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方銀: 仡佬族,貴州省務川中學教師掛任縣教育體育局信息化中心主任,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化教學優(yōu)質課評審專家,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活動(NOC)微課程評優(yōu)四星級評委,貴州省民族地區(qū)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科學教學指導組成員。主持“少數民族地區(qū)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現狀與對策研究”等重點課題。出版《行走在教育綠洲》《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教程》等專著。為信息時代、智能時代教師重塑角色和助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鼓與呼,努力讓學生增強信息意識,發(fā)展計算思維,培養(yǎng)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承擔信息社會責任。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線運行給城鄉(xiāng)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尤其對鄉(xiāng)村教學很有助益。筆者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以該平臺的課程教學“應用場景”為切入點探索雙師課堂教學,秉持“問題導向、任務驅動、精準助學”理念,解決鄉(xiāng)村教育中的師資不均衡、學習資源共享不順暢及課程開不齊等現實問題,加快實現鄉(xiāng)村學生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再到“就近上好學”、鄉(xiāng)村教育從“普及普惠”到“優(yōu)質均衡”再到“高質量發(fā)展”、基礎教育由“整齊化學習”到“差異化學習”再到“精準化學習”的模式變革。
一、技術賦能雙師課堂教學
(一)實現鄉(xiāng)村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需推進雙師課堂教學
鄉(xiāng)村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關鍵在于共享教學資源并優(yōu)化師資隊伍。然而,就筆者所在國家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及同類西部縣(區(qū)市)等區(qū)域性鄉(xiāng)村教育而言,無論是教師的學科背景、年齡結構、學科觀念、教研與技術素養(yǎng),還是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感知與認知時空、共享與分享資源,抑或如小學科學、音樂、美術等“副科”的課程開設情況,較之于教育發(fā)達地區(qū)均存在較大差距。促進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任重道遠。《教育部關于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繼續(xù)“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開齊、開足、開好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教師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持續(xù)優(yōu)化,學校辦學水平普遍提升,區(qū)域、城鄉(xiāng)、校際差距有效彌合”。為有效落實國家的政策要求,筆者嘗試借助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開展雙師課堂教學,以期加快實現鄉(xiāng)村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讓學生獲得公平而更高質量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的學業(yè)成長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更好發(fā)生。
(二)精準教學,借助共享提質增效
筆者以建構主義、聯通主義、混合式學習及數字化學習認知理論為基礎,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方案”)為指針,以問題為導向,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探索雙師課堂教學,助力教師精心精準地睿教優(yōu)教、學生明晰明確地優(yōu)學樂學,更好地實現鄉(xiāng)村學生高質量、精準化學習。
(三)三部曲構建雙師課堂教學流程
筆者從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的課程教學“應用場景”切入,基于中小學普及裝配的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終端(亦稱“班班通”),借助問題引導學、任務驅動學、微課(精品課)精準助學,奏響技術賦能雙師課堂教學三部曲(如圖1)。
第一曲(學習準備):創(chuàng)設情境,睿教樂學。
在學生學習準備階段,筆者與學生共同梳理與溫故既有知識、分析與建構新知關聯、明確與明晰達成目標、創(chuàng)設與感知問題情境、簡述與初悉學習內容、引導與領會學習方法、激發(fā)與內生學習動力,引發(fā)共情。
這里呈現的導學問題或學習任務,須由教師線下自主梳理、精心設計并在學科(或跨學科)小組支持下協同優(yōu)化。在課程方案的統領下,筆者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將知識還原成真實問題或具體任務,將學習過程預設為學習情境或真實場景。此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任務設計有三個特點:一是強調問題開路和情境上路;二是注重問題的精準、分層和開放性;三是注重情境的真實、激趣和時空感。對于學習內容,筆者借助“班班通”呈現給班級學生,或者利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端及智慧中小學客戶端(手機版、平板電腦HD版、桌面端)個性化推送(以下學習內容呈現、學習任務推送方式同理)給學生個體或學習小組。
第二曲(新知學習):點撥進階,認知內化。
