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梅 尹舒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指出:“幼兒喜歡大自然,對周圍的很多事物和現(xiàn)象感興趣。成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鼓勵幼兒根據(jù)觀察或發(fā)現(xiàn)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大自然中許多神奇的、美妙的事物,對求知好問的幼兒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能引發(fā)他們濃厚的探究興趣。
今晨一入園,果果、浩浩、智智等就圍繞草上的水珠展開了激烈討論。
·巧遇露珠
果果:“我在入園的路上發(fā)現(xiàn)草叢里的小草上有好多亮晶晶的小水珠?!?/p>
智智:“可是昨天沒有下雨呀!”
浩浩:“我知道,那是露珠?!?/p>
允兒:“你們說,現(xiàn)在草叢里還有沒有露珠?”
教師在旁趁機說:“大家不妨到幼兒園的草叢里找一找,看看有沒有露珠?!?/p>
幼兒聞言后高興地到操場邊的草叢里翻找,遺憾的是沒人找到露珠。
“幼兒園的草叢里為什么沒有露珠呢?”幼兒議論紛紛。教師讓幼兒觀察溫度計,發(fā)現(xiàn)室外溫度已經19度了。于是,就有幼兒根據(jù)之前溫度記錄時的發(fā)現(xiàn)——溫度高時土地里的水分和人的汗水都會蒸發(fā)的已有經驗,說道:“露珠會不會與溫度的高低有關系呢?它是從哪來的呢?”
這時候教師順水推舟:“這真是一個好問題,明天一早大家再去觀察一下草叢里是否有露珠,有的話再仔細觀察什么時候露珠會不見,然后想一想露珠的形成和消失與溫度有沒有關系?!?/p>
教師解析: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會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觀察自然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露珠從有到無的微妙變化。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了幼兒對露珠出現(xiàn)與消失的興趣,積極引導他們感受溫度,探索露珠和溫度的變化關系,開展持續(xù)、深入的自主探究活動,從而使幼兒在大自然一次次的親密互動中不斷建構出新經驗。
·露珠在哪
經過第一次無意中的發(fā)現(xiàn)與討論,教師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相約一起在第二天早上尋找露珠,開始有目的地對露珠進行觀察。
師:我們怎么知道露珠和溫度之間有沒有關系呢?
諾諾:我們可以把班級的溫度計帶著,就知道有露珠的時候是多少度啦!
果果:我們可以拍照片,或者在紙上做好記錄。
更多的幼兒加入對露珠的觀察中來,他們早早地來到草地上,通過觀察溫度計發(fā)現(xiàn),在9度的時候草地上出現(xiàn)了露珠,而等到溫度升高到約20度的時候露珠就不見了。
觀察完露珠后,幼兒將觀察到的結果帶到班級進行分享,并對露珠從哪來、溫度升高后露珠為什么不見了的現(xiàn)象產生了疑問。
朵朵:露珠是從哪里來的呢?空氣中的水嗎?我怎么看不見呀!
教師解析:結合幼兒已有經驗和新經驗的銜接點——露珠的形成與溫度的關系,教師引導幼兒再次進行觀察,并記錄好有露珠時和沒有露珠時的溫度,從而激發(fā)幼兒思考溫度與露珠形成的關系。同時,認真傾聽幼兒關于露珠從哪里來的疑問,開展后續(xù)活動幫助幼兒了解當環(huán)境中的溫度變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后會形成露珠這一自然現(xiàn)象。
·露珠的形成
根據(jù)幼兒對露珠從哪里來的好奇心,教師在班級生成了科學小實驗活動“空氣中的水蒸氣”。
活動名稱:空氣中的水蒸氣
年齡段:大班
活動準備:黑色卡紙,6個干毛巾,6瓶冷凍好的礦泉水,1塊透明塑料片,1個裝滿開水的保溫杯。
活動步驟:
1.幼兒通過實驗驗證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
幼兒分成6組進行觀察,將冷凍的礦泉水表面水分擦干,放于室溫下,觀察瓶壁表面出現(xiàn)小水珠掛壁的現(xiàn)象,得出空氣中存在肉眼看不見的水蒸氣,并且水蒸氣遇冷時會凝結成小水珠的結論。
2.幼兒理解水蒸氣的形成及遇冷會凝結成水珠。
教師出示保溫杯內的開水,將黑色卡紙放在保溫杯口的后側(方便幼兒觀察飄出來的水蒸氣),打開杯蓋,幼兒觀察水蒸氣,理解水加熱或遇熱后蒸發(fā)形成水蒸氣。教師將塑料片放到保溫杯口,幼兒觀察水蒸氣遇到塑料片后凝結成小水珠的變化,理解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小水珠的這一現(xiàn)象。
師:我們將冷凍的礦泉水瓶放在桌子上觀察。
伊一:瓶子外壁的表面慢慢出現(xiàn)了小水珠,這就是老師說的空氣中的水蒸氣吧!
教師:是的,孩子們,當空氣中的溫度變低后,水蒸氣就會凝結成小水珠,就形成了早上溫度低時發(fā)現(xiàn)的露珠了。瞧,老師這里有1個裝滿開水的保溫杯,請你們仔細觀察觀察,打開的保溫杯口飄著的是什么。
允兒:是水蒸氣嗎?
教師:這就是水的溫度升高后,液態(tài)的水會轉化成水蒸氣,飄到空氣當中,就變成了氣態(tài),杯子里的水是液態(tài),冷凍的冰就是水的固態(tài)了。
智智:太神奇了,原來這就是早上溫度低草地上出現(xiàn)露珠、溫度升高后露珠就不見了的原因呀!
幼兒對水的三態(tài)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教師一起收集材料投放到科學區(qū),持續(xù)深入地進行“水的三態(tài)”探究活動。
教師解析:《指南》在科學領域指出:“5~6歲幼兒能經常動手動腦尋找問題的答案。”幼兒對露珠的形成產生了好奇和疑問,教師便通過科學小實驗“空氣中的水蒸氣”為他們答疑解惑。幼兒在了解露珠形成的實驗中既親近了自然、感受了自然的神奇,又習得了“水的三態(tài)”相關知識經驗,為后續(xù)的探究活動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