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
有一個理論叫“動詞哲學(xué)”。簡單說就是,要拒絕名詞的誘惑,不要試圖去成為一個名詞——無論多好聽的名詞,而要去成為一個動詞。
年輕人有的是時間,所以可以成為很多的動詞。
其實(shí)成為名詞,還是成為動詞,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比如說,我認(rèn)為自己是個爸爸,那就有對孩子的責(zé)任,但是難免也會感覺有支配孩子的權(quán)力?;钤诿~里,很容易給自己一個想當(dāng)然的暗示,以為自己真的擁有什么。而換成動詞就好多了,比如支持、陪伴或者是照料孩子的成長。
用動詞來描述自己的角色,會讓自己目標(biāo)明確,而且活得有活力。
無論你覺得自己是一個白領(lǐng)、商人、學(xué)生,還是干部,你都可以試試給自己換一個動詞,會有很奇妙的效果。
(六月的雨摘自“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