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新榮
閱讀是人類進步和發(fā)展的階梯,閱讀在學生每個階段的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都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而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從閱讀的主題、氛圍、內容等方面來進行主題式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引導學生在更加有效的閱讀方式之中獲得進步。
閱讀主體的確認是各階段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良好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比較弱,在閱讀的過程中會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一些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不清晰,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不透徹,不能有效掌握文章所表達出來的具體閱讀內容,也不能感受到文章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教師想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明確閱讀的主題,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字詞以及句子的有效運用和表達,以此來促進學生對于文章情感的感受。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根據(jù)閱讀主題的要求來進行相關內容的閱讀,通過不斷實踐探索,尋找到閱讀內容之中所蘊含的豐富知識,并能夠將這些知識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進行合理有效運用。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的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明確一個閱讀的主題。以上四篇課文的內容都與大自然有關:《秋天》講述的是發(fā)生在秋天里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小小的船》描寫了秋天夜空的美麗景色,《江南》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人民采蓮的情景,《四季》通過對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xiàn)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
教師通過相關的閱讀內容來幫助學生明確教學的主題,在主題的引導之下,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進行知識的研讀,從文章中的精彩描述之中探索到其中蘊含的豐富知識,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并將這些有效的知識運用于自己的寫作之中。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之前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忽略了主題閱讀在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沒有采用適合現(xiàn)階段學生的閱讀方式,這就導致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能有效獲取知識。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對于學生的閱讀就會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所以教師應當重視閱讀內容的選擇,要根據(jù)現(xiàn)階段學生的特點,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閱讀內容,并將相關的閱讀內容進行合理有效整合,確定一個明確的主題,引導學生進行主題閱讀。這就能夠使學生在這個主題閱讀的過程中獲取到更多的知識,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更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靜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課文的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現(xiàn)階段的需要來合理有效選擇閱讀的內容。如果課程閱讀的內容與家鄉(xiāng)有關,那么教師就要選擇《靜夜思》之中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的內容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如果閱讀的主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那么教師就要選擇《端午粽》來進行閱讀,《端午粽》中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從而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之中自覺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學生在閱讀之中進行自我知識的豐富,更能促進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想要引導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就要給學生構建一個有效的閱讀氛圍。教師在進行良好的閱讀氛圍營造過程中,首先要充分了解現(xiàn)階段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具體情況。現(xiàn)階段的小學生對于知識的把握能力不強,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在課堂學習以及課堂主題閱讀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在日常課堂學習之中的表現(xiàn),并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有針對性地營造合適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梢赃x擇閱讀內容之中比較有趣的片段,根據(jù)這些片段來進行各種形式的拓展,在拓展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曹沖稱象》的閱讀內容來有效構建閱讀的氛圍。教師先通過視頻、動畫、圖片的方式將故事的內容向學生進行展示,通過視頻和動畫之中豐富的人物形象和有趣的環(huán)境來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再引導學生初步了解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學生處在這樣一個精彩的閱讀氛圍之中,激發(fā)了自身閱讀的興趣,會在興趣的引導之下進行有效的主題閱讀和深入了解。在這個閱讀過程中,學生了解到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深入了解了“智慧不在于年齡,關鍵是遇事要善于觀察,開動腦筋想辦法”,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明白相應的道理和一些基礎的生活常識。這樣,就使學生能夠在之后的閱讀過程中帶著情感進行閱讀,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主題閱讀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有效指導。及時做好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能夠使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閱讀。
教師的閱讀指導要根據(jù)現(xiàn)階段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來進行。教師應時刻觀察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表現(xiàn),學生如果在閱讀技巧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教師就加強對學生閱讀技巧的指導;學生如果在閱讀興趣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教師就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和視頻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進行有針對性閱讀方法指導,能夠幫助每一個學生解決自身在閱讀的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亡羊補牢》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之中,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閱讀情況,如果學生在文章內容的理解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具體內容具體分析的方式來進行閱讀指導。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比較多,教師可以將這些問題進行有效記錄,之后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梢允且龑W生理解文章中每個自然段所表達出來的意義,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來了解文章所表達出來的各種不同的信息。學生只有在掌握了有效的知識之后,才能更好地進行知識的運用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后續(xù)的發(fā)展和進步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將有效的閱讀內容進行整合,根據(jù)閱讀內容確定一個閱讀的主題,引導學生通過主題的引導進行閱讀,真正發(fā)揮閱讀對于拓展學生知識面的重要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劉官莊鎮(zhèn)中心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