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南邊疆地區(qū)高職院?!靶凶叩乃颊n”實踐路徑與對策

      2023-12-11 11:06:12楊珍燕
      文教資料 2023年16期
      關鍵詞:教學實踐高職院校對策

      楊珍燕

      摘 要:在高職院校中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是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提升有機結合的探索。本文在分析西南邊疆地區(qū)高職院校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的必要性上,以大理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相關教學實踐為例,對高職院校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并從資源挖掘、學生知識儲備和教學內容優(yōu)化三個方面入手,探討高職院校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的對策。

      關鍵詞:“行走的思政課” 高職院校 教學實踐 對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思政課”)的建設,要求堅持與時俱進地做好新時期思政課教學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了新時代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而“行走的思政課”作為一種新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1],能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走出教室,走進社會實踐活動的大課堂[2],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3]。高等職業(yè)教育(簡稱“高職”)承擔著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任務,如何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而“行走的思政課”這一實踐教學模式剛好能滿足這一需要。本文將以大理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來探究西南邊疆地區(qū)高職院?!靶凶叩乃颊n”的實踐路徑與對策。

      一、高職院校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的主陣地,既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又需要有過硬的實踐能力。在“行走的思政課”過程中,學生能夠帶著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到社會中進行實踐探究。因此,高職院校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促進高職教育目標實現

      “行走的思政課”的開展能讓高職學生在“行走”的過程中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進而推動高職教育目標的達成?!督逃筷P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針對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的特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就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保?]因此,促進高職學生知識技能與實踐能力并行發(fā)展是高職教育目標的要求之一。而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課程,在高職學生的成長發(fā)展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政課不僅要有理論知識的教授,而且應該注重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而“行走的思政課”這樣的實踐教學形式剛好能讓學生帶著所學知識、所遇疑問走出教室,走到實踐場合當中進行實踐、探究,能讓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提升實踐能力,從而促進高職教育目標的實現。[5]

      (二)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

      “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掙脫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當中的一些束縛,能讓高職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從而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從目前的教學形勢來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以理論教授為主,教學形式單一且枯燥,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技術技能型的高職學生的培養(yǎng)。從課堂內容來看,高職院校思政課統(tǒng)一使用的是本科教材,缺乏適合高職院校的獨立教材文本。這樣容易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專業(yè)聯系不夠緊密,進而大大降低了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而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則是教師根據學生和實踐資源特點,讓學生帶著思索走出教室,深入社會,尋求答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的同時,根據學生自身和專業(yè)需求量身定制了教學內容與形式,能讓理論知識在“行走”的過程中增加說服力,讓教學內容更生動有趣,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鞏固知識,鍛煉實踐能力,從而提升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三)有助于高職學生全面發(fā)展

      結合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專業(yè)發(fā)展需求來開展的“行走的思政課”能夠較好地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同于其他本科生,高職學生群體有著自身的鮮明特點。

      一方面,高職學生生源復雜,錄取成績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起點低,對理論基礎課程有畏懼心理,學習熱情不高,組織開展理論課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高職學生思維活躍,精力旺盛,接受新鮮事物快,且在教學過程中接受過較多的實操訓練,動手能力強,更樂于接受實踐形式的教學方式。[6]而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則是在遵循課程內容的前提下,按照高職學生的成長需求、專業(yè)特點而設置的教學內容、活動形式和實踐基地,能將理論傳授、學生內化和社會體驗等環(huán)節(jié)有機整合,讓學生帶著理論知識、學習疑問深入社會進行實踐、分析、解決,讓高職學生在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同時促進其他方面技能的提升,如在“行走”的過程中能較好地鍛煉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等。由此可見,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有助于高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高職院校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的路徑

      “行走的思政課”的開展不僅能夠推動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提升,而且能促進高職學生的發(fā)展。大理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立足高職教育,積極利用大理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開展了“行走的思政課”,并取得了一些經驗。

