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無窮之路》中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的構建與呈現(xiàn)

      2023-12-10 04:06:42蘇新宇
      視聽 2023年11期
      關鍵詞:紀錄片集體媒介

      ◎蘇新宇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雹贁[脫貧困是廣大人民的愿望,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脫貧攻堅是每一個農村貧困人口與扶貧工作者的個人記憶與生活經(jīng)歷,也是鍛造脫貧攻堅精神、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集體記憶和歷史成就。黨的十八大拉開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記錄和傳播脫貧攻堅戰(zhàn)是歷史賦予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的時代使命。”②

      媒介具有保留某些信息的能力和屬性,被稱為“媒介記憶”?!叭祟愅ㄟ^媒介可以將過去的事件和信息一如既往地在現(xiàn)實中再現(xiàn)和還原,并以此影響人類的個人記憶、集體記憶與社會記憶?!雹奂o錄片作為一類重要的紀實影像,是視覺媒介的重要形式,以真實生活為創(chuàng)作素材來進行影像記錄和創(chuàng)作呈現(xiàn),以表達特定主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記錄和反映社會變遷,并對個體記憶和集體記憶進行構建和再現(xiàn)。扶貧題材紀錄片具有“扶貧政策及脫貧經(jīng)驗的傳播價值以及記錄時代與見證變革的文獻價值”④。此類紀錄片真實記錄和講述扶貧及脫貧的故事,展現(xiàn)扶貧工作取得的點滴進步,關注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不懈奮斗、甘于付出的個體與群體,呈現(xiàn)脫貧攻堅戰(zhàn)給貧困地區(qū)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將時代影像定格在鏡頭里,蘊含其中的寶貴扶貧精神將影響和激勵受眾,喚起集體認同和身份歸屬。

      《無窮之路》是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簡稱為TVB)于2021 年出品的扶貧紀錄片,于同年8 月21 日在TVB 首播。該紀錄片在闡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時,采用以小見大的敘事視角,將個體的脫貧故事與國家全力實施脫貧政策的宏大背景緊密聯(lián)系起來,出現(xiàn)在紀錄片中的平凡個體成為鏡頭聚焦、故事敘述的主角,一幕幕人民擺脫貧困之苦、踏上幸福之路的真實畫面是集體奮斗的縮影與寫照。

      一、理論闡述與文獻回顧

      “集體記憶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初弗雷德里克·C.巴特萊特(Frederic Charles Bartlett)對記憶的社會屬性的研究”⑤。埃米爾·涂爾干(émile Durkheim)的弟子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集體記憶的概念,將其定義為“一個特定社會群體之成員共享往事的過程和結果,保證集體記憶傳承的條件是社會交往及群體意識需要提取該記憶的延續(xù)性”⑥。集體記憶可以是實實在在的物質,也可以是依托物質存在的抽象精神內涵。哈布瓦赫強調記憶的社會性。在保羅·康納頓(Paul Connerton)看來,哈布瓦赫堅持認為“群體給個人提供了他們在其中定位記憶的框架,記憶是通過一種映射來定位的”⑦。保羅·康納頓在《社會如何記憶》中指出,“有關過去的意象和有關過去的記憶知識,是通過(或多或少是儀式性的)操演來傳達和維持的。”⑧一個群體通過各種儀式塑造的共同記憶,并不僅是每一個群體成員的私人記憶相加的產(chǎn)物,更是屬于這個群體自身的產(chǎn)物。在保羅·康納頓那里,集體記憶從“集合起來的記憶”變成了“集體的記憶”。⑨由此來看,對私人記憶與集體記憶的研究屬于兩個研究層面,對私人記憶的研究結果歸納并不等同于集體記憶的整體情況。

      此外,德國學者揚·阿斯曼(Jan Assman)的文化記憶理論細化了哈布瓦赫的集體記憶理論,他把集體記憶分為交流記憶和文化記憶,以此來強調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之間復雜的關系。德國學者阿萊達·阿斯曼(Aleida Assman)從文化角度對記憶的形成進行研究,并對組織“文化和記憶之間關系”的媒介及機構進行探究。

