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偉
統(tǒng)編高中必修上冊第二單元收入的課文都是人物通訊,在本單元的人物通訊群文閱讀中,聚焦任務鏈的設計,讓閱讀形成完整且閉環(huán)的任務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預測性閱讀任務是在閱讀文本標題后,即對文本產生一系列閱讀期待的閱讀任務。教師整合課文預習任務,設計開放和簡化的預測性閱讀任務能提升閱讀動力,培養(yǎng)自主閱讀習慣。整合預測性閱讀任務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之始產生閱讀動力,有利于自主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诔踔袑W段已經掌握了消息和特寫兩種新聞文體的學情,根據第二單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探界者”鐘揚》人物通訊的文體特點,引導學生自由填寫閱讀文本的關鍵詞,讓學生養(yǎng)成使用關鍵詞梳理文本的閱讀習慣。
表1 預測閱讀任務表
自由開放地填寫任務可能增加學習任務的不可控因素,但讓學生多了些自由和閱讀的期待。教學中,大多數學生使用了“稻菽、品質、溫暖、精神、探界、事件、作者觀點、文體、細節(jié)……”等關鍵詞填寫表單,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單元學習提示及文體特征,對所有預測的關鍵詞進行篩選,并陳述篩選理由。
“填表—篩選”的任務讓學生對文本產生積極的閱讀期待,并在評選后明確了閱讀的方向,在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使用預測關鍵詞梳理或理解文本信息的習慣。如此反復假設、驗證,在文本閱讀中就會獲得閱讀動力,進而在新文本閱讀時能主動使用預測閱讀的常用關鍵詞。
分解閱讀情境任務可以為閱讀任務鏈提供活力。有活力的情境任務的設計應強調學習的邏輯和生活的邏輯。設計過程中想要著重體現任務的趣味性和真實性,結合“任務是接近或類似于現實生活中各種真實事情”的要求,可以設計真實的任務情境——“勞動主題黑板報大賽”:
在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涌現了許多杰出的勞動者,他們以辛勤勞動與創(chuàng)造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令我們感佩和景仰。班級準備以“致敬(人物)勞動者”為主題辦一期黑板報。請你以本單元的三則人物通訊為素材,選定一位勞動模范,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本期黑板報。
學生自由分組,自主選擇三個預測性關鍵詞進行編輯及繪制黑板報設計稿?!昂诎鍒蟆钡某尸F結果不僅包含排版設計、素材選擇、文字編輯、美術編輯等局部細節(jié)處理,而且還體現出對文本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判斷。教學過程以“勞動主題黑板報大賽”為情境主任務,“評議會、籌備會、展示會、總結會”為次級情境任務,并將四個次級任務再次分解為可執(zhí)行的分配任務及作業(yè)。先按小組進行情境任務分配,每組成員分設計師、資料員、文學編輯、插畫師,分別承擔設計板塊、從文本中搜集人物素材、文字潤筆、插畫設計四項任務?!霸u議會”環(huán)節(jié),設計師兼任小組匯報主持人,分享設計板塊及設計意圖;“籌備會”環(huán)節(jié),資料員分享搜集的素材并陳述理由;“展示會”環(huán)節(jié),文字編輯分享編輯好的文字并陳述理由;“總結會”環(huán)節(jié),插畫師分享插畫設計及靈感來源。
“評議會”情境任務可分解為如下可執(zhí)行的任務:①聆聽設計師圍繞預測性閱讀的關鍵詞進行手抄報設計的提案,發(fā)表修正及補充意見;②設計提案受到質疑,作為支持者闡述支持的相關理由;③評議會通過設計提案,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并以文字或圖畫形式制作黑板報。教師要隨堂評價:①給予以預測性閱讀的關鍵詞為中心的策劃提案A、B、C等級的評定;②對學生完成的任務成果(了解背景、梳理人物事跡、感知人物精神、品味語言特色)簡要點評。
“籌備會”情境任務分解為可執(zhí)行的“討論—推選—匯報—投票—點評”五個子任務。學生相互交流,推選自己最喜愛的黑板報設計,形成3—4 個組別,小組匯報說明設計理念和預想。同學投票評選出最滿意的設計,教師對學生的設計方案概括性點評并布置作業(yè):①《喜看稻菽千重浪》設計方案是按照時間順序,以縱式結構安排真實典型的人物事例;②《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設計方案是使用彩珠穿線的方式,以橫式結構安排人物的真實特寫;③《“探界者”鐘揚》設計方案是使用親友回憶等方式,以橫式結構安排人物多重身份典型事跡;④三個小組設計思路忠于原文,簡潔清晰,各小組按設計思路完成關于人物事跡和文體特征的內容研習,并在下節(jié)課展示及總結。
同樣,將“展示會”“總結會”的任務分解為可執(zhí)行任務,讓小組每位同學承擔“展示—匯報—自評—他評—總結”的可執(zhí)行任務,教師作課堂觀察及評價,對新聞價值和勞動價值進行拓展補充。
任務設計注重環(huán)環(huán)相扣,主任務和次任務逐級劃分,有層次、有重點。通過明確主線關系,教師能更清晰地表達教學意圖,串聯(lián)知識點;學生才能更直接地把握思維線索,形成知識網絡。如通過“勞動主題黑板報大賽”的主任務貫穿“評議會”“籌備會”“展示會”“總結會”四個次級任務設計,讓學生理解任務驅動在閱讀中應如何進行任務設計,能遷移到其他書籍的自主閱讀中。
在總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總結整個教學過程,回應學生在上一階段的報告或問題總結中提出的疑惑,引導學生自我總結任務設計實施的全過程。教師可以請學生形成“報告”或下一個“任務設計規(guī)劃”等成果。學生要在課堂對未解決的問題或者任務設計實施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提問、反思和處理。在課后嘗試對自己本次閱讀學習的過程形成總結,或者對下一次文本閱讀做出任務規(guī)劃。
同時,教師依照人物通訊文體特征形成課后的教學反思和反饋。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以寫人物的思想和事跡為主的人物通訊的概念,以及傳記式、特寫式、群像式的通訊類型。
以“勞動主題黑板報的設計”的任務鏈課堂教學為出發(fā)點,鼓勵學生課后參與,師生一起采用任務單的方式設計“勞動最強音新聞推優(yōu)會”的任務鏈環(huán)節(jié)安排表,分解及鏈接“讀書人”“讀報人”“推優(yōu)員”“評論員”四個次級任務。這些閉環(huán)結構鏈接而成的情境任務的設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總之,提升語文閱讀素養(yǎng)的途徑有很多,以“任務鏈”構建群文閱讀教學,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是一條值得探索的學習之路。在真實課堂教學中,要從學生解讀文本時預測性的“惑”著手整合設計特定情境,然后基于預測性的“惑”把情境主任務分解為課堂教學中可執(zhí)行的次級子任務,最后通過反思總結,形成閉環(huán)的任務鏈,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和自主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