對匠人精神的禮贊。對于廣播作品而言,優(yōu)美的文字會彌補沒有畫面的缺憾。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記者不滿足于本身具備的文字功底,除了加大對非遺項目的了解,同時拓展閱讀范圍,在經典的散文詩詞中尋找文字的靈感,力求使文字與非遺藝術相匹配,給聽眾帶去美的享受。

      三、體現時代精神

      (一)守正創(chuàng)新

      傳承,是非遺項目的核心要義。有著千百年生命力的非遺項目之所以能夠延續(xù)至今,有賴于技藝薪火相傳的時代精神。媒體對非遺傳承人及其項目的報道,要聚焦他們既師承古法,又不泥古;既要接續(xù)文化精髓,又要推陳出新,體現非遺項目的時代特點,弘揚非遺傳承人的時代精神。

      二毛皮是寧夏傳統(tǒng)“五寶”之一,取自寧夏地方優(yōu)良品種灘羊,在世界裘皮中獨樹一幟。2008 年經國務院批準,二毛皮鞣制工藝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冠疫情初期,位于寧夏青銅峽市峽口鎮(zhèn)的祥云皮草有限責任公司的出口也曾遭遇下滑,但從2020年5月份開始,公司訂單源源不斷,2020 年出口創(chuàng)匯達996 萬美元,總產值達8207萬元;2021年該公司產值達到1.1億元,出口創(chuàng)匯1300 萬美元。那么,根植于非遺項目——二毛皮制作技藝的祥云皮草公司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佳績的呢?

      《追尋“非遺”傳承人》系列報道的記者深入采訪時發(fā)現了該公司的經營之道: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非常注重打造品牌優(yōu)勢,傳承中不斷改進二毛皮加工工藝,提升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于是,關于二毛皮傳承人的報道將重點聚焦于兩個方面,一是二毛皮制作立足寧夏灘羊資源,師承古法,不遺余力地傳承非遺技藝;二是與時俱進、敢于創(chuàng)新,賦予了傳統(tǒng)非遺項目新的生命力。

      (二)無私奉獻

      在采訪非遺傳承人的過程中,記者發(fā)現這些自治區(qū)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普遍具備無私奉獻的傳承精神。他們身上流著一腔熱血,與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有著濃厚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一方面,這些非遺傳承人打破傳統(tǒng)的“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傳承禁忌,敞開胸懷接納一切喜歡非遺,愿意學習技藝的愛好者。他們將自己掌握的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不論對方是不是手足兄弟、子孫兒女,為的是不讓祖先傳承下來的技藝失傳。許多非遺傳承人將實踐基地建在學校、街道辦和村委會,將非遺的未來放在孩子和年輕人身上,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年輕一代心靈里撒播下熱愛的種子。

      另一方面,許多非遺傳承人通過非遺技藝率先實現了致富,但他們致富不忘本,擔當起了致富帶頭人的角色,在脫貧攻堅中帶領鄰里鄉(xiāng)親、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一起脫貧奔小康。

      記者在采訪中非常注重挖掘非遺傳承人無私奉獻的精神,主動承擔起新聞工作者肩上的文化使命,讓非遺傳承人身上的人格魅力與非遺技藝相輝映,讓受眾在了解技藝、欣賞作品的同時,更為非遺傳承人身上熠熠的閃光點所感染,從而提升新聞作品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

      四、后期制作精良

      廣播是聽覺媒體,音樂是廣播節(jié)目不可或缺的元素,用以塑造形象、表達感情、反映生活、渲染氣氛,運用得當的音樂對于廣播作品而言,能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系列報道《追尋“非遺”傳承人》的背景音樂以中國傳統(tǒng)古典音樂為主,主要為《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和《陽春白雪》等古典名曲,同時根據故事情節(jié)鋪設獨具個性的音樂,在講述非遺傳承人昂揚向上的情節(jié)時,選用活潑、輕松、向上的樂曲;而講述非遺傳承人遭遇坎坷苦難時,選取了悲涼、低沉的音樂,使得墊樂與專題報道相輔相成,融為一體。