      媒介記憶是媒介研究與記憶研究的交叉領域?!懊浇橛洃浀母拍罱?jīng)歷了個體記憶、集體記憶、社會記憶、媒介記憶、數(shù)字記憶再到個體記憶的發(fā)展脈絡。媒介記憶的研究更多涉及集體記憶和社會記憶之間的關系,而數(shù)字記憶則指向了技術的發(fā)展導致個體記憶變化?!雹庠诋敶鐣?,媒介在集體記憶的保存、傳播中居于中心地位。

      國內對紀錄片《無窮之路》的研究包括敘事分析、傳播策略與傳播效果分析、創(chuàng)作特色與創(chuàng)新表達分析、修辭分析、主持人角色構建分析等。在敘事分析方面,《無窮之路》的敘事特點體現(xiàn)在“敘事生活化、視角平民化”?,“創(chuàng)新敘事文本,拉近與觀眾距離”?等方面,為“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提供了一個敘事范本”?,聚焦于主持人的敘事策略及對其形象構建分析的相關研究為他人總結了有益經(jīng)驗?。同時,相關研究表明,《無窮之路》在采用國際傳播策略時,展現(xiàn)了脫貧攻堅主題紀錄片對外傳播的新路徑,真實立體地塑造了國家形象,在觀眾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三個層面產(chǎn)生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此外,針對該紀錄片創(chuàng)作特色的研究指出其成功“出圈”的啟示,“以期為今后的紀錄片特別是香港拍攝的紀錄片提供可借鑒的經(jīng)驗和啟示”?。

      總之,目前對紀錄片《無窮之路》的研究多集中于傳播學領域,與其他學科領域的互動較少。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和有關媒介與記憶研究的理論視角,本文將分析《無窮之路》的文本內容,討論其中塑造和呈現(xiàn)的個體記憶、集體記憶以及二者的互動與轉化。同時,對該紀錄片作為一種數(shù)字媒介的記憶功能進行探索,分析其在脫貧攻堅的政策背景下,作為“連接、溝通人類一切記憶的紐帶、橋梁和平臺”?,進一步理解媒介與記憶的互動關系,以及媒介在時代變遷和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的作用。

      二、對個體記憶的呈現(xiàn)

      在紀錄片《無窮之路》中,貧困群眾、扶貧工作者關于貧困、脫貧的個人記憶及經(jīng)歷在鏡頭下被記錄和呈現(xiàn)出來。此外,主持人陳貝兒在每個地方的拍攝過程中也有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一)貧困群眾的個體記憶

      “懸崖飛人”某色拉博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xiāng)阿土列爾村的村民。阿土列爾村建于海拔1500 多米的懸崖上面,因此也被稱為“懸崖村”。某色拉博在片中回憶起童年生活時感慨良多。精準扶貧開始后,“懸崖村”通水、通電、修建鋼梯、接通4G信號,從過去一個閉塞、邊緣的小山村變成與外部世界接軌的村莊。某色拉博成為“懸崖村”第一代“網(wǎng)紅”,他經(jīng)常在網(wǎng)絡平臺宣傳“懸崖村”,同時成為一家旅游開發(fā)公司的山區(qū)導游。通過紀錄片的鏡頭,某色拉博的生活以及心態(tài)的變化被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像某色拉博這樣的山區(qū)年輕人再也不會被大山阻隔未來,一代又一代人飛出大山的夢想,不斷成真。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當?shù)氐慕y(tǒng)計顯示,本地農村有1000多個在適齡入學階段無故輟學的少年。2019年,一間普職教育融合寄宿學校成立,讓一群十多歲的山區(qū)青少年可以重返校園。阿恰達是一個15歲的女孩,沒來學校以前,她想著長大之后就只能嫁人;來到學校之后,她向師父學習烹飪技術,長大想當一名廚師,自己開一間飯店。阿恰達思想的轉變得益于教育幫扶,農村少年可以憑知識改寫命運,女性的理想也可以被重視、被實現(xiàn)。

