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語
遠古時期,華夏先民就對黑暗中的唯一光源——月亮,充滿了稱頌和崇拜。自古以來,每當皓月當空,懷著無限好奇心與想象力的人們便忍不住浮想聯翩,圍繞著“月亮上可以通靈的精靈到底是什么”展開了長久的辯論。老虎、蛤蟆、兔子,這些陸地上的生物,統(tǒng)統(tǒng)都在傳說中“上天”“登月”了。
其中,兔子以陪伴嫦娥久居月宮而聞名。但兔子一開始并不是這位月亮仙女的萌寵,而是西王母手下豢養(yǎng)的搗藥兔仙。
《山海經》中記載,西王母是神話中掌管不死藥、罰惡、預警災害的長生女神。從東漢開始,以西王母為主題的壁畫和帛畫中,已經出現了兔子的形象。這些兔子或奔跑嬉戲,或手持靈芝仙草,更多的則是揮舞著木槌在搗藥。而兔子搗出的是能使人不死成仙的靈藥,這也正是兔有長壽不死之象征的起源。詩人杜甫也詠嘆:“入河贍不沒,搗藥兔長生?!?/p>
在嫦娥奔月的傳說中,有這樣一種說法:臨飛之前,嫦娥家中養(yǎng)的一只小白兔跳入她的懷中,就這樣,嫦娥抱著白兔,一直飛到月亮上的廣寒宮里。廣寒宮玉潔冰清,冷清而又寒冷,飛入月宮的白兔便叫玉兔。再加上自古以來人們就相信月中有兔,因此清冷孤寂的月宮中唯有玉兔與奔月的嫦娥相伴,成為人們遙望月亮時腦海里統(tǒng)一浮現的畫面。就連詩人李白的詩里也說:“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月亮中有兔子的說法不僅存在于中國神話,還見于其他民族的神話?!洞筇莆饔蛴洝肪陀涊d了一則月中有兔的印度神話,說的是兔子為帝釋天(佛教神靈)尋食而無所收獲,遂舉身赴火,以自己的肉身供食帝釋天。帝釋天感念兔子的誠心,遂將其置于月中,令后人世世得見。
(選自2023年第7期《奧秘》,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