      (一)精選實踐基地,為思政課搭建廣闊平臺

      實踐基地是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的重要依托,只有選取了恰當的教學實踐基地,才能促進“行走的思政課”的“行走”成功。因此,在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的前期準備過程中,教學實踐基地的選取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院校在為“行走的思政課”選取教學實踐基地時,既要圍繞思政課的教材內容、教育目標、活動主題選擇適當的實踐基地,還要兼顧高職學生獨特的思想行為特點和專業(yè)發(fā)展需要等實際需求,并經過思政課教師和有關領導專家的反復研究論證,進行實地考察、研究協商和綜合評估后再確定實踐教學基地。

      大理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在開展“行走的思政課”中,牢牢把握思政課教學目標,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作用,以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道德修養(yǎng)、法治意識為重點,充分利用大理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確定了“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民族團結、文化傳承”“生態(tài)文明、綠色發(fā)展”“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等主題,并依據不同主題選取了相應的實踐基地。祥云王復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劍川張伯簡紀念館等革命烈士故居用作“紅色基因、薪火相傳”實踐基地;洱??破战逃行?、洱海生態(tài)廊道等典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示范點作為“生態(tài)文明、綠色發(fā)展”實踐基地;洱源鄭家莊民族團結示范村、巍山東蓮花村等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村落作為“民族團結、文化傳承”實踐基地;大理州博物館、云龍諾鄧古村等承載著大理歷史記憶的地方作為“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實踐基地。[7]

      (二)明細活動方案,為活動提供可靠保障

      明細的活動方案是提高“行走的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前提?!靶凶叩乃颊n”前期準備工作往往比較復雜繁瑣,需要教師認真思考、設計和選取,并確定具體的方案。而活動方案一般包括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學生實踐手冊兩個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須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情確定活動主題,選擇與活動主題緊密相連的實踐基地,并確定緊扣主題、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教學路線、議題以及學生表現評價表。學生實踐手冊是學生進行“行走的思政課”的“地圖”,其內容主要包括實踐基地名稱及對應教材課題、小組分組情況、實踐基地參觀路線圖、實踐任務、思政課教師、帶隊教師以及實踐基地活動對接人的聯系方式、注意事項等。[8]

      大理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了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開展,亮出特色,便依托大理祥云王復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打造了首堂“行走的思政課”。思政部教師在活動開展前先去踩點,返校后根據實踐基地資源、教學內容以及參與本次“行走的思政課”學生特點,經過充分討論后確定了本次活動的具體內容,印制、分發(fā)教師和學生活動手冊,進行人員和任務分配。此外,依據高職學生學習特點,巧妙地結合了王德三犧牲前寫下的家書以及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進行了情景式的教學,由思政部教師和學生共同編排了兩幕情景劇——“獄中”和“夢回家鄉(xiāng)”,展現了王德三烈士犧牲前在監(jiān)獄寫下家書和革命勝利后返鄉(xiāng)看到的家鄉(xiāng)繁榮景象的故事,讓學生在情景劇的表演與觀看中加深了對革命精神的理解,號召青年學生以奮斗者的姿態(tài)出發(fā),讓青春在落實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中大放異彩。而正是由于經過了前期精心設計、做了明細的活動方案,大理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首堂“行走的思政課”取得圓滿成功,獲得較好的社會反響。

      (三)組織多種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究

      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能豐富“行走的思政課”,能為高職學生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提供更多的選擇,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提高了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9]因此,學校在開展“行走的思政課”過程中,需要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充分發(fā)揮主動性、解決問題提供更多機會。教師在進行設計時,要立足學生實際,將學情、教學資源特點、活動目的有機融合,設計多種多樣的活動,比如實施現場教學、進行研究性學習、開展行業(yè)體驗活動等。學生可以自己著手設計,結合自身專業(yè)需求、活動目的和實踐內容自行設計“行走”方案,或提出活動設計意見。

      大理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時,依據不同的活動主題、實踐基地資源狀況、學生特點采取了不同的活動形式。在開展首堂“行走的思政課”時采用現場教學,工程學院學生在思政部教師組織下,在祥云王復生、王德三烈士故居黨員活動室就王家家風和王復生烈士、王德三烈士的英雄事跡開展教學;在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行走的思政課”時則采用了研究性學習,農學學院學生在思政部教師組織下到洱源鄭家莊民族團結示范村通過實地參觀、訪問七個不同民族家庭、品嘗七個不同民族美食、參觀中草藥材產業(yè)等從而探究得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相關知識。