      寧夏西海固原居民謝興昌是電視劇《山海情》中主人公馬得福的原型人物。他是當年西海固一個貧困村莊的村醫(yī),后來當上村書記。他是第一批從西海固搬到閔寧村的移民之一。當時,村民都覺得移民搬遷太冒險,唯獨謝興昌相信這是唯一的自救方法。他向主持人陳貝兒講述當年搬家的艱難情形:“留下來的決心比回去的絕望更大,這里雖然比老家更苦,但是這里的苦是有希望的苦,我們老家的那種苦是沒完沒了的苦,是沒有希望的苦?!敝x興昌憑借著決心和勇氣克服困難,同時也說服越來越多的人“吊莊移民”。在國家政策幫扶下,當?shù)鼐用竦纳钭兊迷絹碓胶谩?/p>

      葉萍是云南孟連芒冒村的佤族村民。佤族是一個“直過民族”,沒有經(jīng)歷文明進程,由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現(xiàn)代社會。“直過民族”的婦女處于弱勢群體中的弱勢地位。葉萍一直以來希望帶領村民脫貧,于是在2010年成立咖啡合作社,經(jīng)過10年的堅持和付出,歷盡無數(shù)的難關與考驗,苦澀的咖啡終于釋出甘甜。令葉萍最高興的是,全村女性從此都可以抬起頭來,傳統(tǒng)給女性帶來的束縛逐漸被解開。正如葉萍所說:“我要改變我們這一代女性,我們處在現(xiàn)代社會,又不處在封建社會?!背晒ьI村民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讓葉萍有滿滿的成就感,全村女性地位的提高更加凸顯出她奮斗的可貴。

      “《無窮之路》以平實的敘事視角、對比的敘事方法、多元的敘事文本從不同方面介紹了內地扶貧政策的落地情況?!?山區(qū)青年、失學兒童、少數(shù)民族同胞等多元主體的脫貧經(jīng)歷在與主持人的互動中得以回憶、闡述、分享和傳播,紀錄片制作團隊基于多元主體提供的信息進行信息編碼,構建起關于脫貧群體個人記憶的文本和畫面,于屏幕前呈現(xiàn)給觀眾。

      (二)扶貧工作者的個體記憶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石月亮鄉(xiāng)的村醫(yī)鄧前堆,被稱為“溜索醫(yī)生”。當鄉(xiāng)村醫(yī)生的時候,他要溜索到對岸去給病人治病。鄧醫(yī)生回想起第一次溜索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自他當鄉(xiāng)村醫(yī)生以來,因溜索過江而墜亡的人已經(jīng)有十多個。如此惡劣的生存條件,導致很多村醫(yī)剛上崗沒多久就會申請調職去縣城。只有鄧前堆為了一個承諾留守到底,一守就是30 多年。2016年,云南省政府決定在全省進行“溜索改橋”大工程,用過江大橋取代溜索,當?shù)鼐用癯鲂胁挥迷倜吧kU,沒有人再需要枉死怒江,溜索醫(yī)生鄧前堆只需安心于診所等待病人到來。

      胡麗梅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普職教育融合寄宿學校的一名老師,見證了扶貧對山區(qū)青少年的改變過程。輟學的山區(qū)青少年重返校園后,極度不適應校園生活,胡麗梅老師就從最基本的行為習慣開始,教會學生洗頭、洗澡、洗衣服。胡老師和主持人分享說:“我覺得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就是邊疆的人,我生在這里,長在這里,如果我們不去做,誰還去做?”老師更加心疼那些少數(shù)民族女孩,在當?shù)刂啬休p女的傳統(tǒng)觀念下,她們的命運很少能掌握在自己手上。胡老師希望懷揣夢想的女孩們通過接受教育,學習一技之長,改變自己,進而改變下一代。在鏡頭中,胡老師耐心地講述著學生的故事,每一個孩子的點滴變化她都看在眼里?!敖逃淖兠\”從來都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落在每一個具體的個體身上,“扶貧必扶智、阻止貧困代際傳遞?!?

