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郁 尹斯琪 尹航
摘 要:判斷一項科技成果可轉化為技術標準的潛力,是實現(xiàn)科技成果標準轉化的前提和基礎。為判斷一項科技成果是否具有標準化潛力,需要對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標準的可行性進行評價。本文對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分析方法的文獻進行了調(diào)研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適合公司實際情況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評分標準和專家評價表,進而制定了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方案,對梳理出的公司科技成果進行了可行性評價,并根據(jù)評價結果對公司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工作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3.01.013
1 引 言
當今社會,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水平的高低是反映一個國家產(chǎn)業(yè)核心競爭力乃至綜合實力強弱的重要指標[1]。在國家層面對于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的工作非常重視,在相關文件中也加以強調(diào)。2021年發(fā)布的《國家標準化發(fā)展綱要》中提到“……及時將先進適用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融入標準,提升標準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評價機制和服務體系,推進技術經(jīng)理人、科技成果評價服務等標準化工作……”[2]《2022年全國標準化工作要點》中,第75條提到:“制定標準化與科技創(chuàng)新互動發(fā)展的指導性文件,推動將標準作為重要產(chǎn)出指標納入科技計劃實施體系,開展科技計劃項目形成標準研究成果統(tǒng)計工作。” 第76 條提到:“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評價機制和服務體系,建設科技成果標準化服務平臺。”[3]
判斷一項科技成果可轉化為技術標準的潛力,是實現(xiàn)科技成果標準轉化的前提和基礎。為判斷一項科技成果是否具有標準化潛力,需要對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標準的可行性進行評價。一項科技成果是否可以轉化為技術標準,及其在轉化為技術標準方面潛力大小,目前沒有明確的尺度加以評判,評價轉化潛力大小的界限是模糊的,在界限不明顯的前提下,單純的“可轉化”“不可轉化”等評價都不具有充分的說服力。為此,本文對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可行性的評價方法進行了調(diào)研和比選。
2 可行性評價方法
2.1 可行性評價方法分析
王宏偉等人[4]提出了科技成果的四維標準化評價模型,該模型包括對科技成果的成熟度評價、創(chuàng)新度評價、先進度評價和項目團隊評價。其中,成熟度等級在基礎理論研究階段、實驗室研究階段、中試試驗階段以及市場推廣階段的基礎上共分成13級;創(chuàng)新度分成4級;先進度分成7級;項目團隊分成2級。并對上述4項的每一級都給出了對應的描述。把成熟度、創(chuàng)新度、先進度和項目團隊4個評價指標綜合起來,就可以完整地描述出一個科技成果的信息全景。利用這種四維標準化評價模型對某項科技成果進行轉化評價時,就是根據(jù)科技成果的相關信息從4個方面按分級標準進行對照,即可完成對該成果的綜合、全面、客觀的評價。
鄭鷹等人[1]對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的潛力評價進行了探索。首先構建出了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潛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必要性、可行性、成熟度以及價值度4個一級指標,其中必要性對應需求匹配度1個二級指標和3個三級指標,可行性對應基本特征、外部環(huán)境2個二級指標和5個三級指標,成熟度對應技術成熟性、技術先進性2個二級指標和6個三級指標,價值度對應經(jīng)濟效益、社會生態(tài)效益2個二級指標和5個三級指標。專家對某項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標準的潛力高低程度進行評價,用優(yōu)、良、中、差4個等級進行描述,構成評語集。之后采用主觀賦值法中的德爾菲法對上述指標體系中各級指標的進行賦值。最后確定單因素評價模糊關系矩陣,進行多因素模糊評價,采用最大隸屬度原則就評價結果給出判斷結論。
GB/ T 33 450 -2 016《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指南》[5]中給出了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可行性分析的要點和相關要求。
(1)科技成果的標準特性分析
共同使用特性:擬轉化為標準的科技成果在一定范圍內(nèi)(如:某企業(yè)、區(qū)域、行業(yè)或全國范圍)被相關主體共同使用。重復使用特性:擬轉化為標準的科技成果不應僅適用于一次性活動。
(2)科技成果的技術成熟度分析
一般要求:要對擬轉化為標準的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和認可度進行評估。評估時考慮的因素包括科技成果所處的生命周期、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時間、范圍及認可程度、科技成果與相關技術的協(xié)調(diào)性和科技成果對行業(yè)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
