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浩
風(fēng)揚起了
屈子絳色的巾冠,秋色的草木
秋天是一個唯美主義的隱喻
枯藤,老樹,逝水,落花
我們將心悸的顫動訴諸他物
迫切地,成為一切的靈長
廟堂高,山水遙,以及
塵世里的清濁,孰重?孰輕?
再不會憂夫前路,效窮途者而哭了
那個老年詞人不再寫絕命詞
我們不作為誰的擬態(tài)而活,萬物有靈
自在的往生者
風(fēng)箏載著往生者的魂靈
映著天藍的湖水。忽近,忽遠(yuǎn)
泛濫的潮汐里,自由做孢子的性狀顯性
在胚和胎的分化中,存在得以謂名
濕漉漉的雨林,淌著寂靜的瘙癢
假使做一只火把
便如造火把一般造它
不必映襯著過多的遷移
如要敘寫一位神
并祂的職位同真名寫在扉頁
用人的軀殼裝填狡黠、恬淡,好惡與美丑
賴已有的神話做填充的圖像
如若是造人的育養(yǎng)
不單是母性與父性
撇捺托搭的象形文字,于他在與自在的辯證里選擇
細(xì)細(xì)地,淘洗出靈魂底色的澄明
河石頌
尋一處橋堤著生
涌動的暗流,沖刷板橋、呢喃以及銘刻
夏商泯覆的失地上
徑流堆積茶馬和杜鵑花,分封亙古與枯朽
觀潮,看江河在垛口緊縮:卻不同于詩人垂青平仄
澎湃是嶙峋的造物
無陰陽的坡面處,關(guān)于平原和三角洲
河床袒露許多野蒿,已歸作腐爛的模樣
朗月飽飲小石潭水,在影里沉淀孤獨的三人
由此證明情感和石頭不可磨滅
(責(zé)任編輯/李希萌)
指導(dǎo)老師 范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