      陳德啟原是福建一家大型食品公司的老板,他響應大西北扶貧政策來到寧夏,執(zhí)著敢干,買了10萬畝戈壁灘,還聘請大量吊莊移民一起來開荒。他先花了幾年時間搬石造地,又通過造林將戈壁灘變綠洲。經(jīng)過多年的水利工程、植樹防風建設,當?shù)厣鷳B(tài)逐漸改善,葡萄園終于建成,寧夏紅酒在全國一炮而紅。更重要的是,葡萄園解決了附近閩寧鎮(zhèn)生態(tài)移民的就業(yè)問題,大西北葡萄園的夢想孕育著無數(shù)人的希望。

      劉洪是四川甘孜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是公務員身兼“網(wǎng)紅”的一個經(jīng)典例子。劉洪因在一次宣傳活動中意外走紅而備受關注,因此他順勢拍攝了一系列宣傳家鄉(xiāng)的短片,借助網(wǎng)絡為扶貧開創(chuàng)新模式。劉洪認為,意外走紅并沒有給他個人帶來很大的改變,反倒是可以借助熱度把當?shù)氐穆糜螛I(yè)帶動起來,讓世界知道甘孜的存在。劉洪對于“網(wǎng)紅”這個身份并不抗拒,反倒是把它作為扶貧工作者的一種突破,他走到鏡頭面前,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做出努力。從“網(wǎng)紅局長”劉洪的工作經(jīng)歷中,觀眾可以看到扶貧工作者們的嘗試和努力,感受到他們心系群眾和家鄉(xiāng)的情懷。

      無論是鄉(xiāng)村醫(yī)生、教師,還是企業(yè)老板、扶貧干部,都是扶貧事業(yè)中的中堅力量?!稛o窮之路》塑造和呈現(xiàn)的扶貧工作者具有心系人民的情懷,他們在鏡頭前對扶貧經(jīng)歷的回顧和陳述能讓觀眾深切感受扶貧工作的細節(jié)。他們將職業(yè)理想與社會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起來,帶著對人民群眾的關切,在脫貧攻堅路上留下清晰的奮斗足跡,個人記憶成為集體記憶的有機組成部分,個人理想的實現(xiàn)助推國家理想的成真。

      (三)節(jié)目主持人的個體記憶

      紀錄片《無窮之路》主持人陳貝兒用3個月的時間走訪了全國6個省份,見證并記錄了國家的脫貧成果,被所遇之人、所見之事深深地感動。3個月的攝制過程中有很多讓陳貝兒難忘的經(jīng)歷,她克服恐懼攀爬2556級的鋼梯上“懸崖村”,在云南怒江親身體驗過江溜索,在理塘出現(xiàn)嚴重的高原反應。這些是陳貝兒不曾經(jīng)歷過的體驗,但是她都堅持了下來,并從中捕捉生命感悟。鏡頭內外,她展現(xiàn)出作為媒體人的職業(yè)素養(yǎng),正如她在個人社交平臺的一條動態(tài)里說道:“作為媒體人,通過鏡頭傳遞真實故事是我分內之事。很難得有機會拍到《無窮之路》,這部紀錄片見證并展示了祖國脫貧攻堅的成果,給觀眾傳遞正能量。未來將繼續(xù)用心說好中國故事?!彼c被采訪人親切交談,具備極強的共情能力,展現(xiàn)出親民、友善、風趣、生動的主持風格,把自己和被采訪人最真實的觀察與感受實實在在地記錄下來,通過鏡頭全方位傳遞給內地、香港乃至國外的觀眾。此外,節(jié)目播出期間,她在社交平臺發(fā)布自己在每集拍攝中的感受想法、幕后視頻和照片,將個人記憶公開于社會公共領域,使紀錄片的傳播效果再次得到強化。這次拍攝經(jīng)歷中,陳貝兒感受和熟知了內地的發(fā)展與變化,收獲了來自脫貧群眾、扶貧工作者、觀眾等不同群體的認可和鼓勵。節(jié)目一經(jīng)播出便贏得了內地與香港觀眾的積極評價,海外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陳貝兒還獲得了《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TVB最佳女主持等榮譽稱號。《無窮之路》之后,陳貝兒步履不停,繼續(xù)前行,在以“生態(tài)文明建設”為主題的最新紀錄片《無窮之路2 無價之?!分谐掷m(xù)講述中國故事。

      三、對集體記憶的構建

      “集體記憶的建構在維護權力的合法性與統(tǒng)治秩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塑造社會認同的重要力量,也是代際傳承的重要中介。”?《無窮之路》這一類扶貧紀錄片作為電子媒介的一種形式,承載信息,在社會交際中承擔起不可忽視的中介作用?!稛o窮之路》圍繞“呈現(xiàn)脫貧攻堅成果”的中心主題,用獨特視角聚焦細微之處,以小見大,通過貧困地區(qū)發(fā)展生產(chǎn)、易地搬遷、生態(tài)補償、發(fā)展教育、社會保障兜底等典型案例中人與事的講述,折射出脫貧攻堅事業(yè)中的群體影像,構建起塑造社會認同的集體記憶。

