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達 胡建軍
2017 年的《戰(zhàn)狼2》、2018 年的《紅海行動》和2022 年熱映的《萬里歸途》,是近些年來關涉撤僑事件的優(yōu)秀國產(chǎn)主旋律電影?!稇?zhàn)狼2》等以鮮活的真實生命體驗、濃烈熾熱的情感訴求和與祖國的生死關聯(lián),讓觀眾切切實實感受到了觸手可及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首先立足于“家”。作為真實個體,《戰(zhàn)狼2》中的冷鋒深入非洲,不為別的,就是為尋找自己的女友龍小云。當冷鋒與雇傭軍頭目“老爹”最后對決之時,正如影片所言“現(xiàn)在(要解決的)是私人賬”?!都t海行動》中,敘事線索之一是記者夏楠冒死調(diào)查“黃餅”(核燃料)。何以故?只是因為夏楠的丈夫和孩子在2005 年的倫敦恐怖爆炸案中喪生,所以夏楠鐵了心要跟恐怖分子“干到底”。而《萬里歸途》則是將回到具體可感的小家作為行動的終極目標,讓宗大偉、白婳等人的萬里歸途有了滿滿的暖意和妥妥的價值。
如果僅僅立足于此,三部撤僑電影肯定不可能獲得如此廣泛的“共情”。實際上,三部撤僑電影的精神已經(jīng)由小家而拓展到“大家”。這種“大家”意識既是指《戰(zhàn)狼2》中冷鋒對桑庫加鎮(zhèn)華資工廠四十多名員工的不拋棄不放棄,更是指冷鋒對華資工廠中包括有色人種在內(nèi)的所有職員的全力救援。《紅海行動》延續(xù)了這一倫理,表現(xiàn)為蛟龍中隊既要救出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鄧梅和所有巴塞姆小鎮(zhèn)上的中國公民,又要營救夏楠念念不忘的外籍助手阿布和那些被叛軍劫持的當?shù)仄矫瘛T凇度f里歸途》中,一面是“祖國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同胞,我們一定帶大家回家”,是撤離中國僑民,另一面是撤離塞布拉塔地區(qū)被叛軍挾持的所有平民,給所有陷在困境中的人一個安穩(wěn)的家。這樣,撤僑電影被賦予了更大范圍的人性的光輝,獲得了更加廣泛的共情。
顯而易見,三部撤僑電影從“撤離華僑”(華人)到“撤離在場的所有人”的世界視野和人類胸懷,來自于強大、自信的大國崛起,來自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擔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首先,三部影片都刻意宣傳了中國人的自信與自豪,正是因為有了強大的祖國,才會有撤僑的最終完成。譬如《戰(zhàn)狼2》中,叛軍首領多次訓斥雇傭軍頭目老爹“不能殺中國人”,因為中國是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是泱泱大國。當冷鋒用手高高擎起五星紅旗、車隊得以平安通過交戰(zhàn)區(qū)時,中國人的自豪感不言而喻。影片結(jié)尾明確宣告:“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在《紅海行動》中,蛟龍中隊隊長楊銳擲地有聲:“要讓恐怖分子知道,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傷害?!痹凇度f里歸途》中,宗大偉要求大家“把手上國旗、護照舉起來”,因為背后就是強大的祖國。當赤手空拳的宗大偉與武裝到牙齒的叛軍首領穆夫塔對壘時,宗大偉警告對手“如果你殺了我們,我們的國家會讓你們血債血償”,從而迫使對手放開生路。
其次,三部影片著力敘寫了中國人的努力踐行與自覺擔當。在《戰(zhàn)狼2》中表現(xiàn)的是冷鋒式的鐵漢,是“即使脫了軍裝,職責還在”,“一朝是戰(zhàn)狼,終生是戰(zhàn)狼”的誓言!《紅海行動》中,當隊員羅星緝捕索馬里海盜英勇負傷時,艦長就明確指出蛟龍中隊的“每一個人都非常清楚軍人的責任”,隨時準備犧牲。實際上,蛟龍中隊的“勇者無懼,強者無敵”的信念和素養(yǎng),足以保證這份家國情懷得以實現(xiàn)。如果說,《戰(zhàn)狼2》和《紅海行動》體現(xiàn)的是中國軍人(準軍人)所代表的“堅強力量”的話,那么,《萬里歸途》的“力量”則更多來自于外交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使命擔當?!度f里歸途》一再讓宗大偉強調(diào)“我的責任就是帶大家出去”,正是憑著這種職責和使命,作為文職外交官的宗大偉迸發(fā)出不竭的力量,帶領眾人歷盡艱難險阻終于完成任務。