特殊要求:對于高新技術等發(fā)展更新較快,且屬于國際競爭前沿的領域,宜從技術先進性、適用性角度對擬轉化為標準的科技成果進行評估。評估時考慮的因素包括:科技成果是否解決了該領域的技術難題或行業(yè)熱點問題、與同行業(yè)相比科技成果是否達到國內(nèi)或國際領先程度、科技成果的設計思想、工藝技術特點是否符合市場發(fā)展導向。
(3)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前景分析
要對擬轉化為標準的科技成果的未來推廣應用前景進行評估。評估時考慮的因素包括成果所屬產(chǎn)業(yè)的性質(zhì)、與市場對接的有效性、對經(jīng)濟的帶動作用、對社會發(fā)展的帶動作用。
(4)與同領域現(xiàn)有標準的協(xié)調(diào)性分析
要對擬轉化標準與同領域現(xiàn)有標準的協(xié)調(diào)性進行評估, 評估時做到:明確擬轉化為標準的科技成果的所屬領域;與所屬領域的標準化歸口部門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強溝通,掌握該領域標準體系總體現(xiàn)狀(含已發(fā)布的標準、已立項的在研標準計劃項目);從標準適用范圍、核心內(nèi)容與指標等角度, 重點分析擬轉化標準與同領域相關標準的協(xié)調(diào)性,避免標準間的重復交叉。
通過調(diào)研分析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可行性評價方法與《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指南》,可以看出,四維標準化評價模型包括對科技成果的成熟度評價、創(chuàng)新度評價、先進度評價和項目團隊評價,這種方法更加傾向于高校等創(chuàng)新主體科研成果的市場化、標準轉化,評價指標與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指南中的可行性分析要求吻合度不是很高;模糊綜合評價法的評價指標與《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指南》中的可行性分析要求吻合度較高,評價方法也比較科學、細致,評價的可信度更高,但是這種方法比較繁瑣。因此,本文更傾向于充分遵照《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指南》中的可行性分析要求,在借鑒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基礎上,結合公司的具體情況確定具有針對性的易于實施的評價方法。
2.2 可行性評價方法確定
(1)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
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的一項關鍵工作就是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本文確定的開展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流程如圖1所示。在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評價方法調(diào)研工作的基礎上,依據(jù)《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指南》,并借鑒相關經(jīng)驗,確定了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評價的指標為標準特性、技術成熟度、推廣應用前景和與現(xiàn)有標準的協(xié)調(diào)性。在構建評價指標層次結構模型過程中采用了文獻調(diào)研法、網(wǎng)頁調(diào)研法以及問卷調(diào)查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評價指標層次結構模型的構建需要對評價目標進行層層分解,確保每個層次的指標能夠全面地描述上一層次的內(nèi)容。先確定目標層,然后確立涉及目標實現(xiàn)的考察維度,即準則層,再通過文獻調(diào)研等方法選取指標并進行抽樣調(diào)查,篩選各準則層的具體評價指標,即指標層。本文將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作為目標層,根據(jù)文獻調(diào)研及問卷調(diào)查結果確定準則層,同時也為目標層:標準特性、技術成熟度、推廣應用前景和與現(xiàn)有標準的協(xié)調(diào)性,具體的評價指標層次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在完成評價指標層次結構模型構建的基礎上,要實現(xiàn)評價指標體系對各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可行性的客觀合理評價,還需要對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指標權重進行合理分配。本文采取了專家打分的方法進行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的確定,綜合考慮各位行業(yè)及標準化專家的意見,最終確定了各評價指標的權重:標準特性0.2、技術成熟度0.3、推廣應用前景0.3、與現(xiàn)有標準的協(xié)調(diào)性0.2。
(2)可行性評價評分標準
在確定了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項目組綜合調(diào)研結果及相關專家意見,確定了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指標的得分標準、等級描述和對應分值范圍等,最終確定了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評分標準(見表1)和專家評價表(見表2)。
3 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
3.1 可行性評價方案
結合中油國際管道公司科技成果轉化標準評價工作實際情況,制定了總體的評價工作方案,如圖3所示。
(1)梳理科技成果
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工作需要注意一定的針對性,通過系統(tǒng)梳理整理出公司或項目公司擬推廣應用的、具有一定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清單,以此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可行性評價的對象。