      首先,《無窮之路》呈現(xiàn)了多個具有代表性的深度貧困地區(qū)的真實情況,在鏡頭下,貧困不是一個籠統(tǒng)、模糊、抽象的概念,而是因貧困失去希望、看不到未來的每一個失學兒童、山區(qū)村民、少數(shù)民族同胞的無奈和不甘,他們是貧困群眾的具體寫照。脫貧攻堅的全面展開,讓全體貧困人口告別了昔日的貧窮與落后,享受小康生活帶來的幸福與喜悅?!盁o論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還是懸崖絕壁、大石山區(qū),脫貧攻堅的陽光照耀到了每一個角落,無數(shù)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shù)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xiàn),無數(shù)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這是全體中國貧困群眾與貧窮作斗爭的集體記憶,體現(xiàn)出巨大的凝聚力。

      其次,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離不開全體參與扶貧工作人員的不懈奮斗。《無窮之路》塑造展現(xiàn)的是脫貧事業(yè)中涌現(xiàn)出的典型案例,而鏡頭之外有更多的扶貧干部、駐村第一書記、企業(yè)負責人、基層工作者、志愿者等群體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共同構成擺脫貧困的合力。“千千萬萬的扶貧善舉彰顯了社會大愛,匯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助推脫貧攻堅事業(yè)的全面勝利,這是當代中國人共同的實踐歷程。

      總之,《無窮之路》采用微觀敘事,聚焦普通人的故事,用細節(jié)變化展現(xiàn)扶貧政策落實后的實際成果,于點滴之處反映更深刻的主題與價值。觀眾深受觸動,產(chǎn)生情感共鳴,見證和銘記中國為消除絕對貧困付出的巨大努力、為全球減貧事業(yè)作出的重大貢獻。片中參與脫貧攻堅的多元群體在交流中實現(xiàn)個體記憶的互動、分享與傳播,個體記憶的有機整合最終形成集體記憶,成為未來凝心聚力、闊步向前的動力。

      四、媒介、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的互動

      記憶不僅產(chǎn)生于人自身,也產(chǎn)生于人與人之間。它不僅是一種神經(jīng)或心理學現(xiàn)象,更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個體從來不可能孤立存在,脫離群體會導致記憶的模糊和對往事的遺忘。當獨立的個體存在成為群體成員,成員之間產(chǎn)生互動、建立聯(lián)系時,個人記憶就突破私人范圍進入并融合于集體的公共領域,同一群體的回憶相互連結、相互支撐,塑造只屬于這一群體的集體記憶。?

      記憶在交際中得以發(fā)展,媒介作為記錄和保存的載體及工具顯現(xiàn)出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應確保交際的連續(xù)性和持久性,使記憶從共時維度轉移到記憶維度。從《無窮之路》的內容來看,媒介真實記錄和儲存了處在不同處境、扮演不同社會角色的個體,在不同年齡、性別、職業(yè)的個體與主持人陳貝兒的對話中,過去和當下情感體驗、生活經(jīng)歷、心路歷程被置于鏡頭之下、屏幕之中,由不同碎片集拼湊完整的集體影像逐漸清晰起來,被傳遞和分享給受眾。受眾在不同劇集的故事里投入時間和精力,認識人物、了解故事,在敘事視角的指引下感受扶貧政策帶來的今昔對比和前后變化,產(chǎn)生與紀錄片相關的觀看體驗與思考,甚至觸發(fā)反饋機制。他們在《無窮之路》各個播放平臺留言、發(fā)送彈幕,在社交平臺公開發(fā)表與之有關的看法、評價等,對紀錄片的傳播效果產(chǎn)生影響。傳播過程的完成需要依靠傳播者和受眾發(fā)揮主體作用,也離不開傳播媒介的承載和依托作用?!稛o窮之路》在整個傳播過程中見證、記錄和儲存了關于脫貧攻堅的個體記憶和集體記憶,并且此后有機會成為文化記憶的有效載體。