學生跟隨教師(或學科代表)的課程點播,同步觀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的精品課視頻(路徑:課程教學/微課),學習新課內容,了解新知要點,掌握新學技能,并在教材上適時勾畫陌生概念、重要原理、重點字詞及關鍵語句,或在任務單上適時填寫要點,記錄疑點,完成檢測。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在夯實單篇教學基礎上,秉持新課改理念,做好大概念、大單元、大任務、跨學科教學設計,切實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抑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實踐,讓他們在主題式、項目式、體驗式活動中歸納并拓展認知結構,提高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師還應從主講與主控者轉變?yōu)橹鲗c釋疑者,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問題進行個別點撥,對共性問題集中答疑,給予學生適時、精準的學習指導。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播放視頻課程有多種方式:借助“班班通”呈現給全班學生;利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端推送給學生個體或學習小組;適時操控“暫?!?,留出生生、師生互動時間;設置“倍速”,調控教學節(jié)點(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把控節(jié)奏。
第三曲(復盤結課):檢測梳理,拓展遷移。
在學生已經學習并內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他們梳理要點、強化鞏固、拓展遷移。教師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與學生共同回顧知識內容、梳理學習要點,建構知識關聯;采用“三二一策略”(三點收獲、兩點感悟、一個疑問)引導學生歸納和總結,并利用軟件(如“希沃白板/班級管理/隨機抽選”)適時抽選學生進行任務檢測與問題交流,輔以視頻課程(節(jié)點性重播)進一步釋疑解惑,強化學生認知;使用智慧中小學客戶端的作業(yè)活動功能,布置適量的課外作業(yè),進一步強化重點、遷移應用和拓展研學。此環(huán)節(jié),對于導學問題、學習任務,教師盡可能個性化、進階式和開放性設計教學,以實現分層精準教學,幫助潛能生“補償”學習、中等生“提優(yōu)”學習、學優(yōu)生“拓展”學習。
二、雙師課堂教學設計范例
筆者以“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為例,介紹雙師(線下教師+線上教師,在下列范例中簡稱“師1”“師2”)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路、理念、要領。教師按如下路徑登錄平臺打開具體界面: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課程教學/學生自主學習/教科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3.2 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一)創(chuàng)設情境,睿教樂學
1.明確學習目標
學生要認知影子概念及其形成的基本原理(科學觀念);建構影子概念及物體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規(guī)律,了解“日晷”的科學原理(科學思維);參與實驗與觀察活動,了解、求證物體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規(guī)律,制作簡易“日晷”,進一步探究、驗證物體影子的實踐應用(探究實踐);認知影子變化規(guī)律的“計時”應用,認識“日晷”的社會價值,激發(fā)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探究科學奧秘的好奇心,增強責任感(態(tài)度責任)。
2.明晰學習方式
學生集中觀看視頻課程;參與討論,互動學習;協作進行模擬實驗;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3.做好學習準備
每個學生拿出教材、課前觀察記錄單等。各組檢查是否按課前要求準備好了短木棍(長度約4 厘米)、手電筒、直尺等實驗器材。
4.激趣導入新課
師1出示謎語“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后 ;我和他(她)說話,他(她)卻不開口”,問謎底(提示:一種自然現象)。
學生:人的影子。
師1:在生活中,我們除了經常看到人的影子外,還看到過別的影子沒有?
學生:樹木、房屋、電線桿的影子……
師1板書課題“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師2:大家好!我是楊老師,今天咱們學習第3單元第2課的內容。請大家觀察這張圖片。看到什么了?
(師1在0分23秒處暫停師2授課。)
師1:觀察圖片可獲得什么信息?(如圖2)
學生:樹木的影子;樹林中長長的影子……
師2:是不是看到了,這幾棵大樹在傍晚陽光的照射下,影子投射到地面上……照片中,樹的影子是比較長的。其他時候也是這樣嗎?
(師1在0分53秒處暫停師2授課。)
師1:照片中,樹的影子是比較長的,那么一天之中樹的影子都是這樣長嗎?
學生:不是這樣長;早晚長、中午短……
師2:那么,在一天之中,樹的影子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師1在1分03秒處暫停師2授課。)
師1:在一天之中,樹影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學生思考、討論并舉手回答“早上逐漸變長;下午逐漸變短……”
設計思想:教師讓學生預先知道學習目標及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猜謎語”活動,思考“還看到別的影子沒有”等問題,激發(fā)好奇心,實現教與學的情境共融和情感共生。
(二)點撥進階,認知內化
師2:我們就利用大家課前的觀察記錄單來研究“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師1在1分54秒處暫停師2授課,要求學生拿出課前觀察記錄單(如圖3),并與視頻課程中呈現的觀察記錄單對比。
師1:你們的觀察記錄單與其一樣嗎?有何不同?有什么規(guī)律?
學生:基本上是一樣的;東西方向的影子要長一些……
師2:我們都發(fā)現了影子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一天中上午的影子比較長,然后慢慢變短……
(師1在3分03秒處暫停師2授課。)
師1:根據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太陽的位置又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思考、討論并舉手回答“太陽位置發(fā)生變化,物體影子也會變化”。
師2:可能有人認為,上午的影子在西北,太陽應該是在東南方。下面,我們一起找證據。
(師1在5分52秒暫停師2授課,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實驗。)
學生:小組協作模擬實驗,驗證“太陽位置變化與物體影子變化關系”。
師2:咱們一起梳理一下這個實驗的情況……這個實驗驗證了“太陽位置變化會引起物體影子的變化”。古人十分聰明,他們很早就發(fā)現了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還利用這種變化規(guī)律發(fā)明制造了計時工具,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師1在9分29秒處暫停師2授課。)
師1:古人利用物體影子變化規(guī)律制作的計時工具叫什么?