(2)確定評價原則
根據(jù)科技成果信息,僅僅圍繞項目組確定的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標準特性、技術成熟度、推廣應用前景和與現(xiàn)有標準的協(xié)調(diào)性4個評價指標,全面、系統(tǒng)、深度考察各個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可行性,對于與現(xiàn)有標準的協(xié)調(diào)性這一評價指標,評價時須充分考慮中油國際管道公司現(xiàn)有標準體系。具體評價方法就是依據(jù)科技成果信息、中油國際管道公司現(xiàn)有標準體系,按照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評分標準使用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表(專家)進行評分。
(3)組織專家評價
邀請優(yōu)選的3~5名管道行業(yè)及標準化方面專家進行打分(將中油國際管道公司擬推廣的重點科技成果信息、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評分標準、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表(專家)以及中油國際管道公司現(xiàn)有標準體系表發(fā)送給專家),按確定的評價原則(方法)進行評分。
(4)綜合評價
收集匯總專家評價表,綜合考慮各位專家的評分及給出的具體意見,給出每項科技成果是否適宜轉化為標準等的綜合意見和建議。
3.2 可行性評價過程及結果
按照制定的評價方案,邀請優(yōu)選的5名管道行業(yè)及標準化方面專家進行打分,并全部給予了有效反饋。根據(jù)專家反饋的打分表,針對每項科技成果匯總其得分及專家意見情況。
根據(jù)各位專家反饋的評分情況匯總進行了綜合評估,給出了綜合意見和建議。最終評價結果總體可以分為3類,分別是復審修訂現(xiàn)有某項標準時考慮納入成果、制定標準以及不建議轉化標準,其中制定標準分為制定企業(yè)標準(建議納入2 0 2 2-2025標準制定計劃)、制定企業(yè)標準(已列標準制定計劃實施中納入成果)、制定二級企標,對各項科技成果的可行性評價結果按評價結果類別進行了分類統(tǒng)計。
所評價的68項公司科技成果的評價結果類別分布情況見表3和圖4。從表3和圖4可以看出,結果類別屬于復審修訂現(xiàn)有某項標準時考慮納入成果的數(shù)量最多,為34項,占比達到50%;結果類別屬于不建議轉化標準的數(shù)量為19項,占比為28%;結果類別屬于制定標準的數(shù)量為15項,占比為22%,其中已在制定標準計劃中的8項(12%),建議增補至制定計劃的3項(4%),制定二級企標的4項(6%)。
4 結 語
本文對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分析方法的文獻進行了調(diào)研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適合公司實際情況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評分標準和專家評價表,進而制定了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可行性評價方案,邀請專家進行了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可行性評價,并根據(jù)專家反饋意見對每項成果轉化標準的可行性進行了綜合評估,給出了綜合意見和建議,對評價結果也進行了分類統(tǒng)計、分析。從評價結果來看,公司科技成果應轉化盡轉化的比率低,對公司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1)制定和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和機制,為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科研與技術標準聯(lián)動機制,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fā)展綱要》中相關要求,強化科研工作和標準化工作的聯(lián)動,開展技術、專利、標準聯(lián)動機制的研究,建立聯(lián)動創(chuàng)新體系,在科研項目的設計、立項論證、實施和考核中把形成標準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和驗收考核指標,充分利用科研項目的開展促進標準化工作的推進,吸納標準化人員參與相關的項目立項、考核等工作,為科研成果轉化為標準提供標準化技術支持,強化科研項目的標準成果輸出。
(3)對于存量待轉化標準的科技成果,建議組織專題研究具體轉化方法并推進標準轉化工作的實施。
本文主要是針對企業(yè)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yè)標準的可行性評價的探索與實踐,相關方法也可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為外部標準可行性評價工作的參考。
參考文獻
鄭鷹,韓朔. 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的評價模型構建及實證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38(23):44-49.
國家標準化發(fā)展綱要[EB/OL].(2021.10.10).http:// www.gov.cn/ gongbao/content/ 2021/content_5647347.htm.
佚名. 《2022年全國標準化工作要點》發(fā)布[J].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 2022(3):1.
王宏偉,劉臨,張懷. 科技成果轉化中標準化評價的理論與實踐[J]. 中國高??萍迹?2019(S1):28-29.
GB/T 33450-2016 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指南[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