      五、總結

      “無窮之路”可以理解為擺脫貧困的奮斗之路,也指追求幸福生活的逐夢之路永無止境。紀錄片《無窮之路》圍繞國家脫貧攻堅這一宏大主題,從獨特視角出發(fā),關注具體脫貧案例,塑造和呈現(xiàn)了真實生動的人物與故事,以個體命運反映社會變遷,以個體記憶折射集體奮斗歷程。這部作為紐帶、橋梁和平臺的紀錄片,促進了個體記憶和集體記憶的連接與互動,發(fā)揮了數(shù)字媒介的記憶功能。紀錄片這一類型的媒介可以記載過去和當下的生活痕跡,發(fā)揮媒介的記憶功能,對記憶內容進行構建;同時,也存在著過去的連續(xù)性和一致性,記憶本質內容和精神的維護及傳遞將是未來可供查閱和參考的珍貴資料,更是社會傳承記憶的重要功能體現(xiàn)。

      注釋:

      ①??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2-26(002).

      ②④陳紅梅.描繪脫貧攻堅的時代畫卷:中國扶貧題材紀錄片的影像特色與價值表達[J].當代電視,2021(04):60-67.

      ③邵鵬.媒介作為人類記憶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4.

      ⑤?周海燕.媒介與集體記憶研究:檢討與反思[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09):39-50+126-127.

      ⑥[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M].畢然,郭金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35.

      ⑦⑧[美]保羅·康納頓.社會如何記憶[M].納日碧力戈,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7,40.

      ⑨燕海鳴.集體記憶與文化記憶[J].中國圖書評論,2009(03):10-14.

      ⑩俞燕琳,劉毓歌,杜盛維.媒介記憶理論的發(fā)展脈絡研究[J].青年記者,2021(10):24-25.

      ?鄭潔萍,胡澤鯤.新時代扶貧紀錄片敘事建構探究——以《無窮之路》為例[J].新聞前哨,2022(16):69-70.

      ??吳海榮,銀舒豫.紀錄片《無窮之路》的敘事特色和價值展現(xiàn)[J].電視研究,2022(02):87-89.

      ?周如玉.《無窮之路》:講好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一個敘事范本[J].科技傳播,2022(08):79-81+130.

      ?張子怡.紀錄片主持人的敘事策略——以《無窮之路》的主持人陳貝兒為例[J].聲屏世界,2022(19):29-31.

      ?王芊蘊,張欣.脫貧攻堅主題紀錄片的影像話語與傳播效果——基于TVB紀錄片《無窮之路》的分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2(11):48-51.

      ?李紅.脫貧紀錄片《無窮之路》的“出圈”啟示[J].新聞潮,2022(07):88-90.

      ?周穎.對抗遺忘:媒介記憶研究的現(xiàn)狀、困境與未來趨勢[J].浙江學刊,2017(05):158-168.

      ?習近平.習近平扶貧新論斷: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和精準扶貧[EB/OL].人民網(wǎng),2016-01-0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103/c1001-28006150.html.

      ??馮亞琳,[德]阿斯特莉特·埃爾.文化記憶理論讀本[M].余傳玲,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3,20.

      猜你喜歡
      紀錄片集體媒介
      我為集體獻一計
      少先隊活動(2022年4期)2022-06-06 07:19:42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傳媒評論(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紀錄片之頁
      傳記文學(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電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
      紀錄片之頁
      傳記文學(2018年11期)2018-11-13 08:48:26
      書,最優(yōu)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警犬集體過生日
      歡迎訂閱創(chuàng)新的媒介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反思媒介呈現(xiàn)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xiàn)象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
      定边县| 青川县| 榆社县| 万山特区| 泸溪县| 伊宁市| 上虞市| 乳山市| 尼玛县| 阜南县| 昭平县| 开鲁县| 抚州市| 丹凤县| 长兴县| 河源市| 贡觉县| 荣昌县| 军事| 高雄县| 万源市| 晋江市| 汝州市| 潮安县| 黄梅县| 师宗县| 桃园市| 静乐县| 宣化县| 大厂| 高阳县| 峨山| 沭阳县| 华阴市| 子洲县| 芒康县| 杭锦后旗| 甘谷县| 玛纳斯县| 黄大仙区| 镇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