學生:日晷,日規(guī),太陽鐘……
師2: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你們了解日晷嗎?下面,觀看視頻,認識一下日晷。
(師1在11分43秒處暫停師2授課。)
師1:請觀察比較,實物日晷與實驗用的簡易日晷有什么不同。
學生:擺放位置不一樣,晷面刻度有區(qū)別……
師2:日晷的發(fā)明,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自然能夠為我們所用,但需要我們仔細觀察、不斷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運用。
設計思想:線上教師引領學與線下教師點撥學結合、真實問題引導學與模擬實驗驗證學結合,開展雙師課堂教學實現多方面的功效——讓學生更好感知新課內容,了解新知要點,掌握新學技能;設置精當、遞進的問題進行追問,較好建構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對個性問題個別點撥、對共性問題集中答疑,充分給予學生適時、精準的學習指導,變“主講與主宰”為“主導與釋疑”,當好組織者、激勵者和引導者。
(三)檢測梳理,拓展遷移
1.課堂小結
師2:學完這些知識,你們有什么收獲?
(師1在12分52秒處暫停師2授課。)
師1:今天有哪些收獲?
學生:知道物體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有規(guī)律;了解物體影子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應用“日晷”……
師2:我們知道一天中,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的影子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知道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用模擬實驗的方法得知太陽位置的變化會引起物體影子的變化……
師1與學生共同回顧總結,梳理、提煉要點(如圖4),并在“班班通”屏上適時呈現。
2.隨堂檢測
教師利用智慧中小學客戶端(PC端)“應用中心”的“作業(yè)活動”功能,設置下列選擇題并對學生進行課堂隨機檢測;也可借助智慧中小學客戶端(手機版、平板電腦HD版)個性化推送給學生,讓其課后檢測。
(1)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最短。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2)(????)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量時間的儀器。
A.日晷 B.指南針 C.望遠鏡
(3)日晷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位置變化是(????)。
A.相同的 B.相反的 C.無法確定
3.課后作業(yè)
師2:最后,看一段“自制日晷”的視頻……
師1:大家放學回家后,在家長協助下自制簡易日晷,并拍攝照片上傳到智慧中小學App班級群,進行交流分享。
設計思想:教師充分利用技術工具做好小結。一方面使用思維導圖梳理要點,建構知識關聯。另一方面利用“希沃白板/班級管理/隨機抽選”軟件功能,抽選任務進行檢測或抽選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有均等的機會參與課堂活動。此外,充分教師利用智慧中小學App的“作業(yè)活動”功能,布置適量的課外作業(yè),進一步幫助學生強化重點、遷移應用和拓展研學。
三、用好智慧教育平臺功能
筆者基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課程教學“應用場景”開展雙師課堂教學,還嘗試進一步拓展和充分利用平臺的其他功能開展教學活動,爭取效能最大化。主要有五項拓展。
一是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客戶端界面的“使用H5播放器上課”功能管理課堂、組織教學。在“班班通”教學環(huán)境下,筆者利用智慧教育平臺“畫板”功能進行圖形繪制、文字書寫和重點內容標注,力求課程教學更加生動、活躍(互動性更強)。
二是使用智慧中小學客戶端(PC端)“應用中心”的“作業(yè)活動、學生評價”功能開展作業(yè)活動,實施學業(yè)評價,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確保課程教學有序、有效。
三是使用智慧中小學客戶端(PC端)的“應用中心”的“我的資源庫”功能創(chuàng)建、保存和管理各類電子文檔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實現“保存、編輯、調用”便捷、高效。
四是使用智慧中小學App(成績管理、家校交流等)功能進行伴隨式實時信息采集、即時信息分析和可視化信息反饋,確保課程教學精細、精準。
五是利用智慧教育平臺的“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家庭教育”“課后服務”欄目資源和功能,拓展、延伸學生的課程教學。
教師基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開展雙師課堂教學,有利于順學而教、以學定教和精準施教,也有利于學生問題導學、任務助學和精準研學,還有利于學校精細管理、精準評價和精心育人。教師應積極探索數字化教學,不斷改進雙師課堂教學,促進鄉(xiāng)村學生的學業(yè)提升與鄉(xiāng)村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為實現鄉(xiāng)村學生接受公平而更有質量的教育,加快推進鄉(xiāng)村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質量發(fā)展,實現中國式鄉(xiāng)村教育現代化,注入新元素,激發(fā)新活力,貢獻新智慧。
責任編輯:祝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