祖國強大的基礎是以人民為本,三部影片都不約而同地強化了這一理念?!稇?zhàn)狼2》中,瑞切爾醫(yī)生一開始并不相信冷鋒,而認為應該去美國大使館避難,因為那里有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美國大使館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當然,打臉的是除了中國軍艦深入戰(zhàn)區(qū)撤僑外,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其他國家軍艦全部撤離戰(zhàn)區(qū)。這樣,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愛國情懷躍然紙上。在《紅海行動》中,則是中國外交部直接介入,指示中國海軍前去營救人質(zhì)。《萬里歸途》更加明顯,當努米亞國家發(fā)生內(nèi)亂時,“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中國外交部迅速組織展開撤僑行動”;中國駐努米亞大使也對困境中的僑民反復闡明黨中央國務院對同胞的高度關注;在危急時刻,大使直接請求國家提供衛(wèi)星支持,以便快捷尋找到沙漠中徒步撤離的宗大偉等人……所有這一切都指向一點,新時代的中國更加堅定“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宗旨,“國”永遠是“家”的強大后盾,人民永遠是國家的根本。
電影總是要塑造人物形象的,主旋律電影更需要塑造英雄形象。由吳京導演并出演男一號的《戰(zhàn)狼2》,一開始就在渲染“英雄”氣質(zhì)——單槍匹馬、赤手空拳,冷鋒在大海中制服群盜,解救被困住的廣東號貨船;他寧愿脫去軍裝,也要告慰戰(zhàn)友英靈,暴擊“強拆”惡霸。即便是三年后來到非洲,冷鋒依然與哈里等人賭酒豪飲,銳氣不減當年。而當紅巾軍叛亂之時,冷鋒竟然用鐵絲網(wǎng)攔住飛彈,其后,又憑一己之力去解救圣弗蘭醫(yī)院的陳博士和四十多位當?shù)刂匈Y企業(yè)員工。他開飛車,駕坦克,能自制傳統(tǒng)弓箭,也能作為動作高手擊殺雇傭軍頭目老爹……為什么要塑造這樣的硬漢形象?吳京霸氣回答:“你去看一些國外電影,一個人拿著一頂機槍,可以掃遍千軍萬馬。我練過武術,面對十幾個雇傭兵,為什么我就得死?為什么美國英雄大家可以承認,中國英雄就不認?我希望傳達的精神是,中國軍人打不倒、打不敗?!盵1]顯然,《戰(zhàn)狼2》中的冷鋒就是那個點燃觀眾愛國情緒的“當代超級英雄”。
林超賢導演的《紅海行動》卻是以中國海軍蛟龍中隊這個團隊作為表現(xiàn)對象的。影片《紅海行動》有兩條線索:一條是記者夏楠在查找“黃餅”,另一條是蛟龍中隊營救人質(zhì)。當扎卡等恐怖分子被鎖定為“目標”之時,兩條線索合二為一,其時,蛟龍中隊(8 人)面對的是150 人的恐怖分子集團。這樣,必須以集體的力量才能消滅所有恐怖分子,解救全部人質(zhì)。簡單地說,《紅海行動》不以刻畫某位英雄人物為己任,而是致力于凸顯蛟龍中隊這個團體“勇者無懼,強者無敵”的專業(yè)形象。
《戰(zhàn)狼2》與《紅海行動》對于女性參與戰(zhàn)爭的態(tài)度耐人尋味?!稇?zhàn)狼2》中,盡管瑞切爾醫(yī)生在冷鋒楔入桑庫鎮(zhèn)華資工廠時也曾經(jīng)肩挎收撿來的AK47 沖鋒槍要求加入冷鋒戰(zhàn)隊,但冷鋒告訴瑞切爾,醫(yī)生的手是用來救人而不是用來殺人的,并將瑞切爾強行送上聯(lián)合國派來的撤離飛機,從而讓瑞切爾變成了“見證者”。即便在冷鋒與雇傭軍老爹生死相搏一度極其危急時,瑞切爾作為一名女性也只是不斷祈禱,從而延續(xù)著“戰(zhàn)爭讓女性走開”的傳統(tǒng)理念。說到底,這不過是為了更好地突出冷鋒這一充滿陽剛之氣的男性英雄形象。而在《紅海行動》中,除了蛟龍中隊本身就有身手不凡的女性機槍手佟莉外,女記者夏楠作為這個“團隊”的“編外人員”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譬如在恐怖分子大本營,夏楠不顧個人安危,自愿置換被綁架的鄧梅并在最后的坦克大戰(zhàn)中持槍擊斃了一名匪徒,從而實際上成為了“反恐團隊”中的一員。這不僅僅是為了讓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昭示了一個理念,那就是:對于恐怖分子,所有人,無論男女,都應該結(jié)成團隊拿起武器,保衛(wèi)家園保衛(wèi)和平。
