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霞
金風涌,涼意來襲。迎著季節(jié)的變更,明晃晃的水流在秋的背景圖中奔騰不息。
水默默繞過那些群山腳下。倒映出群山亙古不變的矜持,它正伸展開強壯的臂膀,環(huán)抱著各種各樣形態(tài)各異的美麗景色。對于多姿多彩的世界,它如站成一隊的剛毅哨兵,駐守八方。
然而,巍峨聳立的群山在一汪含情脈脈的明眸里,也變得無比柔和與靜美。金光閃閃,山影微顫。水以柔成繞百川,青山碧水兩悠然。如水柔情,秋波流轉(zhuǎn),多用于多情女子的描寫,也表達出水的多情?;蛟S岸邊的那些樹木,也被秋波觸動了內(nèi)心最柔軟的部分,悄悄換上了錦衣,以明艷的色彩映入一汪清水明亮的眸子。水露出自然而會心的一笑,卻不僅是它的多情,有人說,是它的胸襟。水的胸懷體現(xiàn)在它的有容乃大。它敞開博大的心胸容納了萬物,以它的清、它的靜。它依然或緩或急地流淌,載著秋實,帶著夢想,流淌千秋萬代,見證歷史滄桑,留下許多痕跡。
恰在如此煙波浩渺的秋水江邊,唐朝的一位青年,極目遠眺,禁不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提筆疾書,洋洋灑灑,即興詩成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文章因名句而成為名篇,而名篇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隨著一波秋水世代流傳。水的前面落上秋字,多了厚重和沉穩(wěn),心里愈加涌上幾分滄桑美感,如此,為水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賦予新的含義。
秋水,早已成為眼睛的喻體。唐朝有名的詩人張九齡和賀知章曾非??春靡晃黄邭q能作詩寫文章的小童,名叫李泌。賀知章第一次看到這個小童的眼睛,頓時驚呆了,他從未見過如此純澈的眸子,明亮閃爍,清澈見底,睿智聰穎,乖巧可愛。詩人立刻想到了兩彎清盈的秋水,當即預(yù)言,這個小童長大后必有作為。如他所料,這個李泌后來果真成為一朝宰相,被封為鄴侯,于是,成就了流傳至今的鄴仙秋水之典故。如今的望穿秋水,暗送秋波,皆形象生動地將秋水喻為眼睛。
古人常以秋水來抒發(fā)內(nèi)心之感。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以一池雨后漲滿的秋水,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滿腔思念。《詩經(jīng)》里有名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將其演繹成秋水伊人,表達思念,也應(yīng)了登高望遠,極目蒼涼,正切秋水伊人之想。而杜甫贊譽徐卿二子,寫“大兒九齡色清澈,秋水為神玉為骨”,大兒子的清朗氣質(zhì)超凡脫俗,如同一汪波光閃閃的秋水。蘇軾詩成,仙風入骨已凌云,秋水為文不受塵。秋水文章,超然物外,仙風道骨、飄然若仙。秋水的清朗氣質(zhì)、靈秀之氣躍然紙上??催^王實甫的《西廂記》,將秋水喻為寶劍的鋒利和冷峻?!叭f金寶劍藏秋水,滿馬春愁壓繡鞍”,寶劍的光如同秋水般明澈,有自帶鋒芒之感,仿佛聞聽寶劍出鞘嘡啷聲響,隨即可見冷光襲人的瞬間。而唐朝詩人鮑溶有一句詩,曾向春窗分綽約,誤回秋水照蹉跎。如鏡秋水里,萬物的影像寫滿歲月的蹉跎。
秋水感恩光的德澤,盈滿大自然的成熟與明朗。不管天高云淡,還是風和日朗,不論岸邊群巒疊嶂,還是古木參天,在一泓秋水里,時光不老,水中可見,清凈無他。
獨立金秋曠野,望一江東去,見秋水在季節(jié)的輪回中奔流。于無形的物象前,觀者只有深深體會物換星移幾度秋的不同感悟罷。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