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鹽城市亭湖區(qū)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000)
四肢骨折發(fā)生后,患者無法正常進行肢體活動,骨折部位產(chǎn)生較為強烈的疼痛感。四肢骨折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針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固定,有效修復損傷[1]。四肢骨折患者的術后恢復期間,仍會受到肢體活動受限、疼痛癥狀發(fā)作與加重、術后并發(fā)癥等問題的困擾,產(chǎn)生心理負擔,出現(xiàn)失眠癥狀。在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中,需要密切關注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2]。肢體腫脹是四肢骨折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多與骨折部位軟組織損傷有關,或是受到靜脈淋巴回流受阻的影響。肢體腫脹發(fā)生后,往往伴隨有疼痛癥狀,無法正?;顒樱?]。為了改善四肢骨折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減少肢體腫脹癥狀對于日常生活的影響,給予患者優(yōu)質(zhì)的護理服務。密切關心患者在接受治療、護理期間的感受,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讓患者更加舒適、安心,進而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4]。
研究對象為鹽城市亭湖區(qū)人民醫(yī)院2020年8月—2022年9月期間收治的98例四肢骨折患者,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觀察組:男女比例為30∶19,年齡范圍23 ~ 69歲,平均年齡(43.71±9.85)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8∶21,年齡范圍20 ~ 73歲,平均年齡(45.60±9.33)歲。基本資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 符合四肢骨折診斷標準;② 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 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② 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③ 肝腎功能不全。
1.2.1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
四肢骨折患者入院后,檢查其受傷部位,評估骨傷嚴重程度,并詳細告知患者,介紹治療方案。治療后,注意患肢部位的防護,及時進行藥物、敷料的更換。遵醫(yī)囑應用抗生素、止痛藥。
1.2.2 觀察組(舒適護理)
① 疼痛護理:關心四肢骨折患者的感受,評估患肢疼痛、腫脹的嚴重程度。調(diào)整患者的臥床體位,使其處于舒適的狀態(tài),避免患肢受到壓迫、刺激。針對出現(xiàn)腫脹的患肢,以適當?shù)牧Χ冗M行按摩,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感覺進行調(diào)節(jié),提高其舒適度。在患者的腫脹部位,進行冰敷處理(0 ℃,10 ~ 20 min),用于促進血管收縮、減少滲出,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提供溫度適宜、通風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減少噪聲干擾、強光刺激。另外,在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復訓練中,注意控制訓練強度做好相關的防護工作,避免患者遭受意外損傷。
② 心理護理:觀察患者的表情變化、行為舉止,判斷其心理狀態(tài),進而主動上前詢問患者的感受,了解其真實的心情。增進護患溝通,鼓勵患者傾訴自己的煩惱,護理人員能夠積極做出回應,為患者提供相應的幫助。按照患者的生活習慣,進行室內(nèi)物品的擺放,建議患者陪護左右,營造溫馨的氛圍。準備好患者喜歡的音樂、影視劇、小說等,為患者提供更多放松心情的途徑。在身心放松的狀態(tài)下,可以有效緩解其疼痛感。在骨傷愈合良好的情況下,建議患者參與各類娛樂活動、體育運動以及日常家務勞動,從中釋放情緒、緩解壓力,進而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
以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應用(±s)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由t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應用(%)表示,由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肢體腫脹發(fā)生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肢體腫脹發(fā)生情況及嚴重程度對比[n(%)]
肢體運動能力:2組治療后的Fugl-Meyer評分較于治療前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日常生活活動能力:2 組治療后的ADL評分較于治療前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s),分]
表2 2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s),分]
Fugl-Meyer評分ADL評分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n = 49)40.04±5.2874.41±4.2737.71±6.3678.39±5.04對照組(n = 49)39.79±5.1367.39±6.0238.02±6.5469.43±6.31 t值0.2386.6580.2387.766 P值>0.05<0.05>0.05<0.05組別
疼痛癥狀:2組治療后的疼痛VAS 評分較于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情緒狀態(tài):2組治療后的HAMD 評分較于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的疼痛癥狀和情緒狀態(tài)對比[(±s),分]
表3 2組患者的疼痛癥狀和情緒狀態(tài)對比[(±s),分]
疼痛VAS評分(分)HAMD評分(分)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n = 49)6.10±1.571.94±0.6622.45±4.1710.43±1.43對照組(n = 49)6.03±1.652.75±0.8422.90±3.9214.59±2.89 t值0.2155.3080.5509.031 P值>0.05<0.05>0.05<0.05組別
護理滿意度,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n(%)]
肢體腫脹消退時間、住院時間,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和住院時間對比[(±s),d]
組別肢體腫脹消退時間住院時間觀察組(n = 49)5.51±1.046.89±0.63對照組(n = 49)6.95±1.438.14±0.81 t值5.7018.527 P值<0.05<0.05
四肢骨折多為意外事故引發(fā)的骨科傷病,患者受傷后,應該及時接受手術治療。將骨折部位固定牢靠,恢復正常、穩(wěn)定的血液供應,進而促進骨傷愈合[5]。在四肢骨折患者的術后恢復期間,需要考慮到影響骨傷愈合的多方面因素,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在四肢骨折患者中,受到軟組織損傷或靜脈淋巴回流受阻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肢體腫脹。四肢骨折出現(xiàn)肢體腫脹癥狀,往往伴隨有疼痛感,導致患肢無法正?;顒樱?]。長時間受到肢體活動受限、腫脹與疼痛癥狀的困擾,患者容易產(chǎn)生負面情緒,表現(xiàn)為焦慮、緊張,同時還會影響其睡眠,出現(xiàn)失眠癥狀。
為了讓四肢骨折患者盡快回歸正常生活,有效改善其身心不適癥狀,需要針對肢體腫脹的發(fā)生,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不僅要關注患者的骨傷愈合效果、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情況,也要關心患者的實際感受,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為目標,開展康復護理[7]。
四肢骨折患者的舒適護理,首先應該側重于肢體疼痛、腫脹癥狀的緩解,實施疼痛護理。加強對患肢的防護,保持傷口的清潔、干燥,及時更換敷料,避免受到細菌污染,降低感染風險。在臥床休息時,正確擺放患者的體位姿勢,防止患肢受到壓迫[8]。另外,在床旁設置護欄,防止患者墜床。患者可以下床活動時,必須由專人陪護,避免其意外跌倒而受傷。采取肢體按摩的方式,減輕患肢的疼痛感、腫脹感[9]。在按摩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的感受,對于按摩的力度進行調(diào)節(jié)和控制,令患者感到舒適。針對患肢腫脹、疼痛部位進行冷敷處理,同樣可以減輕患者的不適感。讓患者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休息,有助于放松身心,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關注四肢骨折患者軀體癥狀的同時,也要了解其心理感受。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心理壓力的增加,往往會加劇患者的肢體腫脹、疼痛癥狀,同時還會影響患者面對治療的態(tài)度。通過心理評估,了解患者的內(nèi)心感受。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護理,安撫患者的情緒,讓患者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保持輕松的心態(tài),有助于減輕患者的不適癥狀,促進其病情的良好恢復[10]。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的開展,能夠全面改善四肢骨折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促進其肢體腫脹癥狀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