      五、融媒體矩陣傳播

      系列報道《追尋“非遺”傳承人》是廣播音頻作品,其短板也是顯而易見的,對非遺而言,沒有畫面呈現無疑會使宣傳推廣大打折扣。立體式融媒體傳播是彌補缺憾的不二選擇。在進行前期采訪時,一般都有3 位記者參與,除了音頻采訪,還有記者進行視頻采訪,拍攝照片。制作完成后,通過抖音、微信、微博等媒介與音頻一起推出,多媒體多終端呈現實現了融合傳播,形成宣傳合力,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今年上半年,寧夏旅游廣播聯合電視媒體和寧夏黃河云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遇見·寧夏非遺》系列融媒直播活動。該活動在系列報道《追尋“非遺”傳承人》的基礎上,精挑細選出一批非遺傳承人,對他們所從事的非遺項目進行融媒體直播。這些非遺傳承人都比較善于情緒及語言表達且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非遺項目富有畫面表現力。通過直播,以融媒體的方式呈現非遺項目活色生香的生命張力。

      直播前,各路記者進行了前采,分別前往剪紙、刺繡、賀蘭硯制作等非遺項目傳承基地,發(fā)揮各自媒介優(yōu)勢,精心制作了小視頻、宣傳片。直播時,各媒體通過沉浸式直播、宣傳片及短視頻發(fā)布等方式進行融合播出,聲音、畫面和文字交相輝映、互為補充,較為完美地呈現了非遺項目的真實狀態(tài),引領受眾深度體驗非遺的魅力。

      系列融媒直播活動除了在寧夏廣播電視臺旗下各平臺發(fā)布外,還在寧夏各主要官方媒體及各平臺視頻號、抖音等平臺發(fā)布,共收獲30 多萬人次的點贊量,參與評論的受眾超過萬人。其中,非遺項目寧夏平羅黃渠橋羊羔肉傳承基地在直播當天就吸引來了過百人的消費者。直播活動見證了融媒體傳播的能量,也為促進非遺傳承、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乃至文旅融合貢獻了力量。

      結語

      歷經人世的滄桑,穿越時空的磨礪,沉淀下來的非遺項目能給人以美的陶冶和哲學啟迪。記者在采訪中也常常會被非遺項目呈現出來的美所感染,被非遺傳承人上下求索的精神所感動,這種感染和感動賜予記者以力量和靈感,借助他們身上的匠人精神認真對待每一篇報道,從而完成了50 篇報道,收獲了獎項。同時,通過傳統(tǒng)媒體、融媒體多元互動的宣傳體系,多角度、立體化呈現寧夏非遺項目及傳承人的風采,以此提高全社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弘揚工作,讓更多的非遺技藝走近大眾視野,滋養(yǎng)心靈,接續(xù)傳承。

      猜你喜歡
      系列報道寧夏技藝
      非遺技藝絨花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工會博覽(2022年33期)2023-01-12 08:52:40
      《今年兩會不一般》系列報道之四 不簡單:從議案到提案都成“金點子”
      《今年兩會不一般》系列報道之三 不容易:從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治理的技藝:三代王官學新說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24
      寧夏
      寧夏畫報(2019年5期)2019-09-19 14:42:26
      第三屆“三晉新農人”風采展示系列報道 蜂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發(fā)
      技藝精湛 星光燦爛——來自歐洲的Herrmans
      中國自行車(2018年7期)2018-08-14 01:52:44
      寧夏煤電博弈
      能源(2017年5期)2017-07-06 09:25:50
      技藝并舉 厚積薄發(fā)
      中國篆刻(2016年11期)2016-09-26 07:40:44
      寧夏
      寧夏畫報(2016年5期)2016-06-28 05:48:08
      泰顺县| 阳春市| 扶余县| 雷州市| 陵川县| 虎林市| 邵阳市| 泽库县| 平谷区| 高碑店市| 伊吾县| 绥棱县| 金湖县| 固安县| 孟津县| 盐源县| 富裕县| 富锦市| 湖南省| 琼中| 磐安县| 柳林县| 扎囊县| 谢通门县| 苏尼特左旗| 桂东县| 资阳市| 邹城市| 民丰县| 隆回县| 蓝山县| 绵竹市| 沙坪坝区| 保山市| 子长县| 金堂县| 廉江市| 喀什市| 启东市| 葵青区|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