      (四)提煉活動成果,為教學提供生動資料

      開展“行走的思政課”,“行走”的過程固然重要,但最終還是要落到是否“行走”進了學生的心里這一關鍵點,因此要注重“行走”后的反饋。在“行走的思政課”開展后對活動成果進行提煉、總結不僅有利于促進師生的思考與總結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延長“行走”實效的方式,為后續(xù)的相關教學活動提供生動資料。而活動成果不僅要有實踐內容的記錄,也要呈現出師生在活動后的所思所想所悟。成果的展示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就學生而言,可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拍攝微視頻、編輯微信推文、進行課堂匯報展示等;就教師而言,可撰寫發(fā)表論文、編寫“行走的思政課”教案集等。[10]

      大理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在每次開展完“行走的思政課”后,一方面,要求學生撰寫活動的心得體會,并由教師進行指導修改、完善,最后可作為學校微信公眾號的微信推文,或到其他班級進行本次活動的展示匯報等,讓學生在總結活動的過程中鍛煉自己、樹立信心。此外,根據每次“行走的思政課”的特點而采用不同的活動總結形式,比如在大理州周保中將軍紀念館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后鼓勵學生嘗試撰寫一份蘊含特色的周保中將軍紀念館解說詞、剪輯一份活動的宣傳視頻等。另一方面,在每次“行走的思政課”活動結束后,思政部教師都會組織召開專門的會議進行總結,并由專門負責的教師撰寫教案,在每學期末時,將本學期“行走的思政課”全部匯總成教案集,以作為今后的教學素材。

      三、高職院校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的對策探索

      回顧大理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的整個過程發(fā)現,在取得一些經驗與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行走的思政課”教學資源開發(fā)不足,很多地方性教學資源有待進一步挖掘;“行走的思政課”開展沒有突出高職教育特點,千篇一律;參與的同學目的不明確,將教學過程當作單純的參觀游覽等。所以,針對以上的問題,高職院校在開展“行走的思政課”中必須加強對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

      (一)挖掘實踐教學資源,匯聚思政教學凝聚力

      實踐教學資源是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的重要依托,而實踐教學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是一項復雜而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加強對大理州本土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并加強與各開發(fā)主體之間的合作。

      大理擁有綠色清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豐富動人的紅色文化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這些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色教育資源。將其引入思政課將能夠打造讓學生更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并為“行走的思政課”提供豐富的資源。在挖掘、開發(fā)“行走的思政課”資源時,教師要篩選并整合大理本土資源,整合出不同主題的資源類別,并根據高職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學習層次、專業(yè)發(fā)展需要來選取運用最為貼切的主題資源。[11]如可依托大理市鄉(xiāng)村振興示范園(喜洲田園綜合體)來為農學專業(yè)的學生開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主題的“行走的思政課”,讓農學專業(yè)學生在“行走”的過程中,既能實踐所學專業(yè)知識,增強專業(yè)認同,又能加深對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知識的理解,明晰今后的職業(yè)職責,爭取為鄉(xiāng)村振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實踐教學資源的挖掘、開發(fā)單憑教師和學校的努力難以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要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加強與黨政機關、企業(yè)、其他學校等社會力量之間的合作,群力群策,匯聚成教學凝聚力。2019年,《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等就近與高校對接,掛牌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機制?!保?2]高職院校在開展“行走的思政課”過程中,要善于依托社會資源,如公檢法機關、博物館、紀念館、社區(qū)居委會(村委會)、國企工廠等具有教育價值的社會部門機構,形成共建機制,共同開發(fā)、建設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為“行走的思政課”提供平臺支撐。另外,各學校之間可以互利共享實踐資源,分享“行走”的經驗,建立高職院校的資源共享平臺。