《萬里歸途》的進一步突破在于,作為男主角的宗大偉是以大使館文職人員(一等秘書)身份出現(xiàn)的。影片沒有將宗大偉塑造成既定的光輝形象。譬如同事章寧就認為宗大偉“暴躁”“嘴太損了”,年輕的成朗也一再斥責宗大偉在撤離途中不告訴大家事實真相是“懦弱”。而當宗大偉與叛軍首領玩手槍游戲時,導演也讓其顯露出了人性的真實一面。所有這些說明宗大偉根本就不是觀眾習慣了的英雄鐵漢,而是懷抱“我的責任就是帶大家出去”這一樸素信念的職業(yè)外交官。他不夠英雄氣,不夠高大上,不會打槍,不會武功,性格隱忍內(nèi)斂而不張揚。然而,正是宗大偉這樣的中國職業(yè)外交官,卻更親切,更自然,更富煙火氣。尤其是影片結(jié)尾,最終完成職責任務的宗大偉,在中國春節(jié)之際回到小家,讓觀眾的情感共鳴達到了極點。
毫無疑問,《戰(zhàn)狼2》和《紅海行動》作為主旋律電影非常成功。有論者指出如果單就人物形象來分析,冷鋒難免讓觀眾想起《第一滴血》中的蘭博、《碟中諜》中的伊森等好萊塢英雄形象。有一個細節(jié)饒有意味:這樣一位天生英雄,即便是被感染了無藥可治的拉曼拉病毒,也能絕處逢生借助帕薩的血清而成功自愈。這樣的劇情設置,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想起好萊塢類型電影中總能夠絕處逢生的不死英雄形象。而在《紅海行動》中,敵人狙擊手的加入、無人機的出戰(zhàn)(《戰(zhàn)狼2》是小型無人機,重在坦克戰(zhàn))以及搶“黃餅”這一“尖端”話題的設置,令人眼花繚亂,大呼過癮。尤其是最后捉拿恐怖分子扎卡搶飛機沙漠強行起飛這一場面,更是好萊塢影片的中國版再現(xiàn)。
不過,這樣的設置也存在諸多值得商榷之處。譬如《戰(zhàn)狼2》冷鋒深入非洲四處探尋龍小云蹤跡,電影將個人情感故事與海外撤僑、消滅恐怖分子強行結(jié)合起來,顯得有點牽強,故事的真實性先天不足。再如當老爹等人已經(jīng)圍住冷鋒之時卻因為幾顆撤離信號彈就讓冷鋒全身而退,也實在經(jīng)不起推敲。而《紅海行動》雖不乏大開大合的戰(zhàn)爭場面,卻讓蛟龍中隊使用歐盟新式武器得心應手。觀眾要問,蛟龍中隊可以不經(jīng)培訓就能熟練使用歐盟武器嗎?電影中,蜘蛛人、美式毒刺導彈等一方面帶來視覺沖擊,另一方面也不免讓人心存疑慮——不做任何交代,我們的蛟龍中隊戰(zhàn)士就可以“全能”了嗎?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同樣作為主旋律電影,《萬里歸途》就顯得意蘊深長。除了宗大偉帶大家“回家”這一條線索外,另一條重要線索是宗大偉妻子悅兒臨產(chǎn)。這不僅是對影片敘事的豐富,更是宗大偉歷盡艱難險阻的動能?!盎丶摇辈皇且痪淇辗旱目谔?,更是實實在在的追求。從一開始動亂中的宗大偉要求大家把手上的國旗、護照舉起來“回家”,到中間善意欺騙即將臨產(chǎn)的妻子說自己在迪拜,再到找到犧牲了的同事章寧的妻子白婳,最后春節(jié)回家團圓,所有情節(jié)和細節(jié)指向的都是真實的觸手可感的“回家”?!度f里歸途》的深層含義就是——從國家意志的英雄表達轉(zhuǎn)變?yōu)槲穆毻饨还俚穆氊熕鶠椋瑥木S護世界和平消滅恐怖分子轉(zhuǎn)移為歷經(jīng)艱難險阻終于夢圓回家。由此,在宗大偉身上,直接體現(xiàn)的是對和平的渴望,是對家園的向往。影片讓我們聯(lián)想,戰(zhàn)爭不僅成就英雄,也讓普通人歷經(jīng)磨難獲得生長。中國不懼怕戰(zhàn)爭,亦不好戰(zhàn),和平是中國人民的終極向往。
還必須指出的是,《萬里歸途》所散發(fā)出來的整體氛圍深入人心。如果說《戰(zhàn)狼2》和《紅海行動》是以陽剛之美、硬漢氣質(zhì)取勝的話(即便是蛟龍中隊犧牲兩名戰(zhàn)士,觀眾也會充滿視死如歸之情),《萬里歸途》整個影片無論是宗大偉、章寧等人物設置,還是徒步13 天艱難撤離的情節(jié),抑或是面對各種險阻所做出的被動應對,都會給人以極度真實、極為感人、極富人性的感覺。另外,《萬里歸途》中音樂元素的使用和辛巴達故事的隱喻,讓電影更具中國特色。宗大偉冒險去塞布拉塔地區(qū)尋找失散的白婳,歷經(jīng)艱險,影片響起臺灣歌手鄭智化的《星星點燈》,暗喻星星照亮回家之路,催人奮進;當宗大偉帶領一百多人行走100 公里前往迪拉特時,白婳向小女孩講述航海家辛巴達故事,以此昭示他們像《一千零一夜》中辛巴達一樣,哪怕大海漂泊,也要最終回家。這樣,《萬里歸途》既是以世界視野講述中國撤僑故事,又是以中國式表達進一步豐富了主旋律電影的內(nèi)涵和外延。