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慎中實驗學校 陳良花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學科融合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理念。學科融合指的是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將多個學科的知識與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達到更高水平的學習效果。而初中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如何進行有效的導入教學,成為教師共同探索的課題之一。導入教學是開展一堂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為學習內容的進一步展開打下基礎。在英語教學中,導入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生動、有趣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趣味性原則探尋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旨在以學科融合理念為基礎,為初中英語單元導入教學注入更多的趣味元素和創(chuàng)意思維。在這一原則下,教師將英語教學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融合,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快速獲得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注重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趣味性的課堂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PPT、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呈現知識點,并結合游戲、音樂、戲劇等元素,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活力和趣味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積極參與中輕松自然地吸收新知識,激發(fā)學習英語的熱情。此外,趣味性原則還強調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在初中英語單元導入教學中,教師將選取與課程主題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引入英語教學中。例如,當教學有關環(huán)保的英語單元時,教師可以結合自然科學課程中的環(huán)境保護知識,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科應用能力,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多個學科的興趣。
在趣味性原則的指導下,學生不再被枯燥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束縛,而能夠在輕松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展現自己的才華。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團隊協作精神。教師也會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一些開放性的任務,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趣味性原則在初中英語單元導入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和樂趣的學習空間。通過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和應用英語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和動力。同時,趣味性原則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讓英語學習成為一種享受,而非枯燥的義務。在充滿趣味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能夠激發(fā)內心深處的潛能,擁有一顆探索知識的渴望之心。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導入教學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個好的導入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的動力,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而學科融合理念的導入教學則更是注重吸引學生的同時,兼顧多學科知識的融入,為學生提供全面發(fā)展的機會。吸引性原則是導入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教師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時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點,靈活運用各種教育資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而學科融合理念則是在吸引性原則的基礎上,注重多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將不同學科的內容與英語學習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了解和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在初中英語單元導入教學中,可以選擇與相關學科知識有關的話題作為導入內容。比如,在教學有關健康和身體的英語單元時,教師可以導入一些有關營養(yǎng)、運動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知識,展示有趣的圖片、視頻、實物等教育資源,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并引導學生思考與英語學習相關的問題,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身體等。
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富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讓學生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互動與合作。比如,在教學與環(huán)境保護相關的英語單元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環(huán)境保護項目,或者進行一次戶外實地考察。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以親身體驗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進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相關英語知識。學科融合理念的導入教學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增強吸引力。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情景對話或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進行英語交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其他學科知識,如地理、歷史、科學等,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學科融合理念下的初中英語單元導入教學的吸引性原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思維和綜合運用能力。學生在接觸不同學科的知識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語知識,同時將英語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提高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科學性原則是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初中英語單元導入教學中,基于學科融合理念的科學性原則更是至關重要??茖W性原則強調的是教學過程的客觀性、系統(tǒng)性和合理性,以確保學生在一個科學而高效的環(huán)境中學習。
首先,科學性原則要求教學過程的客觀性??陀^性意味著教學設計與教師的主觀意愿無關,而是基于科學的原則和教育規(guī)律。在初中英語單元導入教學中,教師應該依據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例如,引入一些生動的圖片、視頻或實踐活動,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客觀性設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使學生在探索中建立對英語學習的信心。
其次,科學性原則強調教學過程的系統(tǒng)性。系統(tǒng)性要求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相互銜接、有機組合,形成一個完整而科學的教學體系。在初中英語單元導入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分步導入設計,將學生逐漸引入新的學習內容中。比如,通過討論、提問或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對新的單元話題進行初步了解,然后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課堂小組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共同探討一些實際問題,并引導其總結歸納,將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反思。這樣的系統(tǒng)化設計能夠幫助學生逐漸建立扎實的學習基礎,為后續(xù)的學習做好鋪墊。
基于學科融合理念的初中英語教學,通過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學習動力。當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英語的魅力,就會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積極地學習和探索,真正實現知識與技能的提升。
以初中英語“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單元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入這一主題,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教師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時,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引,投入故事情節(jié),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主角。這種情境式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在這個故事中,可以設置一個有趣的背景,如一個籃球比賽。教師可以生動地描述比賽場景,如球場上的喧鬧聲、球員們的興奮神情及觀眾們的熱情吶喊聲。當然,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熱愛籃球的少年,他通過努力練習,最終在比賽中展現出自己的才華。通過這個故事,學生能夠感受到運動的快樂,進而對“我打算去打籃球”這一句話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故事情節(jié)也可以融入對話和語言點的教學,通過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對話,學生可以學習到與籃球比賽相關的詞匯與句型,如“pass the ball”“shoot the hoop”等。在故事中,教師還可以巧妙地安排一些角色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參與到對話中,通過模仿和實踐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此外,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特點提供一些附加的學習資源,以進一步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比如,帶領學生觀看與籃球相關的視頻片段,了解國內外優(yōu)秀籃球運動員的故事,或者組織學生進行籃球比賽,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
在基于學科融合理念的初中英語單元導入教學中,信息化導入方法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引入多媒體、音樂、文學等元素,教師成功地構建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這種方法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跨學科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相信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基于學科融合理念的初中英語“What sweet Music”單元導入教學中,教師采用了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即信息化導入,構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這種方法不僅融合了多個學科的知識,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本單元導入過程中,首先,教師給學生展示了一段與音樂相關的視頻,畫面中一位優(yōu)秀的小提琴家演奏著美妙的旋律,音樂的力量讓人感到無限美好。這個視頻不僅讓學生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引發(fā)了學生對音樂背后故事的思考。
其次,教師給學生介紹了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并講述了他的艱辛經歷和他對音樂的熱愛。通過這個故事,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音樂蘊含的力量,以及一個優(yōu)秀音樂家的奮斗和堅持。介紹完貝多芬的故事之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些音樂家的演奏視頻,并帶領學生一起欣賞。通過這些精彩的演奏,學生不僅可以領略到不同音樂家的風格和特點,還能夠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愉悅。觀看完演奏視頻之后,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說音樂是一種甜蜜的語言呢?”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學生積極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和同學進行交流。有的學生認為音樂可以表達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有的學生認為音樂可以打破語言的障礙,讓人們互相溝通。
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活動,讓學生以貝多芬的音樂為素材,自創(chuàng)一段小故事。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小組分享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組都呈現了獨特的作品,有的作品充滿歡樂,有的作品充滿感動,而背后共同的元素正是音樂。通過這種基于學科融合理念的信息化導入教學方法,學生不僅學習到了音樂和英語知識,還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欣賞音樂、了解音樂家的同時,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和表達體驗到音樂的魅力。
在基于學科融合理念的初中英語教學,問題導入是一種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通過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方法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例如,在講解“We should learn teamwork”單元時,首先,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你認為我們?yōu)槭裁磻搶W會團隊合作?”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學生嘗試找到自己的答案,相互交流、辯論,積極參與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還可以傾聽他人的意見,拓展自己的思維。問題導入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通過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發(fā)現新的知識和觀點。學生學會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其次,在導入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用相關的真實案例或故事來豐富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團隊合作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講述一個團隊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故事,或者讓學生觀看真實的團隊合作的視頻,這樣的案例和故事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團隊合作的力量。通過問題導入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夠深入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還能夠提高英語水平。在后續(xù)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團隊活動,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任務,共同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單元導入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科融合理念,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的導入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因此,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導入教學,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發(fā)展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