      (二)加強學生知識儲備,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從一定程度上來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素養(yǎng)會直接影響“行走的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高職院校開展“行走的思政課”不能只是流于形式,為了實踐而實踐,一定要立足學生的知識儲備,重視可行性問題。在前期準備中,除了要考慮教學目標、內容以及實踐活動基地資源特點,還要顧及學生相應的知識儲備程度,應選擇學生“跳一跳”能夠到的內容。

      很多高職學生在參與“行走的思政課”時目的不明確,將其當成單純的游玩、放松,這樣很難達到“行走”的目的。因此,在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前,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本次“行走的思政課”學生活動手冊來向學生說明活動目的,讓其明確即將參與的“行走的思政課”的目的、流程以及自身任務,讓學生能在“行走”過程中有目的地學習、探究,而不是簡單地去緩解生活、學習壓力。

      (三)優(yōu)化思政教學內容,增強實踐活動實效性

      高職院校在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時需要立足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摸索出適合高職學生的實踐教學模式。

      從教學資源上來看,高職院校在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時,不僅要采用與普通高等學校共性的教學資源,而且可以充分采用校企融合資源、校地融合資源以及各專業(yè)融合資源,突出高職教育內容特點,進而增強活動的實效性。另外,在進行活動設計時,需要因專業(yè)制宜,結合各個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就業(yè)需求等實際特點制定具有專業(yè)特色的“行走的思政課”,使學生在學習思政課基礎知識的同時對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有更多的了解,對自己的專業(yè)技能有所鍛煉。

      從教學形式上來看,高職院校在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時,除了采用傳統(tǒng)的活動形式,還可以融入網絡、科技等現代教育新元素,多運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與參與感,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四、結語

      “行走的思政課”能促進高職學生在“行走”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理解的同時提升實踐能力,從而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達成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目前,西南邊疆地區(qū)的一些高職院校也積極進行了“行走的思政課”開展的探究。只有立足高職學生特點和實際需要,將教學內容與當地資源進行深度融合,因人制宜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課”,才能讓理論知識深入高職學生內心的同時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華正學.基于認知體驗的高校思政課“行走課堂”教學范式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47-49.

      [2] 王素斐.“行走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23):111-113.

      [3] 黃萬強.“行走的思政課”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現代教育,2021(9):29-32.

      [4]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J].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7(5):31-34.

      [5] 許婷婷,彭國剛.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學生定力培養(yǎng)探究——以遵義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課教學為例[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9(18):28-29.

      [6] 賈紅霞.緊扣高職學生特點 開展新時代高職思政教育[J].遼寧高職學報,2019(1):95-99.

      [7] 云南大理:構建“行走的思政課” [J].學苑教育,2021(17):6.

      [8] 連曉芹.“雙貫通”視域下“行走的思政課”實踐[J].中國德育,2022(4):71-74.

      [9] 程偉.行走的課堂: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思政課改革新探索[J].課程建設,2018(2):95-97.

      [10] 周妍.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本土教育資源開發(fā)利用——以廣西為例[J].廣西社會科學,2016(8):217-220.

      [11] 鄒新輝.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思考[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7):116.

      [12]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 [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9(24):9-15.

      基金項目:云南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成果培育項目“立體·深度·共享——滇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虛擬教研室的探索、實踐與推廣”,云南省高校虛擬教研室建設培育項目“滇西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虛擬教研室”,大理大學學生工作育人項目“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四史教育”,大理大學與大理州民宗委合作項目“大理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劉娟娟)

      猜你喜歡
      教學實踐高職院校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37:05
      高職院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初探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現狀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牡丹江市| 汕头市| 久治县| 西乌珠穆沁旗| 双鸭山市| 锡林浩特市| 沙坪坝区| 洛南县| 昔阳县| 龙泉市| 文昌市| 阿图什市| 拜泉县| 建瓯市| 湖北省| 石柱| 海伦市| 德安县| 吉水县| 万年县| 云梦县| 田林县| 精河县| 固安县| 嘉定区| 南岸区| 潞西市| 彭水| 剑川县| 威信县| 正宁县| 南昌县| 芒康县| 垣曲县| 宝山区| 封开县| 泰来县| 永川市| 财经| 仁布县| 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